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8781U -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8781U
CN219408781U CN202320393807.0U CN202320393807U CN219408781U CN 219408781 U CN219408781 U CN 219408781U CN 202320393807 U CN202320393807 U CN 202320393807U CN 219408781 U CN219408781 U CN 219408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ting pulley
car
counterweight
rop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38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奇科
卢俊杰
罗爱明
张毅
邹耀锋
阙俊波
程卫安
刘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hongyuan Express Elevator Co ltd
IFE Eleva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hongyuan Express Elevator Co ltd
IFE Eleva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hongyuan Express Elevator Co ltd, IFE Eleva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hongyuan Express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38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8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8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8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包括主机轮组以及绳头板,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第二轿厢反绳轮、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第一绳体以及第二绳体,第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第一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一轿厢反绳轮、主机轮组以及第一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第二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二轿厢反绳轮、主机轮组以及第二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故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具有布局紧凑、节约空间、减少导靴磨损、节约成本以及增加安全系数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电梯结构中,钢丝绳是对轿厢、对重、主机、导向轮、反绳轮和绳头板进行有序连接并提升或降低载重的部件。钢丝绳的绕绳方案不同,井道件与机房件的布置也会不同。
传统的4:1结构绕绳方式一般钢丝绳是从轿厢或者对重两个绳轮的单侧进入,从轿厢或者对重两个绳轮的另一侧导出,该绕绳方式看似简单,实则有以下不足:1.空间占用比较多,特别是对重端,需要偏出一个绳轮直径的距离,对于井道深度或者宽度要求较高;2.当配置补偿链或者补偿绳时不易布局,特别是对重侧置时,补偿装置可能会和单侧轿厢导轨或者导轨支架会有冲突;3.钢丝绳从机架导向轮导出到对重绳轮时,会有一个90°的转向,产生一个较大的扭矩,会造成靠近入绳侧对重导靴过度磨损,频繁更换;4.钢丝绳导入对重或者轿厢时会经过两个导向轮,在计算钢丝绳安全系数时,导向轮的等效数量需要加倍,从而需要升级钢丝绳配置,增加企业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项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包括主机轮组以及绳头板,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第二轿厢反绳轮、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第一绳体以及第二绳体,所述第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所述主机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所述主机轮组以及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后,先穿过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后,先穿过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后,先穿过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后,先穿过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机轮组包括主动轮和导向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导向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的轴心线和所述导向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垂直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包括主机轮组以及绳头板,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第二轿厢反绳轮、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第一绳体以及第二绳体,第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第一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一轿厢反绳轮、主机轮组以及第一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第二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二轿厢反绳轮、主机轮组以及第二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故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具有布局紧凑、节约空间、减少导靴磨损、节约成本以及增加安全系数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第一轿厢反绳轮以及第二轿厢反绳轮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第一对重反绳轮以及第二对重反绳轮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100,包括主机轮组10以及绳头板20,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30、第二轿厢反绳轮40、第一对重反绳轮50、第二对重反绳轮60、第一绳体70以及第二绳体80,第一绳体7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的绳头板20,第一绳体70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主机轮组10以及第一对重反绳轮50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20上,第二绳体8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轿厢反绳轮40的绳头板20,第二绳体80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二轿厢反绳轮40、主机轮组10以及第二对重反绳轮60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20上。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第二轿厢反绳轮40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第一绳体70的另一端绕设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后,先穿过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第二轿厢反绳轮40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主机轮组10。具体地,第二绳体80的另一端绕设于第二轿厢反绳轮40后,先穿过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第二轿厢反绳轮40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主机轮组10。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4,第一对重反绳轮50和第二对重反绳轮60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第一绳体70的另一端绕设于主机轮组10后,先穿过第一对重反绳轮50和第二对重反绳轮60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第一对重反绳轮50。具体地,第二绳体80的另一端绕设于主机轮组10后,先穿过第一对重反绳轮50和第二对重反绳轮60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第二对重反绳轮60。
值得注意的是,主机轮组10包括主动轮11和导向轮12,主动轮11和导向轮12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优选实施例,主动轮11的轴心线和导向轮12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第一轿厢反绳轮30的轴心线和第二轿厢反绳轮40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第一对重反绳轮50的轴心线和第二对重反绳轮60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且第一对重反绳轮50的轴心线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的轴心线呈相互垂直地布置。举例而言,主动轮11和导向轮12是呈并排地布置,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第二轿厢反绳轮40也呈并排地布置,第一对重反绳轮50和第二对重反绳轮60也呈并排地布置,且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主动轮11也呈并排地布置,而第一轿厢反绳轮30和第一对重反绳轮50是呈相互交错地布置,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100,包括主机轮组10以及绳头板20,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30、第二轿厢反绳轮40、第一对重反绳轮50、第二对重反绳轮60、第一绳体70以及第二绳体80,第一绳体7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的绳头板20,第一绳体70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一轿厢反绳轮30、主机轮组10以及第一对重反绳轮50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20上,第二绳体8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轿厢反绳轮40的绳头板20,第二绳体80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第二轿厢反绳轮40、主机轮组10以及第二对重反绳轮60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20上。故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具有布局紧凑、节约空间、减少导靴磨损、节约成本以及增加安全系数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或装置,而得到的其他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包括主机轮组以及绳头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第二轿厢反绳轮、第一对重反绳轮、第二对重反绳轮、第一绳体以及第二绳体,所述第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所述主机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一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的绳头板,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所述主机轮组以及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后固定于该第二对反绳轮的绳头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后,先穿过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后,先穿过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所述第一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后,先穿过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主机轮组后,先穿过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之间的间隙,后绕设于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轮组包括主动轮和导向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导向轮呈对应且间隔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的轴心线和所述导向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平行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用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的轴心线于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的轴心线呈相互垂直地布置。
CN202320393807.0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Active CN219408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3807.0U CN219408781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3807.0U CN219408781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8781U true CN21940878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5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3807.0U Active CN219408781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8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9273C (zh) 带有位于顶部的驱动电机的电梯系统
CN201228189Y (zh) 电梯曳引悬挂装置
US20090301818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09626176B (zh)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CN201002908Y (zh)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CN1802308A (zh) 电梯装置
KR101887613B1 (ko) 복수의 권상기로 구동하는 초대형 고하중용 로프식 엘리베이터
CN106494974A (zh) 一种自曳引力驱动电梯
CN219408781U (zh) 一种电梯用的绕绳结构
JP200408323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803383A (zh)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208906979U (zh) 一种强制驱动电梯的绕绳装置
JP421625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7284224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20050002816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475010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9890046U (zh) 无对重装置的曳引式电梯
CN212245836U (zh)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WO2021035864A1 (zh) 一种曳引式建筑施工升降机的绕线结构
CN220055956U (zh) 无机房电梯装置
CN113023524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设备及系统
CN111439657A (zh) 一种用于重载货梯的12比1曳引结构
CN114104930B (zh) 电梯系统
CN218841410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驱动结构
CN210029656U (zh) 一种电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