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06920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06920A
CN111706920A CN202010506580.7A CN202010506580A CN111706920A CN 111706920 A CN111706920 A CN 111706920A CN 202010506580 A CN202010506580 A CN 202010506580A CN 111706920 A CN111706920 A CN 111706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d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6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大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65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69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06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06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按照指令控制空调器运行并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新风进口关闭;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以及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和新风模式。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将室外露点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和/或将室内露点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新风进口的打开或关闭,可有效地防止凝露水的产生。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室内环境通常处在较为封闭状态。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空调器上增加新风功能,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然而,通常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存在温差,室外湿度与室内湿度存在湿度差,在空调器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同时,产生凝露水,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防止凝露水产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回风口、第二出风口及新风进口;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按照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并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或者,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或者,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和/或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以及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和新风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同时,还运行新风模式时,通过对将室外露点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和/或将室内露点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新风进口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凝露水的产生。此外,通过在第二风道上同时设置第二回风口和新风进口,从而可以利用原有的风道增加新风功能,无需额外增加新风风道、电机以及风轮等,可以大大降低新风功能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串联;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在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并联连接,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回风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三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部件,所述第三回风口与所述净化部件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空调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若所述空调器接收到开启净化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三回风口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部件包括IFD静电集尘网、HEPA网、除甲醛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之后,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打开且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之后,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则控制所述新风进口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关闭,其中,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仅为新风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进口处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形成有多个新风进气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串联设置;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并联设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净化功能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0;
第一风道11;第一回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第一子出风口1121;第一导风组件1122;
第二风道12;进风腔12a;出风腔12b;第三回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2;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第二子出风口1221;第二导风组件1222;第二回风口123;开关门1231;新风进口124;导流罩1241;新风进气孔12411;更换口125;
室内换热单元20;第一风轮21;第一换热器部件22;第一换热器221;第一连接板222;第一电辅热件23;第一接水盘24;第一安装支架27;第一定位孔271;
空气处理单元30;第二风轮31;第二换热器部件32;第二换热器321;第二连接板322;第二电辅热件33;第二接水盘34;排水管341;净化部件35;加湿模块36;第三安装支架37;第二定位孔371;
显示模块40;第一电控盒组件50;第二电控盒组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相互连接以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的目的。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单元20和空气处理单元30。
如图5所示,机壳10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可以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例如第一风道11可以位于第二风道12的上方。如图1-图2所示,机壳10上形成有与第一风道11连通的第一回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机壳10上形成有与第二风道12连通的第二回风口123、第三回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2及新风进口124。其中,第一回风口111、第二回风口123、第三回风口121、第一出风口112及第二出风口122可与室内环境连通,新风进口124可与室外环境连通。
可选地,第一回风口111、第三回风口121及新风进口124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后侧,第一回风口111可以位于第三回风口121的上方,新风进口124可以形成在第三回风口121的下方;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可以位于机壳10的前侧,第一出风口112可以位于第二出风口122的上方。
可选地,第一回风口111和第三回风口121处均可以设置进风格栅。
可选地,第一回风口111处可以设置过滤净化模块,该过滤净化模块可以包括IFD静电集尘网、HEPA网、除甲醛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新风进口124处可以设置导流罩1241,导流罩1241上可以形成有多个新风进气孔12411,室外空气进入新风进口124时,可以通过导流罩1241上的多个新风进气孔12411流入第二风道12内,导流罩1241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
