CN219430567U -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0567U
CN219430567U CN202320636380.2U CN202320636380U CN219430567U CN 219430567 U CN219430567 U CN 219430567U CN 202320636380 U CN202320636380 U CN 202320636380U CN 219430567 U CN219430567 U CN 219430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vert
foundation
cover plate
construction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63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永武
毛康
田松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verseas Construc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63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0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0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0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涉及涵洞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涵洞洞身、涵洞洞口;涵洞洞身用于水流流通;涵洞洞口位于涵洞洞身的两端,用于排出涵洞洞身内的水流;涵洞洞身包括:基础、台身、台帽、盖板;基础位于涵洞洞身的最底部;台身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基础左右两边的上方,台身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形成空洞;台帽设置在台身的上方,台帽将上部压力载荷通过台身传递到所述基础上;盖板铺设在台帽上方,用于支撑路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约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涵洞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简易,可以把铣刨料用于基础施工,节约了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圬工量,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涵洞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盖板涵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经过多次碾压后,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纵向裂缝、边墙开裂等多种损害。尤其在雨量较大时,雨水将会直接浸透到由水泥砂浆填缝的连接夹缝,使得盖板涵结构的力学性能下降,出现局部变形或是破坏情况,从而导致结构的稳定性下降,使路基产生沉降。
针对结构变形等病害,需要后期加固或修补来维持正常的使用,现有的涵洞加固通常使用如下方法进行:
1.采用在涵洞内侧安装厚钢板或支撑架,变形空隙现场浇筑,提高加固面的整体承载能力,但是这种现场加固操作加工工艺复杂,施工空间狭隘,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昂,最终导致修复工作的施工效率低建设周期长;
2.采用粘接材料如粘贴碳、芳纶纤维粘贴于受损区域内,提高受损位置的结构强度。
但是,现有的上述操作需要采用重新砌筑工艺,圬工量大,费时费力。并且,其中采用粘接材料的做法对于涵洞或隧道整体结构的加固作用很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盖板保护涵的结构进行设计,以提高盖板保护涵结构的水密性、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损害的发生,并且简化工艺,采用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基础施工,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包括:
涵洞洞身、涵洞洞口;所述涵洞洞身用于水流流通;所述涵洞洞口位于所述涵洞洞身的两端,用于排出涵洞洞身内的水流;
其中,所述涵洞洞身包括:基础、台身、台帽、盖板;所述基础位于涵洞洞身的最底部;所述台身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基础的左右两边的上方,台身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形成空洞;
所述台帽设置在所述台身的上方,所述台帽将上部压力载荷通过所述台身传递到所述基础上;起到保护涵洞和分解涵洞受力的作用,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路基的作用;所述台身和台帽的力结构不同,台身抗压,台帽主要抗剪。
所述盖板铺设在所述台帽上方,用于支撑路基。
进一步地,所述涵洞洞身还包括帽石,所述帽石铺设在所述盖板的上方,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帽石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台帽的长度方向之间呈水平交叉法向。
进一步地,所述涵洞洞身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台身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在涵洞两侧填土填起来之后,台身的左右两部分就会往中间挤,为抵抗填土的水平分力,就在两侧的台身之间设置支撑梁将两侧的台身抵住。
进一步地,所述涵洞洞身设置有多道沉降缝,所述沉降缝为沿涵洞洞身的长度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所述沉降缝贯穿整个涵洞洞身的断面。
