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582U - 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93582U CN219393582U CN202320444470.1U CN202320444470U CN219393582U CN 219393582 U CN219393582 U CN 219393582U CN 202320444470 U CN202320444470 U CN 202320444470U CN 219393582 U CN219393582 U CN 2193935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mounting
- energy storage
- pull rod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箱体、安装件、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安装件容置于容置槽内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拉杆组件固定于安装件上,脚轮组件固定于安装件的底端,脚轮组件被配置为带动箱体移动。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杆组件,使得储能设备在脚轮组件的带动下轻松移动。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集成于安装件上形成一个整体,当需要对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将安装件从箱体上拆卸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分别从箱体上拆卸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储能电源通常使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元件。一般来说,储能电源的使用时间由电池包的容量来决定,电池越多,其储存的电量越多,可供使用的时间也更长。但是,电池越多,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越大,整个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也将增加。为了方便储能电源的移动,储能电源上通常设置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杆组件,使得储能设备在脚轮组件的带动下轻松移动。
现有技术中,拉杆组件通常固定于储能电源的箱体侧面,脚轮组件固定于箱体的底端。当需要对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能将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分别从箱体上拆卸下来。为了方便操作,拆卸时需要调整储能电源的姿态并对其进行定位,由于储能电源的体积和重量都较大,若分两次拆卸,操作费时费力,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储能电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能够方便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的拆卸,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储能电源,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
安装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
拉杆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件上;
脚轮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件的底端,所述脚轮组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箱体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件和所述拉杆组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拉杆组件和所述脚轮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轮组件包括轮轴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轮轴两端的轮子;
所述固定件包括限位部和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弯折形成有凹槽,所述轮轴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部覆盖于所述拉杆组件上且将所述拉杆组件与所述安装件锁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轴和所述限位部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所述拉杆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脚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护板,所述护板罩在部分所述轮子的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套件,所述固定套件套设于所述拉杆组件的顶端且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件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和所述安装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孔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包括箱体、安装件、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安装件容置于容置槽内且与箱体可拆卸连接,拉杆组件固定于安装件上,脚轮组件固定于安装件的底端,脚轮组件被配置为带动箱体移动。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杆组件,使得储能设备在脚轮组件的带动下轻松移动。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集成于安装件上形成一个整体,当需要对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将安装件从箱体上拆卸,之后再将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分别从安装件上拆卸下来即可,该操作过程不受箱体的影响,操作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拉杆组件和脚轮组件分别从箱体上拆卸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电源隐去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止组件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止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