室内换热单元20设在第一风道11内,室内换热单元20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一换热器部件22,第一风机组件可驱动气流从第一回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内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第一风机组件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一回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内,并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至室内,由此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空气处理单元30设在第二风道12内,空气处理单元30包括第二风机组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第二风机组件可驱动气流从第三回风口121及新风进口124进入第二风道12内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在第二风机组件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三回风口121进入第二风道12内,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由此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二风机组件驱动室外空气从新风进口124进入第二风道12内,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由此通过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可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且由于引入的新风换热后再排入室内,可以保证空调器制冷/制热效果。第二风机组件可驱动气流从第二回风口123进入第二风道12内,然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
可选地,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可以分别独立控制。
可选地,在空调器工作时,可以仅开启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一回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内,并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至室内,由此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或者,在空调器工作时,也可以是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均工作,第一风机组件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一回风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内,并与第一换热器部件22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吹出至室内,并且同时第二风机组件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三回风口121进入第二风道12内,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由此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可选地,新风进口124可以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新风进口124的门体,可以根据需要是否引进新风控制该门体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124。例如,在需要引进新风时,可以打开新风进口124,第二风机组件工作,从新风进口124进入的室外空气以及从第三回风口121进入的室内空气均流入第二风道12并在第二风道12内混合,混合后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而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从而在实现引入新风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可以保证制冷/制热效果。再例如,在不需要引进新风时,也可以关闭新风进口124,此时第二风机组件可以不工作或工作,在第二风机组件工作时,从第三回风口121进入的室内空气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而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此时空气处理单元30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40,显示模块40可以用于显示当前设定温度、风速、制冷制热状态等,显示模块40可以设在第一风道11内且位于第一风机组件的上方。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控盒组件50和第二电控盒组件60,第一电控盒组件50可以设在第一风道11内且位于第一风机组件的上方,第一电控盒组件50可以设在显示模块40的后侧,第二电控盒组件60可以设在第二风道12内且位于第二风机组件的前侧。其中,第一电控盒组件50和第二电控盒组件60之间电连接,显示模块40和第一风机组件可以与第一电控盒组件50电连接,第二风机组件可以与第二电控盒组件60电连接。
可选地,空气处理单元30还可以包括加湿模块36,加湿模块36设在第二风道12内,从第二回风口123、和/或第三回风口121和/或新风进口124进入的空气可以经过加湿模块36进行加湿,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5,第二回风口123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风口123的开关门1231。例如,在空调器工作时,第二风机组件可以驱动室内空气从第二回风口123进入第二风道12内,并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122吹出至室内。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二回风口123,可以增大进风量,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制热效率。并且,通过在第二回风口123处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风口123的开关门1231,通过控制第二回风口123的打开和关闭,可以控制调节进风量。
可选地,开关门1231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回风口123处,通过开关门1231的转动,可以方便地打开和关闭第二回风口123的开关门1231,并且还可以调节进风角度。
可选地,第二风道12内设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可以用于选择性地打开第二回风口123和新风进口121中的其中一个且关闭第二回风口123和新风进口121中的另一个。
可选地,第二回风口123处可以设置过滤净化模块,该过滤净化模块可以包括IFD静电集尘网、HEPA网、除甲醛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上述加湿模块36时,从第二回风口123进入的空气可以经过加湿模块36进行加湿,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第三回风口121设在新风进口124的上方,第二回风口123设在新风进口124的左右两侧。由此,使得第三回风口121、第二回风口123及新风进口124在机壳10上的分布位置合理,且方便新风进口124连接引入室外空气的新风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第二风道12内设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部件35,净化部件35位于第二风机组件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第三回风口121和新风进口124均与净化部件35相对设置。由此,通过设置净化部件35,可以对从第三回风口121进入的室内空气以及从新风进口124进入的室外空气进行净化,并且通过使得第三回风口121和新风进口124共用一个净化部件35,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工序。
可选地,净化部件35可以包括IFD静电集尘网、HEPA网、除甲醛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三回风口121处设有运动门体,运动门体可以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三回风口121。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4,机壳10上形成有与第二风道12连通的更换口125,净化部件35可通过更换口125插入第二风道12内或净化部件35可通过更换口125从第二风道12内取出。由此,通过在机壳10上设置的更换口125,方便净化部件35的拆装、更换以及维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5,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均位于机壳10的前侧,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由此方便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的排布设置。或者,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均位于机壳10的前侧,第二出风口122可以位于第一出风口112的外周侧,由此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相互嵌套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出风位置较为集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第一风机组件包括轴流风轮、对旋风轮和斜流风轮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轮。例如第一风机组件可以仅包括轴流风轮、对旋风轮和斜流风轮中的一种,第一风机组件也可以仅包括轴流风轮、对旋风轮和斜流风轮中的两种,或者第一风机组件包括轴流风轮、对旋风轮和斜流风轮。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风机组件驱动更大风量进入第一风道11内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至室内,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制热效率,提高制冷/制热效果;通过将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为包括离心风轮可以增大风压,更好地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
