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0376U -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0376U
CN219360376U CN202320307138.0U CN202320307138U CN219360376U CN 219360376 U CN219360376 U CN 219360376U CN 202320307138 U CN202320307138 U CN 202320307138U CN 219360376 U CN219360376 U CN 219360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pper suction
suction plate
cloth
splic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71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玉朝
时宁宁
闫军
郝敬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tes Unitta Power Transmission (su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tes Unitta Power Transmission (su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tes Unitta Power Transmission (suzhou) Ltd filed Critical Gates Unitta Power Transmission (su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71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0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0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0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楔带的拼接设备,该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包括支架、上吸板、下托板、支撑板及托平机构,上吸板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架顶部的上横梁上,托平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架下横梁上,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托平机构上,下托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板上,上吸板为设置有工作面的真空吸板,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内翻转时,上吸板的工作面与下托板平行且相互靠近,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外翻转时,上吸板的工作面与下托板相互远离,采用本多楔带的拼接设备生产的多楔带,多楔带表面无台阶差,减少缝线带来的生产及后续噪音问题。

Description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背景技术
多楔带一般包括顶胶、线绳和底胶,通常在顶胶外侧面、即带的背部设置各种布来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如增加耐磨性,降低噪音或增加负载等。布的两端接头采用搭接的方式,如美国公告号为US6238314B1的专利,这样会造成搭接部位宽度内的厚度较厚,使用时多楔带由于厚度不均,在传动过程中与带轮接触造成周期性的噪音。为改善这一情况,后期的布一般采用缝制或直接编织或针织成筒状结构的形式。编织或针织的布材料结构有限,可能不能满足各种不同性能需求。缝制成筒状结构的布一般采用两边折叠对齐的方式进行缝纫,缝制过紧则容易在布的接头形成一个凸起,而这个凸起在多楔带生产过程中会导致布无法有效撑开,硫化后多楔带在布拼接位置就会形成凸起。如果缝制太松,布在拼接处就会产生缝隙,硫化后多楔带在拼接位置形成凹坑。因此对缝制设备及人员的稳定性要求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生产管控,否则会导致噪音问题。另外缝制后需要裁切边,造成材料的浪费;此外此种结构的缝线使用时容易暴露在外面,在与带轮接触传动中造成磨损断裂。为改善缝线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6246802B的专利中采用滚花结构硫化过程中挤压使胶进一步流动遮住缝线,一定程度的改善了缝线及接头处的缺陷。
各厂商为改善布接头问题做出各种努力,但依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来进一步的改善或优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楔带的拼接设备,用于多楔带筒状布的拼接,包括支架,还包括上吸板、下托板、支撑板及托平机构,所述上吸板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架顶部的上横梁上,所述托平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架下横梁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托平机构上,所述下托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托平机构与所述下托板分别位于支撑板相对两侧,所述托平机构可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所述上吸板位于所述下托板上方,所述上吸板为设置有工作面的真空吸板,上吸板为对称的两个,所述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内翻转时,上吸板的工作面与下托板平行且相互靠近,所述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外翻转时,所述上吸板的工作面与所述下托板相互远离。
