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763U - 装配式水上建筑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水上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763U
CN219382763U CN202223094007.3U CN202223094007U CN219382763U CN 219382763 U CN219382763 U CN 219382763U CN 202223094007 U CN202223094007 U CN 202223094007U CN 219382763 U CN219382763 U CN 219382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structure
deck
main hull
parts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40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祥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主船体位于甲板下方,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甲板、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水上休息场所存在的问题,大幅降低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游船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使游客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也利于景区管理及经营效益提高;本实用新型兼具在水上行驶和酒店住宿等功能,且极具美观度,利于提高游客旅行体验,适于在水资源丰富的景区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装配式水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水上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湖泊、江河、近海等含有水域的休闲旅游文化活动日益受到民众青睐,对此类文旅活动,为便于人们休息住宿,景区通常提供房船、船屋、游船、和游艇等,其中,船屋价格相对低,适合普通大众消费,但因其空间较窄且功能单一,舒适度较低;而游艇虽然设施齐全,舒适度高,但因其造价高,需要游客支付的费用也高,远超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仅适于更加富有的人群消费使用。
因此,为提高普通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人们对旅游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亟需研究开发出新型水上度假建筑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装配式水上建筑,降低水上休息场所的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者游船等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提高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利于景区提高文旅经济收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所述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所述主船体位于所述甲板下方,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所述甲板、所述主船体和所述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所述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甲板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层建筑的横向宽度,所述上层建筑的两侧突出于所述主船体,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为悬挑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的各侧壁中,呈纵向分布的侧壁与所述甲板相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甲板背离所述主船体的一面呈180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光伏板;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智能玻璃。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主船体可拆卸为多个主船体结构部,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包括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甲板可拆卸为多个甲板结构部,所述甲板结构部包括第一甲板结构部和/或第二甲板结构部,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八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上层建筑可拆卸为多个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包括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梯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由5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在所述上层建筑靠近所述甲板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部由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及2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18个以上,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8个以上;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6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内设有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入口、生化处理结构、过滤结构、杀菌消毒处理结构及净水排放口,所述生化处理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底部设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在所述杀菌消毒处理结构中设有紫外线发射管,在所述净水排放口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中还设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创新地解决了现有水上休息场所存在的问题,大幅降低水上休息场所的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者游船等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使游客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满足人们对旅行生活的品质要求,也利于景区管理及经营效益提高;尤其是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船体运输方面,无需进行传统的整船运输,只需将各可拆卸结构拆卸分解运至目的地后再组装即可,由此,首次实现小型船体非整船运输,大幅节约运输成本,也利于实现更宽敞舒适的使用目的;本实用新型兼具在水上行驶和作为酒店住宿的功能,且极具美观度,利于提高游客旅行体验,也可根据需要用作水上餐厅、会议室、咖啡厅等,适于在湖泊、水库、湿地等水资源丰富的景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水上建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水上建筑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水上建筑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水上建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水上建筑的上层建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甲板;2-主船体;3-上层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的任何限制且不限于此。