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3730U -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3730U
CN219353730U CN202320042967.0U CN202320042967U CN219353730U CN 219353730 U CN219353730 U CN 219353730U CN 202320042967 U CN202320042967 U CN 202320042967U CN 219353730 U CN219353730 U CN 219353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ivot
shaft body
cover
electric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29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许德志
韩阳
龚益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29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3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3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3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把手组装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排气杠杆,所述排气杠杆通过枢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安装在所述面盖上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把手盖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上的按钮,所述排气杠杆的一端贯穿面盖伸入所述把手座内并位于所述按钮下方,所述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所述面盖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枢轴配合以固定所述枢轴。

Description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包括锅盖,锅盖包括盖体和排气杠杆,排气杠杆通过枢轴转动安装在盖体上,盖体包括面盖以及通过螺钉安装在面盖上的把手,把手包括把手座、把手盖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把手盖上的按钮,排气杠杆的一端位于限压阀的下方,另一端伸入把手座内并位于按钮下方,用户向下按压按钮时可驱动排气杠杆的另一端向下转动,以使排气杠杆的另一端翘起。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枢轴的连接可靠性,需要单独加工一个零件对枢轴进行固定,而该零件则需要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装配到把手座上,如此一来,便增加一个组装步骤,加之把手座内的空间较小,因此拧螺钉的难度较大,由此增加了把手的组装难度,降低了把手的组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能够有效降低把手的组装难度,提升把手的组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排气杠杆,所述排气杠杆通过枢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安装在所述面盖上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把手盖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上的按钮,所述排气杠杆的一端贯穿面盖伸入所述把手座内并位于所述按钮下方,所述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所述面盖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枢轴配合以固定所述枢轴。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枢轴为L轴,所述枢轴包括转接轴体和固定轴体,所述转接轴体与所述排气杠杆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体与所述限位筋配合。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限位筋包括第一限位段以及与所述固定轴体平行的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轴体上方以对其进行上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段与所述固定轴体背离所述转接轴体的一侧相抵。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限位筋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轴体端面相抵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与第三限位段连接。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枢轴为销杆,所述销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排气杠杆设置,所述限位筋局部折弯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销杆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以防止所述销杆轴向移动。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手座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扣位于所述限位筋围成的区域内,所述连接扣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座的侧壁连接。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面盖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卡扣,所述把手座的底壁设有避让孔,所述卡扣贯穿所述避让孔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盖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枢轴支架,所述枢轴支架设于所述面盖或者把手座的底壁,所述枢轴贯穿所述枢轴支架。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把手座的侧壁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排气杠杆贯穿所述避让缺口。
