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5807U -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5807U
CN219355807U CN202220959340.7U CN202220959340U CN219355807U CN 219355807 U CN219355807 U CN 219355807U CN 202220959340 U CN202220959340 U CN 202220959340U CN 219355807 U CN219355807 U CN 219355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membrane electrode
plate
dispose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93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Voi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Voi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Voi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Voi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93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5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5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5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除湿装置包括第一盖板、壳体和膜电极组件,壳体的顶部为开口端,第一盖板设于开口端,第一盖板与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第一盖板开设有进风口,壳体的底部设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膜电极组件设于容置腔,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极板靠近进风口,膜电极组件的阴极极板靠近出风口,容置腔中的水汽能够经过膜电极组件自动产生化学反应,将水汽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有效提高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背景技术
除湿装置通常适用于家用电器、安防、户外等相关设备中。目前使用的除湿方法有干燥剂除湿、冷凝除湿等。干燥剂为一次性耗材,除湿的能力有限,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冷凝技术占用的空间较大,能耗较高,除湿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除湿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湿装置,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除湿装置的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进风口;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为开口端,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膜电极组件,所述膜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阴极极板靠近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除湿装置中设置了出风口、进风口和膜电极组件,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极板靠近进风口,膜电极组件的阴极极板靠近出风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置腔中的水汽在经过阳极极板后电解出氢离子,再经过阴极极板,与外界环境中的氧气结合反应形成水分子,水分子经由出风口,最终能够排出至外界环境中,从而能将容置腔中的湿气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装置能够自动将容置腔中的水汽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除湿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位于于所述膜电极组件设有阳极极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用于驱使所述容置腔内的空气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膜电极组件、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导风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充电接口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膜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紧贴于所述膜电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设有扣位槽,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扣位件,所述扣位件与所述扣位槽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的除湿装置,还包括除湿装置设置在设备的腔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的除湿装置,设备内的湿气能够流至除湿装置中,通过膜电极组件的化学反应,最终能将设备中的湿气排出至外界空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备能够自动将设备中的水汽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除湿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应用场景图。
附图标记:
第一盖板110、进风口111;
壳体120、出风口121、限位槽122、第一侧板123、第二侧板124、第二盖板125;
膜电极组件130、阴极极板131、阳极极板132、膜电极133;
充电接口140、第一压板150、第二压板160;
发热件210、导风件220、电路板230;
第一密封件310、第二密封件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参照图1,其具体包括第一盖板110、壳体120和膜电极组件130。
壳体120的顶部为开口端,第一盖板110设于开口端,第一盖板110与壳体120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能容纳除湿装置中的各种零件,第一盖板110与壳体12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卸维护,第一盖板110和壳体120能起到保护容置腔内零件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进入容置腔内的灰尘量,以免灰尘堆积影响除湿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壳体120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能够减少连接缝隙,保证容置腔内的密封性。
第一盖板110开设有进风口111,壳体120的底部设有与进风口111相对的出风口121,出风口121的范围通常与膜电极组件130的尺寸范围一致,进风口111与出风口121的形状一般设置为条形状,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1均设有多个,有助于加快容置腔内空气的对流,从而提高水汽排出的效率,以达到高效除湿的效果。
膜电极组件130设置于容置腔,参照图1,膜电极组件130由阳极极板132、阴极极板131和膜电极133组成,膜电极组件130的阳极基板靠近进风口111,膜电极组件130的阴极极板131靠近出风口121,具体地,阴极极板131一般紧贴在出风口121处,能够缩小水汽从阴极极板131向外界排出的距离,避免水汽回流至容置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除湿装置,除湿装置中设置了出风口121、进风口111和膜电极组件130,膜电极组件130的阳极极板132靠近进风口111,膜电极组件130的阴极极板131靠近出风口12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容置腔中的水汽在经过阳极极板132后电解出氢离子,再经过阴极极板131,与外界环境中的氧气结合反应形成水分子,水分子经由出风口121,最终能够排出至外界环境中,从而能将容置腔中的湿气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装置能够自动将容置腔中的水汽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除湿的效率。
除湿装置还包括发热件210,发热件210设置于容置腔,且设于膜电极组件130设有阳极极板132的一侧,发热件210可为硅胶加热片、PI发热膜或金属发热丝等,发热件210具有温度补偿的作用,在容置腔中处于低温环境时,膜电极组件130中的催化剂活性会降低,导致膜电极组件130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利用发热件210发热,将容置腔中的温度提升至常温,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保证膜电极组件130能够正常工作。
