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6748U - 变速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6748U
CN219366748U CN202320082777.1U CN202320082777U CN219366748U CN 219366748 U CN219366748 U CN 219366748U CN 202320082777 U CN202320082777 U CN 202320082777U CN 219366748 U CN219366748 U CN 219366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gear
shoulder
gearbox
lubricati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27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伦伦
亓斌
王东坤
廖朝欢
卢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27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6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6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6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变速箱及车辆,该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转动轴、第一齿轮、第一轴承、第二齿轮、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转动轴转动设置于变速箱壳体,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转动轴,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齿轮和变速箱壳体之间,第二齿轮转动套设于第一齿轮,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齿轮和变速箱壳体之间,第三轴承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该变速箱能缩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轴向占用空间,变速箱的尺寸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变速箱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速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非常重要的部件,其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油耗较低)的工况下工作。现有技术中,当变速箱内需要在一条轴线上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齿轮时,一般在变速箱壳体转动设有两个同轴且间隔设置的转动轴,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套设于两个转动轴上,每个转动轴的两端都需要通过轴承与变速箱壳体转动连接,通过轴承使变速箱壳体支撑转动轴。然而,这种布置方式,沿转动轴的轴向,两个齿轮之间需要留出设置两个轴承的位置和两个转动轴之间的间隙,会使轴向占用空间大,导致变速箱的尺寸大,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变速箱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一条轴线上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齿轮的布置方式会使轴向占用空间大,导致变速箱的尺寸大,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变速箱,包括:
变速箱壳体;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壳体;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轴;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变速箱壳体之间;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变速箱壳体之间;
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速箱还包括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所述第四轴承和所述第三轴承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轴承为滚针轴承。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设有第一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三润滑油道,所述第一润滑油道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三润滑油道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之间。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一挡肩,所述第二齿轮设有第二挡肩,所述第四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挡肩抵接,所述第四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挡肩抵接,所述第一挡肩和所述第二挡肩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轴承的两端。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三挡肩,所述变速箱壳体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三挡肩抵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所述第三挡肩和所述第一限位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两端。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四挡肩,所述第二齿轮设有第五挡肩,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四挡肩抵接,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五挡肩抵接,所述第四挡肩和所述第五挡肩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轴承的两端。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齿轮设有第六挡肩,所述变速箱壳体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六挡肩抵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所述第六挡肩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承的两端。