进一步的,所述沉降缝塞满设置有沥青麻絮,所述沉降缝缠绕有粗麻绳并在所述粗麻绳上缠绕有沥青浸制麻布,用于沉降缝处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涵洞洞口包括端墙,所述端墙包括:端墙墙身、端墙基础,所述端墙基础与所述基础在水平方向连接,所述端墙墙身设置在所述端墙基础的上方,所述端墙用于支撑和保护涵洞洞口。
进一步地,所述端墙的型式包括:一字墙、八字墙中的任一种。如节省石料,可采用一字墙;如石料充足,也可采用八字墙。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的垫层和所述端墙基础的垫层的施工材料采用原路面铣刨料,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加固路床底的涵洞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盖板保护涵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涵洞结构的强度、水密性和稳定性,施工简易,可以把铣刨料用于基础施工,节约了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圬工量,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保护涵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保护涵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保护涵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保护涵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洞口立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盖板现浇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盖板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
附图图中标记表示为:
1、涵洞洞身,11、基础,12、台身,13、台帽,14、盖板,15、帽石,16、支撑梁,2、涵洞洞口,21、端墙墙身,22、端墙基础,3、基础的垫层,4、端墙基础的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具体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参见图1-5所示,包括:
涵洞洞身1、涵洞洞口2;所述涵洞洞身1用于水流流通;所述涵洞洞口2位于所述涵洞洞身1的两端,用于排出涵洞洞身1内的水流;
其中,所述涵洞洞身1包括:基础11、台身12、台帽13、盖板14;所述基础11位于涵洞洞身1的最底部;所述台身12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基础11的左右两边的上方,台身12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形成空洞;
所述台帽13设置在所述台身12的上方,所述台帽13将上部压力载荷通过所述台身12传递到所述基础11上;起到保护涵洞和分解涵洞受力的作用,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路基的作用;所述台身12和台帽13的力结构不同,台身12抗压,台帽13主要抗剪。
所述盖板14铺设在所述台帽13上方,用于支撑路基。
所述涵洞洞身1还包括帽石15,所述帽石15铺设在所述盖板14的上方,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帽石15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台帽13的长度方向之间呈水平交叉法向。
所述涵洞洞身1还包括支撑梁16,所述支撑梁16设置在所述台身12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在涵洞两侧填土填起来之后,台身12的左右两部分就会往中间挤,为抵抗填土的水平分力,就在两侧的台身12之间设置支撑梁16将两侧的台身12抵住。
所述涵洞洞身1设置有多道沉降缝,所述沉降缝为沿涵洞洞身1的长度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所述沉降缝贯穿整个涵洞洞身1的断面。
所述沉降缝塞满设置有沥青麻絮,所述沉降缝缠绕有2cm粗麻绳并在所述粗麻绳上缠绕有15cm宽的沥青浸制麻布,用于沉降缝处的密封。
所述涵洞洞口2包括端墙,所述端墙包括:端墙墙身21、端墙基础22,所述端墙基础22与所述基础11在水平方向连接,所述端墙墙身21设置在所述端墙基础22的上方,所述端墙用于支撑和保护涵洞洞口2。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墙的型式为八字墙。如节省石料,可采用一字墙;如石料充足,也可采用八字墙。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的垫层3和所述端墙基础的垫层4的施工材料采用原路面铣刨料,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
应用例
1前期准备:
台身安排在路基填方前施工,以保证路基填筑的正常进行,路基作业面内根据路基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平行或流水作业。
涵洞基础以下松软土按照设计要求加固,经检验合格后施工涵洞。涵洞地基软基处理参照相邻路基的处理情况。
2技术要求:
盖板涵采用大型组合钢模板立模或大面积竹胶板组装,罐车运输砼进行现场浇注,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供,泵送入模。
台身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平板车运至现场绑扎,立模浇注砼。根据现场实际和设计情况,采用分节或一次浇注完成。先施工底板,再施工两侧涵台,最后施工盖板。如盖板采用预制,可提前进行预制,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吊装。
3盖板涵施工:
(1)基坑开挖:
开挖前先进行施工放样确定基础的准确位置撒上白灰线,开挖全过程用水准仪配合机械以便控制基底高程。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修整。基底避免超挖,机械开挖至距基础底面20cm时,再用人工清理至基础底面。基坑尺寸满足涵洞基础施工需要。基坑底面宜按基础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以便安装基础模板。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按基础轮廓确定,可直接利用垂直坑壁做外模施工基础圬工。
开挖时注意放坡,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含水量适宜、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下表选定。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设置工作平台。如土的含水量过大,易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采用该含水量下土的休止角。边坡随时修整,每隔5m设坡度尺,随时检查开挖坡度是否正确。具体可参照下表表1:
表1基坑坑壁坡度
基坑开挖前作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向基坑流动而影响坑边稳定。在基坑的四周挖30cm深的排水沟使基坑内的水集到集水井内,每个基坑内设置两个50cm深的集水井,每个集水井内放置水泵把水排出基坑,保持基坑内无水,便于挖土。严禁带水作业。
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观察基坑边缘顶面地面是否有裂缝、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如有则立即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如在基坑边坡底打入钢管,钢管和边坡之间放竹胶板进行防护。
雨季施工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基坑边设拦水坎和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土质较差的边坡宜采用防水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雨季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分段进行开挖和基础圬工施工。
机械进出口通道及四周采用换填并铺垫钢板以扩散压力,减小侧压力。
基坑周边范围内严禁堆载。地面及坑内设排水措施。开挖过程中注意支护体系的变形观察。
(2)涵洞的基础施工:
①基底开挖完成后不得长期暴露,并不得受扰动或浸泡,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土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及时办理基坑隐蔽检查手续,立即进行后续施工,若基坑底地质与施工图不相符合,地基承载力不符合施工图要求时办理变更设计。
②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缝处用双面胶处理,保证不漏浆,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安装侧模的要防止模板移位,基础模板在地面打木桩设立支撑固定。模板安装完成后,要对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结、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现有模板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时,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③基础混凝土采用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涵长方向宜连续进行。当台身较长不能一次连续完成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浇筑。施工缝设在沉降缝处。
④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采用2cm厚泡沫板隔开,待拆模板后按设计要求填塞沥青麻筋。
⑤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照规范要求,在涵台位置预埋接茬片石或接茬钢筋。
(3)涵洞洞身施工
①在基础混凝土浇注前,先在模板上放出涵台的边线,在基础混凝土浇注时沿台身边线预埋φ16的钢筋,起模板定位作用,施工缝需要做凿毛处理,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才能立台身模板。
②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模板内面涂脱模剂,模板拼接处为防止漏浆,可用双面胶内衬于模壁。模板拼装尺寸要准确,模板联结牢固,板缝紧密,支撑牢固,为方便施工使用钢筋对拉。
③模板安装时,必须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采用2cm厚沥青木板隔开,涵台沉降缝的设置必须与基础沉降缝同齐。
④台身混凝土浇注按照分段间隔的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涵长方向宜连续进行。当台身较长不能一次连续完成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浇筑。施工缝设在沉降缝处。
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模,按设计要求填塞防水材料。
(4)盖板施工:
盖板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盖板和现浇盖板。参见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盖板现浇施工工艺流程;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例的盖板预制施工工艺流程。
①现浇盖板:
A、支架:
涵台拆模洒水养护7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搭设支架安装盖板模板。
为保证主体的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台身内部支撑采用碗扣架加顶托、底托进行支护;盖板底模加固结构采用方木或型钢做成受力骨架,底层纵向放在顶托槽口里,顶层横向放在顶托正上方。支架安装时立杆纵横对齐,且支架的斜立杆必须齐全,两两拉紧牢固。
