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90794U -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90794U
CN214090794U CN202022139897.XU CN202022139897U CN214090794U CN 214090794 U CN214090794 U CN 214090794U CN 202022139897 U CN202022139897 U CN 202022139897U CN 214090794 U CN214090794 U CN 214090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elevator shaft
elevator
section steel
suppor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98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涛
王俊海
何陵波
李志强
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0221398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90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90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90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包括支撑型钢、构造梁和构造翼缘;支撑型钢沿电梯井分隔梁长度方向设于电梯井分隔梁下方,支撑型钢上端与电梯井分隔梁下端之间具有间距;支撑型钢两端与地连墙连接;构造梁填充于间距内;构造翼缘设于电梯井分隔梁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梯井分隔梁下端设置构造梁,并结合支撑型钢形成施工电梯基础的叠合梁,可有效提高电梯井分隔梁的承载力以承担施工电梯标准节传下来的荷载;既可以保证施工电梯基础传力合理性与可行性,又方便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全逆作法施工在城市改造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推广开来。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首层板施工完成后,因封闭空间施工工效限制,地上部分往往比地下部分施工快,待地上部分施工至4~6层后,就需要使用施工电梯,而此时地下室底板施工未完成,若要设置施工电梯,只能将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楼层梁板上,并将施工电梯基础荷载转换至已经施工完成的永久结构地连墙或者一柱一桩上。另一方面,高层、超高层项目因幕墙施工需要,开始推广将施工电梯布置于核心筒永久电梯井道里,这样避免了幕墙收口对工期的影响,也减少了结构留洞补洞的工序。以上工况综合起来,将施工电梯置于核心筒永久电梯井道位置,标准节置于永久电梯井道分隔梁上,会成为超高层施工电梯布置的趋势。另外,分隔梁通常只是按构造要求设计,承载力小,因此如何通过加固措施保证施工电梯基础传力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又方便一系列临时加固措施安拆等问题,是逆作法施工中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施工电梯基础在逆作法施工时只能置于楼层梁板上,或置于永久电梯井道分隔梁上时分隔梁承载力过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所述施工电梯基础包括地连墙、电梯井前室边梁和电梯井分隔梁;所述电梯井分隔梁内设有第一配筋;所述支撑体系包括支撑型钢、构造梁和构造翼缘;
所述支撑型钢沿所述电梯井分隔梁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下方,且所述支撑型钢上端与所述电梯井前室边梁下端相抵;所述支撑型钢上端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下端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型钢两端与所述地连墙连接;
所述构造梁填充于所述间距内;所述构造翼缘设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两侧,所述构造翼缘、构造梁和电梯井分隔梁内设有连接为整体的第二配筋;所述第二配筋与所述第一配筋相独立。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系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梯井分隔梁之间的封板;所述封板上端设有缓冲弹簧基座,所述封板内设有第三配筋。
进一步,所述支撑型钢两端设有锚板,所述锚板通过锚栓与所述地连墙连接;所述锚板与地连墙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高强灌浆料。
进一步,所述构造梁与所述电梯井前室边梁之间设有PVC拉缝板。
进一步,所述支撑型钢与所述构造梁之间设有油毡。
进一步,所述构造梁下端与所述支撑型钢上端通过栓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梯井分隔梁下端设置构造梁,并结合支撑型钢形成施工电梯基础的叠合梁,可有效提高电梯井分隔梁的承载力以承担施工电梯标准节传下来的荷载;由于第二配筋与第一配筋相对独立,拆卸构造翼缘和构造梁后,电梯井分隔梁的第一配筋依然可保持完整性。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系既可以保证施工电梯基础传力合理性与可行性,又方便拆装;在逆作法施工时,施工电梯基础不再依赖于楼层梁板作为荷载转换件,提高了逆作法施工的效率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设置的核心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2-2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锚板的大样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拆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地连墙;1.2、电梯井前室边梁;1.3、电梯井分隔梁;2、支撑型钢;2.1、栓钉;3、构造梁;3.1、PVC拉缝板;3.2、油毡;3.3、构造翼缘;3.4、封板;3.5、缓冲弹簧基座;4、锚板;5、锚栓;6、第一配筋;7、第二配筋;8、第三配筋;9、工字钢;10、手拉葫芦;11、分隔墙边缘构造柱;12、割除的支撑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施工电梯基础包括地连墙1.1、电梯井前室边梁1.2和电梯井分隔梁1.3;电梯井分隔梁1.3内设有第一配筋6;支撑体系包括支撑型钢2、构造梁3和构造翼缘3.3;支撑型钢2沿电梯井分隔梁1.3长度方向设于电梯井分隔梁1.3下方,且支撑型钢2上端与电梯井前室边梁1.2下端相抵;支撑型钢2上端与电梯井分隔梁1.3下端之间具有间距;支撑型钢2两端与地连墙1.1连接,具体为,支撑型钢2两端设有锚板4,锚板4通过锚栓5与地连墙1.1连接;锚板4与地连墙1.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高强灌浆料。
构造梁3填充于间距内;构造翼缘3.3设于电梯井分隔梁1.3两侧,构造翼缘3.3、构造梁3和电梯井分隔梁1.3内设有连接为整体的第二配筋7;第二配筋7与第一配筋6相独立。
支撑体系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电梯井分隔梁1.3之间的封板3.4;封板3.4上端设有缓冲弹簧基座3.5,封板3.4内设有第三配筋8。有利于在过载作用下封板3.4产生塑性变形消化掉轿厢冲击能。
构造梁3与电梯井前室边梁1.2之间设有PVC拉缝板3.1,可以减少构造梁3拆除时对电梯井前室边梁1.2的影响。构造梁3下端与支撑型钢2上端通过栓钉2.1连接,可以增强支撑型钢2与电梯井前室边梁1.2、构造梁3之间的受力整体性;支撑型钢2与构造梁3之间设有油毡3.2,可以隔离支撑型钢2与构造梁3混凝土部分,方便支撑型钢2的拆除。
本实施例的支撑体系不仅可解决现有全逆作法工况下施工电梯基础只能置于楼层梁板的情况,而且特别适用永久电梯井筒内施工电梯基础的支撑,尤其适用于全逆作法施工中永久电梯井道地下部分施工电梯基础的支撑。本实施例的支撑体系的传力路径由上至下依次为:施工电梯标准节、电梯井分隔梁1.3、构造梁3、支撑型钢2、地连墙1.1。