1、箱体;11、容置槽;12、第三定位孔;
2、安装件;21、第一安装部;211、容纳槽;212、第一安装板;213、第二安装板;22、第二安装部;221、护板;222、底板;223、翼板;23、第一定位柱;24、第三定位柱;
3、拉杆组件;31、环形握把;32、第一伸缩管;321、第一卡止件;33、第二伸缩管;331、第一锁止孔;332、第二锁止孔;333、第二卡止件;334、第三卡止件;34、第三伸缩管;341、第四卡止件;342、第五卡止件;35、固定套管;351、第一定位孔;352、第五锁止孔;353、第六锁止孔;354、第六卡止件;355、底盖;36、触发组件;361、按键;362、按压环;363、触发部件;3631、按压构件;3632、压杆;3633、按压块;37、第一锁止组件;371、按压件;3711、按压斜面;3712、限位凸起;372、安装架;3721、安装槽;3722、槽口;3723、限位孔;3724、限位槽;373、锁止件;3731、受力斜面;3732、锁止扣;374、弹性件;38、第二锁止组件;39、第三锁止组件;
4、脚轮组件;41、轮轴;411、第二定位孔;42、轮子;
5、固定件;51、限位部;511、凹槽;512、第二定位柱;52、连接部;
6、固定套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包括箱体1、安装件2、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箱体1为封闭结构,箱体1内用于容纳电池包,箱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11,安装件2容置于容置槽11内且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其中,容置槽11的形状和尺寸与安装件2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使得安装件2容置于容置槽11后能够和箱体1的表面齐平,结构紧凑,保证了外观的平整性、美观性和一体性。拉杆组件3固定于安装件2上,拉杆组件3方便人工拉动箱体1移动,便于用户着力。脚轮组件4固定于安装件2的底端,脚轮组件4被配置为带动箱体1移动。
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拉杆组件3,使得储能设备在脚轮组件4的带动下轻松移动,储能设备即使在重量较大时也能方便移动。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集成于安装件2上形成一个整体,当需要对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只需将安装件2从箱体1上拆卸,之后再将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分别从安装件2上拆卸下来即可,该操作过程不受箱体1的影响,操作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分别从箱体1上拆卸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优选地,安装件2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在保证一定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安装件2的重量。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件2为壳体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垂直设置,第一安装部21靠近箱体1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的容纳槽211,拉杆组件3容纳于容纳槽211内,拉杆组件3的顶端能够从容纳槽211的顶端伸出,以方便操作人员抓取。
脚轮组件4设置于第二安装部22上,脚轮组件4包括轮轴41和转动设置于轮轴41两端的轮子42,第二安装部22为U形结构,包括底板222和垂直连接于底板222两端的翼板223,底板222与第一安装部21连接,轮轴41两端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翼板223,轮子42位于翼板223远离底板222的一侧,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7,第一安装部21和拉杆组件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3,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51,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定位孔35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安装部21与拉杆组件3之间的定位,方便安装。同时,通过第一定位柱23与第一定位孔351的配合,使得第一安装部21能够对拉杆组件3形成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柱23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1的底端,如图7所示,第一定位孔351设置于拉杆组件3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3设置于拉杆组件3上,第一定位孔351设置于第一安装部21上,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优选地,第一定位柱2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柱23沿第一安装部2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地,第一定位孔35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孔351沿拉杆组件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定位柱23与两个第一定位孔351一一对应设置,从而提高了第一安装部21与拉杆组件3的定位效果和支撑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23和第一定位孔35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件5,固定件5用于将拉杆组件3和脚轮组件4固定于安装件2上,从而将脚轮组件4、拉杆组件3和安装件2稳固连接成一个整体。
