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1236U -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1236U
CN219361236U CN202223222671.1U CN202223222671U CN219361236U CN 219361236 U CN219361236 U CN 219361236U CN 202223222671 U CN202223222671 U CN 202223222671U CN 219361236 U CN219361236 U CN 219361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arm
frame
wheelbarrow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26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展
邱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c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so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song Inc filed Critical Kingsong Inc
Priority to CN2022232226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1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1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1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包括有车架、摆臂和轮毂电机,所述摆臂上端可弹性转动式铰接于车架上,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因此,通过于车架底部设置可弹性转动的摆臂,将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摆臂形成独轮车的弹性关节支架结构,使轮毂电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摆臂的摆动而过滤掉。从而,减少独轮车所受到地面颠簸带来的冲击,提高骑行的舒适性;该减少冲击的方式相对于传统采用滑轨减缓冲击的方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固,维护也更方便。

Description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又叫独轮车,是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代步工具,具有占地空间小和绿色环保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作城市内短途代步。现在市场上的独轮车中,一般包括轮毂电机轮组件、车架以及电池盒,通过电池盒向轮毂电机轮组件提供行走的动力。
电动独轮平衡车通过电子平衡控制实现一个轮子行驶,为提高骑行舒适度,已有产品如201821473771.2,采用滑轨结构使踏板可以相对车身上下弹性滑动;也有产品如ZL201820690602.8,是在轮毂电机轴与车身的连接处加入滑轨结构使轮毂电机与车身可以相对上下滑动,以起到减缓冲击的功效。这些减缓冲击方式的特点是通过滑轨结构连接相对运动的两组部件,结构相对复杂,而且滑轨对于润滑要求高,维护困难。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滑轨减缓冲击的方案缺点,提出用关节摆臂结构连接震动的两端代替滑轨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通过利用摆臂使轮毂电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过滤掉。减少独轮车所受到地面颠簸带来的冲击,提高骑行的舒适性;整体结构简单,稳固,维护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包括有车架、摆臂和轮毂电机,所述摆臂上端可弹性转动式铰接于车架底部,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底部向下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摆臂上端铰接于支撑臂下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摆臂弹性转动的弹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和扭簧,所述弹性胶或/和扭簧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和弹性胶,于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弹簧抵接于摆臂和阻尼器之间;所述弹性胶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扭簧和弹簧,所述弹性胶和扭簧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于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弹簧抵接于摆臂和阻尼器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两侧分别可翻转收折式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靠近于轮毂电机之轴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上端铰接于车架后端底部,摆臂下端朝车架底部前侧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臂上端设置有铰接轴,所述支撑臂下端连接于铰接轴上,摆臂和支撑臂之间形成可弹性变化的夹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底部形成U形支撑部,所述支撑臂共有两个,两个支撑臂位于U形支撑部下端;所述摆臂共有两个,两个摆臂对应可转动式安装于两个支撑臂下端,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两个摆臂下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车架底部设置可弹性转动的摆臂,将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摆臂形成独轮车的弹性关节支架结构,使轮毂电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摆臂的摆动而过滤掉。从而,减少独轮车所受到地面颠簸带来的冲击,提高骑行的舒适性;该减少冲击的方式相对于传统采用滑轨减缓冲击的方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固,维护也更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弹性件为弹性胶的独轮车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之独轮车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之独轮车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弹性件为弹簧和弹性胶结合的独轮车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之独轮车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之独轮车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4之独轮车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4之独轮车采用扭簧和弹性胶结合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车架;11、U形支撑部;12、手提部;13、支撑臂;131、加强筋板;132、铰接孔;14、踏板;20、摆臂;21、铰接轴;22、加强筋板;30、轮毂电机;40、弹性件;41、弹性胶;42、扭簧;43、弹簧;50、支撑轴;60、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包括有车架10、摆臂20和轮毂电机30,其中:
所述车架10底部形成U形支撑部11,用于容置轮毂电机30,于车架10顶部设置有便于手提独轮车的手提部12;于车架10后端两侧壁上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有一用于和所述摆臂20连接配合的支撑臂13。于车架10中部两侧壁上可翻转收折式设置有供骑行者脚踏的踏板14;使用独轮车时,将踏板14向下翻转打开,不使用时,将踏板14向上翻转收折,以减少占用空间。
所述摆臂20上端可直接铰接于车架10之U形支撑部下端,以形成与车架的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摆臂20共有两个,将两个摆臂20上端对应与两支撑臂13下端可弹性转动式铰接配合。具体是于两个摆臂20上端穿设一铰接轴21,将两支撑臂13下端与该铰接轴21可转动式配合,两个摆臂20下端朝车架10底部前侧延伸,摆臂20和支撑臂13之间形成可弹性变化的夹角。
并于摆臂20和支撑臂13铰接处或摆臂20和支撑臂13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摆臂20和支撑臂13彼此可相对弹性转动的弹性件40。
所述设置于摆臂20和支撑臂13铰接处的弹性件40为弹性胶41或扭簧42;当采用弹性胶41时,具体是将弹性胶41设置于铰接轴21外壁上,支撑臂13下端可转动式包覆于弹性胶41外部。当采用扭簧42时,具体是将扭簧42套设于铰接轴21上,扭簧42两端对应与摆臂20和支撑臂13相连。并且,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设置弹性胶41和扭簧42,具体是将弹性胶41设置于铰接轴21外壁上,支撑臂13下端可转动式包覆于弹性胶41外部,并将扭簧42套设于铰接轴21上,且扭簧42位于弹性胶41和摆臂20之间的间隙中,扭簧42一端与弹性胶41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摆臂20上端连接。并且,弹性胶41和扭簧42可以同时使用,以增强摆臂20的弹性,两者具体安装位置如上所述。
