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6935U -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6935U
CN219396935U CN202320543428.5U CN202320543428U CN219396935U CN 219396935 U CN219396935 U CN 219396935U CN 202320543428 U CN202320543428 U CN 202320543428U CN 219396935 U CN219396935 U CN 219396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main body
hinge cover
shel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34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健鹏
冯绍贵
林俊鹏
陈华亮
宋延平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34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6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6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6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其中,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包括本体和外壳,本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容纳内锅,外壳包括壳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壳主体沿本体的周向延伸且罩设在本体的外侧,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壳主体在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本体内且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通过将外壳的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本体内,以实现将外壳的部分结构设于本体内,这样在保证烹饪主体美观度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壳的成型难度,并保证外壳的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如:电压力锅),由于烹饪器具的本体尾部结构较为复杂且尾部安装有其他结构件,导致外壳结构的制造难度较大,降低外壳结构的成型质量以及成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壳的制造难度,并保证外壳的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烹饪主体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容纳内锅;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壳主体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延伸且罩设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所述本体内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外壳,并将第一连接部远离壳主体的一端以及将第二连接部远离壳主体的一端穿入本体内,可实现将外壳设置成从本体内部穿过,以避免将外壳的整体结构均罩设在本体的外侧,从而减低外壳的制造难度,并保证外壳的成型质量,提高成型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底座;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壳主体罩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且沿所述支撑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所述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铰链座,所述本体还包括铰链盖,所述铰链盖覆盖所述铰链座且与所述支撑架、所述底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安装所述内锅,所述壳主体罩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且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延伸;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烹饪器具的电路板组件,所述铰链盖罩设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主体匹配,以构成所述烹饪主体的外观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下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一一对应地止挡在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下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二下限位筋与两个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与所述第二下限位筋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下限位筋插接配合的下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两端下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与所述铰链盖之间限定出所述下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上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一一对应地止挡在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上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二上限位筋与两个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与所述第二上限位筋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上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上限位筋插接配合的上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两端上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与所述铰链盖之间限定出所述上限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下部与所述底座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盖的下部内侧设有多个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布的固定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具有多个配合部,多个固定部与多个配合部一一对应地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固定部包括卡扣,多个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孔;和/或,多个所述固定部包括插接凸部,多个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插接凸部插接配合的插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外锅,所述外锅设于所述支撑架且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锅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为前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内锅,所述内锅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可枢转地设于所述烹饪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内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采用前述的烹饪主体,可降低烹饪器具的制造难度,提高烹饪器具的成型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部分结构之间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省去铰链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外壳与底座配合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铰链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烹饪器具;
100、烹饪主体;
10、本体;
11、容纳腔;12、开口;
13、底座;
131、第一下限位筋;132、第二下限位筋;
133、第二配合孔;
134、配合部;1341、卡孔;1342、插孔;
14、支撑架;
141、铰链座;142、第一支撑部;143、第二支撑部;
144、第一上限位筋;145、第一配合孔;