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件5包括限位部51和连接于限位部51两端的连接部52,限位部51弯折形成有凹槽511,轮轴41容置于凹槽511内,连接部52覆盖于拉杆组件3上且将拉杆组件3与安装件2锁紧。具体地,第一定位柱23沿其轴向开设有连接孔,连接部52上也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过连接部52的连接孔和第一定位柱23的连接孔,以将连接件和安装件2紧固连接,从而将拉杆组件3锁紧于安装件2上。另外,第一安装部21的侧壁上也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过连接部52的连接孔和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孔,以将固定件5和安装件2紧固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轮轴41和限位部51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512,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11,第二定位柱512与第二定位孔411插接配合,从而实现轮轴41与限位部51之间的定位,方便安装。同时,通过第二定位柱512与第二定位孔411的配合,能够限制轮轴41的横向移动或转动,以将轮轴41进一步固定在安装件2上,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定位柱512设置于限位部51上,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孔411设置于轮轴4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512设置于轮轴41上,第二定位孔411设置于限位部51上,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优选地,第二定位柱5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柱512沿限位部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地,第二定位孔4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定位孔411沿轮轴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定位柱512与两个第二定位孔411一一对应设置,从而提高了轮轴41与安装件2的定位效果和限位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柱512和第二定位孔411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安装部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护板221,即护板221与翼板223垂直连接,护板221罩在部分轮子42的上方。首先,护板221能够对轮子4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在移动过程中,护板221能够防止被轮子42卷起的砂石或者泥浆溅射到箱体1表面。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套件6,固定套件6套设于拉杆组件3的顶端且通过螺丝与安装件2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拉杆组件3与安装件2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安装更加稳固。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箱体1和安装件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柱24,另一个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孔12,第三定位柱24与对应的第三定位孔1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箱体1与安装件2之间的定位。其中,第三定位柱24和第三定位孔12的数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即可。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定位柱24设置于安装件2上,如图2所示,第三定位孔12设置于箱体1的容置槽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柱24设置于箱体1的容置槽11内,第三定位孔12设置于安装件2上,同样能够实现上述效果。
优选地,第三定位柱24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连接孔,第三定位孔12的底部也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依次穿设第三定位柱24的连接孔和第三定位孔12底部的连接孔,以将安装件2和箱体1紧固连接,从而使安装件2、集成于安装件2上的拉杆组件3及脚轮组件4、箱体1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结构紧凑,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拉杆组件3可伸缩。具体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拉杆组件3包括环形握把31、第一伸缩管32、第二伸缩管33、触发组件36和第一锁止组件37,第一伸缩管32的一端活动插设于第二伸缩管33内,另一端与环形握把31固定连接。触发组件36包括按键361、按压环362和触发部件363,按键361通过螺钉或者螺栓螺母等紧固件锁紧于环形握把31上,按压环362为环形结构,其位于环形握把31内且一端与按键361连接,另一端与触发部件363连接。第一锁止组件37与第一伸缩管32远离环形握把31的一端连接且与触发部件363远离按压环362的一端连接。第一锁止组件37能锁定在第二伸缩管33上,按压按键361能够使按压环362带动触发部件363触发第一锁止组件37从第二伸缩管33上解锁。当第一锁止组件37锁定在第二伸缩管33上时,第一伸缩管32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3固定不动,当第一锁止组件37从第二伸缩管33上解锁时,第一伸缩管32能够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3进行移动,即从第二伸缩管33内抽出或者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3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伸缩管32活动插设于第二伸缩管33中,当需要移动储能设备时,将第一伸缩管32从第二伸缩管33中拉出即可,以增加拉杆组件3的长度,方便用户拉动储能设备进行移动。当不需要移动储能设备时,将第一伸缩管32收回第二伸缩管33中即可,方便收纳,也不会对储能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