在上述电压力锅中,所述把手座的底壁还与所述面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面盖与连接扣卡接固定,以此实现将把手座预固定或者固定到面盖上,而限位筋与枢轴配合可以起到固定枢轴的作用,由此可知,无需设置单独的零件与把手座连接以对枢轴进行固定,由此减少了组装步骤,降低了把手的组装难度,提升了把手的组装效率。
枢轴为L轴,枢轴包括转接轴体和固定轴体,转接轴体与排气杠杆转动配合,固定轴体与限位筋配合。如此设计,组装时,固定轴体可形成握持部,以方便工人将转接轴体与排气杠杆转动配合,以此降低枢轴与排气杠杆的组装难度;在转接轴体与排气杠杆转动配合完成后,转动固定轴体使其与限位筋配合固定即可,组装较为简单方便。
限位筋包括第一限位段以及与固定轴体平行的第二限位段,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连接并位于固定轴体上方以对其进行上限位,第二限位段与固定轴体背离转接轴体的一侧相抵。如此设计,可通过第一限位段与把手座底壁的配合防止固定轴体发生上下翻转,以及通过第二限位段与盖体的配合可防止枢轴沿着转接轴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由此确保了枢轴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了枢轴发生晃动而与把手座碰撞发生噪音以及与排气杠杆连接失效的问题。
限位筋还包括与固定轴体端面相抵第三限位段,第二限位段与第三限位段连接。如此设计,既能增强第二限位段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对固定轴体的限位效果,又能通过第三限位段与固定轴体端面相抵,进一步提升对固定轴体的固定效果,以此提升枢轴的安装稳定性。
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把手座的侧壁连接,连接扣位于限位筋围成的区域内,连接扣的一端与限位筋连接,另一端与把手座的侧壁连接。如此设计,既能增强限位筋的结构强度,以保证限位筋对枢轴的固定效果,又能加强连接扣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把手座与面盖的卡接可靠性。
面盖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卡扣,把手座的底壁设有避让孔,卡扣贯穿避让孔与连接扣卡接固定。如此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盖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枢轴支架,枢轴支架设于面盖或者把手座的底壁,枢轴贯穿枢轴支架。如此设计,可通过枢轴穿过枢轴支架和排气杠杆起到固定排气杠杆的作用,进而实现排气杠杆转动安装在盖体上。
把手座的侧壁上设有避让缺口,排气杠杆贯穿避让缺口。如此设计,可在把手座与面盖组装时,使排气杠杆的一端经避让缺口伸入把手座内,同时避让缺口的设计,也为排气杠杆的转动提供了活动空间。
把手座的底壁还与面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如此设计,可先通过卡接的方式预固定把手座与面盖,随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把手座与面盖,以此提升把手座的安装可靠性,避免把手长时间旋转而出现晃动的风险;此外,这样设计,也能方便后期把手座无破坏式的拆卸,即先将螺钉取下,随后晃动把手座即可使把手座与面盖卡接失效,以此完成把手座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把手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盖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枢轴、枢轴支架与把手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盖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盖体;110、面盖;111、安装槽;112、卡扣;113、枢轴支架;120、把手;121、把手座;1210、避让缺口;1211、避让孔;122、把手盖;123、按钮;130、钢盖;140、排气管;200、排气杠杆;210、铰接部;300、枢轴;310、转接轴体;320、固定轴体;400、限位座;410、连接扣;420、限位筋;421、第一限位段;422、第二限位段;423、第三限位段;500、限压阀;600、排气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排气杠杆,所述排气杠杆通过枢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安装在所述面盖上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把手盖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上的按钮,所述排气杠杆的一端贯穿面盖伸入所述把手座内并位于所述按钮下方,所述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所述面盖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枢轴配合以固定所述枢轴。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面盖与连接扣卡接固定,以此实现将把手座预固定或者固定到面盖上,而限位筋与枢轴配合可以起到固定枢轴的作用,由此可知,无需设置单独的零件与把手座连接以对枢轴进行固定,由此减少了组装步骤,降低了把手的组装难度,提升了把手的组装效率。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包括盖体100和排气杠杆200,排气杠杆200通过枢轴300转动安装在盖体100上,盖体100包括面盖110和安装在面盖110上的把手120,把手120包括把手座121、把手盖122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把手盖122上的按钮123,排气杠杆200的一端贯穿面盖110伸入把手座121内并位于按钮123下方,把手座121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400,限位座400包括连接扣410和限位筋420,面盖110与连接扣410卡接固定,以此实现将把手座121预固定或者固定到面盖110上,而限位筋420与枢轴300配合可以起到固定枢轴300的作用,由此可知,无需设置单独的零件与把手座121连接以对枢轴300进行固定,由此减少了组装步骤,降低了把手120的组装难度,提升了把手120的组装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面盖110的顶面设有容纳腔,盖体100还包括与锅体锁合的钢盖130,钢盖130上设有排气管140,面盖110罩设在钢盖130外侧,排气管140向上延伸贯穿容纳腔的底壁,限压阀500位于容纳腔内并扣置在排气管140的上端,排气盖600盖设在容纳腔上并位于限压阀500上方。容纳腔的壁部设有穿孔,排气杠杆200的另一端经穿孔伸入容纳腔内并位于限压阀500下方,把手座121的侧壁上设有避让缺口1210,排气杠杆200的一端贯穿避让缺口1210以伸入到把手座121内,且避让缺口1210的设计能为排气杠杆200的转动提供活动空间。这样在用户向下按压按钮123时,排气杠杆200的一端受力向下转动,对应的排气杠杆200的另一端向上翘起从而顶起限压阀500进行排气。
