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608U -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608U
CN219406608U CN202320106752.0U CN202320106752U CN219406608U CN 219406608 U CN219406608 U CN 219406608U CN 202320106752 U CN202320106752 U CN 202320106752U CN 219406608 U CN219406608 U CN 219406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ing
side wall
reinforcing plate
inner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67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晓艳
赵静远
从宏祥
王琳
朱木火
吕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67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包括外门环结构和内门环结构所述外门环结构和内门环结构均安装在侧围后部总成上,外门环结构位于侧围后部总成的一侧,内门环结构位于侧围后部总成的另一侧,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的设置,可利用两个环状结构的加强作用,增加侧围总成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结构零部件多、轻量化难提升及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的问题及车身骨架的安全性能提升和生产过程中效率提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汽车侧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碰撞安全和车身轻量化要求的提升以及热成形工艺的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受性能目标、开发成本、工艺限制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行业内汽车侧围的门环构成存在着多种形式。有高强钢冷冲压件组合焊接结构的,有超高强钢热成型和冷冲压件组合焊接的,等等。目前这些结构不利于车身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提升,且开发零部件较多,及开发周期长和开发工装费用比较高。
2018-08-17日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721782445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提供一种车辆侧围内板,包括:侧板;从侧板的顶边向着侧板的第一侧弯折而形成的顶板,顶板包括与侧板连接的第一边缘和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以及第一凹槽,设置在顶板上并从第一边缘连续延伸至第二边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液体积聚且强度增加的车辆侧围内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侧围板总成。但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安全性能和车辆轻量化提升的双门环侧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的设置,可利用两个环状结构的加强作用,增加侧围总成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结构零部件多、轻量化难提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包括外门环结构和内门环结构所述外门环结构和内门环结构均安装在侧围前部总成上,外门环结构位于侧围前部总成的一侧,内门环结构位于侧围前部总成的另一侧,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外门环结构包括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和外门槛,上边梁加强板的一端与A柱加强板连接,上边梁加强板的另一端与B柱加强板连接,A柱加强板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的一端与外门槛的一端连接,B柱加强板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的一端连接外门槛在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A柱加强板和B柱加强板竖直放置,上边梁加强板为弯折结构,外门槛横直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A柱加强板为L型结构,外门槛为Y型结构,A柱加强板、外门槛、B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内门环结构包括A柱内板、B柱内板、上边梁内板和门槛内板,上边梁内板的一端与A柱内板的上端连接,上边梁内板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的上端连接,门槛内板的一端与A柱内板的下端连接,门槛内板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边梁内板为弯折结构,A柱内板、门槛内板、B柱内板、上边梁内板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A柱加强板、外门槛、B柱加强板、上边梁加强板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A柱内板、门槛内板、B柱内板、上边梁内板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槛内板上与B柱内板的连接处设有U型口,B柱内板的底部设有倒U型口,U型口的侧壁与倒U型口的侧壁相对焊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含上述双门环侧围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的设置,可利用两个环状结构的加强作用,增加侧围总成的结构强度,并且使得两个环状结构中的各部件通过激光拼焊相连,能够利用激光拼焊不需搭接的特点,减轻原点焊连接而成结构的重量,利于车辆轻量化提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结构零部件多、轻量化难提升及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的问题及车身骨架的安全性能提升和生产过程中效率提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门环侧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门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门环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门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门环结构爆炸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外门环结构;101、A柱加强板;102、B柱加强板;103、上边梁加强板;104、外门槛;2、内门环结构;201、A柱内板;202、B柱内板;2021、倒U型口;203、上边梁内板;204、门槛内板;2041、U型口;3、侧围前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包括外门环结构1和内门环结构2所述外门环结构1和内门环结构2均安装在侧围前部总成3上,外门环结构1位于侧围前部总成3的一侧,内门环结构2位于侧围前部总成3的另一侧,外门环结构1与内门环结构2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的设置,可利用两个环状结构的加强作用,增加侧围总成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围结构零部件多、轻量化难提升及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高的问题及车身骨架的安全性能提升和生产过程中效率提升的问题。
外门环结构1包括A柱加强板101、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和外门槛104,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与A柱加强板101连接,上边梁加强板103的另一端与B柱加强板102连接,A柱加强板101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与外门槛104的一端连接,B柱加强板102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连接外门槛104在的另一端。
为实现结构的优化及方便安装,A柱加强板101和B柱加强板102竖直放置,上边梁加强板103为弯折结构,外门槛104横直放置;A柱加强板101为L型结构,外门槛104为Y型结构,A柱加强板101、外门槛104、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A柱加强板101、外门槛104、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一体冲压成型,即A柱加强板101、外门槛104、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先通过激光拼焊连接在一起,然后在进行一体冲压成型。