15、铰链盖;
151、下限位槽;152、下加强筋;
153、上限位槽;154、上加强筋;
155、第一连接孔;156、第二连接孔;
157、固定部;1571、卡扣;1572、插接凸部;
16、外锅;
20、外壳;
21、壳主体;212、避让口;
22、第一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
24、保护翻边;25、装配孔;
200、内锅;
300、电路板组件;310、电路板;320、电路板支架;
400、盖体组件;500、开盖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主体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主体100包括:本体10和外壳20。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体10限定出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顶部具有开口12,容纳腔11用于容纳内锅200。这里可以理解为,烹饪器具1000具有内锅200,本体10具有容纳内锅200的容纳腔11,其中,在容纳腔11的顶部设置开口12,开口12用于实现容纳腔11内部和外部的连通,确保内锅200能够有效设于容纳腔11内,从而便于利用烹饪器具1000进行烹饪工作。
结合图1-图5所示,外壳20包括壳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壳主体21沿本体10的周向延伸且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一端分别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均穿入本体10内且相连。这里是指,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3的一端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另一端连接,也就是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一端分别与壳主体21的两端连接,同时,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穿入本体10内且相互连接(结合图4和图6所示)。
其中,上述所说的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是指第一连接部22远离壳主体21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是指第二连接部23远离壳主体21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将壳主体21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后,第一方面可利用壳主体21保护本体10,以延长本体10的使用寿命;第二方面可利用壳主体21增加本体10的结构强度,也就是增加烹饪主体100的结构强度,以延长烹饪主体100的使用寿命;第三方面还可利用壳主体21提升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主体100,通过设置外壳20,并将外壳20的壳主体21设置成沿本体10的周向延伸且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以实现利用外壳20增加烹饪主体100的结构强度,延长烹饪主体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提升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
同时,将外壳20设置成包括壳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并将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的远离壳主体21的一端穿入本体10内且相互连接,以实现将外壳20的部分结构设置成从本体10内部穿过,这样即可避免将外壳20的整体结构均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因现有技术中本体10的部分结构复杂,使得本体10通常形成为异型结构,若将外壳20的整体结构设置成均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会增加外壳20的制造难度,且会降低外壳20的成型率。
因此,本申请将外壳20的部分结构设置成从本体10内部穿过,以实现避让本体10上的部分复杂结构,从而减低外壳20的制造难度,并保证外壳20的成型质量,提高成型率。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外壳20在保证烹饪主体100的外观度、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保证自身具有制造难度低、质量好以及成型率高等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壳存在成型卷圆难、冲缺不良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创造性设置外壳20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主要将外壳20设置成包括壳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并将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的远离壳主体21的一端穿入本体10内且相互连接,以减低外壳20的制造难度,并保证外壳20的成型质量,提高成型率,从而实现降低烹饪主体100的制造难度,保证烹饪主体100的成型质量以及提高烹饪主体100的成型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分别位于本体10的后端,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均穿入本体10的后端内且相连。以使得壳主体21在装配时不经过本体10的后端。
因在现有技术中,本体10的后端通常需要设置电路板组件300、风扇等结构,通过将壳主体21设置成不经过本体10的后端,可确保壳主体21能够避让电路板组件300、风扇等结构,从而避免外壳20形成为异型结构,以减低外壳20的制造难度,并保证外壳20的成型质量,提高成型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主体21可采用五金材料制成,在保证壳主体21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提升壳主体21的美观度,从而便于利用壳主体21提升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以确保当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穿入本体10内后能够相连,从而形成外壳20结构,并保证外壳20的结构强度,以便于利用外壳20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采用铆钉铆接,在确保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能够相互连接的同时,还可提高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23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23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外壳20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装配孔25,铆钉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22上的装配孔25以及第二连接部23上的装配孔25,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23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多个装配孔25,多个装配孔25在保证现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23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避免外壳20在运输跌落过程中裂开,以保证外壳20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2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连接部23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壳主体2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以实现在第一连接部22以及第二连接部23的上下两侧上形成缺口,该缺口一方面用于避让烹饪主体100内的导线,以确保导线能够有效对结构件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还可减少外壳20的用料,以降低外壳2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5所示,缺口的周向设有保护翻边24,保护翻边24用于保护穿过缺口的导线,避免缺口的周沿刮破内部导线,从而提升导线的使用安全性并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也就是说,不限于将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设置成直接连接,也可将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设置成通过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也可确保当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穿入本体10内后能够相连,从而形成外壳20结构,并保证外壳20的结构强度,以便于利用外壳20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