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8924U -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8924U
CN219378924U CN202223415097.1U CN202223415097U CN219378924U CN 219378924 U CN219378924 U CN 219378924U CN 202223415097 U CN202223415097 U CN 202223415097U CN 219378924 U CN219378924 U CN 219378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ressing plate
inclined surface
upper pressing
lock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50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绍棠
黄仲贤
黄国书
陈树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ongzhu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50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8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8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8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公开了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压板、模体、压柱、盒体和联动装置;所述上压板下方设有所述上模的模体;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的外侧壁,所述联动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的外侧壁并随所述上压板在竖直方向进行抬升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装置控制上模中上压板和模体之间的先后抬升顺序,上压板先进行抬升运动,使得上压板底部压柱与筒状产品相互分离,并减小压柱和筒状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筒状产品依旧停留在模体和下模之间,后续抬升整个上模的过程中,筒状产品能够停留在下模上,不会跟随上模一起被抬升,便于后续机械手对筒状产品的抓取。

Description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领域,特别涉及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零部件的一种工具,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产品在模具中成型,得到所需形状的产品,筒状产品的压铸原理与其他产品的压铸原理一致,但是筒状产品压铸成型后抓取产品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筒状产品在压柱周围形成,筒状产品内侧壁并不是光滑的,会与压柱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更有甚至筒状产品会部分粘附在压柱的外表面上,传统的压铸方式为,压铸完成后直接打开上模和下模泄压,然后直接将上模整个抬起,机械手能够抓取下模上的筒状产品,但是现实情况是,上模在抬起的过程中,筒状产品会附着于上模的压柱中,跟随上模一块被抬升起来,筒状产品不会从上模的压柱上脱离,导致需要人工对其进行分离,使得生产效率大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筒状产品压铸模具,解决现有压铸模具在上模与下模分离过程中,无法很好的将筒状产品与上模分离,导致筒状产品依旧残留在上模中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压板、模体、压柱、盒体和联动装置;
所述上压板下方设有所述上模的模体;
所述压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柱的另一端插入所述下模中;
所述模体的两侧均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可伸缩的锁舌;
所述锁舌的外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锁舌进出盒体的联动装置;
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的外侧壁,所述联动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的外侧壁并随所述上压板在竖直方向进行抬升运动。
优选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基座、滑槽和T型柱;
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下模相对的一侧上,所述T型柱的顶部与所述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T型柱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滑槽中;
所述T型柱的内侧壁与所述锁舌相抵,所述上压板向上抬升运动,带动所述T型柱向上抬升运动,所述锁舌被所述T型柱的内侧壁挤压并逐渐缩入所述盒体中。
优选的,所述T型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倾斜面和抵压面;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锁舌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锁舌相抵;
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底部向下延伸设有用于抵住锁舌的抵压面。
优选的,所述锁舌包括第二倾斜面和竖直平面;
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大小和倾斜角度一致;
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竖直平面;
所述T型柱向上抬升运动,所述第一倾斜面挤压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的表面向所述盒体内运动,直至所述抵压面与所述竖直平面完全相抵时,所述T型柱停止抬升运动。
优选的,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并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可沿所述导柱的长度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的四角。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下模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装置控制上模中上压板和模体之间的先后抬升顺序,上压板先进行抬升运动,使得上压板底部压柱与筒状产品相互分离,并减小压柱和筒状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筒状产品依旧停留在模体和下模之间,后续抬升整个上模的过程中,筒状产品能够停留在下模上,不会跟随上模一起被抬升,便于后续机械手对筒状产品的抓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压铸模具除去模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模和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除去联动装置中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T型柱、锁舌和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模与下模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模与下模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模10、上压板11、模体12、压柱13、盒体14、联动装置15、基座151、滑槽152、T型柱153、第一倾斜面1531、抵压面1532、锁舌16、第二倾斜面161、竖直平面162、下模20、导柱30、底座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上模10包括上压板11、模体12、压柱13、盒体14和联动装置15;
