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143U -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143U
CN219393143U CN202320384125.3U CN202320384125U CN219393143U CN 219393143 U CN219393143 U CN 219393143U CN 202320384125 U CN202320384125 U CN 202320384125U CN 219393143 U CN219393143 U CN 219393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ignition coil
connecting part
adjusting knob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41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降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Xulo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Xu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Xulo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Xu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41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结构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点火线圈本体、设置在壳体下部的管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一侧的接插头,接插头包括柱状部以及位于柱状部外端的连接部,柱状部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靠近连接部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配合环,连接部外壁滑移设置有两个推块,两个推块均通过固定杆与配合环固定连接,调节旋钮转动时通过配合环及固定杆带动两个推块沿连接部径向滑移并将插接在连接部上的外部接头推出。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一种为点燃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物提供点火能量的执行部件,点火线圈把电瓶直流低压电经过逆变,倍压整流后变成直流高电压电,通过控制此高电压断续通过点火线圈的初级,在点火线圈的次级感应出高压电来驱动火花塞放电点火
目前现有技术的点火线圈,例如公开(公告)号为CN2088854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的汽车点火线圈,它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点火线圈本体、连接器以及连接管,连接器的外壁与外壳的一侧壁可拆卸连接,连接管的下端可拆卸安装在汽车上,点火线圈本体通过防滑减震件可拆卸安装在外壳的内部;点火线圈本体的初级端通过防脱软线经过连接器与汽车内蓄电池的直流低压端电连接,点火线圈本体的次级端通过高压导线与位于发动机缸盖上的火花塞连接;壳体的侧壁设有散热装置。点火线圈在使用时,需要将车内控制单元的接头与连接器1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稳固性因此车内接头与连接器1需要紧密连接,但长时间使用下由于汽车引擎内的高温环境容易导致两个接头出现老化,从而使得两个接头的连接面之间发生粘连,发生粘连后的常规操作为一手对其中一接头捏住固定、另一只手捏住另一接头对其施加背离组装方向的作用力,且需要配合左、右的摆动,但是这样的方式需要根据粘连情况而定,粘连严重的则需借助工具(即一字螺丝、刀片或其它具有扁平头的物件)将其断开,但是两者因为紧密连接的关系,两粘连面之间并没有让工具进入的空隙,那么就需要将其强行塞入,那么就会对两个接头的接插配合面造成损害,这样会与新的点火线圈重新接插时导致接插紧密性差的问题,进而也影响车辆点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点火线圈本体、设置在壳体下部的管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一侧的接插头,接插头包括柱状部以及位于柱状部外端的连接部,柱状部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靠近连接部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配合环,连接部外壁滑移设置有两个推块,两个推块均通过固定杆与配合环固定连接,调节旋钮转动时通过配合环及固定杆带动两个推块沿连接部径向滑移并将插接在连接部上的外部接头推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配合环中部开设有贯穿孔且该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柱状部的外径,配合环靠近调节旋钮一侧环绕开设有轨迹槽,轨迹槽与配合环同轴设置且横截面呈T型结构,调节旋钮靠近配合环的一侧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轨迹槽适配的引导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部外壁面位于两个推块对应处均开设有导向槽,两个推块下端面均设置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部靠近柱状部的一端等距且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通槽,通槽内端均延伸有内径大于其的活动槽,连接部外壁位于每个活动槽内端终点处均开设有与其导通的锁槽,每个锁槽内均伸缩设置有锁块,活动槽内置有用于控制锁块伸出或回缩至锁槽内的压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压杆包括与活动槽适配的第一杆部,第一杆部一端具有贯穿延伸至通槽外的第二杆部,第一杆部另一端为外凸的弧状结构,锁块内端具有与第一杆部弧状端配合的斜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柱状部外位于配合环及连接部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旋钮,第二杆部外端具有与锁紧旋钮配合的抵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槽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过度设置有导向杆,锁块一侧具有延伸至锁槽内且与导向杆配合的滑块,导向杆外圈位于锁块及凹槽侧壁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点火线圈使用状态下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插接,当需要对点火线圈进行更换或维护时,需要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脱离,此时顺时针转动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转动的同时通过其与连接部的螺