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8238U - 一种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88238U CN219388238U CN202320452564.3U CN202320452564U CN219388238U CN 219388238 U CN219388238 U CN 219388238U CN 202320452564 U CN202320452564 U CN 202320452564U CN 219388238 U CN219388238 U CN 219388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fan
- air inlet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属于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气流调节组件不好更换的技术问题。风扇包括:壳体具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气流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气流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出风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吹出。气流调节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气流调节组件工作较长时间后,可以将气流调节组件从壳体中拆卸下来,方便气流调节组件的清洗,以提高整个风扇的调节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风扇主要通过风机转动将空气吸入并做功后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功能,目标用户对风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满足吹风的功能,还需要具有加热、加湿、过滤等调节功能,在空气进入到风扇之后通过气流调节组件先对空气进行调节处理,再吹出。具有调节功能的风扇工作时间一长气流调节组件的调节能力会越来越弱,导致调节效率越来越低,直接降低调节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气流调节组件不好更换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气流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气流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
出风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吹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气流调节组件工作较长时间后,可以将气流调节组件从壳体中拆卸下来,方便气流调节组件的清洗,以提高整个风扇的调节能力。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主体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上,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主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支撑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气流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部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组件包括滤网和加湿件,所述滤网和所述加湿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所述加湿件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上方。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件包括水箱和湿帘,所述水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湿帘插接在所述水箱内。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湿件包括水箱、湿帘和气流导向板,所述湿帘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气流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湿帘内。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调节风机,所述调节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使外部的气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进风格栅的装配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进风格栅处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气流调节组件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滑动门处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滑动门处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图5中A处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切换组件处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局部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切换组件的爆炸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第二出风口未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第二出风口未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风扇,
110-壳体,112-出风风道,112a-第一风道,112b-第二风道,113a-第一进风口,113b-第一出风口,113c-第二出风口,115-装饰板,116a-透明部,116b-第一外壳,116c-第二外壳,117-主体,117a-第二卡扣部,117b-第二插接部,118-进风格栅,118a-第一卡扣部,118b-第一插接部,118c-把手部,119-支撑部,
120-气流调节组件,121-滤网,123-加湿件,123a-水箱,123b-湿帘,123c-扣手部,123f-气流导向板,
130-出风风机,
140-调节风机,141-风壳,142-调节通道,144-风轮,
150-切换组件,150-切换组件,152-切换件,152a-第一连通口,152b-第二连通口,152c-连通风道,154-出风格栅,154a-第三连通口,
160-滑动门,161-门体,163-第一滑动部,163b-滚动部,
170-第二滑动部,172-第一滑轨,174-第二滑轨,176-滑槽,178-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风扇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风扇主要通过风机转动将空气吸入并做功后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功能,目标用户对风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满足吹风的功能,还需要具有调节功能,在空气进入到风扇之后通过气流调节组件先对空气进行调节处理,再吹出。具有调节功能的风扇工作时间一长气流调节组件的调节能力会越来越弱,导致调节效率越来越低,直接降低调节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能够方便气流调节组件的拆洗,提高整个风扇的调节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00能够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拆洗,提高整个风扇100的调节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00具有调节功能,气流调节组件120在调节时间较长后,内部结构容易堵塞,需要清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00中的气流调节组件120方便拆卸,能够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清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100包括:壳体110、气流调节组件120和出风风机130,壳体110具有第一风道112a、第二风道112b、第一进风口113a和第一出风口113b,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一风道112a连接,第一出风口113b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并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气流调节组件120用于调节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风道112b内,用于将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在气流调节组件120工作较长时间后,可以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壳体110中拆卸下来,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清洗,以提高整个风扇100的调节能力。