其中,在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风轮时,对旋风轮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风轮,该两个风轮的旋向相反,即该两个风轮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对旋风轮中的每个风轮可以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其中,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可以由不同的电机驱动转动,通过分别控制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转动方向以及转速,可以实现不同的送风模式。当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时,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出风方向相同,当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大体相同时,对旋风轮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送风效果;当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转速相差较大时(此时对旋风轮中的两个风轮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反或者相同),气流在流经对旋风轮的过程中能够被打散,从而对旋风轮可以实现无风感或柔风感的送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第一出风口112包括至少一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每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包括多个第一子出风口1121,第二出风口122包括至少一组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每组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包括多个第二子出风口1221,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和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例如,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为多组且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为多组时,多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沿上下方向排布且多组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沿上下方向排布,或者多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沿左右方向排布且多组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沿左右方向排布。再例如,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为一组和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为一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和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又例如,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为多组且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为一组时,多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且一组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与多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沿同一方向排布。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2设置为包括多个子出风口的结构,可以使得出风更为均匀,避免出风过于集中。并且,通过将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和第二子出风口组122a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使得出风结构的排布简单,整体性更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多组”是指两组或两组以上,本发明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第一子出风口1121内设有第一导风组件1122,第二子出风口1221内设有第二导风组件1222,第一导风组件1122的导风结构与第二导风组件1222的导风结构相同,例如第一导风组件1122的导风结构与第二导风组件1222的导风结构均可以为格栅结构。由此,通过在出风口内设置导风结构,可以调节出风方向、出风效果等,并且使得第一导风组件1122的导风结构与第二导风组件1222的导风结构相同,可以简化结构,同时可以使得整机的整体性更强。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子出风口1121内设有第一导风组件1122,第二子出风口1221内设有第二导风组件1222,第一导风组件1122的导风结构与第二导风组件1222的导风结构不同。由此,通过在出风口内设置导风结构,可以调节出风方向、出风效果等,并且使得第一导风组件1122的导风结构与第二导风组件1222的导风结构不同,可以使得第一子出风口1121和第二子出风口1221的出风效果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第一出风口112包括至少两组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风轮21,第一风轮21的数量与第一子出风口11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对应的第一风轮21为对旋风轮,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对应的第一风轮21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风机组件包括一个第二风轮31。由此,通过将第一出风口112包括至少两组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且第一风轮21的数量与第一子出风口11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可以提高室内换热单元20的气流驱动动力,从而提高室内换热单元20的制冷/制热效率及效果;并且,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对应的第一风轮21设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可以实现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出风口112组较为远距离地送风,通过将最上方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对应的第一风轮21为对旋风轮,可以使得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可以更远距离地送风,从而可以实现多个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在上下方向上多层次出风且出风效果更为立体,可以使得室内温度进一步地均匀。并且,通过将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为包括一个第一风轮21,第一风轮21可以为离心风轮,在实现引进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且保证制冷/制热效果的同时,可以简化整机结构,降低成本。
可选地,每组第一子出风口组112a对应的第一风轮21可以同步控制,也可以分别独立控制;每个第一子出风口1121对应的第一风轮21可以分别独立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5,第二风机组件设在第二换热器部件32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由此,方便第二风道12内零部件的排布设置,使得整机的结构紧凑,并且可以使得第三回风口121及新风进口124的进风量更大。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可以是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并联连接。当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串联连接时,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连接管路共用,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具有相同的状态。当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并联连接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连接管路是分开的,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可以独立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7,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换热器部件32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以将第二风道12分隔为进风腔12a和出风腔12b,新风进口124及第三回风口121形成在进风腔12a的侧壁上,第二出风口122形成在出风腔12b的侧壁上。