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7379U -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7379U
CN219427379U CN202320428667.6U CN202320428667U CN219427379U CN 219427379 U CN219427379 U CN 219427379U CN 202320428667 U CN202320428667 U CN 202320428667U CN 219427379 U CN219427379 U CN 219427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ion
ejection assembly
assembly
templat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86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86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7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7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7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模板组件、第一顶出组件、第二顶出组件;模板组件包括后模板以及盖设在后模板上的前模板,前模板、后模板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第一顶出组件位于后模板和第二顶出组件之间,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分别对应不同的型腔;第一顶出组件、第二顶出组件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后模板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这样可将不同规格的顶针分别设置在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上,缩短了小顶针的长度,加强了其受力能力和强度,避免了小顶针在顶出产品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发生,进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的过程中,通常把材质相同的不同产品设计在同一套模具的不同模穴即型腔中进行生产,并且每个模穴中设置有用于将对应的成型产品顶出的顶针。由于不同产品有时候差异比较大,所以不同模穴中对应的顶针规格差异也较大。
然而,相关技术中,同一套模具中只有一套顶出组件,这样小规格的顶针即小顶针,会又细又长,强度也比较薄弱,导致小顶针在顶出产品的过程中,容易弯曲变形或断裂,降低了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模板组件、第一顶出组件、第二顶出组件;
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后模板以及盖设在所述后模板上的前模板,所述前模板、所述后模板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位于所述后模板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之间,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分别对应不同的型腔;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后模板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所述后模板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且所述第一顶出组件通过穿设在所述后模板中的连接组件与所述前模板连接,以在所述前模板朝向远离所述后模板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杆以及柔性件;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柔性件,所述前模板的朝向所述后模板的一面具有与所述柔性件匹配的安装腔,所述柔性件与所述安装腔过盈配合,且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移动至与所述后模板抵接时,所述柔性件可与所述安装腔分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对应所述连杆的位置处具有避让槽,所述连杆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避让槽内。
可选的,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头,所述止挡头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杆的外径;所述避让槽具有与所述止挡头匹配的延迟腔,所述延迟腔的深度大于所述前模板的脱模距离。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顶出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包括第一顶板以及可穿设在所述后模板中的第一顶针;
所述第一顶针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后模板和所述支撑座之间,并可在所述后模板和所述支撑座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顶针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顶针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顶针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
和/或,所述后模板的朝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顶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顶板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组件进行导向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中,并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间隙配合,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
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
可选的,所述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第二顶出组件,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包括第二顶板以及可穿设在所述后模板中的第二顶针;
所述第二顶针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上,所述第二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与所述支撑座之间,并可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和所述支撑座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顶针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底座以及至少两个支撑件;
