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0454U -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0454U
CN219420454U CN202320164609.7U CN202320164609U CN219420454U CN 219420454 U CN219420454 U CN 219420454U CN 202320164609 U CN202320164609 U CN 202320164609U CN 219420454 U CN219420454 U CN 219420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n
stator
wind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46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m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m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m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me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46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0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0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0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电机连接导线组装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包括电机主体和接线端子,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子插座,接线端子与端子插座可拆连接,接线简单高效,便于生产组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便于接线端子的后期更换,便于维修,且连接稳定,不易松动;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定子、转子、连接座、输出轴和传动齿轮组,定子上设置有针脚座,针脚座上设置有针脚,定子线圈绕制时以侧边脚为公共脚按次序依次进行绕制,本电机的接线端子中连接线两端的端子接线顺序保持一致,接线端子在生产时,不需要人工跳线处理,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步进电机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角位移或线位移的电动机;每输入一个脉冲信号,转子就转动一个角度或前进一步,其输出的角位移或线位移与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因此,步进电动机又称脉冲电动机。步进电机是基于最基本的电磁铁原理,它是一种可以自由回转的电磁铁,其动作原理是依靠气隙磁导的变化来产生电磁转矩,从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目前,步进电机在各领域内应用广泛,在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以及小型传动器械上,小型步进电机通常为必不可少的部件。
现有的步进电机通常是在机体上引出导线的方式与控制装置或供电装置连接,导线通常为锡焊的方式从机体上或机体内引出,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且不便于后期维护,因为导线损坏或脱焊是常见问题。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固线结构的电机【申请号:CN201920149643.0;公开号:CN209267344U】,包括机壳、盖板、固定柱、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电路板、导电线、护线盒以及固线件,其中固定柱固定连接在机壳的内侧,转子组件转动连接在固定柱上,且位于定子组件的连接孔内,电路板固定连接在固定件的一侧,用于电性连接线圈以及外部供电电源,导电线用于电性连接电路板以及外部供电电源,护线盒包裹连接在电路板的外部以对电路板形成保护,在护线盒上设置有用于导电线延出的线孔,固线件设置在护线盒内。该电机是将导电线从护线盒的线孔中引出,导电线的安装不方便,且后期维修更换导线需要将护线盒拆卸才行,操作麻烦。
市场上还有一种以接线端子与电机主体连接的形式,电机中定子上需要按顺序缠绕一定圈数的线圈,线圈的起始段与针脚的一端电性连接,针脚的另一端与外接端子连接,针脚通常设置多个(如五个),且现有绕线方式都是以中间脚(第三个针脚)为公共脚进行共线绕制,这种绕线方式会导致外接端子线两端的线序不一致,必须要人工进行跳线作业,难以满足外接端子线实现双端子机进行自动化生产(中途需要人工跳线),导致生产效率低。如图1所示,定子上绕线对以中间脚为公共脚,接线端子的导电线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区分,连接不同接线口,如图中显示,连接中间脚的红色电线在另一端需要跳线至侧边,才能满足导电需求。
综上,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缺陷,设计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接线方便,便于生产组装和后期维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步进电机接线的便捷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接线端子,电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子插座,接线端子包括与电机主体连接的第一端子和用于外接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通过端子连接线连接,第一端子与端子插座可拆连接;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定子、固定轴、转子、固定板、连接座、输出轴、盖板和传动齿轮组,定子上设置有针脚座,针脚座上设置有若干针脚,针脚的内侧脚与定子上的线圈起始端连接,针脚的外侧脚插入端子插座中并与第一端子连接。