其中,气流调节组件120从壳体110中拆卸下来的方式,若第一出风口113b足够大,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拆出至壳体110外,可以将壳体110的部分拆卸下来,气流调节组件120从该处拆卸至壳体110外。
另外,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外部的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后,可首选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过滤,再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能够使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能够尽可能地全部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提高整个风机的调节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具有过滤和加湿两种功能。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先对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再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先对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的气体进行加湿处理再进行过滤处理,顺序可以不受限制。
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风道112b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后,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出风风机130可以提高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吹出的速度,使用户感受到风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其中,第一进风口113a和第一出风口113b错位设置,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外部的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后,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影响调节效果。
同样的,气流调节组件120主要用于对进入到壳体110内的气体起到调节作用,出风风机130主要用于将壳体110内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将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风道112b内,可以认为是将调节功能和出风功能错位设置,尽可能地避免气体未经过调节后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13b处吹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主体117和进风格栅118,进风格栅118与主体117形成第一风道112a,第二风道112b设置在主体117内,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进风格栅118与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主体117上设置有安装口,进风格栅118安装在安装口处,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进风格栅118与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当进风格栅118从主体117上拆卸下来后,气流调节组件120裸露出来,可以直接从安装口将气流调节组件120拆卸下来,进一步地能够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3a环设在进风格栅118上。
其中,第一进风口113a为多个,多个第一进风口113a环状在进风格栅118上,第一进风口113a的开口面积较小,能够在气体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之前预先过滤掉气体中较大的杂质,尽可能地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堵塞气流调节组件120或者是第一风道112a内的其他元器件,降低使用寿命。
多个第一进风口113a可以呈矩阵的方式排列在进风格栅118上,进风格栅118上可以设置多排和多列的第一进风口113a,在保证进风量的同时能够减少第一进风口113a的开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把手部118c。在拆卸进风格栅118时用户可以手握在把手部118c上,方便将进风格栅118从主体117上拆卸下来。
其中,把手部118c可以是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的凹槽,在拆卸时用户可以将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个手指抠在凹槽内,能够方便进风格栅118的安装或拆卸。
当然,除此之外,把手部118c还可以是凸设在进风格栅118上,能够方便用户拆卸进风格栅118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18b,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117b,第一插接部118b与第二插接部117b插接。
第一插接部118b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下方,同样的,第二插接部117b也设置在安装口的下方,在安装进风格栅118先将第一插接部118b插接在第二插接部117b上,然后再转动进风格栅118,以将进风格栅118安装在安装口处。
其中,第一插接部118b上设置有插槽,在安装时,现将进风格栅118移动到安装口处,移动进风格栅118,使第二插接部117b插接到插槽内,以固定住进风格栅118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118a,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117a,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卡扣部118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上方,第二卡扣部117a设置在安装口的上方,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配合可以锁紧进风格栅118。
其中,第一卡扣部118a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扣部118a分别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左右两侧,同样的,第二卡扣部117a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扣部117a分别设置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一个第一卡扣部118a与一个第二卡扣部117a配合。
在安装进风格栅118时,可以先将进风格栅118放平,将第一插接部118b移动到第二插接部117b处,将第一插接部118b的插槽安装在第二插接部117b上,以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为转轴转动进风格栅118,使第一卡扣部118a向靠近第二卡扣部117a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卡扣部118a与第二卡扣部117a卡接,进风格栅118安装在主体117上。
拆卸时与上述过程相反,先将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分离,再以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为转轴转动进风格栅118,使进风格栅118向远离安装口的方向转动,最后将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分离。
容易理解的是,在整个安装和拆卸地过程中可以都将手指卡入至把手部118c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主体117和支撑部119,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风道112b设置在主体117内,支撑部119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内,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支撑部119设置从第一风道112a的一端延伸至另外一侧,横隔在第一风道112a内,便于气流调节组件120的安装,使气流调节组件120能够沿着第一风道112a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外部气体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后,在逐渐流向第二风道112b的过程中能够被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能够减少气体的流速的损失,提高出风效果。
其中,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气流调节组件120时先将进风格栅118从安装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在将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支撑部119上,最后将进风格栅118安装到安装口上。同样的,若需要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支撑部119上拆卸下来,也是先将进风格栅118从安装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再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支撑部119上拆卸下来。