连接件可为塑料件,也就是连接件可采用塑料结构制成,如此设置,在确保连接件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23固定连接的同时,还可减轻连接件的重量,实现连接件的轻量化,并可降低连接件的生产成本,以此实现减轻烹饪主体100的重量,降低烹饪主体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采用铆钉连接,在确保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能够通过连接件连接的同时,还可提高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与连接件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和连接件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外壳2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连接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壳主体2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以实现在连接件的上侧和/或下侧上形成缺口,以避让烹饪主体100内的导线,以确保导线能够有效对结构件进行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本体10包括底座13和支撑架14,支撑架14设于底座13的上方,壳主体21罩设在支撑架14的外侧且沿支撑架14的周向延伸,第一连接部22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23的另一端均穿入支撑架14。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外壳20主要与支撑架14配合,如此设置,以实现保证烹饪主体100的外观度、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壳20的装配难度,减少外壳20的用料以及节约外壳20的使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将支撑架14设在底座13的上方,以便于利用底座13支撑、固定支撑架14,以提高支撑架14的位置稳定性,从而实现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底座13与支撑架14之间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底座13与支撑架14的固定连接,并提高底座13与支撑架14的连接强度,使得底座13与支撑架14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支撑架14上设有铰链座141,本体10还包括铰链盖15,铰链盖15覆盖铰链座141且与支撑架14、底座13连接。以便于形成完整的本体10。
其中,将铰链盖15覆盖铰链座141,以便于利用铰链盖15覆盖设置在铰链座141上的结构件,在实现利用铰链盖15保护设置在铰链座141上的结构件的同时,还可利用铰链座141提升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将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底座13连接,以实现铰链盖15、支撑架14与底座13之间的固定连接,确保铰链盖15、支撑架14与底座13之间能够相互支撑,以保证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保证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架14包括第一支撑部142和第二支撑部143,第一支撑部142用于安装内锅200,壳主体21罩设在第一支撑部142的外侧且沿第一支撑部142的周向延伸。其中,内锅200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42,以便于利用第一支撑部142支撑内锅200,提高内锅20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便于利用内锅200保证烹饪主体100的工作性能;通过在壳主体21罩设在第一支撑部142的外侧且沿第一支撑部142的周向延伸,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外壳20的壳主体21主要与支撑架14的第一支撑部142配合,这样在实现利用外壳20保证烹饪主体100的外观度、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进一步降低外壳20的装配难度,减少外壳20的用料以及节约外壳20的使用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143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42的一侧,第二支撑部143用于安装烹饪器具1000的电路板组件300,铰链盖15罩设在第二支撑部143的外侧且与壳主体21匹配,以构成烹饪主体100的外观结构。这里是指,烹饪器具1000包括电路板组件300,电路板组件300安装在支撑架14的第二支撑部143上,以便于利用第二支撑部143支撑电路板组件300,提高电路板组件300的位置稳定性;同时,将铰链盖15罩设在第二支撑部143的外侧,因铰链盖15与壳主体21配合构成烹饪主体100的外观结构,这样即可利用铰链盖15提升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因第二支撑部143上安装有电路板组件300,通过将铰链盖15罩设在第二支撑部143的外侧,还可利用铰链盖15遮蔽电路板组件300,以保护电路板组件300,延长电路板组件3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路板组件300包括电路板310和电路板支架320,电路板310设于电路板支架320,以便于利用电路板支架320支撑电路板310,提高电路板31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便于利用电路板310控制烹饪器具1000工作。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143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42的后侧,一方面便于利用第一支撑部142支撑第二支撑部143,以保证第二支撑部143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将电路板组件300设于第二支撑部143时,即可利用第二支撑部143有效支撑电路板组件300,使得电路板组件300位置稳定;同时,通过上述设置将电路板组件300设于第二支撑部143时,还可使得电路板组件300能够位于烹饪主体100的后端,可提高电路板组件300的散热效率,延长电路板组件3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路板组件300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第二支撑部143上设有铰链座141。也就是说,铰链座141设于第二支撑部143,以确保铰链盖15能够罩设在第二支撑部143的外侧。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均位于第一支撑部142和第二支撑部143之间。以实现将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穿入本体10内,从而避免将外壳20的整体结构均罩设在本体10的外侧,以降低外壳20的制造难度,提高成型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支撑架14设置成包括第一支撑部142和第二支撑部143,并将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3设置成均位于第一支撑部142和第二支撑部143之间,在确保外壳20的部分结构能够从本体10内部穿过的同时,还可降低外壳20的布设难度,提高外壳20与本体1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结合图7、图9和图10所示,底座13具有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间隔布置,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一一对应地止挡在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的外侧。也就是说,当壳主体21罩设在第一支撑部142的外侧且沿第一支撑部142的周向延伸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适于止抵在底座13上的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上,且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位于壳主体21的外侧,从而实现底座13与壳主体21的配合连接,便于利用第一下限位筋131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使得壳主体21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外壳2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底座13还具有两个第二下限位筋132,两个第二下限位筋132间隔布置,两个第二下限位筋132与两个第一下限位筋131位置一一对应,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下限位筋131与第二下限位筋132之间。