纹连接配合使其沿柱状部且朝向连接部轴向运动,调节旋钮轴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其与配合环之间的转动配合带动配合环沿柱状部且朝向连接部径向运动,配合环径向运动的同时带动两个推杆同步沿连接部滑移并将车内接头推出接插头并使其与接插头脱离;当需要再次安装接头时反向旋动调节旋钮并带动两个推块回退至初始位置并再次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每次需要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进行分离时只需要转动调节旋钮即可,并将调节旋钮的旋转时产生的轴向力转化为两个推块的径向运动的推力,通过该推力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进行分离,降低分离难度,同时可通过钳子或者夹子等工具夹住调节旋钮转动增加转动力矩,以应对车内接头与接插头粘连严重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插头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0、管体;2、接插头;20、柱状部;21、连接部;22、调节旋钮;23、配合环;24、轨迹槽;25、引导块;26、导向槽;27、导向块;28、锁紧旋钮;3、推块;30、固定杆;31、贯穿孔;4、通槽;40、活动槽;41、锁槽;42、锁块;43、斜腰;5、压杆;50、第一杆部;51、第二杆部;52、抵块;6、凹槽;60、导向杆;61、滑块;6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包括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点火线圈本体、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管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接插头2,接插头2包括柱状部20以及位于柱状部20外端的连接部21,柱状部20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22,调节旋钮22靠近连接部2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配合环23,连接部21外壁滑移设置有两个推块3,两个推块3均通过固定杆30与配合环23固定连接,调节旋钮22转动时通过配合环23及固定杆30带动两个推块3沿连接部21径向滑移并将插接在连接部21上的外部接头推出。
在使用时,点火线圈使用状态下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插接,当需要对点火线圈进行更换或维护时,需要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脱离,此时顺时针转动调节旋钮22,由于配合环23通过固定杆30与两个推块3固定连接且推块3与连接部21为滑移配合,因此调节旋钮22的转动不会带动配合环23转动,连接部21外周面为螺纹面,调节旋钮22转动的同时通过其与连接部21的螺纹连接配合带动调节旋钮22沿柱状部20且朝向连接部21轴向运动,调节旋钮22轴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其与配合环23之间的转动配合带动配合环23沿柱状部20且朝向连接部21径向运动,配合环23径向运动的同时带动两个推杆同步沿连接部21滑移并将车内接头推出接插头2并使其与接插头2脱离;当需要再次安装接头时反向旋动调节旋钮22并带动两个推块3回退至初始位置并再次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连接即可;本实用新型每次需要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进行分离时只需要转动调节旋钮22即可,并将调节旋钮22的旋转时产生的轴向力转化为两个推块3的径向运动的推力,通过该推力将车内接头与接插头进行分离,降低分离难度,同时可通过钳子或者夹子等工具夹住调节旋钮转动增加转动力矩,以应对车内接头与接插头粘连严重的情况。
配合环23中部开设有贯穿孔31且该贯穿孔3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20的外径,配合环23靠近调节旋钮22一侧环绕开设有轨迹槽24,轨迹槽24与配合环23同轴设置且横截面呈T型结构,调节旋钮22靠近配合环23的一侧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轨迹槽24适配的引导块25。
在使用时,贯穿孔3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20的外径进而避免配合环23内周面错误接触;轨迹槽24横截面为T型结构进而将引导块25的活动限定于轨迹槽24内,通过引导块25与轨迹槽24之间的配合,保证调节旋钮22转动顺畅性的同时避免配合环23与调节旋钮22之间发生脱离;引导块25外壁活动嵌设有若干滚珠,通过设置滚珠有效降低引导块25与轨迹槽24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引导块25与轨迹槽24之间的配合顺畅性。
连接部21外壁面位于两个推块3对应处均开设有导向槽26,两个推块3下端面均设置有与导向槽26适配的导向块27。
在使用时,通过导向块27与导向槽26之间的配合对推块3的滑移路径进行限定,使其能够更稳定的实现径向滑移。
连接部21靠近柱状部20的一端等距且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通槽4,通槽4内端均延伸有内径大于其的活动槽40,连接部21外壁位于每个活动槽40内端终点处均开设有与其导通的锁槽41,每个锁槽41内均伸缩设置有锁块42,活动槽40内置有用于控制锁块42伸出或回缩至锁槽41内的压杆5;压杆5包括与活动槽40适配的第一杆部50,第一杆部50一端具有贯穿延伸至通槽4外的第二杆部51,第一杆部50另一端为外凸的弧状结构,锁块42内端具有与第一杆部50弧状端配合的斜腰43;柱状部20外位于配合环23及连接部21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旋钮28,第二杆部51外端具有与锁紧旋钮28配合的抵块52;锁槽41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过度设置有导向杆60,锁块42一侧具有延伸至锁槽41内且与导向杆60配合的滑块61,导向杆60外圈位于锁块42及凹槽6侧壁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62。
在使用时,点火线圈处于使用状态下且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处于连接状态下时,顺时针转动锁紧旋钮28,锁紧旋钮28与柱状部20与柱状部20外周面的螺纹面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配合,锁紧旋钮28转动的同时通过其与连接部21的螺纹连接配合带动锁紧旋钮28沿柱状部20且朝向连接部21轴向运动,锁紧旋钮28轴向运动的同时通过与两个抵块52之间的配合将压杆5朝向活动槽40内端面压紧,通过通槽4与第二杆部51之间的配合对压杆5的滑移路径进行限定,压杆5内压时促使第一杆部50的弧状端与锁块42的斜腰43面接触,锁块42处于初始状态下时由于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始终内缩于锁槽41内,当第一杆部50的弧状端内压时通过与斜腰43面的接触促使锁块42克服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伸出锁槽41,且通过滑块61与导向杆60之间的配合对锁块42的滑移路径进行限定,通过锁块42伸出锁槽41并与车内接头的内壁实现压紧,进而增强接插头2与车内接头的连接稳定性,当需要对两者进行分离时反向旋动锁紧旋钮28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接插状态下时正向转动锁紧旋钮28进而保证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在需要对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进行分离时反向转动锁紧旋钮28并取消锁紧效果,同时正向转动调节旋钮22将车内接头推出接插头2,操作便捷,只需分别应需要转动调节旋钮22以及锁紧旋钮28,即可实现车内接头与接插头2之间稳固插接或快速脱离。