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机壳内部且位于机壳中心轴线上,定子、转子、固定板、连接座、传动齿轮组、输出轴和盖板由内到外依次安装在机壳中,转子位于定子中部,转子插接在固定轴上且与其转动连接,转子的上端从固定板和连接座中穿出与传动齿轮组连接,输出轴的下端与传动齿轮组连接,输出轴的上端从盖板中穿出,传动齿轮组安装在连接座和盖板之间,固定板位于定子和连接座之间,固定板用于对定子的上端进行固定,并与连接座进行连接。
所述转子的下端设置有扇叶,扇叶套设在固定轴上且固定于转子的下端;当转子转动时,扇叶随之转动,配合机壳底部开设的散热孔,对电机主体内部进行散热。
所述端子插座与电机主体卡接固定,端子插座两侧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耳板,固定耳板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针脚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插接槽相配合的卡接耳板,端子插座的下端设置有弧形卡板,定子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第一绕线槽位于第二绕线槽下方,弧形卡板卡接在第一绕线槽中,端子插座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固定耳板和弧形卡板之间,且限位块与固定耳板和弧形卡板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机壳的侧壁开设有连接端子插座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侧壁插接在第二插接槽中,端子插座的上端设置有盖板连接槽,盖板的侧端装入盖板连接槽中,便于盖板的定位安装。
采用以上结构,机壳、定子和端子插座之间相互卡接,能够对定子和端子插座进行有效的固定,也便于端子插座的安装和拆卸,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所述端子插座上设置有端子插槽,端子插槽的内部上开设有针脚槽,针脚的外侧脚从针脚槽中插入并位于端子插槽中,端子插槽的两侧开设有侧卡槽,侧卡槽呈L形,第一端子的两侧设置有与侧卡槽相配合的第一卡块,第一卡块也呈L形,第一卡块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便于第一卡块的插入,端子插座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卡槽,第一端子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便于第二卡块的插入,
采用以上结构,接线端子在与电机主体连接时,第一端子插入端子插槽中并与其中的针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的连接端面上的第二卡块卡入限位卡槽中,对端子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第一端子两侧的第一卡块卡入侧卡槽中,对端子的两侧进行固定,该连接结构能将第一端子稳定固定在端子插座中,防止第一端子脱落。
所述针脚座上设置有五个与线圈连接的针脚,依次为第一针脚、第二针脚、第三针脚、第四针脚和第五针脚,定子上绕制有两组线圈,分别为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依次绕制在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中,两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不同针脚连接按序进行绕制,其中,第五针脚为线圈绕制的公共脚。
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由两根铜线组成,第一线圈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四针脚和第五针脚,按顺时针绕制,收脚分别为第五针脚和第二针脚;第二线圈组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一针脚和第五针脚,按逆时针绕制,收脚分别与第五针脚和第三针脚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定子接线引脚与接线端子连接时,接线端子的连接线两端的接线顺序保持一致,不需要人工跳线处理,大大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步进电机由电机主体和接线端子组成,接线端子和电机主体可拆连接;电子主体上设置有端子插座,接线端子插接在端子插座中即可完成装配,接线简单高效,便于生产组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便于接线端子的后期更换,便于维修。
2、机壳、定子和端子插座之间相互卡接,能够对定子和端子插座进行有效的固定,也便于电子主体的安装和拆卸,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后期维护也十分方便。
3、接线端子与电机主体连接稳定性好,与端子插座连接的第一端子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一端子两侧设置有第一卡块,端子插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卡块配合的侧卡槽和第二卡块相配合的限位卡槽,通过两侧固定和端面限位的方式,第一端子牢牢固定在端子插座中,不易松动,保证接线端子与电机主体的稳定连接。
4、区别于现有绕线方式,定子上线圈的绕制方式以侧边的第五针脚为公共脚按次序依次进行绕制,接线端子中连接线两端的端子接线顺序保持一致,接线端子在生产时,不需要人工跳线处理,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机中定子接线引脚与外接端子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与电机主体连接的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主体去除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与端子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接线引脚与接线端子的接线示意图;