至于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之间的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采用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插接的方式,还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通过螺钉的方式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包括滤网121和加湿件123,滤网121和加湿件123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部119上。
滤网121主要用于过滤气体中的杂质,加湿器主要用于给气体加湿,以能够达到用户舒适的湿度。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起到过滤和加湿的作用,通过一个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达到加湿和过滤的作用,加强了气流调节组件120的功能,简化了气流调节组件12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21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下方,加湿件123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上方。
滤网121设置在下方,加湿件123设置在上方,使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先经过滤网121的过滤后,再经过加湿件123的加湿。滤网121能够过滤掉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的杂质,过滤后的气体再经过加湿件123的加湿后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先过滤再加湿能够减少加湿件123堵塞的风险,提高加湿件123的使用寿命。
另外,滤网121大多都为中空的结构,并且具有多个孔洞,使得滤网121的重量较轻。将滤网121设在支撑部119的下方,滤网121可以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和下方的壳体11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加湿件123的重量相对较重,加湿件123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上方,支撑部119能够对加湿件123起到支撑作用,支撑部119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稳定的放置在支撑部119上。具体的,可以是加湿件123与支撑部119采用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插接的方式,还可以是加湿件123通过螺钉的方式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件123包括水箱123a和湿帘123b,水箱123a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部119上,湿帘123b插接在水箱123a内。
湿帘123b为吸收的材料制成,湿帘123b插接在水箱123a上,能够持续吸收水箱123a内的水,使湿帘123b能够保持一定的湿度,气体在经过湿帘123b后,被加湿,加湿后的气体可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
水箱123a设置在湿帘123b的下方,湿帘123b的加湿方式为自吸式,即可以自动从下往上浸湿。除此室外还可以通过从上往下喷淋的方式给湿帘123b加湿。
加湿件123还包括气流导向板123f,气流导向板123f设置在湿帘123b内,并与水箱123a错位设置,使气流全部通过水箱123a的进气格栅流向穿过湿帘123b,有效提高加湿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21与第一进风口113a对应设置。滤网121均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3a处,使进入外部的空气一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便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处理,避免部分空气未经过调节处理即进入到第一壳体110内。先过滤在加湿可以防止滤网121发霉,保证调节滤网121的调节质量和寿命。
其中,滤网121呈环状,环设在第一进风口113a的周围。同样湿帘123b也为环状,并设置在滤网121的上方,外部的空气在经过第一进风口113a后,依次经过滤网121进入到滤网121中间的区域,并扩散搭湿帘123b的内部,再穿过湿帘123b扩散至壳体110与湿帘123b之间的空间,并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
另外,在水箱123a上还设置后扣手部,能够方便水箱123a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100还包括调节风机140,调节风机140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内,用于使外部的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
调节风机140主要使外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并经过滤网121的过滤和湿帘123b的加湿后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从第一出风口113b处吹出。
请参阅图4及图5,滑动门160与壳体110滑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部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处理后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出吹出。
滑动门16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3b处,当风扇100工作时,滑动门160打开,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能够从第一出风口113b处吹出。当风扇100关机后,滑动门160关闭,从而关闭住第一出风口113b,避免外部的杂质进入到壳体110内部,影响风扇100的正常使用。
同时,在风扇100关机后,滑动门160能够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使整个风扇100的正面是完整的外观,使风扇100的外观保持整洁,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在风机工作的过程中,滑动门160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第一出风口113b没有其他的阻挡结构,可以减少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处吹出的流速的损失,提高第一出风口113b的出风量和出风距离,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其中,滑动门160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滑动门160相对于壳体110的滑动方式,从右向左滑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也可以是从左向右滑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除此之外,还可以是从下往上滑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或者是从上往下滑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
出风风机130设置在第二风道112b内,主要用于将壳体110内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由于出风风机130距离第一进风口113a较远,会导致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的流量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门160包括门体161和与门体161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部163,壳体110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部170,第一滑动部163与第二滑动部170滑动配合。
门体161是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的主要结构,第一滑动部163作为门体161的连接结构,与壳体110连接,使门体161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滑动,从而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
同样的,在壳体110上设置第二滑动部170,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滑动配合,以实现门体161能够相对于壳体110滑动的功能。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170包括第一滑轨172和第二滑轨174,第一滑轨172和第二滑轨174间隔设置形成滑槽176,第一滑动部163插接在滑槽176内。