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所述后模板、所述底座、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限定出顶出空间,在沿所述后模板至所述底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顶出空间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通过在模板组件的后模板的下方设置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分别对应模板组件内不同的型腔,并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后模板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由于第一顶出组件位于后模板和第二顶出组件之间,也就是说,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与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可将不同规格的顶针分别设置在第一顶出组件和第二顶出组件上,即可将小顶针设置在位于上方的第一顶出组件上,将大顶针设置在位于下方的第二顶出组件上,从而缩短了小顶针的长度,加强了小顶针的受力能力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顶针在顶出产品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发生,进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顶出组件还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前模板上,这样当前模板朝向远离后模板的方向移动开模时,前模板可带动第一顶出组件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也就是说,前模板和后模板在开模时,即可实现第一顶出组件上的小顶针将顶出行程较小的产品顶出脱模,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脱离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第一顶出组件在顶出产品时无需额外的外部驱动力,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模具制品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其中,1、支撑座;11、底座;12、支撑件;13、支撑柱;2、模板组件;21、前模板;22、后模板;23、前模仁;24、后模仁;25、安装腔;3、第一顶出组件;31、第一顶板;32、第一顶针;4、第二顶出组件;41、第二顶板;42、第二顶针;5、连接组件;51、连杆;52、柔性件;53、止挡头;61、避让槽;62、延迟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包括支撑座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1上的模板组件2、第一顶出组件3、第二顶出组件4。
其中,模板组件2包括前模板21和后模板22,后模板22盖设在前模板21上,前模板21朝向后模板22的一面具有前模仁23,后模板22朝向前模板21的一面具有后模仁24,当前模板21和后模板22连接到位时,前模板21、后模板22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具体的是,前模板21上的前模仁23和后模板22上的后模仁24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前模板21至后模板22的方向上,定义朝向前模板21一侧的方向为前方,朝向后模板22一侧的方向为后方。
具体实现时,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均位于后模板22的背离前模板21的一侧,即,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均位于后模板22的后方,其中,第一顶出组件3位于后模板22和第二顶出组件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顶出组件3的顶出行程较小,第二顶出组件4的顶出行程较大,并且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分别对应不同的型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出组件3、第二顶出组件4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后模板22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且第一顶出组件3通过穿设在后模板22中的连接组件5与前模板21连接,以在前模板21朝向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顶出组件3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
具体的是,前模板21朝向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即向前移动开模时,前模板21可带动第一顶出组件3朝向靠近后模板22的方向向前移动,使第一顶出组件3的远离支撑座1的一端伸入至后模板22中,以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从而在前模板21开模时,就实现了顶出行程较小的产品脱模。
当前模板21开模结束后,驱动设备比如注塑机顶棍可驱动第二顶出组件4朝向靠近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顶出组件4的远离支撑座1的一端伸入至后模板22中,以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从而实现了顶出行程较大的产品脱模。
当模板组件2中所有型腔中的产品都被对应的顶出组件顶出脱模后,将第一顶出组件3、第二顶出组件4分别朝向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以复位,并将前模板21重新盖设在后模板22上即合模,以备后续重复使用。
综上,本实施例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具有两套顶出组件,位于上方的第一顶出组件3可将顶出行程较小的产品顶出脱模,位于下方的第二顶出组件4可将顶出行程较大的产品顶出脱模,从而可将不同规格的顶针分布在不同的顶出组件上实现先后顶出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有一套顶出组件导致的顶出行程大时小顶针又细又长、强度不足的技术缺陷,缩短了小顶针的长度,加强了小顶针的受力能力和强度,延长了小顶针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一顶出组件3、第二顶出组件4的生产稳定,可靠性强。
再者,通过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将不同顶出行程的产品顶出脱模,实现了深型腔对应的产品和浅型腔对应的产品共模生产、先后顶出脱模,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通过在模板组件2的后模板22的下方设置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分别对应模板组件2内不同的型腔,并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后模板22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由于第一顶出组件3位于后模板22和第二顶出组件4之间,也就是说,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与后模板22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可将不同规格的顶针分别设置在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上,即可将小顶针设置在位于上方的第一顶出组件3上,将大顶针设置在位于下方的第二顶出组件4上,从而缩短了小顶针的长度,加强了小顶针的受力能力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小顶针在顶出产品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发生,进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由于位于上方的第一顶出组件3还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在前模板21上,这样当前模板21朝向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开模时,前模板21可带动第一顶出组件3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也就是说,前模板21和后模板22在开模时,即可实现第一顶出组件3上的小顶针将顶出行程较小的产品顶出脱模,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脱离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第一顶出组件3在顶出产品时无需额外的外部驱动力,节省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连接组件5包括连杆51以及柔性件52,连杆51穿设在后模板22中,连杆51的一端与第一顶出组件3连接,连杆51的另一端连接有柔性件52,前模板21的朝向后模板22的一面具有与柔性件52匹配的安装腔25,柔性件52的外轮廓与安装腔25内壁的轮廓相匹配,且柔性件52与安装腔25过盈配合,且在第一顶出组件3移动至与后模板22抵接时,柔性件52可与安装腔25分离。