图中:1、电机主体;101、机壳;102、定子;102a、第一绕线槽;102b、第二绕线槽;102c、卡接耳板;103、固定轴;104、转子;105、固定板;106、连接座;107、输出轴;108、盖板;109、传动齿轮组;110、扇叶;111、针脚座;111a、第一针脚;111b、第二针脚;111c、第三针脚;111d、第四针脚;111e、第五针脚;2、接线端子;201、第一端子;201a、第一卡块;201b、第二卡块;202、第二端子;203、端子连接线;3、端子插座;301、固定耳板;302、弧形卡板;303、限位块;304、端子插槽;305、侧卡槽;306、限位卡槽;307、第一插接槽;308、第二插接槽;309、盖板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2-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和接线端子2,电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子插座3,接线端子2包括与电机主体1连接的第一端子201和用于外接的第二端子202,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之间通过端子连接线203连接,第一端子201与端子插座3可拆连接;电机主体1包括机壳101、定子102、固定轴103、转子104、固定板105、连接座106、输出轴107、盖板108和传动齿轮组109,定子102上设置有针脚座111,针脚座111上设置有若干针脚,针脚的内侧脚与定子102上的线圈起始端连接,针脚的外侧脚插入端子插座3中并与第一端子201连接。
所述固定轴103固定在机壳101内部且位于机壳101中心轴线上,定子102、转子104、固定板105、连接座106、传动齿轮组109、输出轴107和盖板108由内到外依次安装在机壳101中,转子104位于定子102中部,转子104插接在固定轴103上且与其转动连接,转子104的上端从固定板105和连接座106中穿出与传动齿轮组109连接,输出轴107的下端与传动齿轮组109连接,输出轴107的上端从盖板108中穿出,传动齿轮组109安装在连接座106和盖板108之间,固定板105位于定子102和连接座106之间,固定板105用于对定子102的上端进行固定,并与连接座106进行连接。
所述转子104的下端设置有扇叶110,扇叶110套设在固定轴103上且固定于转子104的下端;当转子103转动时,扇叶110随之转动,配合机壳101底部开设的散热孔,对电机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
如图7-9所示,所述端子插座3与电机主体1卡接固定,端子插座3两侧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耳板301,固定耳板30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307,针脚座1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插接槽307相配合的卡接耳板102c,端子插座3的下端设置有弧形卡板302,定子102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绕线槽102a和第二绕线槽102b,第一绕线槽102a位于第二绕线槽102b下方,弧形卡板302卡接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端子插座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303,限位块303位于固定耳板301和弧形卡板302之间,且限位块303与固定耳板301和弧形卡板302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08,机壳101的侧壁开设有连接端子插座3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侧壁插接在第二插接槽308中,端子插座3的上端设置有盖板连接槽309,盖板108的侧端装入盖板连接槽309中,便于盖板108的定位安装;机壳101、定子102和端子插座3之间相互卡接,能够对定子102和端子插座3进行有效的固定,也便于端子插座3的安装和拆卸,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所述端子插座3上设置有端子插槽304,端子插槽304的内部上开设有针脚槽,针脚的外侧脚从针脚槽中插入并位于端子插槽304中,端子插槽304的两侧开设有侧卡槽305,侧卡槽305呈L形,第一端子201的两侧设置有与侧卡槽305相配合的第一卡块201a,第一卡块201a也呈L形,第一卡块201a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便于第一卡块201a的插入,端子插座3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卡槽306,第一端子20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卡槽306相配合的第二卡块201b,第二卡块201b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便于第二卡块201b的插入;接线端子2在与电机主体1连接时,第一端子201插入端子插槽304中并与其中的针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201的连接端面上的第二卡块201b卡入限位卡槽306中,对端子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第一端子201两侧的第一卡块201a卡入侧卡槽305中,对端子的两侧进行固定,该连接结构能将第一端子201稳定固定在端子插座3中,防止第一端子201脱落。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电机中定子接线引脚与外接端子线的接线示意图,外接端子线通常以颜色区分不用连接脚,例如,与针脚相连外界端子线的颜色依次为棕色、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五根端子线分别对应连接定子上的1-5号针脚,但是现有电子的绕线方式都是以中间脚(3号针脚)为公共脚进行共线绕制,这样就导致外接端子两端的接线顺序不一致,左侧端子的线序为棕色、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而右侧端子接线顺序为篮色、棕色、黄色、黑色和红色,接线顺序改变,接线端子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人工跳线,整理好两端线序才能与两端的端子进行连接,生产效率低。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接线端2的生产效率,采用不同绕线结构,不需要人工跳线,从而满足双端子机进行自动化生产,提高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针脚座111上设置有五个与线圈连接的针脚,依次为第一针脚111a、第二针脚111b、第三针脚111c、第四针脚111d和第五针脚111e,定子102上绕制有两组线圈,分别为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依次绕制在第一绕线槽102a和第二绕线槽102b中,两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不同针脚连接按序进行绕制,其中,第五针脚111e为线圈绕制的公共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由两根铜线组成,第一线圈绕制374圈,位于第二绕线槽102b中;第二线圈绕制377圈,第二线圈在第二绕线槽102b先缠绕2圈,再在第二线圈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绕制373圈,最后在第二绕线槽102b缠绕2圈。