所述上压板11下方设有所述上模10的模体12;
所述压柱13的一端与所述上压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柱13的另一端插入所述下模20中;
所述模体12的两侧均设有盒体14,所述盒体14内设有可伸缩的锁舌16;
所述锁舌16的外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锁舌16进出盒体14的联动装置15;
所述联动装置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20的外侧壁,所述联动装置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11的外侧壁并随所述上压板11在竖直方向进行抬升运动。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主要由上模10和下模20组成,上模10中设置有压柱13,压柱13底部插入下模20中,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后得到的筒状产品会包覆在压柱13的外周,压铸完成后抽离上模10(压柱13在上模中),就能得到筒状的产品(竖立在下模20底盘上),通过机械手将筒状产品抓取走即可。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上模10包括上压板11、模体12和压柱13,上压板11和模体12之间是可分离的,具体的,上压板11可以事先带动其底部的压柱13一同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得压柱13与压柱13周围的产品分离,避免后续将整个上模10提升起来时,产品会依旧附着在压柱13上,而不是竖立在下模20上,导致后续抓取筒状产品不方便,更进一步的说明,压铸完成后,若直接打开上模10,筒状产品之所以会附着在压柱13上,是由于压柱13的三分之二的长度都在上模10内,金属压铸液在压柱13周围形成的筒状产品会与压柱13相互接触,两者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筒状产品的内壁是粗糙的,与压柱13间会相互摩擦),若直接把整个上模10抬升,筒状产品经常出现附着在压柱13上并和上模10一起抬升的情况,导致后续机械手不能从下模20上抓取到筒状产品。
本实用新型设计将上模10分为上压板11(底部固定连接有压柱13)和模体12两个可相对分开运动的模块,通过盒体14、锁舌16和联动装置15将上压板11和模体12连接起来,当上模10和下模20合模压铸时,锁舌16会伸出盒体14,锁舌16的顶部会与联动装置15相抵(即锁舌16与基座151相抵),且由于联动装置15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下模20外侧壁,无法直接抬升模体12,保证压铸过程中上模10和下模20紧密贴合,当压铸完成需要取出产品时,首先抬升上压板11(只有先抬升上压板11使得锁舌16退回盒体14中,模体12才能进行抬升),上压板1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联动装置15的活动端,联动装置15的活动端随着上压板1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挤压锁舌16,使得锁舌16退回到盒体14中,此时锁舌16的顶部不会与联动装置15相抵(即锁舌16不会与基座151相抵,模体12可以抬升),上压板11向上抬升预设距离后,此时上压板11底部的压柱13也会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压柱13相对筒状产品发生位移,使得筒状产品脱离压柱13,筒状产品依旧停留在模体12中,不会跟随压柱13向上运动,待上压板11向上运动预设距离后,确保筒状产品与压柱13完全脱离,此时上压板11停止运动(此时竖直平面162与抵压面1532相互接触,使得锁舌16一直保持缩入盒体14的状态),将整个上模10向上抬升,使得下模20和筒状产品暴露出来,后续通过机械手将筒状产品抓取走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装置15控制上模10中上压板11和模体12之间的先后抬升顺序,上压板11先进行抬升运动,使得上压板11底部压柱13与筒状产品相互分离,并减小压柱13和筒状产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筒状产品依旧停留在模体12和下模20之间,后续抬升整个上模10的过程中,筒状产品能够停留在下模20上,不会跟随上模10一起被抬升,便于后续机械手对筒状产品的抓取。
如图6-7所示,所述联动装置15包括基座151、滑槽152和T型柱153;
所述基座151的底部与所述下模20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52设于所述基座151与所述下模20相对的一侧上,所述T型柱153的顶部与所述上压板11固定连接,所述T型柱153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滑槽152中;
所述T型柱153的内侧壁与所述锁舌16相抵,所述上压板11向上抬升运动,带动所述T型柱153向上抬升运动,所述锁舌16被所述T型柱153的内侧壁挤压并逐渐缩入所述盒体14中。
基座151的底部与下模20固定连接,基座151内侧面上设置有滑槽152,T型柱153的底部可以在滑槽152中滑动,当压铸完成需要打开上模10和下模20时,首先会抬升上压板11,由于T型柱153的顶部与上压板11的外侧壁是固定连接的,故而上压板11抬升的过程中会带动T型板的底部在滑槽152中运动,T型板底部在向上抬升的过程中会与锁舌16接触并挤压,将锁舌16挤入盒体14中,带锁舌16完全挤入盒体14中后,上压板11即停止向上运动,此时将模体12向上抬升至一定高度,使得下模20上的筒状产品显露出来,便于后续机械手抓取。
如图8-9所示,所述T型柱153的底部设有第一倾斜面1531和抵压面1532;
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与所述锁舌16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与所述锁舌16相抵;
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的底部向下延伸设有用于抵住锁舌16的抵压面1532。
所述锁舌16包括第二倾斜面161和竖直平面162;
所述第二倾斜面161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161的大小和倾斜角度一致;
所述第二倾斜面161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竖直平面162;
所述T型柱153向上抬升运动,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挤压所述第二倾斜面161,所述第二倾斜面161沿所述第一倾斜面1531的表面向所述盒体14内运动,直至所述抵压面1532与所述竖直平面162完全相抵时,所述T型柱153停止抬升运动。