其中,柔性件52比如可以是橡胶塞等,具有柔性,柔性件52伸入至安装腔25内时,柔性件52的外壁抵顶在安装腔25的内壁时,连接可靠性高。
柔性件52与连杆51的远离第一顶出组件3的一端锁付在一起,整体性好。
具体使用时,前模板21向前移动开模时,第一顶出组件3朝向靠近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至与后模板22抵接时,柔性件52就从前模板21上的安装腔25中脱离出来,从而在前模板21完成开模的同时,也实现了第一顶出组件3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脱模,工作效率高,同时第一顶出组件3顶出产品脱模时无需额外的驱动力,节省了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第一顶出组件3对应连杆51的位置处具有避让槽61,连杆51的一端伸入至避让槽61内。
也就是说,在第一顶出组件3的朝向后模板22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61,连杆51的端部伸入至避让槽61内,增大了连杆51与第一顶出组件3的接触面积,连接强度高,结构可靠性高。
当然,也可以将连杆51的端部通过焊接、螺栓等连接等方式直接安装在第一顶出组件3的朝向后模板22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3所示,连杆51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头53,止挡头53的外径大于连杆51的外径,也就是说,止挡头53的外缘显露在连杆51的径向外缘的外部,避让槽61具有与止挡头53匹配的延迟腔62,连杆51与第一顶出组件3装配到位时,止挡头53位于延迟腔62中,止挡头53抵顶在延迟腔62的腔底,并且延迟腔62的深度大于止挡头53的轴向尺寸,且延迟腔62的深度大于前模板21的脱模距离。
具体实现时,连杆51与避让槽61间隙配合,这样当前模板21向前移动开模时,可带动连杆51向前移动,连杆51向前移动可带动止挡头53先前移动。由于延迟腔62的深度大于前模板21的脱模距离,从而在止挡头53与延迟腔62的腔顶抵接之前,第一顶出组件3并不会动,也就是说,在前模开模时,第一顶出组件3并不会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从而避免了产品粘在前模仁23上,使用体验好。
只有当止挡头53与延迟腔62的腔顶抵顶时,即止挡头53在延迟腔62内走完延迟行程时,连杆51才会在前模板2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顶出组件3向前移动,以伸入至后模仁24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连接组件5沿第一顶出组件3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顶出组件3与前模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高,结构稳定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第一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板以及可穿设在后模板22中的第一顶针32,第一顶针32设置在第一顶板上,并与第一顶板相对固定,第一顶板设置在后模板22和支撑座1之间,并可在后模板22和支撑座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第一顶针32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出组件4的上方,并靠近后模板22设置,这样第一顶板上可以设置有较小规格的顶针,即小顶针,避免了第一顶针32又细又长、容易弯曲或断裂的现象发生,增强了第一顶针32的强度,使得第一顶出组件3的生产稳定、使用可靠性高。
具体实现时,连接组件5的一端与第一顶板连接,具体的是,连杆51的一端与第一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顶板上开设有避让槽61,连接的一端伸入至第一顶板上的避让槽61内,并与第一顶板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针32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顶针32间隔设置在第一顶板上,一方面使得第一顶出组件3作用在对应型腔中的产品上的作用力比较均匀,顶出效果好,容易脱模。另一方面,可以同时生产多种较小顶出行程的产品,工作效率高。
具体实现时,后模板22的朝向第一顶板的一侧具有用于容置第一顶板的容置槽,容置槽的槽深大于第一顶板的厚度。
在后模板22上设置容置槽,第一顶板位于容置槽内,容置槽限定出了第一顶板的移动空间,便于第一顶板移动以顶出对应型腔中的产品,同时容置槽还对第一顶板以及第一顶针32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用于对第一顶出组件3进行导向的导向件(未图示),导向件穿设在第一顶出组件3中,并与第一顶出组件3间隙配合,且导向件的一端与支撑座1连接,导向件的另一端与后模板22。
在支撑座1和后模板22之间设置导向件,导向件穿设在第一顶出组件3中,这样第一顶出组件3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往复移动时,导向件对第一顶出组件3具有导向作用,可避免第一顶出组件3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移动效率高。
具体实现时,导向件比如可以是导向杆。
其中,导向杆与第一顶出组件3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所示,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第二顶出组件4,第二顶出组件4包括第二顶板41以及可穿设在后模板22中的第二顶针42;第二顶针42设置在第二顶板41上,第二顶板41设置在第一顶出组件3与支撑座1之间,并可在第一顶出组件3和支撑座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第二顶针42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第二顶板41位于第一顶板的下方,这样第二顶板41上可以设置有较大规格的顶针,即大顶针,避免了在第二顶板41上设置较小规格的顶针而导致顶针又细又长、容易弯曲或断裂的现象发生,使得第二顶出组件4的生产稳定、使用可靠性高。
具体使用时,第一顶板上比如可以具有供第二顶针42穿设的避让孔,这样第二顶板41位于第一顶板的正下方,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支撑座1包括底座11以及至少两个支撑件12;至少两个支撑件12设置在底座11相对的两侧,后模板22、底座11、至少两个支撑件12之间限定出顶出空间,在沿后模板22至底座11的方向上,第一顶出组件3和第二顶出组件4间隔设置在顶出空间内。
具体实现时,支撑件12比如可以是方铁,两个方铁相对设置在底座11上,并相对设置,后模板22、底座11、两个方铁共同限定出顶出空间,第一顶板、第二顶板41间隔设置在顶出空间内,使得第一顶板、第二顶板41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较顺畅,顶出效率较高。
具体的是,第一顶板位于后模板22的容置槽内,并设置在方铁的顶端,第二顶板41设置在底座11上。
具体实现时,两个方铁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的顶端与方铁的顶端平齐,这样第一顶板还可以放置在支撑柱13上,支撑柱13对第一顶板具有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顶板41上具有供支撑柱13穿设的安装孔,这样第二顶板41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时,支撑柱13对第二顶板41还具有导向作用,可避免第二顶板41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移动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上的模板组件(2)、第一顶出组件(3)、第二顶出组件(4);
所述模板组件(2)包括后模板(22)以及盖设在所述后模板(22)上的前模板(21),所述前模板(21)、所述后模板(22)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个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位于所述后模板(22)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4)之间,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4)分别对应不同的型腔;