B、模板:
a、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模板进行整形、磨光;
b、模板锈蚀或表面粗糙直接影响到砼的外观,施工前进行除锈处理;
c、模板间的止水胶带粘贴位置约低于面板1~2mm,连续不断,模板连接紧密后,密实且与面板相平,保证拼缝面平且不漏浆。
d、模板在安装前,先用水对面板进行擦洗干净,表面风干后,采用滚筒或刷子对面板涂抹脱模剂,脱模剂要均匀。如果刷脱模剂后遇到下雨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进行遮盖;下雨中面板未干严禁刷脱模剂;面板涂抹脱模剂后,要及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污染;
e、模板在安装完成后,采用斜撑与上部拉筋进行固定;
f、盖板模板在沉降缝位置分隔开,与基础及台身沉降缝同齐。
C、钢筋安装;
a、盖板钢筋可以制作成钢筋笼吊装至模板,也可在模板内现绑。
b、钢筋按照结构要求,分层、分批进行绑扎,所有钢筋焊接接头均按规范错开,对于多层钢筋,在层间设置足够的撑筋,以保证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钢筋骨架错位和变形。钢筋的制作安装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
c、钢筋扎结完毕,对每个结构面预留出设计所需保护层厚度,垫齐砼保护层垫块,以满足结构的设计受力状况和结构防水的要求。
d、钢筋施工完成后,要检查钢筋数量、位置是否正确,清理所有杂物。
e、钢筋施工时,对预埋件的安装位置、稳固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
D、混凝土施工,钢筋、模板验收合格,进入盖板混凝土施工。
盖板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涵长方向宜连续进行。当台身较长不能一次连续完成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浇筑。
施工缝设置在沉降缝处。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支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涵顶回填土。或在支架未拆除的情况下,盖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涵顶填土,但在盖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支架。
现浇盖板制作符合下表2规定:
表2盖板制作实测项目
②预制盖板
预制盖板可以在涵洞基础及台身施工的时候同时进行。按1m/块盖板进行预制。
A、模板:
a、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模板进行整形、磨光;
b、模板锈蚀或表面粗糙直接影响到砼的外观,施工前进行除锈处理;
c、模板间的止水胶带粘贴位置约低于面板1~2mm,连续不断,模板连接紧密后,密实且与面板相平,保证拼缝面平且不漏浆。
d、模板在安装前,先用水对面板进行擦洗干净,表面风干后,采用滚筒或刷子对面板涂抹脱模剂,脱模剂要均匀。如果刷脱模剂后遇到下雨天气,采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进行遮盖;下雨中面板未干严禁刷脱模剂;面板涂抹脱模剂后,要及时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污染;
e、模板底口采用预埋件进行平面位置固定,防止浇注砼时移位;
f、模板在安装完成后,采用斜撑与上部拉筋进行固定;
g、模板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利用砂浆带进行找平,模板底口采用木板进行垫平垫实;
B、钢筋:
预制盖板钢筋与现浇盖板钢筋施工方法相同。
在盖板顶部须留设吊装用吊环钢筋,并保证安装稳固。
C、混凝土:
钢筋、模板验收合格,进入盖板混凝土施工。
盖板按每块为单位进行浇筑,可一次浇筑数块。每块盖板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
预制盖板制作符合下表3规定
表3盖板制作实测项目
D、吊装:
预制钢筋混凝土涵洞的盖板,在堆放时在块件端部用两点搁支且支点上、下对齐,不得将上下面倒置。
成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搬运、安装。吊装采用汽车吊挂钢丝绳吊装,人工配合施工,沿涵洞方向逐块吊装。在沉降缝位置要保证盖板间隔与基础、台身沉降缝对齐。
预制盖板吊装符合下表4规定
表4盖板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支承面中心偏位(mm) 10 尺量:每孔抽查4~6个
2 相邻板最大高差(mm) 10 尺量:抽查20%
(5)涵洞附属及防水施工:
①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的目的,是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防止水分渗漏。
故沉降缝必须贯穿包括基础再内的整个断面。涵洞基础施工前,测量确定沉降缝位置,在沉降缝两端地面上立垂直木杆挂线或沥青木版直接定位施工。沉降缝两端整齐、方正,基础和台身上下不得交错。
填塞材料使用经防腐处理的麻筋、木板或其他弹性耐久材料。
沉降缝填塞前,缝内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务和积水。用沥青麻筋、水泥沙浆填塞沉降缝,必须等构筑物养护到施工图强度,在干燥状态下填缝。
②防水层、保护层:
施工前,修凿涵洞防水层设置部位,清除浮浆、浮渣和油污,修补蜂窝麻面,用刷扫净,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敷设前二次污染。敷设时,防水层的基层平整、清洁、干燥。
施工前,根据施工图要求的涂膜厚度计算每平方米用量及每道涂刷的用量。
涂敷工作在干燥温度(温度不低于+5℃)的天气进行。
涂刷基层处理剂:用刷子用力薄涂,使涂料尽量刷进基层毛细孔中。
涂刷时可用圆滚刷进行人工涂布。涂布里面采用醮涂法,立面有上而下,先转角及特殊部位,再涂大面,涂刷均匀一致。涂刷平面部位倒料时注意控制涂料的均匀铺洒,避免造成涂料难以刷开、厚薄不均现象。前一遍涂层干燥后将涂层上的灰尘、杂质清理干净后在涂下一层。