所述设置于摆臂20和支撑臂13之间的弹性件40为弹簧43,具体是于摆臂20和支撑臂13中段分别穿设一支撑轴50(摆臂20和支撑臂13内侧均为槽状结构,且具有多个加强筋板22、131,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于两支撑轴50之间连接有阻尼器60,所述弹簧43抵接于阻尼器60和摆臂20上的支撑轴50之间。并且,在已经安装弹簧43的基础上,还可以于铰接轴21上设置弹性胶41,以增强摆臂20的弹性。
所述弹性胶41可以为方块状或采用多个圆柱状弹性胶分布于铰接轴21外壁形成的方块结构,所述支撑臂13下端与铰接轴21配合处设置有铰接孔132,所述铰接孔132对应弹性胶41为方形。方形配合结构中的棱角可以增强弹性胶41与铰接孔132之间的弹性摩擦力,避免打滑,使弹性胶41和铰接孔132彼此相对位置不变;弹性胶41自身的弹性扭曲变形为摆臂20提供了弹性驱动力,从而,使摆臂20具备抵消震动的弹性力,以提高独轮车的减缓冲击性能。同理,扭簧42也是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为摆臂20提供了弹性驱动力;在仅采用扭簧42作为弹性件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阻尼器以配合降低冲击。弹簧43同样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并结合阻尼器60为摆臂20提供了弹性驱动力,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胶41、扭簧42和弹簧43可以综合起来使用或采用其中两种相结合使用,同时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任意一种;弹性件40的选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而且,也可以采用一个摆臂20替代所述两个摆臂,具体是将两个摆臂中段由一横杆一体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其整体结构呈H状,采用该结构的摆臂20可以实现所述两个摆臂同样的技术效果。同样支撑臂13也可以设计呈H状或杆状结构,支撑臂13可以由车架后端一体向下延伸形成或采用单独杆件与车架后端固连或可拆卸式连接形成。
所述轮毂电机30安装于两摆臂20下端,所述踏板14靠近于轮毂电机30轴心位置。踏板14垂直受力方向穿过轮毂电机30轴心,使独轮车的整体受力集中于轮毂电机30中心,受力更均衡,能够提高独轮车的行驶平稳性。
该独轮车的减缓冲击原理如下:骑行者脚踩于踏板于路面上行驶过程中,路面颠簸对轮毂电机产生的震动传递到摆臂;在骑行者和车架的重力压迫下,摆臂无法大幅度向上摆动,其受力转化为相对于支撑臂向下弹性转动的驱动力,从而将轮毂电机传递的震动抵消;同时,车架在摆臂的带动下会产生上下轻微浮动,将震动进一步过滤,使骑行者的骑行过程更加舒适,提高骑行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车架底部设置可弹性转动的摆臂,将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摆臂形成独轮车的弹性关节支架结构,使轮毂电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摆臂的摆动而过滤掉。从而,减少独轮车所受到地面颠簸带来的冲击,提高骑行的舒适性;该减少冲击的方式相对于传统采用滑轨减缓冲击的方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固,维护也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架、摆臂和轮毂电机,所述车架底部向下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摆臂上端铰接于支撑臂下端;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摆臂弹性转动的弹性件,所述摆臂上端可弹性转动式铰接于车架底部;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摆臂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或/和扭簧,所述弹性胶或/和扭簧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和弹性胶,于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弹簧抵接于摆臂和阻尼器之间;所述弹性胶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胶、扭簧和弹簧,所述弹性胶和扭簧安装于支撑臂和摆臂铰接处;于所述摆臂和支撑臂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弹簧抵接于摆臂和阻尼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两侧分别可翻转收折式安装有踏板,所述踏板靠近于轮毂电机之轴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端铰接于车架后端底部,摆臂下端朝车架底部前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上端设置有铰接轴,所述支撑臂下端连接于铰接轴上,摆臂和支撑臂之间形成可弹性变化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底部形成U形支撑部,所述支撑臂共有两个,两个支撑臂位于U形支撑部下端;所述摆臂共有两个,两个摆臂对应可转动式安装于两个支撑臂下端,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两个摆臂下端。
CN202223222671.1U 2022-12-02 2022-12-02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Active CN219361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2671.1U CN21936123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2671.1U CN21936123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1236U true CN219361236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2671.1U Active CN219361236U (zh) 2022-12-02 2022-12-02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1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1112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箱型モジュール、車両のパラメトリックシャーシ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ボディシェル
CN103121387B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JP2017514752A (ja)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
US20230115767A1 (en) Front chassis system of tilting vehicle
CN106394761A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CN219361236U (zh)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KR200442475Y1 (ko) 자동차완구
CN206781512U (zh) 电动客车车桥
CN201214445Y (zh) 一种三轮车的前轮机构
CN210186405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100344471C (zh) 八轮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N1302958C (zh) 八轮对称悬架式车载机构
CN115923979A (zh) 基于关节支架结构的独轮车
CN206187209U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115122904A (zh) 底盘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1969149U (zh) 车辆及其驱动机构
CN210454375U (zh) 一种轮毂电机用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08469486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板车的双避震结构
CN207758932U (zh) 一种板簧减震的四轮自行车
CN220662755U (zh)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前悬机构
CN20608714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后叉结构及后轮结构
CN216034894U (zh) 一种双后轮电动车尾部悬架
CN219295126U (zh) 一种双减震车轮悬架总成以及电动车
CN210795658U (zh) 驱动桥减震机构及叉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5, 301, Shiyan Reservoir Baxia Eighth Industrial Zone, Hongxing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c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7, No. 71, Xinghu Road, No. 8 Industrial Zone, Hongxing Community,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KINGSONG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