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5188U -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5188U
CN219365188U CN202320540880.6U CN202320540880U CN219365188U CN 219365188 U CN219365188 U CN 219365188U CN 202320540880 U CN202320540880 U CN 202320540880U CN 219365188 U CN219365188 U CN 219365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of
fixedly connected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0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40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5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5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屋顶,所述屋顶的外表面设置又排水组件,所述屋顶的内部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第一加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屋顶的内部,所述屋顶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的上端设置有光滑层,所述基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复合层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避免了,现有建筑防水结构,大多使用多个排水管,将建筑顶部的雨水进行排放,而使用多个排水管时,会使得增加所建,建筑的费用提高,从而使得带来不必要浪费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
且现有建筑防水结构,大多使用多个排水管,将建筑顶部的雨水进行排放,而使用多个排水管时,会使得增加所建,建筑的费用提高,从而使得带来不必要的浪费,且现有的墙体防水结构功能单一,只具备防水功能,并不具备阻燃和保温的功能,没有阻燃功能容易在出现火灾时火势借由墙体防水结构快速蔓延,带来安全隐患,没有保温功能会影响住户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主梁,所述主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屋顶,所述屋顶的外表面设置又排水组件,所述屋顶的内部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第一加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屋顶的内部,所述屋顶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复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的上端设置有光滑层,所述基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复合层,所述第二复合层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屋顶上端两侧的挡板,所述屋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为斜坡型,所述集水槽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腐层为聚氨酯涂料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复合层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端设置有耐高温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复合层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下端设置有阻燃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层,所述耐高温层为有机硅耐温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为岩棉层,所述阻燃层为三氧化锑层。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滑层为纳米涂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的排水组件、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在使用时,遇到大量的降雨时,雨水在接触到屋顶时,首先会随着斜坡型的屋顶到达集水槽,而挡板主要为了避免雨水从屋顶的边缘落下,在雨水到达集水槽时,有因为集水槽的底部也为斜坡型,从而使得到达集水槽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流出,从而达到一个排水的效果,而通过设置的光滑层使得,雨水不会在屋顶的表面附着,通过设置的第一复合层,使得在耐高温层的作用下,防止高温天气,导致防水层的破坏,而通过设置的保温层和阻燃层使得,可以达到屋内的温度不会流失,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通过设置的防腐层主要为了避免,屋顶内部在长时间的阴暗环境下,导致被腐蚀的情况,通过上述结构避免了,现有建筑防水结构,大多使用多个排水管,将建筑顶部的雨水进行排放,而使用多个排水管时,会使得增加所建,建筑的费用提高,从而使得带来不必要浪费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现有的墙体防水结构功能单一,只具备防水功能,并不具备阻燃和保温的功能,没有阻燃功能容易在出现火灾时火势借由墙体防水结构快速蔓延,带来安全隐患,没有保温功能会影响住户舒适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顶的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梁,2、屋顶,3、排水组件,31、挡板,32、集水槽,33、排水口,34、排水管,4、第一加强杆,5、第二加强杆,6、第一复合层,61、耐高温层,62、防水层,7、第二复合层,71、保温层,72、阻燃层,8、光滑层,9、防腐层,10、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包括主梁1,主梁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屋顶2,屋顶2的外表面设置又排水组件3,屋顶2的内部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4,所第一加强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5,第二加强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屋顶2的内部,屋顶2包括基层10,基层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复合层6,第一复合层6的上端设置有光滑层8,基层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复合层7,第二复合层7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9。
实施例2
参考图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排水的目的,本实施例对排水组件3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排水组件3包括设置在屋顶2上端两侧的挡板31,屋顶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槽32,集水槽32为斜坡型,集水槽3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口33,排水口3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34;在使用时,遇到大量的降雨时,雨水在接触到屋顶2时,首先会随着斜坡型的屋顶2到达集水槽32,而挡板31主要为了避免雨水从屋顶2的边缘落下,在雨水到达集水槽32时,有因为集水槽32的底部也为斜坡型,从而使得到达集水槽32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34流出,从而达到一个排水的效果。
实施例3
