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889U -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889U
CN219350889U CN202223335379.0U CN202223335379U CN219350889U CN 219350889 U CN219350889 U CN 219350889U CN 202223335379 U CN202223335379 U CN 202223335379U CN 219350889 U CN219350889 U CN 219350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welding
insulating sleeve
connecting rod
copp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53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昌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an Huafu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an Huafu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an Huafu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an Huafu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53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松动机构,所述套筒的外壁表面焊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侧焊接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两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槽,所述外螺纹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所述绝缘套的外壁表面活动连接有安装机构,所述绝缘套的外圈表面固定安装有云母片。该多触头型换向器,通过凸块、铜片、定位槽、焊脚、连接杆和焊接孔的设置,可以使焊接更加稳固,在使用时,将铜片通过定位槽自上而下套设在凸块上,然后通过螺纹盖进行固定,再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电线穿过连接杆一侧的焊接孔进行缠绕焊接,通过连接杆和焊接孔可以焊接处更加稳固,不容易脱落。

Description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亦称“整流子”,直流电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电枢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由许多铜片组成圆筒形或盘形,每一铜片同某几个电枢绕组元件相连接,电枢转动时,铜片相继同固定的电刷相接触,在直流电机中,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将电枢绕组内的交流电变为电刷间的直流电,而换向器在使用时需要与外部线路进行焊接,故此,需要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但是现有的多触头型换向器,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换向器都是直接通过焊接与外部线路进行直接焊接,而在长时间使用后,焊接处容易产生松动,导致线路从铜片上脱落,同时大部分铜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积碳,容易影响换向器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多触头型换向器,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换向器都是直接通过焊接与外部线路进行直接焊接,而在长时间使用后,焊接处容易产生松动,导致线路从铜片上脱落,同时大部分铜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积碳,容易影响换向器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松动机构,所述套筒的外壁表面焊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一侧焊接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两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槽,所述外螺纹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所述绝缘套的外壁表面活动连接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凸块、铜片、定位槽、焊脚、连接杆和焊接孔,所述绝缘套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端设置有铜片,所述铜片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铜片的一端设置有焊脚,所述焊脚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焊接孔,所述绝缘套的外圈表面固定安装有云母片。
优选的,所述防松动机构包括固定槽、弹簧、限位块和夹板,所述套筒内壁两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一侧表面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焊接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导热块在套筒的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导热块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螺纹盖通过外螺纹槽与绝缘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盖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尺寸和定位槽的尺寸相吻合,所述凸块在绝缘套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云母片与铜片的侧边紧密贴合,所述铜片通过云母片一一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触头型换向器,通过凸块、铜片、定位槽、焊脚、连接杆和焊接孔的设置,可以使焊接更加稳固,在使用时,将铜片通过定位槽自上而下套设在凸块上,然后通过螺纹盖进行固定,再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电线穿过连接杆一侧的焊接孔进行缠绕焊接,通过连接杆和焊接孔可以焊接处更加稳固,不容易脱落,而铜片通过多组云母片隔开,可以防止铜片的侧边积累大量的积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松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螺纹槽和螺纹盖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和焊接孔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筒;2、防松动机构;201、固定槽;202、弹簧;203、限位块;204、夹板;3、导热块;4、绝缘套;5、外螺纹槽;6、螺纹盖;7、安装机构;701、凸块;702、铜片;703、定位槽;704、焊脚;705、连接杆;706、焊接孔;8、云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包括套筒1,套筒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松动机构2,套筒1的外壁表面焊接有导热块3,导热块3的一侧焊接有绝缘套4,绝缘套4的两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槽5,外螺纹槽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6,绝缘套4的外壁表面活动连接有安装机构7,安装机构7包括凸块701、铜片702、定位槽703、焊脚704、连接杆705和焊接孔706,绝缘套4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701,凸块701的一端设置有铜片702,铜片70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槽703,铜片702的一端设置有焊脚704,焊脚704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杆705,连接杆705的一侧开设有焊接孔706,通过凸块701、铜片702、定位槽703、焊脚704、连接杆705和焊接孔706的设置,可以使焊接更加稳固,在使用时,将铜片702通过定位槽703自上而下套设在凸块上701,然后通过螺纹盖6进行固定,再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电线穿过连接杆705一侧的焊接孔706进行缠绕焊接,通过连接杆705和焊接孔706可以使焊接处更加稳固,不容易脱落,而铜片702通过多组云母片8隔开,可以防止铜片702的侧边积累大量的积碳,绝缘套4的外圈表面固定安装有云母片8。