第一滑轨172和第二滑轨174将第一滑动部163夹持在滑槽176内,从第一滑动部163的两侧夹持住第一滑动部163,能够减少第一滑动部163与第二滑动部170脱离的风险,提高整个滑动门160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中,其中一个具有滚动部163b,另外一个具有导向槽178,滚动部163b设在导向槽178内,在滑动门160相对于壳体110滑动的条件下,滚动部163b可相对于导向槽178可滚动地滑动。
其中,可以是在第一滑动部163上设置滚动部163b,在第二滑动部170上设置导向槽178。也可以是在第一滑动部163上设置导向槽178,在第二滑动部170上设置滚动部163b。在第一滑动部163上设置滚动部163b,第二滑动部170上设置导向槽178的条件下,在第一滑轨172和第二滑轨174上均可设置导向槽178,滚动部163b同时卡入至两个导向槽178内。两个导向槽178夹持住滚动部163b。即为第一滑轨172的导向槽178和第二滑轨174的导向槽178包覆住整个滚动部163b,使滚动部163b能够相对于两个导向槽178滑动。另外也能够减少滚动部163b从导向槽178中脱落出现的风险,提高滑动的稳定性。
在滑动过程中,滚动部163b可相对于导向槽178可转动的滑动,从而减少滚动部163b与导向槽178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滚动部163b相对于导向槽178滑动的阻力,提高滑动门160滑动的平稳性。
其中,滚动部163b可以为多个,多个滚动部163b间隔设置在第一滚动部163b上,增加第一滑动部163与导向槽178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滑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63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动部163分别设置在门体161的两端,第二滑动部170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动部170分别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3b的两端,一个第一滑动部163与一个第二滑动部170滑动配合。
其中,门体161呈长条状,以门体161安装在壳体110上为例,门体161的上下为端,左右为侧,两个第一滑动部163分别设置在门体161的上下两端,同样的,两个第二滑动部170也是分别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3b的上下两端,上方的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配合,下方的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配合。
两个第一滑动部163的结构相同,两个第二滑动部170的也结构相同,上方的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的配合方式和下方的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的配合方式相同。
在上方和下方均设置第一滑动部163和第二滑动部170,使门体161的上下两端均和壳体110滑动连接,能够减少滑动的阻力,也能够提高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装饰板115和主体117,装饰板115套设在主体117外,滑动门160设置在装饰板115与主体117之间。
滑动门160设置在装饰板115和主体117之间,在滑动门160打开第一出风口113b的条件下,滑动门160滑动至装饰板115和主体117之间的位置,可以将滑动门160隐藏起来,不影响外观。
请参阅图7及图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50安装在出风通道内,可以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的至少一个出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的任意一个出风,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连通包含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只有第一出风口113b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连通,第二种是只有第二出风口113c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连通。第三种为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同时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连通。
在第一种情况下,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出风通道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后只从第一出风口113b吹出。第二种情况,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出风通道内后,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后只从第二出风口113c吹出。第三种情况,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出风通道内后,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后从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吹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出风口113b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导通的情况下,出风通道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在第二出风口113c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导通的情况下,出风通道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二出风口113c中吹出。
具体的,切换组件150的切换可以是自动切换,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切换。通过手动实现的方式中用户可以直接拨动切换组件150实现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的切换。在自动切换的方案中,可以设置驱动器与切换组件150连接,通过驱动器的驱动切换组件150的运动以实现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的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的位置不同,第一出风口113b大致设置在整个风扇100的上方,差不多位于顶部的位置,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则可以认为是顶出风。第二出风口113c大致设置在整个风扇100的中下放,差不多位于腰部的位置,第二出风口113c出风则可以认为是侧出风。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顶出风还是侧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50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的其中一个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导通,另外一个与第一进风口113a口截止。
切换组件150在切换的过程中能够使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的其中一个通过出风通道与第一进风口113a导通。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只有其中一个出风,若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则第二出风口113c不出风,若第二出风口113c出风则第一出风口113b不出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顶出风还是侧出风,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切换组件150在切换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的过程中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部件一个开启第一出风口113b另外一个关闭第二出风口113c,或者是一个开启第二出风口113c另外一个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还可以是同一部件实现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的联动切换,在开启第一出风口113b的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113c,或者是在开启第二出风口113c的同时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50将出风通道分隔成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风道112b,第一出风口113b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第二出风口113c和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切换组件150可使第一风道112a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或截止,以使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一出风口113b连通或截止,切换组件150可使第一风道112a与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或截止,以使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或截止。
