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1222U -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 Google Patents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1222U
CN219411222U CN202320339750.6U CN202320339750U CN219411222U CN 219411222 U CN219411222 U CN 219411222U CN 202320339750 U CN202320339750 U CN 202320339750U CN 219411222 U CN219411222 U CN 219411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cast
place concrete
girder
secondary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97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d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97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1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1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1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主梁2和预制次梁1;二者通过安装螺栓3安装。预制次梁1包括安装板13、H型钢11和预包覆混凝土12,预包覆混凝土12至少形成于H型钢11的腹板两侧,H型钢11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板宽宽于H型钢11的端部截面,安装板13的宽出部分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螺栓3穿设于安装孔后埋设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将预制次梁1安装连接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

Description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组合,结合免撑楼板,可以大幅减少现浇混凝土结构楼盖的临时支撑,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次梁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次梁,如果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一般采用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埋设对穿预埋板,预埋板上伸出耳板与次梁进行连接的方式连接。由于对穿预埋板在安装时容易与主梁纵筋和箍筋打架,对穿预埋板的安装并不方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预制次梁与现浇主梁施工方便的连接节点,是装配式建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实用新型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施工周期块的主次梁安装节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现浇混凝土主梁;
预制次梁,所述预制次梁包括安装板、H型钢和预包覆混凝土,所述预包覆混凝土至少形成于所述H型钢的腹板两侧,所述H型钢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板宽宽于所述H型钢的端部截面,所述安装板的宽出部分上开设有安装孔;
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后埋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将所述预制次梁安装连接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
较佳的,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螺栓的杆径,小于所述安装螺栓的螺帽径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螺栓的螺杆底面之间垫设有垫块,所述垫块支抵于所述螺杆使其顶紧于所述安装孔的上内壁。
较佳的,所述预制次梁的数量一;所述预制次梁对应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的一侧。
较佳的,所述预制次梁的数量至少为二;二所述预制次梁为一组,且对应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的两侧,所述安装螺栓为对拉螺栓,每组所述预制次梁的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对拉连接。
较佳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包括主梁浇筑模具、主梁结构筋和主梁浇筑混凝土;所述主梁结构筋安装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内,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两侧具有安装口,所述预制次梁的安装板位于所述安装口内。
较佳的,所述安装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螺栓至少被设置为两列,两列所述安装螺栓分别位于所述H型钢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处的两侧。
较佳的,所述安装口的顶部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顶部齐平,所述预制次梁的顶部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顶部齐平。
较佳的,所述预包覆混凝土顶部与所述H型钢的顶部齐平。
较佳的,所述预制次梁端部的底部可设置临时支撑。
以上技术方案单独表现或者结合表现出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节点,可以将部分包覆-混凝土组合次梁与现浇混凝土框架(主梁和立柱)进行结合,结合叠合板或免模楼板,可以做到除主梁和立柱之外免模免撑,大幅提高施工速度,减少人工,有利于降低结构成本、缩短项目工期,临时支撑和模板的大量减少,有利于降低建筑建造过程的碳排放;
对穿螺杆安装节点相对于传统的耳板连接节点,避免了常规连接方案中与耳板连接的预埋板的设置,采用安装螺栓而不是对穿埋件,方便穿过主梁钢筋,施工便利;
次梁端部安装后与主梁贴合,避免了常规耳板连接方式中,部分包覆组合次梁端部还需要另外灌混凝土或者喷防火涂料;
楔形垫片解决了次梁需要下沉一定距离才能与安装螺栓紧密连接实现传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次梁数量为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次梁数量为一时的结构展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次梁数量为二时的结构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和更优地是在前述实施例基础上进行另一实施例阐述的简单起头,该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后带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的结合作为另一实施例的完整构成。在同一实施例后带的若干个进一步地、较优地、更进一步地或更优地设置之间可任意组合的组成又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请查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包括现浇混凝土主梁2和预制次梁1;二者通过安装螺栓3安装。具体的,预制次梁1包括安装板13、H型钢11和预包覆混凝土12,预包覆混凝土12至少形成于H型钢11的腹板两侧,H型钢11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板宽宽于H型钢11的端部截面,安装板13的宽出部分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螺栓3穿设于安装孔后埋设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将预制次梁1安装连接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
预制次梁1在实际施工中安装于两根现浇混凝土主梁2之间,相对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来说,其上可以安装单边预制次梁1,或者双边均安装预制次梁1。
其一,预制次梁1的数量一,该预制次梁1对应位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的一侧。
其二,该预制次梁1的数量至少为二;两个预制次梁1为一组,且对应位于现浇混凝土主梁2的两侧,此时安装螺栓3为对拉螺栓,每组预制次梁1的安装板13通过对拉螺栓对拉连接。
较佳的,在安装螺栓3穿设安装孔进行安装时,安装孔的孔径大于安装螺栓3的杆径,小于安装螺栓3的螺帽径围,优选的,安装孔与安装螺栓3的螺杆之间空隙通常为1.5~2mm,一方面方便安装螺栓3穿设,另一方面,当安装螺栓3为对拉螺栓时,也方便对拉螺栓对应穿设两个安装板13。