另外,通过设置环形握把31,用户可通过环形握把31将第一伸缩管32拉出第二伸缩管33外,通过反向推动环形握把31将第一伸缩管32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3内。通过将握把设置为环形,能够更加方便用户握持且握持起来更加舒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在环形握把31内部设置按压环362,使得按键361能够设置于环形握把31的顶部,用户可单手操作,提升了使用体验。当需要移动外壳储能设备时,用户只需按压按键361并拉动环形握把31即可,用户施加在按键361上的力能通过按压环362和触发部件363传导至第一锁止组件37上,从而将第一伸缩管32从第二伸缩管33中抽出。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部21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安装板212和第二安装板213,第一安装板212和第二安装板213均为U形结构。第一安装板212和第二安装板213的开口方向相反,第一安装板212的开口朝向内侧,即靠近箱体1的一侧,目的是将拉杆组件3设置在安装件2的内侧,以对拉杆组件3进行保护。第二安装板213的开口朝向外侧,目的是将环形握把31露出,以方便用户握持。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满足不同的长度需求,拉杆组件3还包括固定套管35、第三伸缩管34、第二锁止组件38和第三锁止组件39,第二伸缩管33活动插设于第三伸缩管34中,第二锁止组件38与第二伸缩管33远离环形握把31的一端固连。第二锁止组件38能够锁定在第三伸缩管34上,当第二锁止组件38受到第一锁止组件37的触碰时,能够从第三伸缩管34上解锁。当第二锁止组件38锁定在第三伸缩管34上时,第二伸缩管33相对于第三伸缩管34固定不动,当第二锁止组件38从第三伸缩管34上解锁时,第二伸缩管33能够相对于第三伸缩管34进行移动,即从第三伸缩管34内抽出或者收回至第三伸缩管34内。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7和图8,第一定位孔351设置于固定套管35的底部,固定套管35的第一定位孔351与安装件2底端的第一定位柱23插接配合后,通过固定件5固定于第一安装部21的底部。第三伸缩管34活动插设于固定套管35中,第三锁止组件39与第三伸缩管34远离环形握把31的一端固连,第三锁止组件39能够锁定在固定套管35上,当第三锁止组件39受到第二锁止组件38的触碰时,能够从固定套管35上解锁。当第三锁止组件39锁定在固定套管35上时,第三伸缩管34相对于固定套管35固定不动,当第三锁止组件39从固定套管35上解锁时,第三伸缩管34能够相对于固定套管35进行移动,即从固定套管35内抽出或者收回至固定套管35内。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拉杆组件3能够为用户提供足够长的拉杆长度,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用性较强。当然,伸缩管的数量并不局限为三个,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触发部件363具体包括按压构件3631、压杆3632和按压块3633,按压构件3631连接于按压环362的底端,按压构件3631能沿环形握把31底部的长槽滑动,以对按压构件3631导向。压杆3632的一端连接于按压构件3631上,另一端能延伸至第一伸缩管32内。按压块3633的一端与压杆3632远离按压构件363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锁止组件37连接。
当用户按压按键361时,用户施加在按键361上的力能传导至按压环362上,从而驱动按压环362下移,按压环362通过按压构件3631带动压杆3632和按压块3633下降,按压块3633逐渐靠近并接触第一锁止组件37,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2的解锁,方便将第一伸缩管32从第二伸缩管33中抽出或者收回至第二伸缩管33内。当用户松开按键361时,按键361依次带动按压环362、按压构件3631、压杆3632和按压块3633上升,使得按压块3633逐渐远离第一锁止组件37,从而将第一伸缩管32锁定在第二伸缩管33内。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二伸缩管33上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锁止孔331和第二锁止孔332,第一锁止孔331用于在第一伸缩管32伸出时供第一锁止组件37插入定位,第二锁止孔332用于在第一伸缩管32缩回时供第一锁止组件37插入定位。
具体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锁止组件37包括按压件371、安装架372、锁止件373和弹性件374,安装架372与第一伸缩管32远离环形握把31的一端连接;锁止件373活动插设于安装架372内;弹性件374的一端连接安装架372,另一端连接锁止件373,锁止件373能在弹性件374的弹力作用下向第一伸缩管32外弹出并插设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内。按压件371的一端与按压块3633连接,另一端活动插置于安装架372内,按压件371与锁止件373相对设置。按压触发组件36能够带动按压件371触碰锁止件373,以使锁止件373通过挤压弹性件374而脱离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并收回至安装架372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伸缩管32伸出于第二伸缩管33且按压件371不对锁止件373作用时,锁止件373能够插入到第一锁止孔331内,当第一伸缩管32缩回至第二伸缩管33内且按压件371不对锁止件373作用时,锁止件373能够插入到第二锁止孔332中,从而实现第一伸缩管32的锁止定位,使得第一伸缩管32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3无法移动。