此时可利用第一下限位筋131与第二下限位筋132配合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使得壳主体21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外壳20的位置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分别设在对应的第一下限位筋131与第二下限位筋132之间,可实现壳主体21与底座13的插接配合,这样在实现利用底座13限定壳主体21位置的同时,还可实现壳主体21与底座13的可拆卸连接,以降低壳主体21与底座13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铰链盖15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下限位槽151,下限位槽151与第一下限位筋131插接配合。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配合连接,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相对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此外,利用下限位槽151与第一下限位筋131的插接配合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配合连接,还可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形成可拆卸连接,降低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底座13上设置第一下限位筋131,第一下限位筋131不仅可实现壳主体21与底座13的配合连接,还可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配合连接,以使得壳主体21、底座13和铰链盖15相对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外壳20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稳定,以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一个结构件(第一下限位筋131)可使得底座13能够同时与壳主体21、铰链盖15进行配合连接,还可实现简化底座13的结构,并降低底座13与壳主体21、铰链盖15的连接难度。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铰链盖15的两端下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下加强筋152,下加强筋152与铰链盖15之间限定出下限位槽151。以确保铰链盖15利用下限位槽151能够与底座13进行配合连接,降低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配合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下加强筋152可实现直接在铰链盖15上形成下限位槽151,这样就无需单独在铰链盖15上开槽,以降低下限位槽151的成型难度,同时还可保证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以延长铰链盖15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可利用下加强筋152进一步加强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铰链盖15上设置下加强筋152,下加强筋152不仅可实现在铰链盖15上形成下限位槽151,还可加强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使得铰链盖15能够稳定与底座13进行配合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7所示,支撑架14具有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间隔布置,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一一对应地止挡在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的外侧。也就是说,当壳主体21罩设在第一支撑部142的外侧且沿第一支撑部142的周向延伸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适于止抵在支撑架14上的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上,且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位于壳主体21的外侧,从而实现支撑架14与壳主体21的配合连接,便于利用第一上限位筋144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使得壳主体21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外壳20的位置稳定性。
综上所述,在外壳20装配完成后,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适于止抵在第一上限位筋144上,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适于止抵在第一下限位筋131上,第一上限位筋144和第一下限位筋131配合用于分别限定壳主体21上下两端的位置,从而实现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使得壳主体21位置稳定。
可选地,支撑架14还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上限位筋(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二上限位筋与两个第一上限位筋144位置一一对应,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上限位筋144与第二上限位筋之间。此时可利用第一上限位筋144与第二上限位筋配合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使得壳主体21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外壳20的位置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壳主体21在本体10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分别设在对应的第一上限位筋144与第二上限位筋之间,可实现壳主体21与支撑架14的插接配合,这样在实现利用支撑架14限定壳主体21位置的同时,还可实现壳主体21与支撑架14的可拆卸连接,以降低壳主体21与支撑架14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壳主体21的上部与支撑架14形成配合连接,下部与底座13形成配合连接,以实现利用支撑架14和底座13配合同时限定壳主体21的位置,在降低壳主体21固定难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壳主体21的位置稳定性,也就是提高外壳20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当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底座13连接后,可避免铰链盖15与外壳20之间出现间隙超标的问题,以此保证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铰链盖15的上部具有至少一个上限位槽153,上限位槽153与第一上限位筋144插接配合。以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配合连接,使得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相对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此外,利用上限位槽153与第一上限位筋144的插接配合来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配合连接,还可使得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形成可拆卸连接,降低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支撑架14上设置第一上限位筋144,第一上限位筋144不仅可实现壳主体21与支撑架14的配合连接,还可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配合连接,以使得壳主体21、支撑架14和铰链盖15相对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外壳20与本体10的相对位置稳定,以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一个结构件(第一上限位筋144)可使得支撑架14能够同时与壳主体21、铰链盖15进行配合连接,还可实现简化支撑架14的结构,并降低支撑架14与壳主体21、铰链盖15的连接难度。
此外,综上可知,本申请的铰链盖15的下部通过下限位槽151与底座13配合连接,上部通过上限位槽153与支撑架14配合连接,此时底座13与支撑架14配合用于限定铰链盖15的位置,使得铰链盖15位置稳定,并避免铰链盖15的上下两端向外扩张,从而避免导致铰链盖15与底座13、支撑架14之间存在段差超标问题,从而保证烹饪主体100的美观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铰链盖15的两端上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上加强筋154,上加强筋154与铰链盖15之间限定出上限位槽153。以确保铰链盖15利用上限位槽153能够与支撑架14进行配合连接,降低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配合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上加强筋154可实现直接在铰链盖15上形成上限位槽153,这样就无需单独在铰链盖15上开槽,以降低上限位槽153的成型难度,同时还可保证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以延长铰链盖15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可利用上加强筋154进一步加强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在铰链盖15上设置上加强筋154,上加强筋154不仅可实现在铰链盖15上形成上限位槽153,还可加强铰链盖15的结构强度,使得铰链盖15能够稳定与支撑架14进行配合连接。