进一步的,安装孔与安装螺栓3的螺杆底面之间垫设有垫块,垫块支抵于安装螺栓3的螺杆使其顶紧于安装孔的上内壁。在这种预制次梁1就位后,螺杆仍然没有被固定在混凝土内的情况,相对于常规的先固定锚杆再固定次梁的情况,会发生一种常规连接中不存在的不利状况,就是螺杆会在自重和主梁混凝土浇筑的冲击下处于安装孔的最底端,待混凝土凝固后,次梁在承受荷载后必须要降到安装孔顶部接触螺杆顶部才能真正实现将荷载传递到螺杆上。这样就使得安装于预制次梁1上的楼板和次梁会发生向下的位移而造成楼板裂缝,位移距离为孔壁之间的空隙,通常为1.5~2mm,垫块能够解决此问题。优选的,安装螺栓3的螺杆安装完毕后,在安装孔底部插入专用钢楔(即垫块),使螺杆顶住螺孔上壁。
现浇混凝土主梁2在现场支模和浇筑,具体的,现浇混凝土主梁2包括主梁浇筑模具21、主梁结构筋22和主梁浇筑混凝土。主梁结构筋22安装于主梁浇筑模具21内,主梁浇筑模具21的两侧具有安装口,预制次梁1的安装板13位于安装口内。当预制次梁1的数量为一时,先将安装螺栓3的螺杆埋设于主梁浇筑混凝土中,然后将预制次梁1的安装板13上安装孔对应于螺杆后进行螺母或螺帽拧紧。当预制次梁1的数量为二时,先于两侧安装预制次梁1的安装板13,然后通过对拉螺栓对拉固定,后浇筑主梁混凝土即完成安装。
较佳的,安装螺栓3的数量为多个,安装螺栓3至少被设置为两列,两列安装螺栓3分别位于H型钢11与安装板13连接处的两侧。
在现浇混凝土主梁2和预制次梁1上一般铺设免拆底模进行楼板的浇筑,所以,安装口的顶部与所述梁浇筑模具的顶部齐平,预制次梁1的顶部与主梁浇筑模具21的顶部齐平。进一步的,预包覆混凝土12顶部与H型钢11的顶部齐平,方便更好地起到承载的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节点处的安装,预制次梁1端部的底部可设置临时支撑,在现浇混凝土主梁2浇筑完成之后拆除即可。
以上技术方案单独表现或者结合表现出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全现浇主次梁节点而言,本技术方案次梁为预制,将减少临时材料的使用,节能环保,降低碳排放;并且减少支模拆模工作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安装板安装螺栓连接节点相对于传统的耳板连接节点,避免了常规连接方案中与耳板连接的预埋板的设置,采用安装螺栓而不是对穿埋件,方便穿过主梁钢筋,施工便利。
次梁端部安装后与主梁贴合,避免了常规耳板连接方式中,部分包覆组合次梁端部还需要另外灌混凝土或者喷防火涂料。
楔形垫片解决了次梁需要下沉才能与安装螺栓紧密连接实现传力的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现浇混凝土主梁;
预制次梁,所述预制次梁包括安装板、H型钢和预包覆混凝土,所述预包覆混凝土至少形成于所述H型钢的腹板两侧,所述H型钢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板宽宽于所述H型钢的端部截面,所述安装板的宽出部分上开设有安装孔;
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后埋设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将所述预制次梁安装连接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安装螺栓的杆径,小于所述安装螺栓的螺帽径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螺栓的螺杆底面之间垫设有垫块,所述垫块支抵于所述螺杆使其顶紧于所述安装孔的上内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次梁的数量一;所述预制次梁对应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次梁的数量至少为二;二所述预制次梁为一组,且对应位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的两侧,所述安装螺栓为对拉螺栓,每组所述预制次梁的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对拉螺栓对拉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混凝土主梁包括主梁浇筑模具、主梁结构筋和主梁浇筑混凝土;所述主梁结构筋安装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内,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两侧具有安装口,所述预制次梁的安装板位于所述安装口内。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螺栓至少被设置为两列,两列所述安装螺栓分别位于所述H型钢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处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顶部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顶部齐平,所述预制次梁的顶部与所述主梁浇筑模具的顶部齐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包覆混凝土顶部与所述H型钢的顶部齐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次梁端部的底部可设置临时支撑。
CN202320339750.6U 2023-02-28 2023-02-28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Active CN219411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50.6U CN219411222U (zh) 2023-02-28 2023-02-28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9750.6U CN219411222U (zh) 2023-02-28 2023-02-28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1222U true CN21941122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9750.6U Active CN219411222U (zh) 2023-02-28 2023-02-28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1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23851A1 (en)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panel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CN111335181A (zh) 钢混组合梁翼缘板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支撑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19411222U (zh) 预制次梁与现浇混凝土主梁的安装节点
CN210737843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CN216839907U (zh) 一种预制楼板、墙体和钢结构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16340226U (zh) 一种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加强型局部现浇连接节点
CN112227530B (zh) 预制混凝土叠合基础与钢柱的连接系统和连接方法
CN214884632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复合墙
CN214090794U (zh)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CN111851318B (zh) 悬臂桥边跨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64235U (zh) 一种装配式钢板组合剪力墙体结构
CN212025941U (zh) 钢混组合梁翼缘板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安装支撑架
CN101260723A (zh) 一种轻钢龙骨
CN209975804U (zh) 一种生态复合墙体
CN113356405A (zh) 一种基于预埋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27515A (zh)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连接装置
CN112227407B (zh) 预制叠合基础与预制混凝土柱的连接系统和连接方法
CN110939214A (zh) 混凝土对拉榫卯连接墙体及建筑
CN217105678U (zh) 一种轻量化装配式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
CN218814375U (zh) 装配式墙板-柱节点结构以及装配式房屋
CN115419190B (zh) 一种叠合墙现浇混凝土结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9138197U (zh) 一种预制楼梯的固支式墙连接结构
CN213509065U (zh) 一种多层建筑的预制构件
CN113846789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486865U (zh) 大跨度免撑叠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