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7782U -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7782U
CN219367782U CN202320115966.4U CN202320115966U CN219367782U CN 219367782 U CN219367782 U CN 219367782U CN 202320115966 U CN202320115966 U CN 202320115966U CN 219367782 U CN219367782 U CN 219367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swing blade
win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59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赫明亮
张昊
陈吉存
成汝振
郝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59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7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7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解决柜式空调室内机冷凝水流向驱动电机从而损坏驱动电机,进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柜式空调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柜式空调室内机。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组件、导风摆叶、驱动组件以及阻挡组件,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摆叶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出风口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与导风摆叶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导风摆叶移动,阻挡组件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设置在导风摆叶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本实用新型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空调器作为大多数家庭必不可少的电器,具备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而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兼具了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目前,柜式空调中壳体上开设出风隔栅,出风隔栅上具有出风口,其中,风道与出风口相连通,蒸发器位于壳体内,在出风口处设有竖摆叶,竖摆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移动,进而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然而,现有技术的柜式空调,在运行的过程中,当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在蒸发器的表面以及竖摆叶等位置就会形成冷凝水,由于竖摆叶一般由驱动电机带动,产生冷凝水沿着竖摆叶流下,进而极易流向底部的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进水损坏,降低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柜式空调室内机冷凝水流向驱动电机从而损坏驱动电机,进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组件、导风摆叶、驱动组件以及阻挡组件,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摆叶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出风口处;
其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与导风摆叶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导风摆叶移动,阻挡组件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设置在导风摆叶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风摆叶具有连接部,第一阻挡件设置在连接部上,且沿着导风摆叶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包裹驱动件的输出轴。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沿着驱动件的输出轴的轴心围绕设置。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引流面,第一引流面与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的侧壁相连接,且第一引流面朝向背离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引流面与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的侧壁之间具有夹角,夹角的范围为90°-150°。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引流面,第一引流面的第一端与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相连,第一引流面的第二端与第二引流面相连。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壳组件包括前涡舌,前涡舌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安装孔,驱动件的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孔处,且穿过安装孔与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相连。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阻挡组件还包括第二阻挡件,第二阻挡件设置在连接板的侧壁上,且围设在安装孔周向外侧。
在上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沿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柜式空调,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如上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柜式空调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柜式空调室内机。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组件、导风摆叶、驱动组件以及阻挡组件,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摆叶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出风口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与导风摆叶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导风摆叶移动,阻挡组件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设置在导风摆叶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
通过上述设置,即,通过阻挡组件的设计,使得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向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能够避免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顺着导风摆叶流向驱动组件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组件与阻挡组件的装配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组件与阻挡组件装配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柜式空调室内机;
110-外壳组件;
111-前涡舌;
1111-连接板;
1112-安装孔;
120-导风摆叶;
121-连接部;
130-驱动组件;
131-驱动件;
132-曲柄;
140-阻挡组件;
141-第一阻挡件;
1411-第一引流面;
1412-第二引流面;
142-第二阻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目前,柜式空调中壳体上开设出风隔栅,出风隔栅上具有出风口,其中,风道与出风口相连通,蒸发器位于壳体内,在出风口处设有竖摆叶,竖摆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能够移动,进而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然而,现有技术的柜式空调,在运行的过程中,当蒸发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在蒸发器的表面以及竖摆叶等位置就会形成冷凝水,由于竖摆叶一般由驱动电机带动,产生冷凝水沿着竖摆叶流下,进而极易流向底部的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进水损坏,降低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案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通过阻挡组件的设计,使得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向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能够避免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顺着导风摆叶流向驱动组件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组件与阻挡组件的装配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驱动组件与阻挡组件装配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外壳组件110、导风摆叶120、驱动组件130以及阻挡组件140,外壳组件110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摆叶120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110上,且位于出风口处;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组件110上还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形成风道,空气经过进风口进入外壳组件110内,接着进入风道,再经过出风口流入室内。
另外,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换热器位于外壳组件110内部,并与外壳组件110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换热器与外壳组件110之间的固定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用于使制冷剂在低压下蒸发,吸收气体热量进而为气体降温。
换热器用于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器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连接管路以及其他配件共同构成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实现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或制热,具体原理和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一般,此处的换热器可为蒸发器。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蒸发器对通过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之后的气体再通过出风口流入室内。