本实施例中线圈的绕线顺序为,第一线圈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四针脚111d和第五针脚111e,按顺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374圈,收脚分别为第五针脚111e和第二针脚111b;第二线圈组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一针脚111a和第五针脚111e,先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缠绕373圈,最后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收脚分别为第五针脚111e和第三针脚111c。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定子接线引脚与接线端子的接线示意图,定子102上采用上述绕线方式,接线端子在生产时,连接线两端的端子接线顺序保持一致,不需要人工跳线处理,大大提高双端子机生产接线端子2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定子102上线圈的绕制顺序为,首先绕制第一线圈组,第一线圈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与第四针脚111d和第五针脚111e连接,按顺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374圈,收脚分别与第五针脚111e和第二针脚111b连接;再绕制第二线圈组,第二线圈组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与第一针脚111a和第五针脚111e连接,先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缠绕373圈,最后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收脚分别与第五针脚111e和第三针脚111c连接。这种绕线方式可保持与针脚电性连接的接线端子两端的线序保持一致,不需要人工跳线处理,提高了接线端子的生产效率。
电机主体1的组装:将端子插座3先与定子102连接,端子插座3下端的弧形卡板302卡接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定子102上针脚座111两侧的卡接耳板102c卡入固定耳板301的第一插接槽307中,各针脚的外侧脚从针脚槽中插入并位于端子插槽304中;将端子插座3和定子102装入机壳101中,机壳101的开口槽的侧壁插接在第二插接槽308中,机壳101、定子102和端子插座3之间相互卡接,能够对定子102和端子插座3进行有效的固定,也便于端子插座3的安装和拆卸,能够提高组装效率;将转子104插接在固定轴103上,转子104的下端设置有扇叶110,当转子103转动时,扇叶110随之转动,配合机壳101底部开设的散热孔,对电机主体1内部进行散热;再依次装入固定板105和连接座106,将传动齿轮组109和输出轴107安装在连接座106上,再将盖板108装在机壳101的端部,输出轴107从盖板108中穿出,即可完成电机主体1的装配。
接线端子2在生产时,端子连接线103根据颜色分配好线序,两端不需要跳线,通过双端子机将端子连接线103的两端与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电性连接,完成接线端子2的组装。
接线端子2与电机主体1连接时,将第一端子201插入端子插座3的端子插槽304中,第一端子201与各针脚电性连接,第一端子201的连接端面上的第二卡块201b卡入限位卡槽303中,对端子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第一端子201两侧的第一卡块201a卡入侧卡槽305中,对端子的两侧进行固定,通过两侧固定和端面限位的方式,第一端子201牢牢固定在端子插座3中,不易松动,保证接线端子2与电机主体1的稳定连接;接线端子2和电机主体1的可拆结构,便于生产组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便于接线端子2的后期更换,便于维修。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和接线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子插座(3),接线端子(2)包括与电机主体(1)连接的第一端子(201)和用于外接的第二端子(202),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之间通过端子连接线(203)连接,第一端子(201)与端子插座(3)可拆连接;电机主体(1)包括机壳(101)、定子(102)、固定轴(103)、转子(104)、固定板(105)、连接座(106)、输出轴(107)、盖板(108)和传动齿轮组(109),定子(102)上设置有针脚座(111),针脚座(111)上设置有若干针脚,针脚的内侧脚与定子(102)上的线圈起始端连接,针脚的外侧脚插入端子插座(3)中并与第一端子(20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03)固定在机壳(101)内部且位于机壳(101)中心轴线上,定子(102)、转子(104)、固定板(105)、连接座(106)、传动齿轮组(109)、输出轴(107)和盖板(108)由内到外依次安装在机壳(101)中,转子(104)位于定子(102)中部,转子(104)插接在固定轴(103)上且与其转动连接,转子(104)的上端从固定板(105)和连接座(106)中穿出与传动齿轮组(109)连接,输出轴(107)的下端与传动齿轮组(109)连接,输出轴(107)的上端从盖板(108)中穿出,传动齿轮组(109)安装在连接座(106)和盖板(108)之间,固定板(105)位于定子(102)和连接座(106)之间,固定板(105)用于对定子(102)的上端进行固定,并与连接座(106)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4)的下端设置有扇叶(110),扇叶(110)套设在固定轴(103)上且固定于转子(104)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3)与电机主体(1)卡接固定,端子插座(3)两侧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耳板(301),固定耳板(301)上开设有第一插接槽(307),针脚座(1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插接槽(307)