本实施例支撑体系对应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1:挖土至支撑型钢2下端面形成操作面(根据操作面需求确定挖土标高),因全逆作法施工多以地连墙1.1作为核心筒竖向承重构件,土方开挖至操作面后应清理地连墙1.1表面渣土和浮浆,露出粗骨料。
步骤2:实测地连墙1.1之间净距,用于计算支撑型钢2的长度,通过锚板4上螺栓孔辅助安装高强化学锚栓5(包括螺杆和螺帽),螺杆穿过锚板4后与地连墙1.1连接,支撑型钢2两端与锚板4通过围焊连接,再拧紧螺帽,锚板4与地连墙1.1之间缝隙用高强灌浆料塞缝。
步骤3:以支撑型钢2的上端为底模施工构造梁3、电梯井分隔梁1.3和构造翼缘3.3;再进行封板3.4及电梯井前室边梁1.2的施工,完成施工电梯基础及支撑体系的施工。对于全逆作法施工而言,可重复上述步骤1-3以适用于全逆作法施工中地下部分施工电梯基础的支撑。
需要拆除支撑体系时,先用氧气乙炔切断锚栓,锚板可根据需要选择性清理。由于电梯井分隔梁下方后期会加砌分隔墙,因此仅需要割除两个电梯井前室边梁之间的电梯井前室走道板下方的一段支撑型钢即可。割除前,先砌筑下层电梯井分隔墙边缘构造柱11用于支撑电梯井分隔梁正下方的支撑型钢,再用2个手拉葫芦10绑紧待割除的支撑型钢12,手拉葫芦10上用工字钢9担起以避免扯坏板面,支撑型钢割断后利用手拉葫芦10将割除的支撑型钢12缓慢下放至下层楼面后运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所述施工电梯基础包括地连墙(1.1)、电梯井前室边梁(1.2)和电梯井分隔梁(1.3);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内设有第一配筋(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系包括支撑型钢(2)、构造梁(3)和构造翼缘(3.3);
所述支撑型钢(2)沿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长度方向设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下方,且所述支撑型钢(2)上端与所述电梯井前室边梁(1.2)下端相抵;所述支撑型钢(2)上端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下端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型钢(2)两端与所述地连墙(1.1)连接;
所述构造梁(3)填充于所述间距内;所述构造翼缘(3.3)设于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两侧,所述构造翼缘(3.3)、构造梁(3)和电梯井分隔梁(1.3)内设有连接为整体的第二配筋(7);所述第二配筋(7)与所述第一配筋(6)相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系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梯井分隔梁(1.3)之间的封板(3.4);所述封板(3.4)上端设有缓冲弹簧基座(3.5),所述封板(3.4)内设有第三配筋(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型钢(2)两端设有锚板(4),所述锚板(4)通过锚栓(5)与所述地连墙(1.1)连接;所述锚板(4)与地连墙(1.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高强灌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梁(3)与所述电梯井前室边梁(1.2)之间设有PVC拉缝板(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型钢(2)与所述构造梁(3)之间设有油毡(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梁(3)下端与所述支撑型钢(2)上端通过栓钉(2.1)连接。
CN202022139897.XU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Active CN214090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9897.XU CN21409079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9897.XU CN21409079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90794U true CN214090794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42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9897.XU Active CN214090794U (zh) 2020-09-26 2020-09-26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907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4977A (zh) * 2023-10-26 2023-12-01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法抽柱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4977A (zh) * 2023-10-26 2023-12-01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法抽柱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5325B (zh) 一种集约化的永久支护装配式地下室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2286980B (zh) 钢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9944250B (zh) 非永久竖向支承体系的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CN112962663B (zh) 深基础狭窄外围护空间施工方法
CN104878776B (zh) 一种地下浅层全自动停车库库体结构
CN108005399A (zh) 一种既有建筑群下加建多层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N210086295U (zh) 一种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
EP2251503A2 (en) Method for replacing a loadbearing wall
CN108277996A (zh) 一种保护建筑群下扩建多层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CN208072415U (zh) 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拆换结构
CN214090794U (zh) 一种基于逆作法的施工电梯基础可拆式支撑体系
CN105019645B (zh) 逆作法中取土口处构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636751U (zh) 面向多层地下建筑的装配式定型结构体系
CN102392417B (zh) 双悬臂大钢管承重支架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1778990A (zh)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5324104B (zh) 永临结合的装配式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CN207862964U (zh) 一种陆上承台施工系统
CN212506301U (zh) 一种永临结合装配式内支撑体系
CN214884632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复合墙
CN205636750U (zh) 一种集约化的永久支护装配式地下室结构体系
CN212452765U (zh) 一种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KR200263526Y1 (ko) 매달아 내려치고 되올려치는 콘크리트 구조물 구축장치
JP2006502324A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仮設工法
CN208965558U (zh) 支撑组件、基坑外支撑系统及基坑
CN201991015U (zh) 基础托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