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结构部件、元器件、电路和使用方法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1、及通过甲板1连接的主船体2和上层建筑3,所述主船体2位于甲板1下方,所述上层建筑3位于甲板1上方,所述甲板1、主船体2和上层建筑3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上层建筑3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所述上层建筑3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所述上层建筑3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3朝向甲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主船体2和甲板1为现有水上船体基本结构,在主船体2内设置驾驶舱、居住用卧室和盥洗室或者娱乐活动和举办会议等相关设施;基于此基本运行设施,通过对所述甲板1和主船体2改进为可拆卸结构设计,使得在船体运输方面,无需进行传统的整船运输,只需将可拆卸的各结构部拆卸分解运至目的地后再组装即可,由此,首次实现小型船体非整船运输,从而大幅节约运输成本,也利于实现更宽敞舒适的使用目的;而通过对上层建筑3采用可拆卸结构设计,还能够利于根据不同景区的风格需要及不同主船体的承重情况调整装配不同规模体积的上层建筑,从而方便景区管理运输,相对于固定结构的上层建筑配置也大幅降低成本,进而相对提高景区的经济收益。此外,通过对上层建筑3的多面体结构设计,利于有效扩展居住活动空间,从而便于设置更多利于提高休息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旅行生活品质;尤其通过上层建筑3设置的凸起结构部,不仅利于自然光线应用最大化,且利于增加游客的视野开阔度,使其获得更加贴近外部环境的视野,此外,也利于降低风雨对整体动力运行的影响,为建筑整体水上稳定行驶提供保障。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增加对居住空间外的活动空间的扩展,优选地,所述甲板1的横向宽度大于上层建筑3的横向宽度,优选地,所述甲板1背离所述主船体2的一面呈180度;为增加居住空间,所述上层建筑3的两侧突出于主船体2,所述上层建筑3朝向甲板1的一侧为悬挑结构;更优选地,在所述上层建筑3的两侧以棱锥形状的凸起结构突出于主船体2;较佳地,所述上层建筑3顶部的第一凸起结构部为棱锥形状,所述上层建筑3朝向甲板1一侧的前端的第二凸起结构部为锥形悬挑结构;由此以利于在扩展居住活动空间的同时,减少航行阻力。优选地,所述突出于主船体2的所述上层建筑3的两侧棱锥形状凸起结构的最底部与所述甲板上表面的夹角均大于90度;优选地,在主船体2的各侧壁中,呈纵向分布的侧壁与甲板1相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30~60度,以45度为较佳,以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利于保障建筑整体水上行驶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增强环保效果,并为水上建筑运行提供充足的能源供给,优选地,在上层建筑3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光伏板,实现太阳能的利用,为水上建筑运行提供电力。此外,为增强舒适度,优选地,在上层建筑3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智能玻璃,融合上层建筑3的多面体结构,由此,不仅利于保证居住活动空间内采光充足,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眩光影响。较佳地,所述智能玻璃为由纳米材料制备的智能玻璃,能够根据游客的需要进行光线强度调整等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便利运输,将装配式水上建筑拆卸为不同的结构部进行运输,例如,可拆卸为甲板1、主船体2和上层建筑3这三部分后分别运输,而后运到景区应用目的地后进行装配;也可以将甲板1、主船体2和上层建筑3中的部分进行拆卸后分别运输,或者将甲板1、或主船体2、或上层建筑3拆卸后的部分中一部分再进行二次或者三次拆卸,以与具体工况中的运输条件相适应,由此,实现不受限于运输工具等条件的限制,向应用目的地转运更加方便,从而节约运输成本的同时,也更快捷地实现多场景交换使用,实现单项装配式水上建筑资源最大化应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满足更多旅客的需要。如图4所示,但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水上建筑不限于图4中给出的拆卸示例,具体拆卸的各结构部的数量及体积可根据具体运输工况进行。为增强装配式水上建筑的运输便利性及装配稳定性,优选地,所述主船体2可拆卸为多个主船体结构部,较佳地,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包括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各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分别由相同或不同数量的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相同或不同数量的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构成,如图4所示例,主船体2拆卸为3个主船体结构部,其中,有2个主船体结构部结构相同且均由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相同数量的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构成,而另1个主船体结构部由不同于其他2组主船体结构部数量的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构成;具体应用时,拆卸的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及体积也可根据具体运输工况进行调整,以保障便利运输。如图4所示,所述甲板1可拆卸为多个甲板结构部,所述甲板结构部包括第一甲板结构部和/或第二甲板结构部,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八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为承重核心,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同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连接后为游客提供表面呈180度的平整的室外活动空间,利于增强游客的休闲娱乐体验;各所述甲板结构部分别由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和/或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构成;具体应用时,拆卸的甲板结构部的数量及体积可根据具体运输工况进行调整,以保障便利运输。