每遍涂刷时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接压宽度宜为30~50mm。
防水层的施工缝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大于100mm,接涂前将接搓处表面处理干净。
③涵洞附属工程:
A、涵洞进出水口沟床铺砌:
涵洞出入口一定范围内的沟床、路基坡度、锥体填方均铺砌加固。出入口铺砌的平面形式根据沟形确定,对无显著沟槽者,出入口宜采用等腰梯形,铺砌末端设垂裙。
涵洞出入口的沟床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设施、道路的连圆顺、稳固,避免损害路堤、村舍、农田、道路等。
沟床结构按施工图要求施工,地形发生变化时,也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变更设计手续完善后及时组织施工。
B、端、翼墙及帽石:
端、翼墙施工,施工操作过程与台身基本一致。
因帽石尺寸较小,如现浇盖板,可与盖板一起浇注。如预制盖板,则在盖板吊装后立模一次性浇筑。帽石表面要平整、抹光、外形方正。
端翼墙质量检查要求如表5:
表5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 平面位置(mm) 50 经纬仪;检查墙两端
3 顶面高程(mm) ±20 水准仪:检查墙两端
4 底面高程(mm) ±20 水准仪:检查墙两端
5 竖直度或坡度(%) 0.5 吊垂线:每墙检查2处
6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各墙两端断面
模板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要求模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平顺、拆拼方便。
(2)由于模板需要多次周转使用,所以每次使用前要对模板的外型尺寸、面板、接缝等进行认真检查,只有在确认没有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及时整修或更换。
(3)模板的面板要先用手提式磨光机进行打磨,然后用砂纸进行人工打磨并进行抛光处理,以确保表面光滑、平整、干净。
(4)脱模剂只有在面板表面处理之后才能涂刷。在任何情况下,严禁采用废机油、塑料薄膜、油毛毡等材料代替脱模剂。
(5)模板采用吊车起吊,人工配合固定位置。模板接缝处添塞止水带或粘贴双面胶,以防露浆。
(6)模板初步固定后,要认真地检查轴线偏位和竖直度等指标。若超出该指标,则要反复调整,直到合格。
(7)模板固定采用拉杆、木楔撑结合的方式,支撑点分层并均匀布置,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整体稳定。
钢筋的制作与焊接控制:
钢筋在钢筋场下料并制作成半成品,机械运输到现场,人工焊接绑扎成型。钢筋在存储和制作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钢筋的存储必须放在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上,采取覆盖等措施防止其产生锈蚀、表面破损、沾染油脂等。
⑵盘筋和弯曲钢筋(Ⅰ级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的方法,冷拉率不大于2%。
⑶钢筋的焊接采用单面帮条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10d;采用搭接焊时,要预先调好弯起角度,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d,且要求焊缝饱满,焊渣及时清理干净;钢筋的闪光对焊只有在试验技术指标合格且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⑷为保证对焊质量,钢筋的焊接端在垂直于钢筋的轴线方向切平,两焊接端彼此平行,焊接后焊渣必须清除。
⑸在构件任一有钢筋焊接的区段内,焊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拉区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同时上述区段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根钢筋在上述区段内不得有两个接头。其横向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焊缝表面不得有气孔及焊渣。
混凝土浇注控制:
盖板涵混凝土施工分基础、台身、盖板三个部分
⑴浇筑砼前,必须对构造物的结构尺寸、标高、模板、钢筋等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做好记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浇筑砼。
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随时检查其和易性,坍落度指标宜控制在70~90mm。
⑶混凝土进入模板时,其自由落差控制在2m以内,以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通过串筒下落或设置减速装置。
⑷混凝土按30cm分层浇筑,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
⑸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其振捣时的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0~100mm的间距,插入下层砼深度控制在50~100mm之间,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慢速提出振动棒,做到快插慢出,同时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等。
⑹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但同时又要防止混凝土过分振捣而影响其强度。
⑺砼的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需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
⑻砼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抽检频率留取试件,进行标准养护。
混凝土养护:
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结构物采用透水性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持湿润。
养生时间不得小于7天。并做好养生记录。
盖板涵质量控制按下表6进行:
表6盖板涵施工质量标准
模板安装符合下表7要求:
表7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安装质量控制按下表8进行
表8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保护涵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涵洞结构的强度、水密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施工简易,可以把铣刨料用于基础施工,节约了成本以及施工人员的圬工量,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涵洞洞身、涵洞洞口;所述涵洞洞身用于水流流通;所述涵洞洞口位于所述涵洞洞身的两端,用于排出涵洞洞身内的水流;
其中,所述涵洞洞身包括:基础、台身、台帽、盖板;所述基础位于涵洞洞身的最底部;所述台身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基础的左右两边的上方,台身的左右两部分之间形成空洞;
所述台帽设置在所述台身的上方,所述台帽将上部压力载荷通过所述台身传递到所述基础上;所述盖板铺设在所述台帽上方,用于支撑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洞身还包括帽石,所述帽石铺设在所述盖板的上方,呈长方体形状,所述帽石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台帽的长度方向之间呈水平交叉法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洞身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在所述台身的左右两部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洞身设置有多道沉降缝,所述沉降缝为沿涵洞洞身的长度方向每隔4-6m设置一道,所述沉降缝贯穿整个涵洞洞身的断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塞满设置有沥青麻絮,所述沉降缝缠绕有粗麻绳并在所述粗麻绳上缠绕有沥青浸制麻布,用于沉降缝处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洞口包括端墙,所述端墙包括:端墙墙身、端墙基础,所述端墙基础与所述基础在水平方向连接,所述端墙墙身设置在所述端墙基础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的型式包括:一字墙、八字墙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板保护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的垫层和所述端墙基础的垫层的施工材料采用原路面铣刨料。
CN202320636380.2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Active CN219430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380.2U CN219430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6380.2U CN219430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0567U true CN21943056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6380.2U Active CN219430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0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2890A (zh) 一种复杂结构清水混凝土预制箱梁施工工法
CN114164764B (zh) 一种高填方桥梁承台结构施工方法
CN108457243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挡浪墙的施工方法
CN110863498A (zh) 一种紧邻地铁站的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114808776A (zh) 一种装配式箱型涵通预制安装施工方法
CN110952586A (zh) 一种高速公路下方承台施工工艺
CN113152262A (zh) 一种桥梁独柱墩加固施工方法
CN110747762A (zh) 横穿公路水泥构件及安装方法
CN107905609A (zh) 地下人防施工方法
CN113005908B (zh) 一种跨线天桥的安装方法
CN110468729B (zh) 一种框架桥施工方法
CN219430567U (zh) 一种盖板保护涵结构
CN111648256A (zh) 桥墩墩身加固施工方法
CN216515083U (zh) 一种高填方桥梁承台结构
CN112832149B (zh) 一种涵洞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
CN210712595U (zh) 横穿公路水泥构件
CN115341476A (zh) 一种桥面铺装施工工艺
CN113818352A (zh) 一种软基高墩曲线现浇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61114A (zh) 一种渡槽贝雷梁设计施工方法
CN114319545A (zh) 一种高抗渗混凝土排水沟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4457846A (zh) 一种路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CN219930755U (zh) 一种圆管辅道涵结构
CN218540460U (zh) 一种圆管涵结构
CN111877191A (zh) 双曲拱桥增大截面的加固方法
CN221142520U (zh) 一种盖板辅道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