当用户控制触发组件36对按压件371作用时,按压件371能控制锁止件373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内脱离,从而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2的解锁,此时第一伸缩管32能够相对于第二伸缩管33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9和图10,安装架372内形成有安装槽3721和限位孔3723。具体地,限位孔3723沿第一伸缩管3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槽3721垂直于限位孔3723设置,限位孔3723的一端连通安装槽3721,另一端贯穿安装架372,按压件371部分插设于限位孔3723中。限位孔3723用于对按压件371进行限位,使得按压件371只能沿限位孔3723上下移动。安装槽3721具有槽口3722,槽口3722能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连通,锁止件373设于安装槽3721内靠近槽口3722的一端且能够从槽口3722处伸出,弹性件374设于安装槽3721内远离槽口3722的一端,且弹性件374的一端连接于锁止件373,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槽3721远离槽口3722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9和图10,锁止件373具有倾斜设置的受力斜面3731,按压件371与锁止件373相对的一端设有按压斜面3711,按压斜面3711能够与受力斜面3731相配合。当按压件371向锁止件373移动时,按压斜面3711能与受力斜面3731相抵接,随着按压件371的不断下移,按压件371能够挤压锁止件373向安装槽3721内移动,从而使锁止件373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内拔出。
具体而言,锁止件373的端部设置有锁止扣3732,锁止扣3732分别与第一锁止孔331和第二锁止孔332的形状及尺寸相适配,以使锁止扣3732能插拔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内。当按压件371逐渐靠近锁止件373时,按压斜面3711和受力斜面3731相抵接,按压件371通过挤压锁止件373而挤压弹性件374,以使锁止扣3732向安装槽3721内收回,从而使锁止扣3732从第一锁止孔331或第二锁止孔332内拔出,由此实现对第一伸缩管32的解锁。当按压件371逐渐远离锁止件373时,弹性件374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以使锁止扣3732向远离槽内壁的方向弹出,从而使锁止扣3732插入第一锁止孔331或者第二锁止孔332内,由此将第一伸缩管32锁定于第二伸缩管33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74可以为弹簧或者弹片。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9和图10,安装架372内开设有限位槽3724,限位槽3724与限位孔3723连通。按压件371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起3712,当按压件371不对锁止件373作用时,限位凸起3712能卡止于限位槽3724的槽壁上,以避免按压件371从限位孔3723中完全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伸缩管34上设有用于在第二伸缩管33伸出时供第二锁止组件38插入定位的第三锁止孔(图中未示出)和用于在第二伸缩管33缩回时供第二锁止组件38插入定位的第四锁止孔(图中未示出)。如图8所示,固定套管35上设有用于在第三伸缩管34伸出时供第三锁止组件39插入定位的第五锁止孔352和用于在第三伸缩管34缩回时供第三定位组件插入定位的第六锁止孔353。另外,由于第一锁止组件37、第二锁止组件38和第三锁止组件39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对第二锁止组件38和第三锁止组件39的结构进行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伸缩管32收缩至第二伸缩管33的最底部时,第一锁止组件37按压第二锁止组件38的按压件,从而将第二伸缩管33从第三伸缩管34上解锁,使得第二伸缩管33能够相对于第三伸缩管34进行移动。当第一锁止组件37不对第二锁止组件38作用时,第二锁止组件38的锁止件能插入到第三锁止孔内,实现第二伸缩管33的定位。当第二伸缩管33收缩至第三伸缩管34的最底部时,第二锁止组件38按压第三锁止组件39的按压件,从而将第三伸缩管34从固定套管35上解锁,使得第三伸缩管34能够相对于固定套管35进行移动。当第二锁止组件38不对第三锁止组件39作用时,第三锁止组件39的锁止件能插入到第五锁止孔352内,实现第三伸缩管34的定位。
优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伸缩管32的底端外套设有第一卡止件321,第二伸缩管33的顶端内圈环设有第二卡止件333,当第一伸缩管32从第二伸缩管33内完全伸出时,此时锁止件373插入到第一锁止孔331内,同时第一卡止件321抵接于第二卡止件333上,从而对第一伸缩管32进一步限位,避免第一伸缩管32从第二伸缩管33内脱出。
同样地,第二伸缩管33的底端外套设有第三卡止件334,第三伸缩管34的顶端内圈环设有第四卡止件341,当第二伸缩管33从第三伸缩管34内完全伸出时,此时第二锁止组件38的锁止件插入到第三锁止孔内,同时第三卡止件334抵接于第四卡止件341上,从而对第二伸缩管33进一步限位,避免第二伸缩管33从第三伸缩管34内脱出。
进一步地,第三伸缩管34的底端外套设有第五卡止件342,固定套管35的顶端内圈环设有第六卡止件354,当第三伸缩管34从固定套管35内完全伸出时,此时第三锁止组件39的锁止件插入到第五锁止孔352内,同时第五卡止件342抵接于第六卡止件354上,从而对第三伸缩管34进一步限位,避免第三伸缩管34从固定套管35内脱出。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拉杆组件3还包括底盖355,底盖355扣设于固定套管35的底端。通过设置底盖355,可以将固定套管35的底端进行封闭,从而对固定套管35中的各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置槽(11);
安装件(2),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1)内且与所述箱体(1)可拆卸连接;
拉杆组件(3),固定于所述安装件(2)上;