可选地,铰链盖15的上部与支撑架14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也就是说,铰链盖15的上部与支撑架14不仅通过上限位槽153与第一上限位筋144配合形成固定连接,还通过第一紧固件形成固定连接,以增加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连接强度,使得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相对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和图11所示,铰链盖15的上部设有第一连接孔155,支撑架14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55配合的第一配合孔145,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155并固定连接在第一配合孔145内,以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为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55并固定连接在第一配合孔145内,以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置还可实现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可拆卸连接,以降低铰链盖15与支撑架14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铰链盖15的下部与底座13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也就是说,铰链盖15的下部与底座13不仅通过下限位槽151与第一下限位筋131配合形成固定连接,还通过第二紧固件形成固定连接,以增加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连接强度,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相对位置稳定,从而实现提高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也就是提高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13所示,铰链盖15的上部设有第二连接孔156,底座13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156配合的第二配合孔133,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156并固定连接在第二配合孔133内,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为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156并固定连接在第二配合孔133内,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置还可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可拆卸连接,以降低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装拆难度,从而降低烹饪主体100的装配难度。
可选地,结合图6、图7和图11所示,铰链盖15的下部内侧设有多个固定部157,多个固定部157在铰链盖15的延伸方向上排布,底座13的顶部具有多个配合部134,多个固定部157与多个配合部134一一对应地配合。以便于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配合连接,进一步增加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连接强度,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相对位置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铰链盖15与底座13分别通过下限位槽151与第一下限位筋131的插接配合、第二紧固件以及多个固定部157与多个配合部134的配合形成固定连接,最大化保证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7、图11和图12所示,多个固定部157包括卡扣1571,多个配合部134包括卡孔1341,卡孔1341与卡扣1571卡接配合。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卡接配合,也就是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相对位置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卡孔1341与卡扣1571卡接配合后,可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形成可拆卸连接,这样在保证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降低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连接难度,提高连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图11和图12所示,多个固定部157包括插接凸部1572,多个配合部134包括插孔1342,插孔1342与插接凸部1572插接配合。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插接配合,这样也可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使得铰链盖15与底座13相对位置稳定。
在具体的示例中,结合图7、图11和图12所示,多个固定部157包括卡扣1571和插接凸部1572,多个配合部134包括卡孔1341和插孔1342,卡孔1341与卡扣1571卡接配合,插孔1342与插接凸部1572插接配合,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避免铰链盖15相对于烹饪主体100向斜后方向或正后方向松脱,从而避免铰链盖15与底座13之间的段差超标,以保证烹饪主体10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美观度。
其中,通过在铰链盖15上设置卡扣1571和插接凸部1572,在底座13上设置卡孔1341与卡扣1571,在铰链盖15与底座13具体装配的过程中,可首先将插接凸部1572插接于插孔1342内,以实现对铰链盖15与底座13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将卡扣1571卡接于卡孔1341内,以实现铰链盖15与底座13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体10还包括外锅16,外锅16设于支撑架14且外锅16支撑在底座13上,外锅16限定出容纳腔11。也就是说,内锅200设于外锅16内,以便于利用外锅16支撑内锅200,以提高内锅20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保证烹饪器具1000能够有效进行烹饪工作。
其中,通过将外锅16设于支撑架14且支撑在底座13上,可同时利用支撑架14、底座13支撑外锅16,以提高外锅16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当将内锅200设于外锅16内时,即可有效利用外锅16支撑内锅200,以实现利用外锅16提高内锅20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外锅16组件通过支撑架14上的限位结构限位安装在支撑架14内,以便于利用支撑架14支撑外锅16,使得外锅16位置稳定。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1000包括:烹饪主体100、内锅200和盖体组件400。
其中,烹饪主体100为前述的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主体100,烹饪主体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内锅200可分离地设于容纳腔11内。以便于将内锅200从容纳腔11内取出,从而便于更换、维护以及清洗内锅200,提升烹饪器具1000的使用便携性。
盖体组件400可枢转地设于烹饪主体100,盖体组件400用于开闭内锅200。以便于将内锅200从容纳腔11内取出,且便于利用烹饪器具1000对食物进行烹饪。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通过采用前述的烹饪主体100,可降低烹饪器具1000的制造难度,提高烹饪器具1000的成型率,并保证烹饪器具1000的结构强度以及美观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400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支撑架14,以实现盖体组件400与烹饪主体100的可枢转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烹饪器具1000上设有开盖按钮500,开盖按钮500与盖体组件400配合连接,开盖按钮500用于确保盖体组件400能够开闭内锅200,以使得烹饪器具1000能够正常使用且降低内锅200与容纳腔11的分离难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外壳20的壳主体21上设有避让口212,开盖按钮500设于避让口212,以便于利用壳主体21支撑开盖按钮500,并使得开盖按钮500能够与盖体组件400配合连接,从而确保利用开盖按钮500能够开关盖体组件4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器具1000可以是电压力锅、高压锅或电饭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0的烹饪主体100及烹饪器具1000的其他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限定出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容纳内锅;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壳主体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延伸且罩设在所述本体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所述本体内且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底座;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壳主体罩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外侧且沿所述支撑架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均穿入所述支撑架;