如图8-9所示,在上压板11抬升阶段,第一倾斜面1531和第二倾斜面161相互挤压,第二倾斜面161退入盒体14中,即锁舌16退入盒体14中,此时基座151不会锁舌16顶部接触,模体12也可以进行抬升运动,当锁舌16退入盒体14后(即第一倾斜面1531和第二倾斜面161不再接触),且抵压面1532与竖直平面162完全接触时,停止抬升上压板11,保持抵压面1532持续对竖直平面162施加压力,使得锁舌16一直保持缩入盒体14的状态,此时可以提升模体12,使得整个上模10与下模20分离,从而能够抓取筒状产品。
将下模20上的筒状产品取走后,控制上压板11向下运动,抵压面1532和竖直平面162完全分离后,第二倾斜面161从盒体14中逐渐显露出来,直至第二倾斜面161完全伸出盒体14,并与第一倾斜面1531相切,此时锁舌16顶部再次与基座151相抵,模体12不能进行抬升运动,上模10和下模20处于合模状态,可以进行压铸。
如图2所示,还包括导柱30,所述导柱30贯穿所述上压板11和所述模体12,并与所述下模20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11和所述模体12可沿所述导柱30的长度方向运动。
导柱30用于引导上压板11和模体12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轨迹,使得上压板11和模体12均是垂直升降。
所述导柱30设置于所述上压板11和所述模体12的四角。
导柱30之所以设置于上压板11和模体12的四角,是为了确保上压板11和模体12在竖直方向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一个角落歪斜的情况,确保上压板11底部的压柱13能够在竖直方向与筒状产品分离。
还包括底座40,所述底座40设于所述下模20的底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压板、模体、压柱、盒体和联动装置;
所述上压板下方设有所述上模的模体;
所述压柱的一端与所述上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柱的另一端插入所述下模中;
所述模体的两侧均设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可伸缩的锁舌;
所述锁舌的外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锁舌进出盒体的联动装置;
所述联动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的外侧壁,所述联动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压板的外侧壁并随所述上压板在竖直方向进行抬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基座、滑槽和T型柱;
所述基座的底部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下模相对的一侧上,所述T型柱的顶部与所述上压板固定连接,所述T型柱的底部活动插设于所述滑槽中;
所述T型柱的内侧壁与所述锁舌相抵,所述上压板向上抬升运动,带动所述T型柱向上抬升运动,所述锁舌被所述T型柱的内侧壁挤压并逐渐缩入所述盒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柱的底部设有第一倾斜面和抵压面;
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锁舌相匹配,且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锁舌相抵;
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底部向下延伸设有用于抵住锁舌的抵压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包括第二倾斜面和竖直平面;
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互接触,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大小和倾斜角度一致;
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向上延伸设有所述竖直平面;
所述T型柱向上抬升运动,所述第一倾斜面挤压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的表面向所述盒体内运动,直至所述抵压面与所述竖直平面完全相抵时,所述T型柱停止抬升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并与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可沿所述导柱的长度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模体的四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产品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下模的底部。
CN202223415097.1U 2022-12-20 2022-12-20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Active CN219378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5097.1U CN219378924U (zh) 2022-12-20 2022-12-20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5097.1U CN219378924U (zh) 2022-12-20 2022-12-20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8924U true CN219378924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5097.1U Active CN219378924U (zh) 2022-12-20 2022-12-20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8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94039U (zh) 用于加工卫生洁具的多方位开合模具
CN1318201C (zh) 有侧抽芯挤压模具的脱模机构
CN219378924U (zh) 筒状产品压铸模具
CN109079048B (zh) 一种运用在冲床加工中的工件自动顶出机构
CN220942829U (zh) 一种飞机铝制机匣模具
CN212266785U (zh) 粉末预压、挤出一体成型模具
CN107972160A (zh) 用于加工卫生洁具的多方位开合模具
CN116037780A (zh) 一种平移式自动换模装置
CN212528563U (zh) 一种塑料模具斜导行位抽芯机构
CN107399035A (zh) 智能抽芯模具
CN111331912A (zh) 粉末预压、挤出一体成型模具及工艺
CN114472661B (zh) 一种钣金零件的多向引伸整体成形模具及其方法
CN21927442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顶盖倒装模具
CN222153590U (zh) 一种用于生产铝箔餐盒的冲压模具
CN218425607U (zh) 用于粉末冶金成型的加工模具
CN212707604U (zh) 一种定模先抽结构的模具
CN221292426U (zh) 一种模具的脱模结构
CN219043607U (zh) 一种铝基板单条模冲一次成型模具
CN213891017U (zh) 汽车保险杠模具大角度双杆斜顶脱模机构
CN221362126U (zh) 一种自动推拉零件的退料机构
CN216881376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型材模具的限位结构
CN221754512U (zh) 一种型材挤压模具
CN222198692U (zh) 一种油箱冲压生产模具
CN114953270B (zh) 倒扣发泡产品的顺序延时开模模具及方法
CN222387213U (zh) 一种陶瓷烧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