由此,方便机壳10内零部件的设置和排布,并且通过将第二换热器部件32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向前倾斜延伸,可以方便地将第二风道12分隔为进风腔12a和出风腔12b。另外,通过将第二换热器部件32倾斜设置,在第二换热器部件的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二换热器部件的整体高度,从而可以降低整机的整体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7,第一换热器部件2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10-45°。由此,方便机壳10内零部件的设置和排布,并且通过将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降低第二换热器部件的整体高度的同时,可以使得整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也较小,有利于减少整机的体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7,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分别为独立成型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间设有第一接水盘24,第一接水盘24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由此,通过将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分别独立加工成型,可以降低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加工难度,并且通过在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之间设置第一接水盘24,第一接水盘24可以接收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上产生的冷凝水,同时第一接水盘24可以方便地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在第一接水盘24实现接收冷凝水的作用的同时,可以作为隔板使用,省去了另外在机壳10内设置隔板以将机壳10的内腔分隔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部件22设置在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上方,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底部设置第二接水盘34,第二接水盘34用于接收第二换热器部件32产生的冷凝水。第一接水盘24内收集的冷凝水可以排出至第二换热器部件32,并沿着第二换热器部件32向下流动至第二接水盘34,第二接水盘34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341排出。
可选地,在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分别为独立成型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可以串联设置,第一换热器部件22的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换热管串联连接,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控制的换热器部件;或者,在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分别为独立成型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也可以并联设置,第一换热器部件22的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换热管并联连接,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从而可以根据制冷/制热量的需求,控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中一个工作或是控制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均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一体成型,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换热管一体成型,使得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形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第一换热器部件22的换热管与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换热管可以看作是串联连接。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换热器部件22和第二换热器部件32的加工成型工序和装配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7,第一风道11内设有第一电辅热件23,第一电辅热件23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上,第一电辅热件23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和/或,第二风道12内设有第二电辅热件33,第二电辅热件33连接在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上,第二电辅热件33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例如,可以仅在第一风道11内设置上述第一电辅热件23,也可以仅在第二风道12内设置上述第二电辅热件33,还可以是第一风道11内设置上述第一电辅热件23且第二风道12内设置上述第二电辅热件33。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一电辅热件23和/或第二电辅热件33,在空调器进行制热时,可以提高制热效率和制热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一电辅热件23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和/或第二电辅热件33为多个且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排布,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可以对空气均匀加热。
可选地,可以利用第二电辅热件33对从新风进口124流入的新风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第一风道11内设有第一电辅热件23和设在第一电辅热件23相对两侧(例如左右两侧)的第一安装支架27,每个第一安装支架27上设有多个沿第一安装支架27的长度方向(例如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一定位孔271,第一电辅热件23的相对两端均具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容纳配合至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71内,第一换热器部件22包括第一换热器221和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21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22,第一连接板222与机壳10相连,第一连接板222用于将第一换热器221连接固定在机壳10内,两个第一安装支架27与两个第一连接板222分别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27,方便第一电辅热件23的安装固定,例如可以将第一电辅热件23安装固定至第一安装支架27,再将第一安装支架27及第一电辅热件23整体安装至第一换热器部件22上。并且,通过在第一安装支架27上设置第一定位孔271,通过第一电辅热件23的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271的配合,可以方便地将第一电辅热件23安装固定至第一安装支架27上,也方便第一电辅热件23的更换和维护。另外,第一安装支架27上设有多个沿第一安装支架27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定位孔271,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设定数量的第一电辅热件23,并且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一电辅热件23相对第一安装支架27的位置。
和/或,第二风道12内设有第二电辅热件33和设在第二电辅热件33相对两侧(例如左右两侧)的第二安装支架37,每个第二安装支架37上设有多个沿第二安装支架37的长度方向(例如上下方向)排布的第二定位孔371,第二电辅热件33的相对两端均具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容纳配合至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71内,第二换热器部件32包括第二换热器321和连接在第二换热器321左右两侧的第二连接板322,第二连接板322与机壳10相连,第二连接板322用于将第二换热器321连接固定在机壳10内,两个第二安装支架37与两个第二连接板322分别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二安装支架37,方便第二电辅热件33的安装固定,例如可以将第二电辅热件33安装固定至第二安装支架37,再将第二安装支架37及第二电辅热件33整体安装至第二换热器部件32上。并且,通过在第二安装支架37上设置第二定位孔371,通过第二电辅热件33的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371的配合,可以方便地将第二电辅热件33安装固定至第二安装支架37上,也方便第二电辅热件33的更换和维护。另外,第二安装支架37上设有多个沿第二安装支架37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二定位孔371,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设定数量的第二电辅热件33,并且可以方便地调整第二电辅热件33相对第二安装支架37的位置。