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所述第二顶出组件(4)可分别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以伸入至所述后模板(22)中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且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通过穿设在所述后模板(22)中的连接组件(5)与所述前模板(21)连接,以在所述前模板(21)朝向远离所述后模板(22)的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将对应型腔中的产品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连杆(51)以及柔性件(52);
所述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连接,所述连杆(51)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柔性件(52),所述前模板(21)的朝向所述后模板(22)的一面具有与所述柔性件(52)匹配的安装腔(25),所述柔性件(52)与所述安装腔(25)过盈配合,且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移动至与所述后模板(22)抵接时,所述柔性件(52)可与所述安装腔(25)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对应所述连杆(51)的位置处具有避让槽(61),所述连杆(51)的一端伸入至所述避让槽(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1)的一端设置有止挡头(53),所述止挡头(53)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杆(51)的外径;所述避让槽(61)具有与所述止挡头(53)匹配的延迟腔(62),所述延迟腔(62)的深度大于所述前模板(21)的脱模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5)沿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包括第一顶板以及可穿设在所述后模板(22)中的第一顶针(32);
所述第一顶针(32)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后模板(22)和所述支撑座(1)之间,并可在所述后模板(22)和所述支撑座(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顶针(32)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顶针(32)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顶针(32)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上;
和/或,所述后模板(22)的朝向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顶板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顶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进行导向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中,并与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间隙配合,且所述导向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连接,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22);
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制品顶出结构还包括第二顶出组件(4),所述第二顶出组件(4)包括第二顶板(41)以及可穿设在所述后模板(22)中的第二顶针(42);
所述第二顶针(42)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41)上,所述第二顶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与所述支撑座(1)之间,并可在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和所述支撑座(1)之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顶针(42)伸入至对应的型腔中将产品顶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制品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包括底座(11)以及至少两个支撑件(12);
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12)设置在所述底座(11)相对的两侧,所述后模板(22)、所述底座(11)、至少两个所述支撑件(12)之间限定出顶出空间,在沿所述后模板(22)至所述底座(1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顶出组件(3)和所述第二顶出组件(4)间隔设置在所述顶出空间内。
CN202320428667.6U 2023-03-01 2023-03-01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Active CN219427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667.6U CN219427379U (zh) 2023-03-01 2023-03-01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8667.6U CN219427379U (zh) 2023-03-01 2023-03-01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7379U true CN219427379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8667.6U Active CN219427379U (zh) 2023-03-01 2023-03-01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7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00244A1 (en) Plastic injection mold
CN219427379U (zh) 模具制品顶出结构
CN216267418U (zh) 一种雾化机壳的注塑模具
CN210679560U (zh) 一种改良高筋位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1105383U (zh) 一种c形板生产模具装置
CN210552786U (zh) 一种摆杆二次顶出抽芯结构
CN105014880A (zh) 一种厚壁实心注塑产品成型模具
CN106696183A (zh) 模内冲孔机构及注塑成型模具
CN211279574U (zh) 一种具有顶出机构的滑块装置
CN219727040U (zh) 成型模具
CN215320395U (zh) 一种脱模结构以及应用该脱模结构的模具
CN212653817U (zh) 导气顶出机构以及具备该导气顶出机构的橡胶件注塑模具
CN219191137U (zh) 一种模内组装设备
CN220409497U (zh) 胶铁一体成型模具
CN211074565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结构
CN220946494U (zh) 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17777672U (zh) 模具顶出装置及模具
CN219748837U (zh) 一种用于倒扣制品的二次顶出及强脱模具
CN217123868U (zh) 一种食品盖二次顶出模具
CN215033485U (zh) 一种滑块顶出结构
CN211307281U (zh) 一种化妆品外盖用自动注塑装置
CN211251150U (zh) 一种汽车空调循环风门连杆注塑模具
CN109177298B (zh) 粉末压制成形机的脱模机构
CN219926785U (zh) 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
CN214872447U (zh) 一种活动斜顶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