采用该多楔带的拼接设备生产的多楔带,布的拼接位置良好,无台阶差,硫化完成后多楔带表面基本无法看出拼接的痕迹,同时,由于硫化前撕去了胶带,不存在接缝处粘结物造成的高低问题,同时减少缝线带来的生产及后续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多楔带断面示意图。
图2,拼接形成的筒状布示意图。
图3,布套拼接设备立体示意图。
图4,布套拼接设备示意图轴测图。
图5,上吸板示意图。
图6,拼接设备动作示意图。
图7,筒状带坯立体示意图。
图8,筒状带坯装入硫化设备内局部剖面示意图。
为便于明确各零件之间的关系,附图零件未按比例绘制,部分零件在附图中放大了区域和厚度。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吸板;2、支架;3、下托板;4、托平机构;5、支撑板;11、气孔;12、纵向通道,13、横向通道;14、固定孔;15、粘结胶带;21、支架上横梁;22、支架下横梁;23、连接座;31、对中线;41、气缸导杆;42、导柱;43、固定板;44、气缸;45、连接板;46、导套;100、布;101、翻转轴;111、把手;200、多楔带;201、底胶;202、线绳;203、顶胶;204、背部布;200'、筒状带坯;201'、底胶橡胶;203'、顶胶橡胶;204'、筒状布;301、芯棒;302、气囊;400、外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多楔带200包括底胶201、底胶201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楔、顶胶203、位于顶胶203与底胶201之间的线绳202,以及顶胶203背面的背部布204。此外,底胶201的外表面也可以覆盖有楔部布,例如纺织物或针织物。背部布204、顶胶203、线绳202等材料及材料的处理方式不做限制,可为现有技术揭示的任何材料。
下面将参照图2-8描述多楔带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采用的为模压工艺。
本实用新型中底胶、顶胶的混炼、压延等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揭示的任何工艺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详述。
首先进行片状布的拼接。片状布一般为经过处理的布,该处理包括用热水或化学药品洗涤、热定形或粘合处理等。对于粘合处理,为了提高织物在橡胶材料上的粘附力,或者为了获得所需的性能特性,通常在布上采用阿拉伯树胶、诸如间苯二酚-甲醛乳胶(RFL)的粘合剂和树脂(例如苯酚或含氟树脂)的附加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进行擦胶、贴胶等工艺处理。处理后的布根据所需裁切成片状布,根据对布料纹路的要求,裁切可能为直裁或斜裁。拼接时使布100的两端对接、相对无缝对齐形成筒状;在筒状的布的内部采用粘结胶带固定连接布的两个端部,如图2所示,形成无缝对接的筒状布204'。优选的,在多楔带拼接设备上进行拼接,通过具有粘性的粘结胶带在布的两端进行粘结连接,形成无缝对接的筒状布,粘结胶带15位于筒状布的内部。由于粘结胶带主要粘贴在布的表面,因此粘结胶带优选粘结力较强的布基胶带,布基胶带的宽度优选30mm以下,厚度0.5mm以下。
如图3~图4所示,多楔带拼接设备包括由若干横梁和纵梁组装或焊接而成的稳定支架2,支架2顶部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上吸板1,上吸板1的其中一面为工作面,与工作面垂直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突出的部分,突出的部分最好设置在靠近两端部,两端的突出的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沿上吸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同轴的通孔,通孔所在的轴为翻转轴101。上吸板1通过销固定在连接座23上,连接座23安装在支架上横梁21上,上吸板1可绕销或翻转轴101旋转。托平机构4固定安装在支架下部。具体的,托平机构4通过固定板43固定安装在支架下横梁22上,支架上横梁21和支架下横梁22上下设置。为便于托平机构4的动作,支架上横梁21可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托平机构4包括升降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两侧与升降装置平行的一对导套46,及设置于导套46内且可相对于导套46上下滑动的导柱42。导套46和升降装置均固定安装于固定板43上,升降装置及导柱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板45,连接板45通过升降装置的上下运动及导柱的顶升与下降,相对于固定板43上下移动。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升降装置顶部,升降装置的上下运动带动支撑板5上下移动。
升降装置可为前后设置的两个,为使动作一致,也可设置一个,同时顶升起支撑板5。
升降装置可为手动装置,即通过旋转丝杆相对于螺母旋转进行升降,螺母固定安装在固定板43上,丝杆上端可旋转的安装在连接板45上,丝杆的另一端向下伸出螺母,与手柄连接便于操作。
优选的,升降装置为气动装置。优选的升降装置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包括固定在固定板43上的气缸44及直线运动的气缸导杆41。气缸导杆41与两侧的导柱42平行设置,气缸导杆41和两侧的导柱42的上端固定在连接板45上,由气缸44驱动气缸导杆41伸出或缩回,带动导柱42的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连接板45上下运动。支撑板5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5上。下托板3可拆卸的安装于支撑板5上,托平机构4与下托板3分别位于支撑板相对的两侧,上吸板1位于下托板3上方,上吸板1为设置有工作面的真空吸板,上吸板1绕翻转轴向内翻转时,上吸板1的工作面与下托板3平行且相互靠近,上吸板1绕翻转轴向外翻转时,上吸板1的工作面与下托板3相互远离,为防止工作时上吸板翻转后与下托板3之间存在过大间隙,无法压紧布接头,托平机构向上运动消除间隙。