下面结合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描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参照图8-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指令控制空调器运行并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具体而言,用户可以在遥控器上输入指令以控制空调器,也可以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的控制面板上输入指令以控制空调器,空调器根据与用户的指令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
具体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以及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和新风模式,也就是说,在第一工作模式,空调器除了运行新风模式以外,还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以及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第三工作模式为仅运行新风模式,而不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S2: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检测(例如实时检测或每隔预设时间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即空调器上会产生凝露,从而控制新风进口关闭,若室外露点温度小于等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不会产生凝露,即空调器上不会产生凝露,从而控制新风进口保持打开状态。
或者,检测(例如实时检测或每隔预设时间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时会产生凝露,即空调器上会产生凝露,从而控制新风进口关闭,若室内露点温度小于等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不会产生凝露,即空调器上不会产生凝露,从而控制新风进口保持打开状态。
或者,检测(例如实时检测或每隔预设时间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和/或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也就是说,当满足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时,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即在空调器上产生凝露,控制新风进口关闭;当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均不满足时即室外露点温度小于等于室内环境温度且室内露点温度小于等于室外环境温度时,则不会产生凝露,控制新风进口保持打开状态。
其中,在第一工作模式时,上述的第一风机组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室内的空气可以在第一风机组件的驱动下经过第一回风口进入到第一风道内,在上述的第一回风口处可以不设置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回风口的开关门体部件,从而使得第一回风口始终处于敞开状态。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当新风进口关闭时,第二风机组件可以是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是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当新风进口打开时,第二风机组件处于工作状态,室外的新风可以在第二风机组件的驱动下经过新风进口进入到第二风道内。
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控制第二回风口打开且控制新风进口关闭,上述的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均工作,从而在第一风机组件的驱动下空气可以从第一回风口进入到第一风道内,在第二风机组件的驱动下空气可以从第二回风口进入到第二风道内,而室外的空气不会经过新风进口进入到第二风道内。
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则控制新风进口打开且控制第二回风口关闭。其中,第三工作模式仅为新风模式。在第三工作模式,上述的第一风机组件不工作,而第二风机组件在当新风进口关闭时,可以是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是处于不工作的状态,当新风进口打开时,第二风机组件处于工作状态,室外的新风可以在第二风机组件的驱动下经过新风进口进入到第二风道内。
一般地,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时,通常对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时,会使得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别较大,从而在此基础上,引进新风时,空调器上容易产生凝露,影响用户的体验。此外,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等方式防凝露的方案,但是防凝露效果差。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同时,还运行新风模式时,通过对将室外露点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和/或将室内露点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新风进口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可有效地防止凝露水的产生。此外,通过在第二风道上同时设置第二回风口和新风进口,从而可以利用原有的风道增加新风功能,无需额外增加新风风道、电机以及风轮等,可以大大降低新风功能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在上述的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串联时,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在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新风进口关闭的同时,控制第二回风口打开,同时上述的第二风机组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在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不会产生凝露时,新风进口和第二回风口均处于打开状态。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的串联设置,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是同时工作的,为了保证第二换热器部件工作的可靠性,避免在新风进口关闭时,没有气流流入第二风道内,在第一工作模式,不管是否会产生凝露,第二回风口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并联连接,若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回风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并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可以独立控制且独立工作,这样在第一工作模式,当新风进口关闭时,上述的第二风轮组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可以是均不工作的(当然,也可以均不工作),而在新风进口打开时,上述的第二风轮组件工作,而上述的第二换热器部件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第二换热器部件工作时,第二换热器部件可以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从而可以有助于减小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内环境的温度差,进一步地避免凝露的产生。在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回风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有利于利用第二风道实现新风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在空调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若空调器接收到开启净化指令时,控制第三回风口打开,在第三回风口打开的条件下,第二风机组件是工作的,这样,在第二风机组件的驱动下,一些室内气流可以经过第三回风口进入到第二风道内并利用净化部件对气流进行净化,提高空调器工作的靠性。若空调器接收到关闭净化指令时,控制第三回风口关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限定出相互隔开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回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回风口、第二出风口及新风进口;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按照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运行并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