为了实现面盖110与连接扣410卡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的面盖110的顶面还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底壁设有向上延伸的卡扣112,而把手座121的底壁一体成型有向上延伸的条形凸筋,条形凸筋形成上述连接扣410,在把手座121的底壁位于连接扣410的一侧还设有避让孔1211,卡扣112贯穿避让孔1211与连接扣410卡接固定,以此实现面盖110与连接扣410卡接固定,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的特点。
为了实现排气杠杆200通过枢轴300转动安装在盖体100上,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底壁一体成型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枢轴支架113,枢轴支架113经避让缺口1210贯穿把手座121的底壁设置,排气杠杆200设有铰接部210,枢轴300位于把手座121内并贯穿两个枢轴支架113和铰接部210设置,且枢轴300与铰接部210转动配合,由此可通过枢轴300将排气杠杆200转动安装在盖体100上。本实施例中的枢轴300为L轴,枢轴300包括转接轴体310和固定轴体320,转接轴体310与铰接部210转动配合,固定轴体320与限位筋420配合。如此设计,组装时,固定轴体320可形成握持部,以方便工人将转接轴体310与枢轴支架113、排气杠杆200转动配合,以此降低枢轴300的组装难度;在转接轴体310与排气杠杆200转动配合完成后,转动固定轴体320使其与限位筋420配合固定即可,组装较为简单方便。
其中,限位筋420包括第一限位段421和第二限位段422,第二限位段422与固定轴体320平行,第一限位段421与第二限位段422连接,第一限位段421水平延伸并位于固定轴体320上方以对固定轴体320进行上限位,而把手座121底壁可对固定轴体320进行下限位,由此可通过第一限位段421与把手座121底壁的配合防止固定轴体320发生上下翻转,而第二限位段与固定轴体320背离转接轴体310的一侧相抵,如此设计,可通过第二限位段422与枢轴支架113的配合防止枢轴300沿着转接轴体310的轴向方向移动,由此确保了枢轴30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了枢轴300发生晃动而与把手座121碰撞发生噪音以及与排气杠杆200连接失效的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筋420还包括与固定轴体320端面相抵第三限位段423,第二限位段422与第三限位段423连接。如此设计,既能增强第二限位段422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对固定轴体320的限位效果,又能通过第三限位段423与固定轴体320端面相抵,防止枢轴300沿着固定轴体320的轴向晃动,即进一步提升了对固定轴体320的固定效果,以此提升枢轴300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限位筋420与连接扣41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限位筋420的两端分别与把手座121的侧壁连接,连接扣410位于限位筋420围成的区域内,连接扣410的一端与限位筋420连接,另一端与把手座121的侧壁连接。如此设计,既能增强限位筋420的结构强度,以保证限位筋420对枢轴300的固定效果,又能通过限位筋420与连接扣410连接,加强连接扣410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把手座121与面盖110的卡接可靠性。
其次,为了提升把手座121与面盖110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把手座121的底壁还与安装槽111的底壁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螺钉数量为两个,两个螺钉与卡扣112呈三角形分布。如此设计,组装把手座121时,可先通过卡扣112与连接扣410的卡接将把手座121预固定到安装槽111内,随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把手座121与面盖110,以此提升把手座121的安装可靠性,避免把手120长时间旋转而出现晃动的风险;此外,这样设计,也能方便后期把手座121无破坏式的拆卸,即先将螺钉取下,随后晃动把手座121即可使把手座121与面盖110卡接失效,以此完成把手座121的拆卸。
最后,本实施例的锅盖组装时,先将排气杠杆200的一端经避让缺口1210伸入到把手座121内,接着将把手座121卡接到面盖110上,此时枢轴支架113也经避让缺口1210伸入到把手座121内,然后握持固定轴体320将转接轴体310插入铰接部210以及枢轴支架113,将固定轴体320向下按压使其转动到第一限位段421的下方,由此便通过限位筋420与枢轴300的配合实现了对枢轴300的固定,再然后将两个螺钉安装到把手座121上并与面盖110连接,最后将安装有按钮123的把手盖122卡装到把手座121上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筋的两端还可不与把手座的侧壁连接,而连接扣也不与把手座的侧壁连接,只需保证连接扣与限位筋连接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枢轴支架还可与把手座的底壁一体加工成型。