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4384U -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4384U
CN219364384U CN202320435483.2U CN202320435483U CN219364384U CN 219364384 U CN219364384 U CN 219364384U CN 202320435483 U CN202320435483 U CN 202320435483U CN 219364384 U CN219364384 U CN 219364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traffic
municipal road
water bucket
limi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54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奕名
孟晓彤
曹敏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utong Traffic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utong Traffic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utong Traffic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utong Traffic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54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4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4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4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指示牌主体,所述指示牌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配重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的外壁上开设有接收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框架来限制水桶的移动路线,使得水桶能够从主支撑柱上移动至加固框架的端头处,利用三个端头处的水桶来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以此来提升整个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水桶底部的限位条受到了活动挡板的限位,使得滑块只能够处在第一容纳空腔的两端,以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桶的稳定性,即使整个装置处在强风的环境下也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导流装置是市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用于指挥交通和导流车辆,包括但不限于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5265100U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延伸至底板外侧的定位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支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至支架上方的升降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升降件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升降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指示机构。此装置具备便于使用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道路交通的临时智能导流装置通常包括支撑架和指示板,指示板的高度固定连接,不能进行调节,不方便过往车辆看到,且支撑架不便于移动定位,导致智能导流装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但现有技术中,道路交通导流装置主要有支撑架和指示板组成,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需要将其部署到道路中央,此位置相较于交通指示灯的位置,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而道路中央较为空旷,且指示板的体积又比较大,因此当周围环境存在大风时,导流装置就有可能会被强风吹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路交通导流装置主要有支撑架和指示板组成,在实际使用时一般需要将其部署到道路中央,此位置相较于交通指示灯的位置,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而道路中央较为空旷,且指示板的体积又比较大,因此当周围环境存在大风时,导流装置就有可能会被强风吹倒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包括指示牌主体,所述指示牌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配重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的外壁上开设有接收凹槽,所述接收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空腔,所述主支撑柱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接收凹槽插接在容纳空腔的内部;
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多个水桶,所述水桶的顶部有注水口,所述水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条,所述水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杆插接在限位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水桶活动连接在接收凹槽的内部,所述对接块的一侧插接在容纳空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框架。
优选的,所述加固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加固框架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
优选的,所述加固框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容纳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
优选的,所述活动挡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支撑板,所述倾斜支撑板的一端搭接在第二容纳槽与第一容纳槽的交接处。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底部通过限位条滑动连接在第一容纳槽的内壁上,所述滑块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固框架来限制水桶的移动路线,使得水桶能够从主支撑柱上移动至加固框架的端头处,利用三个端头处的水桶来获得更大的支撑范围,以此来提升整个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水桶底部的限位条受到了活动挡板的限位,使得滑块只能够处在第一容纳空腔的两端,以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桶的稳定性,即使整个装置处在强风的环境下也可以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进行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水桶通过对接块与接收凹槽相连接,此时的水桶被活动板下的限位杆限制在了主支撑柱内,以方便平时的搬运和转移,而滑块内置在了加固框架的内部,配合上限位条的使用可以保证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其获得更大的抗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的配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的加固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的配重装置与加固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指示牌主体;2、支撑装置;3、配重装置;
21、主支撑柱;22、承载底板;23、加固框架;24、限位通孔;25、滑槽;26、接收凹槽;27、容纳空腔;28、活动板;29、限位杆;210、第一容纳槽;211、第二容纳槽;212、支撑弹簧;213、活动挡板;214、倾斜支撑板;
31、水桶;32、对接块;33、限位孔;34、滑块;35、限位条;36、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包括指示牌主体1,指示牌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配重装置3,支撑装置2包括主支撑柱21,主支撑柱21的外壁上开设有接收凹槽26,接收凹槽26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空腔27,主支撑柱2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28,活动板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9,限位杆29贯穿接收凹槽26插接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主支撑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22,承载底板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框架23。
下面具体说一下本实施例的具体设置和作用:承载底板22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底部,用来支撑起配重装置3和指示牌主体1,自身通过对角设置的加固框架23来获得更高的结构强度,其中指示牌主体1活动安装在了主支撑柱21上,主支撑柱21则安装在加固框架23的中心处,避免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而配重装置3则安装在主支撑柱21的内部,正常状态下的配重装置3会处在接收凹槽26的内部,此时活动板28下的限位杆29会直接插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起到将配重装置3限制在主支撑柱21内的作用,以方便平时的搬运和转移。