在实际应用中,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中通常还设有风机,以空调的制冷功能为例,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经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处理的空气再排入室内,蒸发器用于吸收进入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的管道里蒸发使蒸发器变冷。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摆叶120位于出风口处,并配置成可自转地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将风向进行引导,例如向左或者向右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导风摆叶120可为竖摆叶,其中多个竖摆叶间隔排列。另外,导风摆叶120在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中使用广泛,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摆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驱动组件130包括驱动件131,驱动件131具有与导风摆叶120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导风摆叶120移动,阻挡组件140包括第一阻挡件141,第一阻挡件141设置在导风摆叶120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可以驱动导风摆叶120在出风口处移动,进而对出风口的风进行导向。
需要理解的是,当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在换热器的表面以及导风摆叶120等位置会形成冷凝水,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靠着自身的重力可以顺着导风摆叶120上端流向导风摆叶120下端,从而在第一阻挡件141的作用下,冷凝水被阻挡在输出轴外侧,可以避免冷凝水流入驱动组件130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130。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挡件141可以采用固定或者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在导风摆叶120的端部,具体的安装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多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即,通过阻挡组件140的设计,使得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向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外侧,能够避免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顺着导风摆叶120流向驱动组件130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130,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提高驱动组件13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摆叶120具有连接部121,第一阻挡件141设置在连接部121上,且沿着导风摆叶120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包裹驱动件131的输出轴。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121位于导风摆叶120的下端,且用于将导风摆叶120和驱动件131的输出轴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挡件141固定在连接部121上,并且沿着导风摆叶120的延伸方向朝下延伸,最终以包裹在驱动件131的输出轴,使得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向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外侧。
不难理解的是,第一阻挡件141的截面尺寸大于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截面尺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件141沿着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轴心围绕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引导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朝向远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流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件141包括第一引流面1411,第一引流面141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的侧壁相连接,且第一引流面1411朝向背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挡件14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保证第一阻挡件14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并且彼此是不可分离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组装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省去了第一阻挡件14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焊接连接的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阻挡件14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之间发生松动可能性,结构强度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第一引流面141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的侧壁相连接,并且朝向远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引流面1411朝向远离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的侧壁的方向延伸,以使得导风摆叶120的冷凝水沿着第一引流面1411朝向远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方向流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流面141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的侧壁之间具有夹角,夹角的范围为90°-150°。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导风摆叶120的冷凝水顺着第一引流面1411更好的流向远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角度可以为90°、100°、110°、120°、130°、140°或150°,或者任意一角度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多限制。
此外,第一引流面1411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的侧壁之间的角度值可以大于150°,不过具体的数值,在此不过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引导目的即可。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件141还包括第二引流面1412,第一引流面1411的第一端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相连,第一引流面1411的第二端与第二引流面1412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流面1411和第二引流面1412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保证第一引流面1411和第二引流面1412一体成型加工制造并且彼此是不可分离的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组装难度和装配精度要求,省去了第一引流面1411和第二引流面1412焊接连接的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阻挡件141的强度,降低第一引流面1411和第二引流面1412之间发生松动可能性,结构强度较高。
另外,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导风摆叶120上冷凝水的流动的顺畅性。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110包括前涡舌111,前涡舌111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111,连接板1111上开设安装孔1112,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孔1112处,且穿过安装孔1112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件131为驱动电机,驱动组件130还包括曲柄132,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111上,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可穿入曲柄132中,曲柄132可穿入安装孔1112。也就是说,曲柄132通过安装孔1112后,曲柄13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曲柄132的另一端与导风摆叶120的连接部121传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组件130要保证可以驱动导风摆叶120进行开闭状态的动作即可,具体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多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阻挡组件140还包括第二阻挡件142,第二阻挡件142设置在连接板1111的侧壁上,且围设在安装孔1112周向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阻挡件142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挡组件140的阻挡效果,避免冷凝水流入驱动组件130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130。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阻挡件142可以采用固定或者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在连接板1111的侧壁,具体的安装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多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着连接板1111的延伸方向,第一阻挡件141和第二阻挡件142之间具有间隙。
本申请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阻挡件141可以包裹在第二阻挡件142的外侧。