第一出风口113b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第二出风口113c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切换组件150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风道112b的连接处,切换组件150可以使第一风道112a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并且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出风口113c截止,在这种情况下,仅从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另外切换组件150可以使第一风道112a与第二风道112b截止,并且第一风道112a与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在这种情况下,仅从第二出风口113c出风。
也就是说,切换组件150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风道112b的连接处,并且与第二出风口113c对应设置,切换组件150和第二出风口113c设置在用一个高度上,可以直接打开或者关闭第二出风口113c,第一出风口113b设置在切换组件150的上方,可以通过截止第一风道112a和第二风道112b避免经过调节后的气体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从而避免从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处只设置格栅,无法从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处关闭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可以通过切换组件150实现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分别与第一进风口113a之间的连通,以实现从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还是从第二出风口113c出风。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50包括出风格栅154和切换件152,切换件152具有连通风道152c和与连通风道152c连通的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二连通口152b,连通风道152c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出风格栅154上设置有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第三连通口154a;
切换件152能够相对于出风格栅154和壳体110转动,使第一连通口152a与第三连通口154a连通、第二连通口152b与第二出风口113c截止,以使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一出风口113b导通、与第二出风口113c截止;
或,
使第一连通口152a与第三连接口截止、第二连通口152b与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以使第一进风口113a与第一出风口113b截止、与第二出风口113c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54的第三连通口154a与第二风道112b连通,切换件152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并且切换件152上具有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二连通口152b,切换件152可以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第一连通口152a与第三连通口154a导通或者是使第二连通口152b与第二出风口113c导通,以实现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中任意一个出风。
其中,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二连通口152b分别设置在切换件152上的不同位置,在转动切换件152的过程中可以使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导通,或者是使第二连通口152b与第二出风口113c导通。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二连通口152b的位置是错开的,在切换件15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是第一连通口152a与第三连通口154a导通,使第二风道112b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第一风道112a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并从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使第一出风口113b出风。在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导通时,第二连通口152b和第二出风口113c截止。
请参阅图12及图13,若想要第二出风口113c出风,则转动切换件152,使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错开,即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之间截止,第二连通口152b与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使第一风道112a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后的气体能够直接从第二出风口113c中吹出。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二连通口152b的位置,使切换件152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52a和第三连通口154a导通,第二连通口152b和第二出风口113c导通,也就是说,可以是第一出风口113b和第二出风口113c可以同时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150还包括过风道,过风道设置在切换件152外,并与第二出风口113c对应设置,同样的,过风道上设置有多个过风口,多个过风口依次和多个第二出风口113c对应设置,或者是多个过风口一直和第二出风口113c保持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13c设置在壳体110的侧壁上,第二连通口152b设置在切换件152的侧壁上。
第二出风口113c设置在壳体110的中下方的位置,是侧出风,并且第二出风口113c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3b的下方,第二连通口152b设置在切换件152的侧壁上,在切换件15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和第二出风口113c连通或者是错开,从而使第二出风口113c是否能够出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54设置在切换件152的上方,第一连通口152a设置在切换件152的顶壁。
第一出风口113b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13c的上方,出风格栅154也设置在切换件152的上方,第一连通口152a设置在切换件152的顶壁上,使第一连通口152a和出风格栅154上的第三连通口154a能够连通或者是错开。第一连通口152a设置在切换件152的顶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口152a设置在切换件152的顶壁上,第二连通口152b设置在切换件152的侧壁上。
请参阅图14,壳体110包括透明部116a,透明部116a的位置与调节风机140的位置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调节风机140对应的壳体110部分为透明部116a,在调节风机140工作的过程中,用户能够直观看到调节风机140的转动,可以增加整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为整体外观增添色彩。
同时,调节风机140的位置对应透明部116a的位置,在调节风机140工作的过程中,用户能够直接看到调节风机140是否正常工作,不用拆机即可观察到调节风机140是否正常工作,简单方便,能够减少检查调节风机140的工序,不会影响风扇100的正常工作。
另外,至于透明部116a的厚度,可以和调节风机140的厚度相同,可以略微小于调节风机140的厚度或者是略微大于调节风机140的厚度,只要能够通过透明部116a看到调节风机140能够正常运转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部116a的厚度是指透明部116a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即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同样的,调节风机140安装在出风风道112内后,调节风机140的厚度是指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在高度方向上的长度。