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枢轴为销杆,销杆的纵截面为T型,销杆的小径端贯穿排气杠杆设置,限位筋局部折弯形成竖向延伸的限位槽,限位槽的下端敞开,此时避让缺口的口径大于销杆的长度,组装时,可先将枢轴与排气杠杆以及枢轴支架连接,随后,使排气杠杆的一端伸入把手座内后,在将把手座卡装在面盖上后,销杆和枢轴支架经避让缺口进入把手座内,同时销杆的大径端竖向插入限位槽内,以此通过限位槽实现对销杆的轴向限位,防止销杆轴向移动,保证了销杆的安装稳定性,再然后将两个螺钉安装到把手座上并与面盖连接,最后将安装有按钮的把手盖卡装到把手座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包括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和排气杠杆,所述排气杠杆通过枢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安装在所述面盖上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座、把手盖和竖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把手盖上的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杠杆的一端贯穿面盖伸入所述把手座内并位于所述按钮下方,所述把手座的底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包括连接扣和限位筋,所述面盖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枢轴配合以固定所述枢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为L轴,所述枢轴包括转接轴体和固定轴体,所述转接轴体与所述排气杠杆转动配合,所述固定轴体与所述限位筋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包括第一限位段以及与所述固定轴体平行的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轴体上方以对其进行上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段与所述固定轴体背离所述转接轴体的一侧相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还包括与所述固定轴体端面相抵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与第三限位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为销杆,所述销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排气杠杆设置,所述限位筋局部折弯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销杆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以防止所述销杆轴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把手座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扣位于所述限位筋围成的区域内,所述连接扣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把手座的侧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卡扣,所述把手座的底壁设有避让孔,所述卡扣贯穿所述避让孔与所述连接扣卡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枢轴支架,所述枢轴支架设于所述面盖或者把手座的底壁,所述枢轴贯穿所述枢轴支架。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的侧壁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排气杠杆贯穿所述避让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座的底壁还与所述面盖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CN202320042967.0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Active CN219353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967.0U CN219353730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2967.0U CN219353730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3730U true CN21935373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2967.0U Active CN219353730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3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36341A (ja) スナップ固定式ドアハンドルとロックノブとの組立体
CN219353730U (zh) 一种把手方便固定的电压力锅
CN209990357U (zh) 一种便于折叠木门安装的可调节转动组件
CN216020466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压力烹饪器具
CN219286242U (zh)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结构
CN217641084U (zh) 一种温控器旋钮开关连接结构及烤箱
CN110652131A (zh) 一种具有简便的可辅助进行多方向调节的调节机制的扶手
CN219587405U (zh) 一种稳定型铰链
CN212837261U (zh) 铰链组件和烹饪装置
CN111351086A (zh) 蒸汽发生器安装组件和吸油烟机
WO2014077250A1 (ja)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
CN216724148U (zh) 一种防止收水圈变形的烹饪器具
CN219846245U (zh) 一种可折叠锅柄的锅具
CN218207780U (zh) 一种电炖锅
CN210193141U (zh) 一种能与轿厢可靠定位的电梯裙板部件
CN220382472U (zh) 一种新型锁扣机构
CN220321384U (zh) 一种燃气灶面板与底座的装配机构
CN2203088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383195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20522175U (zh) 一种用于输电铁塔的灵活连接结构
CN214848322U (zh) 一种墙壁开关
CN219452677U (zh) 连接结构以及具有其的显示箱体
CN214432959U (zh) 一种便于装拆的储物柜
CN209789481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62930U (zh) 一种翻转连接组件及座垫翻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