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6289U -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6289U
CN219396289U CN202320214589.XU CN202320214589U CN219396289U CN 219396289 U CN219396289 U CN 219396289U CN 202320214589 U CN202320214589 U CN 202320214589U CN 219396289 U CN219396289 U CN 219396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sensor
diaphragm
ring
vibration
vib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45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广松
王友
王晓霏
党茂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Zhengd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Micr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2145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6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6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6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气流传感器包括外部封装结构、极板、振膜以及振环;外部封装结构内形成有安装腔,外部封装结构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进气孔;极板设于安装腔内;振膜设于安装腔内,并与极板相对设置,振膜为金属件;振环设于振膜远离极板的一侧,振膜通过振环电连接于外部封装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改善电子烟烟油容易腐蚀振膜的问题,以保证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传统的可燃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相关烟草企业期望寻求一种能替代传统烟草的物质。于是出现了用于替代可燃香烟的电子烟,由于其具有与传统香烟相近的外观和口感,但是不包含焦油等有害成分,因此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电子烟设置有多个单元集成工作,对控制要求非常高,在吸食电子烟时,吸烟人士通过吸气,并在电子烟中产生气流,电子烟中的传感器感应到气流通过,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雾化器中的电阻热丝加热对烟液进行雾化。气流传感器因体积小、结构简单、性能好、价格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烟中,其作为电子烟中的重要传感器元件,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相关技术中,气流传感器中振膜的材质通常为PPS(聚苯硫醚,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在使用电子烟时,电子烟烟油容易腐蚀振膜,会导致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旨在改善电子烟烟油容易腐蚀振膜的问题,以保证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流传感器,包括:
外部封装结构,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孔;
极板,所述极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振膜,所述振膜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极板相对设置,所述振膜为金属件;
振环,所述振环设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极板的一侧,所述振膜通过所述振环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环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环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之间设有焊层或焊点;
或者,所述振环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之间设有导电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
平面段;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平面段,并环绕所述平面段设置,所述振环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周缘,所述连接段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包括环形波纹结构,所述环形波纹结构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孔,所述开孔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开孔的孔径为R,则满足条件:0.02mm≤R≤0.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振膜通过所述振环电连接于所述基板;
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基板围合形成有所述安装腔,所述外壳开设有所述进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背向所述振环的表面设有绝缘镀层;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极板与所述振膜之间,以使所述极板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极板上具有连通所述间隙和所述进气孔的通孔;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隔离环,所述隔离环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套设于所述振环和所述振膜;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盖设于所述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烟,包括如上所述的气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流传感器中,通过将振膜设置为金属件,当电子烟油烟进入气流传感器内部时,不会对金属材质的振膜造成腐蚀,从而能够改善电子烟油烟容易腐蚀振膜的问题,以保证气流传感器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一实施例中振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流传感器100和电子烟,旨在改善电子烟烟油容易腐蚀振膜30的问题,以保证气流传感器100的灵敏度。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和电子烟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气流传感器100包括外部封装结构10、极板20、振膜30以及振环40;所述外部封装结构1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外部封装结构10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孔;所述极板2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振膜3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极板20相对设置,所述振膜30为金属件;所述振环40设于所述振膜30远离所述极板20的一侧,所述振膜30通过所述振环40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1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流传感器100中,通过将振膜30设置为金属件,当电子烟油烟进入气流传感器100内部时,不会对金属材质的振膜30造成腐蚀,从而能够改善电子烟油烟容易腐蚀振膜30的问题,以保证气流传感器100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外部封装结构10上设置有端子孔,以将插针或者铆钉插入端子孔中,以通过插针或者铆钉作为气流传感器100的端子进行信号输出,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控制雾化器中的电阻丝加热对烟液进行雾化。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振膜30的材质具体可以为铝、铝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件。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环40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振膜30的外周缘。如此设置,便可以保证振膜30在振动过程中可以一直连接于振环40,以通过振环40电连接于外部封装结构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环40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30的外周缘之间设有焊层或焊点41;也即,振环40与振膜3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即可实现振环40与振膜30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可以采用激光焊接、电焊接等方式。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振环40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30的外周缘之间设有导电胶层;也即,振环40与振膜30之间还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同样可以实现振环40与振膜30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30包括平面段31和连接段32;所述连接段32连接于所述平面段31,并环绕所述平面段31设置,所述振环40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连接段32的外周缘,所述连接段32用于提供所述振膜30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如此设置,由于振膜30的材质为金属件,而由于制备限制,金属材质的振膜30无法做得很薄,以使振膜30的厚度通常在0.02mm左右,因此,通过使用连接段32来提供振膜30在振动时的振动余量,便可以使得振膜30更加容易发生振动。
示例性的,平面段31和连接段3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平面段31与连接段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够减少制备工艺。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32包括环形波纹结构321,所述环形波纹结构321用于提供所述振膜30振动时的振动余量。如此设置,当振膜30发生振动时,环形波纹结构321能够发生形变,即可提供振膜30在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3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孔322,所述开孔322用于提供所述振膜30振动时的振动余量。如此设置,当振膜30发生振动时,开孔322能够被振膜30拉扯,同样也可以提供振膜30在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开孔322的孔径为R,则满足条件:0.02mm≤R≤0.1mm。