脚轮组件(4),固定于所述安装件(2)的底端,所述脚轮组件(4)被配置为带动所述箱体(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和所述拉杆组件(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3),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51),所述第一定位柱(23)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51)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用于将所述拉杆组件(3)和所述脚轮组件(4)固定于所述安装件(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组件(4)包括轮轴(41)和转动设置于所述轮轴(41)两端的轮子(42);
所述固定件(5)包括限位部(51)和连接于所述限位部(51)两端的连接部(52),所述限位部(51)弯折形成有凹槽(511),所述轮轴(41)容置于所述凹槽(511)内,所述连接部(52)覆盖于所述拉杆组件(3)上且将所述拉杆组件(3)与所述安装件(2)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41)和所述限位部(51)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512),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11),所述第二定位柱(51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11)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槽(211),所述拉杆组件(3)容纳于所述容纳槽(211)内,所述脚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形成有护板(221),所述护板(221)罩在部分所述轮子(42)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源还包括固定套件(6),所述固定套件(6)套设于所述拉杆组件(3)的顶端且与所述安装件(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2)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和所述安装件(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定位柱(24),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12),所述第三定位柱(24)与所述第三定位孔(12)插接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4470.1U CN219393582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储能电源 |
PCT/CN2023/110532 WO2024146124A1 (zh) | 2023-01-05 | 2023-08-01 | 一种储能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44470.1U CN219393582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储能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93582U true CN219393582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6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44470.1U Active CN219393582U (zh) | 2023-01-05 | 2023-03-10 | 储能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935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6124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源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44470.1U patent/CN2193935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46124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393582U (zh) | 储能电源 | |
US20010040036A1 (en) | Battery-powered hand-guided power tool | |
CN215896600U (zh) | 储能设备的外壳组件及储能设备 | |
CN209996199U (zh) | 工作机 | |
CN203223071U (zh) | 智能电子门把锁 | |
CN209949698U (zh) | 便于安装与拆卸的模块电源结构 | |
CN209426977U (zh) | 一种锂电助力自行车 | |
CN218960233U (zh) | 储能设备用拉杆装置 | |
CN212246217U (zh) | 一种新型制氧机拉杆 | |
CN113172579B (zh) | 一种拔轴器 | |
CN213815926U (zh) | 安全锁止器 | |
CN211731679U (zh) | 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包安装结构 | |
WO2024146124A1 (zh) | 一种储能电源 | |
CN220869072U (zh) | 一种门锁开门装置 | |
CN103061600B (zh) | 扣锁 | |
CN220281563U (zh) | 车管电池结构、电动自行车 | |
CN2929973Y (zh) | 滑槽式电池包 | |
CN214267896U (zh) | 安装结构以及水上运动设备 | |
CN210361237U (zh) | 一种木制家具安装施工工具箱 | |
CN221539746U (zh) | 工具箱的拉杆安装结构及工具箱 | |
CN214317240U (zh) | 一种便于更换箱体的行李箱 | |
CN221126158U (zh) | 电池包连接结构及便携气泵 | |
CN100557182C (zh) | 一种推窗锁 | |
CN216476749U (zh) | 一种便于更换的机械锁锁芯 | |
CN219023543U (zh) | 一种便捷的滤芯更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