同时需要指出的本实用新型指出的术语,如:“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包括有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点火线圈本体、设置在壳体(1)下部的管体(10)以及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接插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头(2)包括柱状部(20)以及位于柱状部(20)外端的连接部(21),所述柱状部(20)外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旋钮(22),所述调节旋钮(22)靠近连接部(2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配合环(23),所述连接部(21)外壁滑移设置有两个推块(3),两个所述推块(3)均通过固定杆(30)与配合环(23)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22)转动时通过配合环(23)及固定杆(30)带动两个推块(3)沿连接部(21)径向滑移并将插接在连接部(21)上的外部接头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环(23)中部开设有贯穿孔(31)且该贯穿孔(31)的直径大于柱状部(20)的外径,所述配合环(23)靠近调节旋钮(22)一侧环绕开设有轨迹槽(24),所述轨迹槽(24)与配合环(23)同轴设置且横截面呈T型结构,所述调节旋钮(22)靠近配合环(23)的一侧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轨迹槽(24)适配的引导块(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外壁面位于两个推块(3)对应处均开设有导向槽(26),两个所述推块(3)下端面均设置有与导向槽(26)适配的导向块(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靠近柱状部(20)的一端等距且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通槽(4),所述通槽(4)内端均延伸有内径大于其的活动槽(40),所述连接部(21)外壁位于每个活动槽(40)内端终点处均开设有与其导通的锁槽(41),每个所述锁槽(41)内均伸缩设置有锁块(42),所述活动槽(40)内置有用于控制锁块(42)伸出或回缩至锁槽(41)内的压杆(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5)包括与活动槽(40)适配的第一杆部(50),所述第一杆部(50)一端具有贯穿延伸至通槽(4)外的第二杆部(51),所述第一杆部(50)另一端为外凸的弧状结构,所述锁块(42)内端具有与第一杆部(50)弧状端配合的斜腰(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20)外位于配合环(23)及连接部(21)之间螺纹连接有锁紧旋钮(28),所述第二杆部(51)外端具有与锁紧旋钮(28)配合的抵块(5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41)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过度设置有导向杆(60),所述锁块(42)一侧具有延伸至锁槽(41)内且与导向杆(60)配合的滑块(61),所述导向杆(60)外圈位于锁块(42)及凹槽(6)侧壁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62)。
CN202320384125.3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Active CN219393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125.3U CN219393143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125.3U CN219393143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143U true CN219393143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6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4125.3U Active CN219393143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683B (zh) 带电源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基座
CN109950760B (zh) 一种自动对接的磁吸式汽车充电插头
CN109638525B (zh) 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及新能源汽车
CN110329098B (zh) 一种充电桩
CN219393143U (zh) 一种使用便捷的点火线圈
CN211655242U (zh) 一种用于电池紧急撤离的自动脱离接头
WO2024093904A1 (zh) 一种用于充电对接的电连接器
CN113991364B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快速连接器
CN219236792U (zh) 一体式端子可换充电枪
CN115001234B (zh) 一种方便与联轴器安装的伺服电机
CN113418334B (zh) 一种冰箱用温控盒
CN212968200U (zh) 一种电动车防触电安全充电口
CN218828048U (zh) 一种钳型电气连接器
CN109027462B (zh) 一种用于软管的快速安装接头
CN100438733C (zh) 用于将壳体紧固到壁开口中的机构
CN220155405U (zh) 汽车点火开关
CN219854313U (zh) 管路密封圈安装装置
CN219246967U (zh) 一种接地棒
CN117134288B (zh) 一种快速接头及其环保气体绝缘环网柜
CN115173142B (zh) 一种单相双通连接器
CN214798071U (zh) 一种拉拔锁紧连接器
CN219041503U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的一体化线性马达
CN113675673B (zh) 移动式接线装置
CN11062030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极结构
CN220993440U (zh) 浮动拧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