除湿装置还包括导风件220,导风件220设置于容置腔中,导风件220包括叶轮、涡轮或风扇等。导风件220用于驱使容置腔内的空气运动,即导风件220能够引流容置腔内的水汽,使容置腔内水汽达到平衡,同时有助于将水汽引流至膜电极组件130。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发热件210提升容置腔内的温度时,导风件220能够平衡冷空气与发热件210之间的温差,使空气中的水汽能够正常流向膜电极组件130,保证除湿效果。
除湿装置还包括电路板230,电路板230设置于容置腔,电路板230分别与膜电极组件130、发热件210和导风件220电连接,膜电极组件130、发热件210和导风件220的供电集成在电路板230上,电路板230主要为膜电极组件130、发热件210和导风件220供电。
除湿装置还包括充电接口140,壳体120上设有安装孔,充电接口140穿设于安装孔,并与电路板230电连接,即充电接口140的一端连接电路板230,另一端连接外置电源,通常是连接直流5V电源,电流经电路板230供电给膜电极组件130、发热件210和导风件220。
如图1所示,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10,第一密封件310设置于膜电极组件130与壳体120之间,第一密封件310可为硅胶垫,第一密封件310用于密封膜电极组件130,同时能够起到缓冲绝缘的作用。
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一压板150,第一压板150紧贴于膜电极组件130远离第一密封件310的一侧,第一压板150能将膜电极组件130固定在容置腔内,即将膜电极组件130贴紧容置腔的底部,防止其晃动影响除湿效率。
壳体120内设置有扣位槽,第一压板150的一端延伸形成扣位件,扣位件与扣位槽卡接,使第一压板150能固定在容置腔内,同时能压紧膜电极组件130,使其更稳固地设置在容置腔中。
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20,第二密封件320设置于壳体120的底部,第二密封件320可为密封圈,壳体120的底部开设有密封槽,密封圈固定在密封槽内,参照图2,为除湿装置安装在设备腔体内的一示意图,第二密封件320用于使除湿装置与设备的安装面保持密封。
壳体120内还设置有限位槽122,限位槽122的底部为出风口121,限位槽122中依次放置为第一密封件310、膜电极组件130、发热件210和第一压板150。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120可以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具体来说,壳体120由第二盖板125、第一侧板123、第二侧板124和基座固定连接形成。其中第一侧板123和第二侧板124相对设置,第一盖板110与第二盖板125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23和第二侧板124分别固定于基座的两侧,第一盖板110设置在基座的顶部,第二盖板125设置在基座的底部,进风口111设在第一盖板110,出风口121设在第二盖板125。第一侧板123、第二侧板124、第一盖板110、第二盖板125与基座之间形成容置腔。
更详细地说,基座能够用来承载零件,参照图3,基座由两个侧板和隔板固定而组成,两个侧板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一侧板123和第二侧板124相邻,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基座的两个侧板,隔板为中空结构,能够作为水汽流动的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20内设置有多个固定槽,膜电极组件130、第一压板150和发热件210均卡接在不同的固定槽中,其中,导风件220设置在隔板的上方,通过螺丝与基座连接,发热件210、第一压板150和膜电极组件130依次设置在隔板的下方。
此外,参照图3,还可在膜电极组件130的底部设置第二压板160,起到缓冲绝缘的作用,第一压板150和第二压板160分别设置在膜电极组件130的顶部和底部,能够更好地保护膜电极组件130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320为硅胶片,硅胶片设置在第二盖板125远离容置腔的一端,硅胶片能够贴在壳体120底部的表面,与壳体120的接触面积较大,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如图2和图4所示,除湿装置设置在设备的腔体内,设备上开设有通孔,除湿设备的出风口121与该通孔连通,能使经过出风口121处的水汽排出至外界空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设备内的湿气能够流至除湿装置中,通过膜电极组件130的电化学反应,最终能将设备中的湿气排出至外界空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备能够自动将设备中的水汽排出至外界环境中,提高了除湿的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进风口;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为开口端,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
膜电极组件,所述膜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膜电极组件的阴极极板靠近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且位于所述膜电极组件设有阳极极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用于驱使所述容置腔内的空气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膜电极组件、所述发热件和所述导风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充电接口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膜电极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紧贴于所述膜电极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扣位槽,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延伸形成扣位件,所述扣位件与所述扣位槽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设置于所述设备的腔体内。
CN202220959340.7U 2022-04-22 2022-04-22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Active CN219355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9340.7U CN2193558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9340.7U CN2193558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5807U true CN219355807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4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9340.7U Active CN219355807U (zh) 2022-04-22 2022-04-22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5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88172B1 (en) Fuel cell for mounting on equipment
US20090053570A1 (en) Fuel cell stack for low temperature start-up and operation
CN218976549U (zh) 储能电源
JP2004327089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CN219355807U (zh) 除湿装置及具有除湿装置的设备
JP2007184157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9607843U (zh) 一种简化风冷阴极封闭式燃料电池系统
JPWO2007105458A1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05847831U (zh) 一种外业作业设备的辅助散热装置
CN218333873U (zh) 一种氢源组件及氢电池系统
CN114678652B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JP2005505115A (ja) 燃料電池ブロック
CN109921059A (zh) 一种简化风冷阴极封闭式燃料电池系统
CN213633362U (zh) 一种生物气溶胶检测装置
CN217426804U (zh) 一种燃烧电池板式增湿器
JP2012209225A (ja) 排気装置
CN107069062B (zh) 便于燃料电池散热的一种结构
WO2014017043A1 (ja) 直接酸化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8182258U (zh) 一种空冷燃料电池双极板结构
CN215119083U (zh) 一种稳定型智能锂电池组
CN220895553U (zh) 电池壳及燃料电池
CN217235935U (zh) 一种具有快速加湿结构的加湿器
CN220507256U (zh) 增氧设备及淋浴房
CN218328473U (zh) 家用电器的送风系统和家用电器
CN216488169U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绝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