参考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达到提高防水结构用途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屋顶进行了创新设计,具体地,第一复合层6包括防水层62,防水层62的上端设置有耐高温层61,第二复合层7包括保温层71,保温层71的下端设置有阻燃层72,防水层62为SBS改性沥青层,耐高温层61为有机硅耐温层,保温层71为岩棉层,阻燃层72为三氧化锑层,光滑层8为纳米涂层,防腐层9为聚氨酯涂料层;通过设置的光滑层8使得,雨水不会在屋顶2的表面附着,通过设置的第一复合层6,使得在耐高温层61的作用下,防止高温天气,导致防水层62的破坏,而通过设置的保温层71和阻燃层72使得,可以达到屋内的温度不会流失,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通过设置的防腐层9主要为了避免,屋顶2内部在长时间的阴暗环境下,导致被腐蚀的情况。
使用原理及优点:在使用时,遇到大量的降雨时,雨水在接触到屋顶2时,首先会随着斜坡型的屋顶2到达集水槽32,而挡板31主要为了避免雨水从屋顶2的边缘落下,在雨水到达集水槽32时,有因为集水槽32的底部也为斜坡型,从而使得到达集水槽32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34流出,从而达到一个排水的效果,而通过设置的光滑层8使得,雨水不会在屋顶2的表面附着,通过设置的第一复合层6,使得在耐高温层61的作用下,防止高温天气,导致防水层62的破坏,而通过设置的保温层71和阻燃层72使得,可以达到屋内的温度不会流失,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通过设置的防腐层9主要为了避免,屋顶2内部在长时间的阴暗环境下,导致被腐蚀的情况,通过上述结构避免了,现有建筑防水结构,大多使用多个排水管34,将建筑顶部的雨水进行排放,而使用多个排水管34时,会使得增加所建,建筑的费用提高,从而使得带来不必要浪费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现有的墙体防水结构功能单一,只具备防水功能,并不具备阻燃和保温的功能,没有阻燃功能容易在出现火灾时火势借由墙体防水结构快速蔓延,带来安全隐患,没有保温功能会影响住户舒适度的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所述主梁(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屋顶(2),所述屋顶(2)的外表面设置又排水组件(3),所述屋顶(2)的内部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4),所第一加强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5),所述第二加强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屋顶(2)的内部,所述屋顶(2)包括基层(10),所述基层(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复合层(6),所述第一复合层(6)的上端设置有光滑层(8),所述基层(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复合层(7),所述第二复合层(7)的下端设置有防腐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3)包括设置在屋顶(2)上端两侧的挡板(31),所述屋顶(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集水槽(32),所述集水槽(32)为斜坡型,所述集水槽(32)的内部开设有排水口(33),所述排水口(3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层(9)为聚氨酯涂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层(6)包括防水层(62),所述防水层(62)的上端设置有耐高温层(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层(7)包括保温层(71),所述保温层(71)的下端设置有阻燃层(7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2)为SBS改性沥青层,所述耐高温层(61)为有机硅耐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71)为岩棉层,所述阻燃层(72)为三氧化锑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层(8)为纳米涂层。
CN202320540880.6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Active CN219365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0880.6U CN21936518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0880.6U CN21936518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5188U true CN21936518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0880.6U Active CN21936518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5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8583B (zh) 一种组合式集成箱房
CN205276709U (zh) 工业厂房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发电系统
CN108678409A (zh) 一种老旧房屋改造方法及其改造结构
CN21936518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水结构
CN105735406A (zh) 一种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利用收集和储存装置
CN208415993U (zh) 一种老旧房屋改造结构
CN214738263U (zh) 一种具有耐火耐候功能的钢制综合管廊
CN105507502A (zh) 一种屋顶雨水导流装置
CN109435343A (zh) 一种异味吸收型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93124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建物
CN213234045U (zh) 节能型融雪装置
CN112878592A (zh) 一种双层保温防火防水装饰铝板
CN206844447U (zh) 别墅屋顶结构
CN218437838U (zh) 一种屋面排水管防渗结构
CN108894425B (zh) 一种临时建筑的平板房屋顶
CN218597546U (zh) 一种双层保温防火防水装饰铝板
CN218437850U (zh) 一种屋面虹吸排水防堵塞装置
CN205134780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泛水装置
JP2007303203A (ja) 建物
CN219298558U (zh) 一种基于屋面的节点防水结构
CN220203217U (zh) 一种光伏屋面的排水结构
RU15412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чердачной скатной крыши
CN221118973U (zh) 一种大跨度大纵深的机场航站楼屋面虹吸排水系统
CN211775195U (zh) 一种屋面排水结构
CN220184471U (zh) 一种轻钢房屋面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5

Address after: 710000, No. 129 Dazhai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 Weiyua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99, Beichuliu Village, Taocun Town, Qixia City,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4003

Patentee before: Liu Dand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7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1003, Floor 10, Unit 1, Building 5, No. 129 Dazhai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Qinhua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10000, No. 129 Dazhai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 Weiyuan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