实施例2,如图1、图3、图5所示,配重装置3包括多个水桶31,水桶31的顶部有注水口36,水桶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34,滑块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条35,水桶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接块32,对接块3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3,限位杆29插接在限位孔33的内部,水桶31活动连接在接收凹槽26的内部,对接块32的一侧插接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
其整个实施例达到的效果为,水桶31内存放有水分来增加整个装置的重量,水分可以通过注水口36来进行补充,水桶31通过底部的滑块34与加固框架23连接在一起,正常状态下的水桶31贴在接收凹槽26内,此时的对接块32会插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限位杆29杆则直接插在限位孔33的内部,完成对水桶31的限位,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加固时,取下活动板28将限位杆29从限位孔33内抽出,从而释放水桶31,水桶31底部的滑块34通过限位条35顺着加固框架23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加固框架23的另一端,此时的水桶31会处在离主支撑柱21较远的地方,使得承载底板22的三个角都受到了较大的压力,以此来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3,如图2、图4、图5所示,加固框架23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通孔24,加固框架2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5,加固框架2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0,第一容纳槽2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11,第二容纳槽2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212,支撑弹簧2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213,活动挡板2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支撑板214,倾斜支撑板214的一端搭接在第二容纳槽211与第一容纳槽210的交接处,滑块34的底部通过限位条35滑动连接在第一容纳槽210的内壁上,滑块34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25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滑块34贯穿限位通孔24连接在第一容纳槽210的内部,并且其两侧同样滑动连接在滑槽25的内部,利用第一容纳槽210、限位通孔24和滑槽25来限制滑块34的移动方向,并且全包式的结构可以提升对滑块34的限制效果,能够保证滑块34移动时的稳定性,正常状态下位于第二容纳槽211上方的活动挡板213在支撑弹簧212的支撑下与第一容纳槽210的底部保持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将滑块34限制在第一容纳槽210的一端,当水桶31通过滑块34顺着第一容纳槽210移动时,水桶31的压力会直接压缩支撑弹簧212使得活动挡板213被压入到第二容纳槽211的内部,以便于水桶31移动到加固框架23的另一端,当水桶31移动至目标位置之后,支撑弹簧212将活动挡板213回弹到初始位置,再次对滑块34进行限位,而活动挡板213两端的倾斜支撑板214可以避免影响到滑块34的正常移动。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使用时,承载底板22位于整个装置的最底部,指示牌主体1活动安装在了主支撑柱21上用来导流,承载底板22通过对角设置的加固框架23来获得更高的结构强度,正常状态下的配重装置3中水桶31贴在接收凹槽26内,此时的对接块32会插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活动板28下的限位杆29会直接插入容纳空腔27进入到限位孔33的内部完成对水桶的31的限位,而位于第二容纳槽211上方的活动挡板213在支撑弹簧212的支撑下与第一容纳槽210的底部保持有一定的高度差,从而将滑块34限制在第一容纳槽210的一端,当需要对整个装置进行加固时,取下活动板28将限位杆29从限位孔33内抽出,从而释放水桶31,随后推动水桶31顺着加固框架23的方向进行移动,当水桶31通过滑块34顺着第一容纳槽210移动时,水桶31的压力会直接压缩支撑弹簧212使得活动挡板213被压入到第二容纳槽211的内部,直到水桶31移动至加固框架23的另一端,此时失去了水桶31的压力支撑弹簧212会将活动挡板213回弹到初始位置,再次对滑块34进行限位,整个过程第一容纳槽210、限位通孔24和滑槽25来限制滑块34的移动方向,能够保证滑块34移动时的稳定性,此时的水桶31会处在离主支撑柱21较远的地方,使得承载底板22的三个角都受到了较大的压力,以此来提升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包括指示牌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牌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装置(2),所述支撑装置(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配重装置(3);
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主支撑柱(21),所述主支撑柱(21)的外壁上开设有接收凹槽(26),所述接收凹槽(26)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纳空腔(27),所述主支撑柱(2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活动板(28),所述活动板(2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贯穿接收凹槽(26)插接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
所述配重装置(3)包括多个水桶(31),所述水桶(31)的顶部有注水口(36),所述水桶(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34),所述滑块(3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条(35),所述水桶(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对接块(32),所述对接块(3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3),所述限位杆(29)插接在限位孔(3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桶(31)活动连接在接收凹槽(26)的内部,所述对接块(32)的一侧插接在容纳空腔(27)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底板(22),所述承载底板(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加固框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架(23)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通孔(24),所述加固框架(2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框架(2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0),所述第一容纳槽(2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212),所述支撑弹簧(2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挡板(2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挡板(2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倾斜支撑板(214),所述倾斜支撑板(214)的一端搭接在第二容纳槽(211)与第一容纳槽(210)的交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4)的底部通过限位条(35)滑动连接在第一容纳槽(210)的内壁上,所述滑块(34)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25)的内壁上。
CN202320435483.2U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Active CN219364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5483.2U CN219364384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5483.2U CN219364384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4384U true CN219364384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5483.2U Active CN219364384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4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8651B (zh) 一种用于道路施工的临时路面装置
CN110747768B (zh) 一种具有限速警示作用的防超重拦截机构
CN111705702A (zh) 一种公路交通用限高警示系统
CN219364384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交通的智能导流装置
CN109706964A (zh) 一种利用移动平台进行管廊施工的方法
CN211200101U (zh) 一种用于纵坡架梁的架桥机支腿
CN109706963A (zh) 管廊箱型伸缩内模安装、脱卸、输送智能平台
CN107840055A (zh) 电池弹射装置
CN111289070A (zh) 一种交通运输用汽车超重检测装置
CN211527689U (zh) 一种桥梁基桩内力检测的辅助装置
CN209921104U (zh) 智能移动电动车充电桩群系统
CN207275506U (zh) 一种电池弹射装置
CN208236020U (zh) 候车站台用升降装置及使用该升降装置的候车站台结构
CN208833354U (zh) 一种具有防强突功能的超载检测装置
CN112627043A (zh) 山区悬索桥狭窄洞室复合索鞍的安装装置及方法
CN215924176U (zh) 双电动锚定装置及大车行走机构
CN217026831U (zh) 一种新型道路防撞墙
CN214832127U (zh) 一种适用于公路交通的事故预警装置
CN219694597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质量检验装置
CN214842802U (zh) 一种环保烟花爆竹定量装药装置
CN212426838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路障
CN215511609U (zh) 一种管片生产用振捣房转运装置
CN219825006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警示机构
CN113684764B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CN214425562U (zh) 一种道路交通工程用实时预警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