调节风机140的位置和透明部116a的位置对应设置,调节风机140对应的出风风道112的位置也是透明的,以保证用户能够通过透明部116a看到调节风机140的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风机140包括风壳141及风轮144,风轮144设置在风壳141内,风壳141的位置与透明部116a的位置对应,风壳14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风壳141设置在出风风道112内,风壳14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风轮144转动的过程中,用户能够直观看到风轮144的转动,可以增加整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为整体外观增添色彩。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壳141具有调节通道142,调节通道142与第一风道112a及第二风道112b连通,能够将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导流至第二风道112b内。调节通道142能够提到导流作用,能够将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导流至第二风道112b内,减少风量的损失,增加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第一外壳116b和第二外壳116c,第一外壳116b和透明部116a形成第一风道112a,第二外壳116c形成第二风道112b。
第二外壳116c设置在第一外壳116b的上方,使第一风道112a设置在第二风道112b的上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1)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0),具有第一风道(112a)、第二风道(112b)、第一进风口(113a)和第一出风口(113b),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与所述第一风道(112a)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13b)与所述第二风道(112b)连通;
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并与所述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气流调节组件(120)用于调节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
出风风机(130),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112b)内,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112b)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b)中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主体(117)和进风格栅(118),所述进风格栅(118)与所述主体(117)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12a),所述第二风道(112b)设置在所述主体(117)内,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118)上,所述进风格栅(118)与所述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118a),所述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117a),所述第一卡扣部(118a)和所述第二卡扣部(117a)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18b),所述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117b),所述第一插接部(118b)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17b)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包括主体(117)和支撑部(119),所述第一风道(112a)和所述第二风道(112b)设置在所述主体(117)内,所述支撑部(119)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所述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组件(120)包括滤网(121)和加湿件(123),所述滤网(121)和所述加湿件(12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9)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21)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9)的下方,所述加湿件(123)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9)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123)包括水箱(123a)和湿帘(123b),所述水箱(123a)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部(119)上,所述湿帘(123b)插接在所述水箱(123a)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件(123)包括水箱(123a)、湿帘(123b)和气流导向板(123f),所述湿帘(123b)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水箱(123a)内,所述气流导向板(123f)设置在所述湿帘(123b)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21)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00)还包括调节风机(140),所述调节风机(14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用于使外部的气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2564.3U CN219388238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52564.3U CN219388238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88238U true CN219388238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67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52564.3U Active CN219388238U (zh) | 2023-03-10 | 2023-03-10 | 一种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88238U (zh) |
-
2023
- 2023-03-10 CN CN202320452564.3U patent/CN2193882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04604B (zh) |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 |
CN2102417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5807644U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7327941B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559949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8954619B (zh) | 桌面空调 | |
CN108266800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9492684U (zh) | 一种风扇 | |
CN11170692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8006837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47609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953357U (zh) |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225077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143524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982860U (zh) | 新风装置和柜式空调器 | |
CN108087985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20180111362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1409470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006834B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24982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388238U (zh) | 一种风扇 | |
CN219974913U (zh) | 一种风扇 | |
CN218096255U (zh) |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09945303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8622758A (zh) | 一种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