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则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和室内环境温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或者,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或者,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室外环境湿度、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湿度计算室外露点温度,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若室外露点温度大于室内环境温度和/或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外环境温度,则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以及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和新风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部件和第二换热器部件,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设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串联;
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在判断新风吹入室内产生凝露,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件并联连接,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回风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三回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用于净化空气的净化部件,所述第三回风口与所述净化部件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若所述空调器接收到开启净化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三回风口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部件包括IFD静电集尘网、HEPA网、除甲醛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之后,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二工作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打开且控制所述新风进口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制热模式、送风模式和自动模式中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之后,若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为第三工作模式,则控制所述新风进口打开且控制所述第二回风口关闭,其中,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仅为新风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口处设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形成有多个新风进气孔。
CN202010506580.7A 2020-06-05 2020-06-05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706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6580.7A CN111706920A (zh) 2020-06-05 2020-06-05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6580.7A CN111706920A (zh) 2020-06-05 2020-06-05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06920A true CN111706920A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6580.7A Pending CN111706920A (zh) 2020-06-05 2020-06-05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0692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5272A (zh) * 2021-06-24 2021-09-10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CN113432263A (zh) * 2021-06-29 2021-09-2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4719343A (zh) * 2021-01-04 2022-07-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95959A (zh) * 2022-06-10 2022-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0091A (zh) * 2022-07-26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291A (zh) * 2017-09-30 2018-0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253591A (zh) * 2018-01-11 2018-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332349A (zh) * 2017-09-30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489009A (zh) * 2018-03-07 2018-09-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
CN110043965A (zh) * 2019-04-29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291A (zh) * 2017-09-30 2018-0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332349A (zh) * 2017-09-30 2018-07-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253591A (zh) * 2018-01-11 2018-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489009A (zh) * 2018-03-07 2018-09-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
CN110043965A (zh) * 2019-04-29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9343A (zh) * 2021-01-04 2022-07-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19343B (zh) * 2021-01-04 2024-03-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75272A (zh) * 2021-06-24 2021-09-10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CN113432263A (zh) * 2021-06-29 2021-09-2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115095959A (zh) * 2022-06-10 2022-09-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95959B (zh) * 2022-06-10 2024-04-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00091A (zh) * 2022-07-26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5200091B (zh) * 2022-07-26 2023-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692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327941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4460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587232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2362390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006834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944956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899017A (zh) 空调室内机
EP1318356B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3899020A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KR20020026725A (ko) 환기 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CN211977020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744618U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674460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777210A (zh) 空气处理装置
KR2018004465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587233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97702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6078159A (ja) 空気調和機
JP4429123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