内门环结构2包括A柱内板201、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和门槛内板204,上边梁内板203的一端与A柱内板201的上端连接,上边梁内板203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202的上端连接,门槛内板204的一端与A柱内板201的下端连接,门槛内板204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202的下端连接。上边梁内板203为弯折结构,A柱内板201、门槛内板204、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
A柱内板201、门槛内板204、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一体冲压成型。门槛内板204上与B柱内板202的连接处设有U型口2041,B柱内板202的底部设有倒U型口2021,U型口2041的侧壁与倒U型口2021的侧壁相对焊接在一起,在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外门环结构和/或内门环结构上成型结构有车门安装面和孔、门槛饰板安装面和孔、安全带安装面和孔、线束安装面和孔、减重孔等等附件的安装特征。
外门环结构1包括A柱加强板101、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和外门槛104,利用不等料厚的热成型板材通过激光拼焊和热冲压工艺一次成型为外门环结构1,由原来的单边四个零部件优化为单边一个零件。内门环结构2包括A柱内板201、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和门槛内板204,利用不等料厚的热成型板材通过激光拼焊和热冲压工艺一次成型为内门环结构2,由原来的单边多个零部件优化为单边一个零件。结合超高强钢,融合激光拼焊及热成形技术的一体式双门环侧围结构,能为汽车减轻重量、提升碰撞性能、优化材料和制造流程从而降低成本,这些优点证明了双门环侧围的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攀升。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的设置,可利用两个环状结构的加强作用,增加侧围总成的结构强度,并且使得两个环状结构中的各部件通过激光拼焊相连,能够利用激光拼焊不需搭接的特点,减轻原点焊连接而成结构的重量,利于车辆轻量化提升。
本实用新型将外门环结构和内门环结构在激光拼焊连接后一体冲压成型,可仅各开发一套模具即可,由此能够降低开发成本,也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另外,在外门环结构与内门环结构上,可以使A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A柱内板、B柱内板、内外门槛和上边梁内板由多段板材结构组成,也能够便于根据需要对不同部位的板材料厚或结构造型等进行调整,以利于助于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门环结构(1)和内门环结构(2)所述外门环结构(1)和内门环结构(2)均安装在侧围前部总成(3)上,外门环结构(1)位于侧围前部总成(3)的一侧,内门环结构(2)位于侧围前部总成(3)的另一侧,外门环结构(1)与内门环结构(2)通过点焊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环结构(1)包括A柱加强板(101)、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和外门槛(104),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与A柱加强板(101)连接,上边梁加强板(103)的另一端与B柱加强板(102)连接,A柱加强板(101)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与外门槛(104)的一端连接,B柱加强板(102)上远离上边梁加强板(103)的一端连接外门槛(104)在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101)和B柱加强板(102)竖直放置,上边梁加强板(103)为弯折结构,外门槛(104)横直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101)为L型结构,外门槛(104)为Y型结构,A柱加强板(101)、外门槛(104)、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门环结构(2)包括A柱内板(201)、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和门槛内板(204),上边梁内板(203)的一端与A柱内板(201)的上端连接,上边梁内板(203)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202)的上端连接,门槛内板(204)的一端与A柱内板(201)的下端连接,门槛内板(204)的另一端与B柱内板(202)的下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内板(203)为弯折结构,A柱内板(201)、门槛内板(204)、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依次连接构成环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加强板(101)、外门槛(104)、B柱加强板(102)、上边梁加强板(103)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A柱内板(201)、门槛内板(204)、B柱内板(202)、上边梁内板(203)之间通过激光拼焊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板(204)上与B柱内板(202)的连接处设有U型口(2041),B柱内板(202)的底部设有倒U型口(2021),U型口(2041)的侧壁与倒U型口(2021)的侧壁相对焊接在一起。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
CN202320106752.0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9406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752.0U CN219406608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6752.0U CN219406608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608U true CN219406608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6752.0U Active CN219406608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0290B2 (en) Structure for side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US86902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US20120313400A1 (en) Vehicle pillar assembly
US20120043785A1 (en) Motor vehicle body having structure-reinforcing front frame attachment
US10745059B2 (en) Sid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pillar member
US20060290166A1 (en) Door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3530881A (ja) 自動車の中柱補強体
US10351175B2 (en) Motor vehicle hybrid structural part
CN217893040U (zh) 侧围加强板、侧围加强板总成和车辆
CN215097830U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侧围总成结构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219406608U (zh) 一种双门环侧围结构及汽车
CN210191611U (zh) 一种汽车车身加强b柱组件
CN21055516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CN210653375U (zh) 钢铝混合车身结构及汽车
US11325653B2 (en) Reinforced pillar for a vehicle
CN212667500U (zh) 轻量化车身b柱加强结构
US20220048574A1 (en) Side Sill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3220794A (ja) 自動車車体のドアー開口部構造
CN209833779U (zh) 支架、侧围内板、c柱和车身结构
CN217893014U (zh) 一种侧围加强板、侧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9524035U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窗外板结构
CN217893041U (zh) 侧围加强板、车身框架总成和车辆
CN219728333U (zh) 车身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6709442U (zh) 一种分段式d柱外板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7

Address after: 241000 No. 8, Changchun Road,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RY AUTOMOBI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41000 Building 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717 Zhongsha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s (Anhui) Co.,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