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铰链座,所述本体还包括铰链盖,所述铰链盖覆盖所述铰链座且与所述支撑架、所述底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安装所述内锅,所述壳主体罩设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且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延伸;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烹饪器具的电路板组件,所述铰链盖罩设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侧且与所述壳主体匹配,以构成所述烹饪主体的外观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下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一一对应地止挡在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下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二下限位筋与两个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下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下限位筋与所述第二下限位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下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下限位筋插接配合的下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两端下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下加强筋,所述下加强筋与所述铰链盖之间限定出所述下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一上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一一对应地止挡在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具有两个间隔布置的第二上限位筋,两个所述第二上限位筋与两个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壳主体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的两端上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上限位筋与所述第二上限位筋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上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上限位筋插接配合的上限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两端上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上加强筋,所述上加强筋与所述铰链盖之间限定出所述上限位槽。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上部与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3-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下部与所述底座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3-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盖的下部内侧设有多个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布的固定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具有多个配合部,多个固定部与多个配合部一一对应地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部包括卡扣,多个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孔;和/或,
多个所述固定部包括插接凸部,多个所述配合部包括与所述插接凸部插接配合的插孔。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外锅,所述外锅设于所述支撑架且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锅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1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所述烹饪主体为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
内锅,所述内锅可分离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可枢转地设于所述烹饪主体,用于开闭所述内锅。
CN202320543428.5U 2023-03-17 2023-03-17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396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3428.5U CN219396935U (zh) 2023-03-17 2023-03-17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3428.5U CN219396935U (zh) 2023-03-17 2023-03-17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6935U true CN21939693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3428.5U Active CN219396935U (zh) 2023-03-17 2023-03-17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6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96935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CN2174717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5707415A (zh) 容纳组件和家电设备
CN210408066U (zh) 提手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57202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494857U (zh) 空气炸锅
CN214048457U (zh) 烹饪器具
CN219206628U (zh) 空气炸锅
CN216797309U (zh) 烹饪器具
CN220089232U (zh) 多胆电饭煲
CN215686976U (zh) 烹饪器具
CN213371337U (zh) 一种可视化烹饪器具
CN219661533U (zh) 便拆式手柄锅具
CN107752784B (zh)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CN212028116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214073012U (zh) 电炸锅
CN22057202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185717U (zh)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56870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3088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2912825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376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32488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0124622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9396978U (zh) 煲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