具体的,两者之间间隙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过多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挡件141和第二阻挡件142的共同阻挡效果更好,理由如下:第一阻挡件141的作用除了阻挡冷凝水流入驱动组件130内的同时,可以引导冷凝水朝向背离驱动件131的输出轴的方向流动,避免冷凝水直接流向第二阻挡件142,由于,第二阻挡件142围设在安装孔1112周向外侧,并且需要保证曲柄132可在安装孔1112内转动,因此难免在实际情况中,第二阻挡件142与曲柄132或者驱动件131的输出轴具有间隙,若冷凝水直接流向第二阻挡件142时,很有可能流入驱动件131的输出轴,所以不难理解,第一阻挡件141可以引导冷凝水流向连接板1111上,在由于第二阻挡件142的设计,可以避免连接板1111的冷凝水流向驱动件131的输出轴,以提高阻挡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柜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集水槽,集水槽设置在连接板1111的底端,且集水槽的槽壁位于连接板1111的外侧。
其中,集水槽的设计,可以使顺着导风摆叶120的冷凝水在第一阻挡件141的阻挡以及引导作用下流向连接板1111,而被第二阻挡件142阻挡的冷凝水通过连接板1111最终流向集水槽内。
此外,集水槽也可以起到收集冷凝水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集水槽可采用可拆卸或者固定的连接方式安装在连接板1111的底端,例如,螺栓或者卡扣连接方式。
也就是说,制冷模式下,导风摆叶120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集水槽中,从而通过集水槽有效地收集了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可使集水槽内的水自行蒸发消耗。避免了导风摆叶120上的冷凝水从导风摆叶120上滴落至驱动组件130内,进而损坏驱动组件13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水槽可根据连接板1111的底侧壁进行适配设计,但其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能够接到冷凝水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柜式空调室内机。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组件、导风摆叶、驱动组件以及阻挡组件,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摆叶转动设置在外壳组件上,且位于出风口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与导风摆叶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导风摆叶移动,阻挡组件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设置在导风摆叶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
通过阻挡组件的设计,使得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向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能够避免导风摆叶上的冷凝水顺着导风摆叶流向驱动组件内,进而避免损坏驱动组件,本申请的设计,能够提高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柜式空调室内机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柜式空调,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如上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
其中,具体的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以柜式空调的制冷功能为例,柜式空调室外机中的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经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处理的空气再排入室内,蒸发器用于吸收进入柜式空调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的管道里蒸发使蒸发器变冷。
柜式空调室外机内通常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柜式空调室外机将由柜式空调室内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散热,冷凝之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毛细管送入柜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蒸发器中蒸发变成气体,以吸收柜式空调室内机100中的热量,如此反复循环,以降低室内温度。
柜式空调的制热过程与上述制冷过程的原理相同,只不过利用四通阀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从而实现制热的目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导风摆叶、驱动组件以及阻挡组件,所述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导风摆叶转动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与所述导风摆叶的端部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被构造为带动所述导风摆叶移动,所述阻挡组件包括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设置在所述导风摆叶的端部,且罩设在部分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摆叶具有连接部,所述第一阻挡件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且沿着所述导风摆叶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包裹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沿着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的轴心围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与所述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的侧壁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引流面朝向背离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面与所述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的侧壁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范围为90°-1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还包括第二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的第一端与所述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引流面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流面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涡舌,所述前涡舌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安装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处,且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风摆叶的连接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还包括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且围设在所述安装孔周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之间具有间隙。
10.一种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柜式空调室外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2320115966.4U 2023-01-12 2023-01-12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Active CN219367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966.4U CN219367782U (zh) 2023-01-12 2023-01-12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966.4U CN219367782U (zh) 2023-01-12 2023-01-12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7782U true CN219367782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5966.4U Active CN219367782U (zh) 2023-01-12 2023-01-12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7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0193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220727B1 (ko) 일체형 공기조화기
CN105444283A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KR100556948B1 (ko) 창문형 에어컨
CN21936778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CN217817102U (zh) 空调烟机
CN217817105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05174604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1832839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693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89U (zh) 窗式空调器
KR100455203B1 (ko) 일체형 에어컨
CN216976927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290176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849513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222656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12657795U (zh) 立柜式空调
CN21899352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4088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91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2673391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115264597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
CN216716329U (zh) 空调吸油烟机
CN2168143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572086U (zh) 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