由于开孔322的孔径过大时,容易影响振膜30的振动,而当开孔322的孔径过小时,开孔322无法提供振膜30在振动时足够的振动余量,因此,通过将开孔322的孔径控制在0.02mm~0.1mm之间,便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封装结构10包括基板11和外壳12;所述基板11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振膜30通过所述振环40电连接于所述基板11;所述外壳12罩设于所述基板11,并与所述基板11围合形成有所述安装腔,所述外壳12开设有所述进气孔121。
如此设置,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振环40、振膜30、极板20等结构依次安装在基板11的一侧后,再将外壳12罩设在基板11上,即可使振环40、振膜30、极板20等结构安装在基板11与外壳12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从而便于气流传感器100内部结构的安装。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30背向所述振环40的表面设有绝缘镀层;如此设置,便可以防止振膜30与极板20发生电连接而出现短路的现象。
示例性的,绝缘镀层可以为绝缘镀镍层。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传感器100还包括环形垫片50,所述环形垫片5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极板20与所述振膜30之间,以使所述极板20与所述振膜30之间形成有间隙51,所述极板20上具有连通所述间隙51和所述进气孔121的通孔;
如此设置,即可使振膜30的一侧通过极板20与振膜30之间的间隙51和极板20上的通孔与进气孔121连通,还使得振膜30的另一侧与外部封装结构10上的泄压孔连通,便可以使得振膜30两侧的气压一致,以保持振膜30平衡。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传感器100还包括隔离环60,所述隔离环6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套设于所述振环40和所述振膜30;
如此设置,通过在振环40和振膜30外套设有隔离环60,隔离环60的设置不仅可以使振膜30的位置更加固定,还可以防止振膜30和振环40与外部封装结构10的外壳12接触而断路。
示例性的,隔离环6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木材等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传感器100还包括电子元器件70,所述电子元器件70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10;
如此设置,通过在气流传感器100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元器件70,可以使气流传感器100实现对应的功能。例如,电器元器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ASIC芯片,ASIC芯片是用于供专门应用的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技术。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气流传感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传感器100还包括防尘网80,所述防尘网80盖设于所述进气孔121。如此设置,通过在进气孔121处盖设有防尘网80,可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气流传感器100的内部,以影响气流传感器100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如上所述的气流传感器100,该气流传感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封装结构,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孔;
极板,所述极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振膜,所述振膜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极板相对设置,所述振膜为金属件;
振环,所述振环设于所述振膜远离所述极板的一侧,所述振膜通过所述振环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环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环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之间设有焊层或焊点;
或者,所述振环的一端面与所述振膜的外周缘之间设有导电胶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
平面段;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平面段,并环绕所述平面段设置,所述振环的一端面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周缘,所述连接段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包括环形波纹结构,所述环形波纹结构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开孔,所述开孔用于提供所述振膜振动时的振动余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开孔的孔径为R,则满足条件:0.02mm≤R≤0.1mm。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开设有泄压孔,所述振膜通过所述振环电连接于所述基板;
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基板围合形成有所述安装腔,所述外壳开设有所述进气孔。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背向所述振环的表面设有绝缘镀层;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极板与所述振膜之间,以使所述极板与所述振膜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极板上具有连通所述间隙和所述进气孔的通孔;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隔离环,所述隔离环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套设于所述振环和所述振膜;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电连接于所述外部封装结构;
且/或,所述气流传感器还包括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盖设于所述进气孔。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传感器。
CN202320214589.XU 2023-02-13 2023-02-13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Active CN219396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4589.XU CN219396289U (zh) 2023-02-13 2023-02-13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4589.XU CN219396289U (zh) 2023-02-13 2023-02-13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6289U true CN21939628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9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4589.XU Active CN219396289U (zh) 2023-02-13 2023-02-13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6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3379A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JP2854896B2 (ja) 圧力センサー
US20050094832A1 (en) Method of mounting condenser microphone on main PCB and condenser microphone adapted for the same
JPH05501309A (ja) 内燃機関の燃焼室における圧力を検出するための圧力発信機を製造する方法
CN219396289U (zh)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JP2023552853A (ja) セン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弁装置
EP4039114B1 (en) Air flow senso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9117240U (zh) 一种气流感测传感器
CN116250657A (zh) 气流传感器和电子烟
US11268920B2 (en) Physical quantity detection device
CN216147246U (zh) 一种双腔防油型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WO2022247074A1 (zh) 电子烟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113229534A (zh) 一种防水防油型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JP2008185334A (ja) 圧力センサ
CN209117091U (zh) 一种气流感测传感器
JPS60157032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圧力伝送装置
CN110507007A (zh) 气流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20384303U (zh) 一种气流传感器及其电子烟
JP2842973B2 (ja) 空気流量計
CN218354584U (zh) 具有防油效果的电子烟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18851943U (zh) 雾化器用控制器以及雾化器
CN216147244U (zh) 一种背吸式电子烟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16293023U (zh) 一种集成气压传感器的雾化器
CN218605140U (zh) 一种便于贴装的气压传感器及电子烟
CN220068894U (zh) 一种气流传感器及其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Address after: 261206 No.2 Zhengtai Road, Fangzi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ZHENGDA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f / F, phase II, Qingdao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1 Keyuan Weiyi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eer Micro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