作为上述变速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轴和所述第一齿轮通过花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速箱及车辆,该变速箱,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转动轴,第一齿轮转动会带动转动轴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套设于第一齿轮,第三轴承设置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能使第二齿轮相对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不会带动转动轴和第一齿轮转动,以使第二齿轮的转动不会干扰第一齿轮和转动轴,从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第一轴承设置于第一齿轮和变速箱壳体之间,第二轴承设置于第二齿轮和变速箱壳体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两端,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分别位于第二齿轮的两端。可以先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轴和第三轴承组装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变速箱壳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变速箱壳体连接,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能使变速箱壳体支撑这个整体。该变速箱能缩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轴向占用空间,变速箱的尺寸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变速箱壳体;11、第一限位面;12、第二限位面;
2、第一齿轮;21、第一挡肩;22、第三挡肩;23、第四挡肩;24、第三润滑油道;
3、第二齿轮;31、第二挡肩;32、第五挡肩;33、第六挡肩;
4、第一轴承;
5、第二轴承;
6、第三轴承;
7、第四轴承;
8、转动轴;81、第一润滑油道;82、第二润滑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变速箱及车辆,如图1所示,该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1、转动轴8、第一齿轮2、第一轴承4、第二齿轮3、第二轴承5和第三轴承6,转动轴8转动设置于变速箱壳体1,第一齿轮2固定套设于转动轴8,第一轴承4设置于第一齿轮2和变速箱壳体1之间,第二齿轮3转动套设于第一齿轮2,第二轴承5设置于第二齿轮3和变速箱壳体1之间,第三轴承6设置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该变速箱,第一齿轮2固定套设于转动轴8,第一齿轮2转动会带动转动轴8转动,第二齿轮3转动套设于第一齿轮2,第三轴承6设置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能使第二齿轮3相对第一齿轮2转动,第二齿轮3转动不会带动转动轴8和第一齿轮2转动,以使第二齿轮3的转动不会干扰第一齿轮2和转动轴8,从而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而且可以先将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转动轴8和第三轴承6组装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4与变速箱壳体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5与变速箱壳体1连接,通过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能使变速箱壳体1支撑这个整体。该变速箱能缩短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轴向占用空间,变速箱的尺寸小,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齿轮3部分转动套设于第一齿轮2,另一部分转动套设于转动轴8,第二齿轮3与转动轴8之间不接触。
具体地,第一轴承4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一齿轮2,第一轴承4的外圈固定穿设于变速箱壳体1,第二轴承5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二齿轮3,第二轴承5的外圈固定穿设于变速箱壳体1,第三轴承6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一齿轮2,第三轴承6的外圈固定穿设于第二齿轮3。
可选地,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和第三轴承6均为圆锥滚子轴承。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均为斜齿轮,圆锥滚子轴承既能承受轴向力又能承受径向力,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轴承6和转动轴8组成的整体所受到的轴向力和径向力由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5共同承担。第三轴承6能承受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的相互径向力和轴向力。
可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四轴承7,第四轴承7设置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第四轴承7和第三轴承6间隔设置,第四轴承7为滚针轴承。具体地,第四轴承7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一齿轮2,第四齿轮的外圈固定穿设于第二齿轮3。第四轴承7能承受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相互径向力,第四轴承7能保证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在一条轴线上,且能防止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转动轴8和第三轴承6组成的整体倾覆。
具体地,第一齿轮2包括齿轮部和连接部,齿轮部和连接部一体成型,第二齿轮3转动套设于连接部,第三轴承6的内圈和第四轴承7的内圈均固定套设于连接部。
可选地,转动轴8设有第一润滑油道81和第二润滑油道82,第一齿轮2设有第三润滑油道24,第一润滑油道81沿转动轴8的轴向延伸,第二润滑油道82与第一润滑油道81连通,第二润滑油道82与第三润滑油道24连通,第三润滑油道24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的间隙连通,第三润滑油道24位于第三轴承6和第四轴承7之间。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一润滑油道81、第二润滑油道82和第三润滑油道24进入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的间隙,能够润滑位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的第三轴承6和第四轴承7。
可选地,转动轴8和第一齿轮2通过花键连接。转动轴8设有第一键槽,第一齿轮2设有第二键槽,花键部分位于第一键槽,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键槽。
可选地,转动轴8还设有第四润滑油道,第四润滑油道的一端与第一润滑油道81连通,另一端与转动轴8和第一齿轮2之间的间隙连通。润滑油从第四润滑油道流入转动轴8与第一齿轮2之间的间隙能润滑花键。
可选地,转动轴8还设有第五润滑油道,第五润滑油道与第一润滑油道81连通,第五润滑油道与第一齿轮2和第二齿轮3之间的间隙连通,第四轴承7位于第五润滑油道和第二润滑油道82之间。润滑油经过第一润滑油道81和第五润滑油道流至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之间的间隙,能润滑第四轴承7。
可选地,第一齿轮2设有第一挡肩21,第二齿轮3设有第二挡肩31,第四轴承7的内圈与第一挡肩21抵接,第四轴承7的外圈与第二挡肩31抵接,第一挡肩21和第二挡肩31分别位于第四轴承7的两端。第一挡肩21和第二挡肩31能够对第四轴承7限位。
可选地,第一齿轮2设有第三挡肩22,变速箱壳体1设有第一限位面11,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第三挡肩22抵接,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第一限位面11抵接,第三挡肩22和第一限位面11分别位于第一轴承4的两端。第三挡肩22和第一限位面11用于对第一轴承4限位。
可选地,第一齿轮2设有第四挡肩23,第二齿轮3设有第五挡肩32,第三轴承6的内圈与第四挡肩23抵接,第三轴承6的外圈与第五挡肩32抵接,第四挡肩23和第五挡肩32分别位于第三轴承6的两端。第四挡肩23和第五挡肩32用于对第三轴承6限位。