如图5所示,所述上层建筑3可拆卸为多个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包括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在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上的四边形侧面优选为菱形侧面;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梯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各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分别由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所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具体应用时,拆卸的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及体积可根据具体运输工况进行调整,以保障便利运输。通过以上设计,不仅增强运输的便利性,无需进行整船运输的车辆及工具配置;而且将各结构部运到景区进行现场转配,减少运输过程中对各部件结合处的震荡,更利于稳固性提高;此外,不同形状的结构部设计,也利于使该水上建筑装配后的整体风格与现有船屋游艇等突出不同,利于体现建筑整体的科技感、未来感、离世感,从而给游客带来新奇感,提高旅行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增强装配式水上建筑整体的运行稳定性及自然光线利用率,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上层建筑3的顶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由5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其中,以5个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为较佳;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在上层建筑3靠近甲板1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部由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及2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其中,较佳地,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部由2个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及2个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提升装配式水上建筑整体的居住体验,并增强其装配的稳固性和动力运行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18个以上,以18个为较佳;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8个以上,以8个为较佳;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以1个为较佳;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以2个为较佳;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6个以上,以16个为较佳;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以2个为较佳;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以1个为较佳。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增强水上建筑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减轻对主船体的承重,优选地,在各结构部中,部分由木质材料构成,部分由合金材料构成,其中,由木质材料构成的各结构部之间优选以栓卯结构相固定连接,由合金复合材料构成的各结构部之间优选以铆栓固定连接,也能够根据具体工况辅以焊接等方式加固连接。较佳地,所述甲板1、主船体2和上层建筑3之间均分别通过多组高强度螺栓相连接,各所述主船体结构部之间均分别通过多组高强度螺栓相连接,各所述甲板结构部之间均分别通过多组高强度螺栓相连接,各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之间均分别通过多组高强度螺栓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增强上层建筑为旅客提供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和视野开阔性体验,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中,部分为三角形墙体,部分为三角形玻璃窗,较佳地,所述三角形墙体与所述三角形玻璃窗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组成为上层建筑3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的底部边缘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为朝向甲板的玻璃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鉴于在扩展居住活动空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生活废水增加的可能,为保障水上建筑运行不对景区水域造成水体污染,如图1~图3所示,基于上述设置,在所述主船体2内设有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入口、生化处理结构、过滤结构、杀菌消毒处理结构及净水排放口,所述生化处理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具体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主船体2运行,同时,所述净水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进行污水净化处理;通过净水装置的设置使游客居住活动产生生活污水得到及时处理,利于保护景区水域环境,避免相关水体受到污染;具体运行时,旅客居住活动产生的废水经初步过滤除去固状物后,从所述污水入口经输送管道进入生化处理装置,经所述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后,进入过滤结构进行过滤,再经杀菌消毒处理结构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净水排放口排放入储水箱再利用或者排放到附近水流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保障废水净化,增强环保效果,优选地,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底部设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其中,所述生物填料层根据废水的处理量可以设置多层,所述生物填料优选为球形,以便于与废水充分接触;所述曝气结构优选为多个曝气头设置,使废水的处理更加充分;所述曝气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使建筑整体在水上行驶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废水净化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障对废水净化处理效果,优选地,在所述杀菌消毒处理结构中设有紫外线发射管,在所述净水排放口设有活性炭吸附层;通过紫外线发射管发出紫外线对生化处理过的水进行杀菌消毒,所述紫外线发射管的供电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采用统一电源供应控制;通过在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设置使净化更加充分,以保障进入存储箱如能够安全地再利用,也可以保障排入附近水流不引起水体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保障水上建筑整体运行稳定,电力供应充足,优选地,在所述主船体2中设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具体运行时,通过所述供电设备为驱动装置和居住活动设施等供电,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当通过蓄电池为驱动装置及其他居住活动用电设施供电时,太阳能供电设备通过上层建筑3上设置光伏板进行电能储备,当蓄电池需要充电补充电量时,通过太阳能供电设备为驱动装置等设施进行供电,由此,充分保障水上建筑整体电力供应持续稳定,运行安全平稳。