上吸板1内部设置优选横向通道13及与横向通道13交叉分布的纵向通道12。为方便加工,优选两者垂直分布。若干纵向通道12、横向通道13及位于通道上方的气孔11相互连通。为使吸力均匀,气孔11在上吸板1的工作面上间隔均匀的分布。其中一个横向通道或纵向通道的至少一个末端设置有固定孔14,真空系统的气管安装到固定孔14内,向上吸板1抽气或断气。为便于布100的吸附,上吸板1表面安装有毛毡。
为便于人工辅助翻转,上吸板1的工作面的相对面可设置把手111。
下托板3可拆卸的安装在支撑板5上,下托板3的两端设置定位孔,支撑板5上可设置对应定位销,定位孔可设置为沿下托板3长度方向上的长圆孔,对下托板宽度方向进行精确定位,便于粘结胶带位置的精确定位,长度方向可以稍微移动便于放置下托板3到连接板45上。
下托板3上设置长度方向上的对中线31,两个上吸板1沿对中线31左右设置,优选左右对称设置,对中线31与左右上吸板1的边沿一致。
如图6所示,图6中的6a~6d为布100拼接过程的设备部分运作示意图,筒形布的拼接方法或步骤如下:
首先,上吸板1向两边翻转打开,为防止片状布100下坠,布的中间部位放在支撑板上进行支撑,片状布100的两个端部分别对齐上吸板1的边缘,使其吸附在上吸板1上。
接着放置下托板3至支撑板5上两端进行定位,放置前下托板3预先在对中线位置固定粘结胶带15,粘结胶带15粘贴面朝上固定在下托板3上。
然后,上吸板1向内翻转,此时上吸板1、下托板3及支撑板5相互平行且靠近,托平机构顶升下托板3向上吸板1运动,压紧粘结胶带15的粘结面至布100,布的两个端部被粘结胶带粘结牢固。由于粘结胶带沿下托板3对中线固定,且上吸板1沿下托板3中线对称设置,因此粘结胶带15粘贴后基本位于端部中间位置。
托平机构4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拼接。
筒状布100如图2所示,两端接头在内部被粘结胶带15固定。随后转入下一工位进行线绳和胶料的缠绕。
缠绕工序,首先在成型毂上套上拼接好的筒状布,粘结胶带面朝向成型毂的表面,无粘结胶带的面背离成型毂表面,缠绕形成橡胶带坯。橡胶带坯围绕成型毂外圆周,包括形成多楔带背部布的筒状布204'、筒状布204'外侧的顶胶橡胶203'、顶胶橡胶203'外侧的线绳202、及线绳202外侧的底胶橡胶201'。针对部分多楔带,底胶橡胶上可设置楔部织物。如模具圆周方向上延展较好的纬编针织物。
橡胶带坯脱模,将成型毂上的橡胶带坯从成型毂上脱离,形成一个筒状带坯200',转入撕粘结胶带工序。
撕粘结胶带工序,橡胶带坯脱模后,由于粘结胶带位于筒状带坯内部200',很容易从内撕去连接布端部的粘结胶带15,如图7。鉴于缠绕工序施加一定的压力,布与粘结橡胶层经线绳缠绕后会产生一定的粘结性能,因此撕去粘结胶带后的布保持原有的无缝对接状态。
硫化工序,将筒状带坯放入硫化模具的外模和内模之间,外模和内模具有一定的间隙,带坯放入该间隙中,如图8。内模包括芯棒301与套设在芯棒301外表面的气囊302,外模400内表面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肋条。在高压下供以任何适合的温度可控的流体介质,如蒸汽,从而气囊302径向向外扩张,压迫筒状带坯径向向外扩张,迫使底胶橡胶压入外模400内表面的肋条之间。该气囊302一般为橡胶硫化成型的筒状结构。在此工艺过程中,筒状带坯内的布、顶胶橡胶、线绳及底胶橡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同时底胶橡胶上形成了多楔带上的楔。
切割成型,将硫化好的硫化带筒从硫化模具内取出,放到切割机上按所需楔的个数进行切割,形成多楔带。
经生产验证,布拼接未产生开裂,粘结胶带保证了生产过程的连贯性。硫化时布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硫化完成后带表面基本无法看出拼接的痕迹,搭接位置也很平顺,满足生产要求。
针对这种方式处理多楔带,经耐久寿命测试,完全达到性能要求,并且布拼接位置在通过耐久测试后也没有开裂,满足多楔带的性能要求。
因此采用此种方式生产的多楔带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并能有效的改进目前缝线搭接方式遇到的问题,达到优化改良的效果。

Claims (8)

1.多楔带的拼接设备,用于多楔带筒状布的拼接,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吸板、下托板、支撑板及托平机构,所述上吸板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架顶部的上横梁上,所述托平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架下横梁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托平机构上,所述下托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托平机构与所述下托板分别位于支撑板相对两侧,所述托平机构可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所述上吸板位于所述下托板上方,所述上吸板为设置有工作面的真空吸板,上吸板为对称的两个,所述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内翻转时,上吸板的工作面与下托板平行且相互靠近,所述上吸板绕翻转轴向外翻转时,所述上吸板的工作面与所述下托板相互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板的工作面安装有毛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上设置有对中线,所述上吸板沿对中线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吸板内部设置有若干相互连通的横向通道及纵向通道,上吸板工作面上的气孔均匀的排布在通道上方,至少通道末端与真空系统的气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平机构包括升