可选地,第二齿轮3设有第六挡肩33,变速箱壳体1设有第二限位面12,第二轴承5的内圈与第六挡肩33抵接,第二轴承5的外圈与第二限位面12抵接,第六挡肩33和第二限位面12分别位于第二轴承5的两端。第六挡肩33和第二限位面12用于对第二轴承5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箱。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箱壳体(1);
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转动设置于所述变速箱壳体(1);
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动轴(8);
第一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4)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2)和所述变速箱壳体(1)之间;
第二齿轮(3),所述第二齿轮(3)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2);
第二轴承(5),所述第二轴承(5)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3)和所述变速箱壳体(1)之间;
第三轴承(6),所述第三轴承(6)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2)和所述第二齿轮(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所述第二轴承(5)和所述第三轴承(6)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还包括第四轴承(7),所述第四轴承(7)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2)和所述第二齿轮(3)之间,所述第四轴承(7)和所述第三轴承(6)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轴承(7)为滚针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8)设有第一润滑油道(81)和第二润滑油道(82),所述第一齿轮(2)设有第三润滑油道(24),所述第一润滑油道(81)沿所述转动轴(8)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润滑油道(82)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81)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82)与所述第三润滑油道(24)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24)与所述第一齿轮(2)和所述第二齿轮(3)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24)位于所述第三轴承(6)和所述第四轴承(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设有第一挡肩(21),所述第二齿轮(3)设有第二挡肩(31),所述第四轴承(7)的内圈与所述第一挡肩(21)抵接,所述第四轴承(7)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挡肩(31)抵接,所述第一挡肩(21)和所述第二挡肩(31)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轴承(7)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设有第三挡肩(22),所述变速箱壳体(1)设有第一限位面(11),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所述第三挡肩(22)抵接,所述第一轴承(4)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限位面(11)抵接,所述第三挡肩(22)和所述第一限位面(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承(4)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设有第四挡肩(23),所述第二齿轮(3)设有第五挡肩(32),所述第三轴承(6)的内圈与所述第四挡肩(23)抵接,所述第三轴承(6)的外圈与所述第五挡肩(32)抵接,所述第四挡肩(23)和所述第五挡肩(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轴承(6)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设有第六挡肩(33),所述变速箱壳体(1)设有第二限位面(12),所述第二轴承(5)的内圈与所述第六挡肩(33)抵接,所述第二轴承(5)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限位面(12)抵接,所述第六挡肩(33)和所述第二限位面(1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承(5)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8)和所述第一齿轮(2)通过花键连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
CN202320082777.1U 2023-01-28 2023-01-28 变速箱及车辆 Active CN219366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2777.1U CN219366748U (zh) 2023-01-28 2023-01-28 变速箱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2777.1U CN219366748U (zh) 2023-01-28 2023-01-28 变速箱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6748U true CN21936674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2777.1U Active CN219366748U (zh) 2023-01-28 2023-01-28 变速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6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0949C (zh) 旋转轴支承装置
CN205331352U (zh) 直齿圆柱齿轮差速器
CN105667212A (zh) 一种车用驱动桥半轴
CN219366748U (zh) 变速箱及车辆
CN219888692U (zh) 电驱动车差速器的油冷润滑结构
US20120115669A1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CN203655929U (zh) 一种十字轴
CN111503251A (zh)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CN207064480U (zh) 旋转轴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12106889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电机轴与减速器轴同轴定心面润滑油槽
CN209324974U (zh) 断开式齿轮箱
CN213360988U (zh) 变速箱
CN2568841Y (zh) 螺杆压缩机变速传动机构
CN210821788U (zh) 一种同轴式电驱系统
CN211720418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中的电机轴与减速器轴同轴定心结构
CN202301495U (zh) 一种柴油机的后取力传动组件
CN109340342A (zh) 电磁断开式差速器
CN212744894U (zh) 一种带平行轴齿轮传动的准双曲面减速机
CN211335441U (zh) 同轴电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56704U (zh) 一种叉车电驱动减速箱
CN109532463A (zh) 行星牵引传动轴承型减速电动轮毂
CN112762142A (zh) 一种轴承式蜗杆斜齿轮减速箱
CN203348491U (zh) 大功率分体式差速器壳体
CN211474849U (zh) 一种驱动桥用悬臂式行星架
CN220320242U (zh) 贯通桥轴间差速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