相配合的卡接耳板(102c),端子插座(3)的下端设置有弧形卡板(302),定子(102)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绕线槽(102a)和第二绕线槽(102b),第一绕线槽(102a)位于第二绕线槽(102b)下方,弧形卡板(302)卡接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端子插座(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303),限位块(303)位于固定耳板(301)和弧形卡板(302)之间,且限位块(303)与固定耳板(301)和弧形卡板(302)之间形成第二插接槽(308),机壳(101)的侧壁开设有连接端子插座(3)的开口槽,开口槽的侧壁插接在第二插接槽(308)中,端子插座(3)的上端设置有盖板连接槽(309),盖板(108)的侧端装入盖板连接槽(309)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座(3)上设置有端子插槽(304),端子插槽(304)的内部上开设有针脚槽,针脚的外侧脚从针脚槽中插入并位于端子插槽(304)中,端子插槽(304)的两侧开设有侧卡槽(305),侧卡槽(305)呈L形,第一端子(201)的两侧设置有与侧卡槽(305)相配合的第一卡块(201a),第一卡块(201a)也呈L形,第一卡块(201a)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端子插座(3)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卡槽(306),第一端子(20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卡槽(306)相配合的第二卡块(201b),第二卡块(201b)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座(111)上设置有五个与线圈连接的针脚,依次为第一针脚(111a)、第二针脚(111b)、第三针脚(111c)、第四针脚(111d)和第五针脚(111e),定子(102)上绕制有两组线圈,分别为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依次绕制在第一绕线槽(102a)和第二绕线槽(102b)中,两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不同针脚连接按序进行绕制,其中,第五针脚(111e)为线圈绕制的公共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由两根铜线组成,第一线圈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四针脚(111d)和第五针脚(111e),按顺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374圈,收脚为第五针脚(111e)和第二针脚(111b);第二线圈组的两根铜线的起脚分别为第一针脚(111a)和第五针脚(111e),先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一绕线槽(102a)中缠绕373圈,最后再按逆时针顺序在第二绕线槽(102b)中缠绕2圈,收脚分别为第五针脚(111e)和第三针脚(111c)。
CN202320164609.7U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Active CN219420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4609.7U CN219420454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4609.7U CN219420454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0454U true CN219420454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6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4609.7U Active CN219420454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04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9327A (en) Axial-flow fan motor with modular connector
KR102353916B1 (ko) 터미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US6177741B1 (en) Electric-motor wiring system
EP1737103B1 (en) Brushless motor
US20190356194A1 (en)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9420454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步进电机
KR20050025584A (ko) 분할 고정자 전기기계에 있어서의 개선된 연결방법
EP0909011B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tepping motor
CN210578155U (zh) 一种一体式电机
KR100278894B1 (ko) 소형 모터
KR102000214B1 (ko) Ecu 일체형 모터
US4849588A (en) Motor-driven time switch
CN213959847U (zh) 一种永磁电机
CN217159445U (zh) 进线装置、电机组件和电子水泵
CN214626598U (zh) 一种直流电机
CN217216225U (zh) 一种同步电动机的引线结构及爪极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12366939U (zh) 电动机
JPH0715910A (ja) 無整流子直流軸流ファンモータ
CN220653070U (zh) 直线电机
CN208461639U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洗碗机
CN213425924U (zh) 便于接线的电机
KR101499165B1 (ko) 스텝 모터
CN219452437U (zh) 风扇组件
CN220421608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内置驱动无刷直流电机
CN219740109U (zh) 一种含信号输入结构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