降装置、导柱、导套、固定板及连接板,所述升降装置与导套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支架下横梁上,所述导柱与升降装置平行设置,且上端安装在连接板上,导柱可滑动的安装所述导套内,所述下托板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连接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丝杆与螺母,所述螺母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丝杆一端可旋转的安装在连接板上,另一端伸出螺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位于连接板下方,所述顶升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气缸导杆上端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下托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楔带的拼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下托板一端设置有长圆形的定位孔,所述下托板通过定位孔放置在所述定位销上。
CN202320307138.0U 2023-02-24 2023-02-24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Active CN219360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7138.0U CN21936037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7138.0U CN21936037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0376U true CN219360376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7138.0U Active CN219360376U (zh) 2023-02-24 2023-02-24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0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02819A1 (en) Tire component cut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utting
JP4813098B2 (ja)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イアスカット装置
EP1897681A1 (en) Chipper and apex subassembly as an intermediate article of manufacture
JP5859281B2 (ja) ゴム部材の接合装置及び接合方法
JP4600937B2 (ja) カーカスプライ材の作製装置
EP2720858B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CN219360376U (zh) 多楔带的拼接设备
JP2831102B2 (ja) 平行にのびている補強部材を有する弾性シート材料の端部の接合
JP4491963B2 (ja) 円環状ゴム状弾性部材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PL180193B1 (pl) S posób wytwarzania laminatu stanowiacego element skladowy opony, zwlaszcza do ksztaltowania osnowy korpusu radialnej opony pneumatyczneji urzadzenie do wytwarzania laminatu stanowiacego element skladowy opony, zwlaszcza do ksztaltowania osnowy korpusu radialnej opony pneumatycznej PL PL PL PL PL PL PL
US4410390A (en) Belt folding apparatus
CN116278089A (zh) 多楔带的生产方法
JPH0785915B2 (ja) タイヤ成形機用内側ブラダ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内側ブラダー
JP3494269B2 (ja) 帯状材料の貼り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1712376B (zh) 轮胎的制造方法
EP2602100B1 (en) Apparatus for joining tire constituent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ire constituent member
JP6993875B2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構成部材の製造装置
US166558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laminated annular articles
JP3615094B2 (ja) 歯付ベルト用繊維材料の接合装置
CN220594125U (zh) 多楔带生产设备
JP2011240678A (ja) ゴムシート貼付装置及びゴムシート貼付方法
US1924067A (en) Method of and machine for building belts
JP7017884B2 (ja) タイヤ部材の製造装置
JP5788652B2 (ja)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ジョイント装置
CN117141018A (zh) 多楔带的制造方法及多楔带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