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水上建筑,采用多边形切割造型,制造出多面体结构,有效扩展增加了居住活动空间,使游客避免限于狭窄空间休息或开会或者娱乐等活动,增强了游客旅行的舒适度,同时,突出的立体感设计,增强了美观度;而且,采用装配式建筑打造,结构简单、建造速度快,大幅降低水上休息场所的建造成本;再者,扩展居住活动空间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对生活废水进行同步净化处理,使水上建筑整体在水上行驶过程中,不会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此外,基于装配式设计的上层建筑,可根据旅游项目及客流需求,进行独立运行或者相互组合运行,构建不同空间,尤其是需要组织聚会活动时,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者游船等更易于机动灵活地大幅扩展空间,使游客旅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满足人们对水上旅行度假的品质要求,也利于提高景区经营效益,可广泛适用于涉及湖泊、水库、湿地等水资源丰富的景区,用作度假酒店、餐厅、会议室、咖啡厅等。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对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所述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所述主船体位于所述甲板下方,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所述主船体和所述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所述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层建筑的横向宽度,所述上层建筑的两侧突出于所述主船体,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为悬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的各侧壁中,呈纵向分布的侧壁与所述甲板相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甲板背离所述主船体的一面呈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光伏板;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智能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可拆卸为多个主船体结构部,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包括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所述甲板可拆卸为多个甲板结构部,所述甲板结构部包括第一甲板结构部和/或第二甲板结构部,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八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所述上层建筑可拆卸为多个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包括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梯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由5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在所述上层建筑靠近所述甲板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部由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及2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18个以上,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8个以上;
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
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6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内设有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净水装置,其中,
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入口、生化处理结构、过滤结构、杀菌消毒处理结构及净水排放口,所述生化处理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底部设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在所述杀菌消毒处理结构中设有紫外线发射管,在所述净水排放口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中还设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CN202223094007.3U 2021-11-26 2022-11-21 装配式水上建筑 Active CN2193827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5635 2021-11-26
CN2021229356359 2021-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763U true CN219382763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4007.3U Active CN219382763U (zh) 2021-11-26 2022-11-21 装配式水上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267B (zh) 水下觀察之系統及方法
CN202642049U (zh) 庭院型水上漂浮建筑船舶
CN101219706A (zh) 一种生态景观浮动岛
CN204726626U (zh) 一种深远海多功能作业船
CA2480148A1 (en) Floating structures
CN101092159A (zh) 可拆组的携带式水上交通工具
CN101234662A (zh) 一种浮动式酒店
CN101049854A (zh) 水上多用途立体运输平台
CN219382763U (zh) 装配式水上建筑
CN108178399B (zh) 一种智能净水及景观太阳能浮岛
EP4259517A1 (de) Hausboot in katamaran bauweise
CN204642094U (zh) 水上漂浮建筑船舶
CN205615678U (zh) 一种新型水上建筑
CN2404800Y (zh) 水面/水下两用旅游观光船
CN206202586U (zh) 一种双体破浪游艇
CN106143846A (zh) 一种小型水下双体观光艇
CN100418892C (zh) 多功能组合式节能水域资源环保器
CN206125380U (zh) 一种小型水下双体观光艇
CN206218131U (zh) 一种充气式钓鱼船
CN205657482U (zh) 一种太阳能观光吊车
CN209506008U (zh) 一种超浅吃水高速艇
CN209064324U (zh) 一种双层画舫船
DK179211B1 (en) A Bridge Construction
CN100379647C (zh) 一种三v悬吊平台可升降、可组合双浮体式摩托艇
CN201914423U (zh) 无动力环保筏式水上酒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