进一步的,防松动机构2包括固定槽201、弹簧202、限位块203和夹板204,套筒1内壁两侧开设有固定槽201,固定槽201的一侧表面焊接有弹簧202,弹簧202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203,限位块203的一端焊接有夹板204,通过固定槽201、弹簧202、限位块203和夹板204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套筒1连接的稳固性,在对换向器进行安装时,通过套筒1安装在连接的轴上,而套筒1在与连接的轴安装在一起时,在弹簧202的作用下,对夹板204进行加压,使夹板204可以对套筒1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可以有效的增加连接的稳固。
进一步的,导热块3在套筒1的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导热块3为铝合金材质,通过导热块3的设置,换向器在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通过导热块3可以增加热量散发的速度。
进一步的,螺纹盖6通过外螺纹槽5与绝缘套4螺纹连接,螺纹盖6设置有两组,通过外螺纹槽5和螺纹盖6的设置,在铜片702安装好之后,将套筒1两端的螺纹盖6通过外螺纹槽5旋转拧紧,使螺纹盖6可以将铜片702抵住,可以有效的防止铜片702松动。
进一步的,凸块701的尺寸和定位槽703的尺寸相吻合,凸块701在绝缘套4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通过凸块701和定位槽703的设置,铜片702可以通过定位槽703快速的安装在凸块701上,而凸块701和定位槽703的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铜片702晃动。
进一步的,云母片8与铜片702的侧边紧密贴合,铜片702通过云母片8一一隔开,通过云母片8的设置,云母片8可以有效的将多个铜片702隔开,而云母片8的绝缘特性,也可以防止铜片702之间产生电性连接,确保铜片702的使用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需要在套筒1和绝缘套4之间焊接多组导热块3,然后将铜片702通过定位槽703自上而下套设在凸块上701,然后通过螺纹盖6进行固定,再然后将需要连接的电线穿过连接杆705一侧的焊接孔706进行缠绕焊接,同时在多组铜片702之间的空隙处设置多个云母片8,通过云母片8的绝缘特性,也可以防止铜片702之间产生电性连接,确保铜片702的使用效果,其次通过套筒1安装在连接的轴上,而套筒1在与连接的轴安装在一起时,在弹簧202的作用下,对夹板204进行加压,使夹板204可以对套筒1的连接处进行夹持,可以有效的增加连接的稳固,这样就完成了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防松动机构(2),所述套筒(1)的外壁表面焊接有导热块(3),所述导热块(3)的一侧焊接有绝缘套(4),所述绝缘套(4)的两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槽(5),所述外螺纹槽(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盖(6),所述绝缘套(4)的外壁表面活动连接有安装机构(7),所述安装机构(7)包括凸块(701)、铜片(702)、定位槽(703)、焊脚(704)、连接杆(705)和焊接孔(706),所述绝缘套(4)的外壁表面设置有凸块(701),所述凸块(701)的一端设置有铜片(702),所述铜片(70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定位槽(703),所述铜片(702)的一端设置有焊脚(704),所述焊脚(704)的内侧焊接有连接杆(705),所述连接杆(705)的一侧开设有焊接孔(706),所述绝缘套(4)的外圈表面固定安装有云母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动机构(2)包括固定槽(201)、弹簧(202)、限位块(203)和夹板(204),所述套筒(1)内壁两侧开设有固定槽(201),所述固定槽(201)的一侧表面焊接有弹簧(202),所述弹簧(202)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203),所述限位块(203)的一端焊接有夹板(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3)在套筒(1)的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导热块(3)为铝合金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盖(6)通过外螺纹槽(5)与绝缘套(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盖(6)设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701)的尺寸和定位槽(703)的尺寸相吻合,所述凸块(701)在绝缘套(4)外壁表面呈等间距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片(8)与铜片(702)的侧边紧密贴合,所述铜片(702)通过云母片(8)一一隔开。
CN202223335379.0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Active CN219350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5379.0U CN2193508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5379.0U CN2193508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889U true CN21935088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9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5379.0U Active CN2193508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50889U (zh) 一种多触头型换向器
CN218783532U (zh) 一种易装配的新型母线槽连接器
CN101386108B (zh) 缝焊机电极
CN213937611U (zh) 一种大电流刷架
CN211016647U (zh) 绝缘子
CN212587290U (zh) 防窃电组合式互感器
CN217010562U (zh) 一种微型有刷直流扫地机马达端子构造
CN215988653U (zh) 一种多个螺旋式熔断器的安装结构
CN218549453U (zh) 一种配网带电作业线夹
CN218827909U (zh) 一种接线板改进结构
CN212303995U (zh) 一种电缆导体与金属导体的连接装置
CN215449367U (zh) 一种高电流测试探针
CN211531356U (zh) 一种陶瓷电热管
CN209767283U (zh) 一种发电机碳刷安装结构
CN214625678U (zh) 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机碳刷
CN202443936U (zh) 熔断器安装座
CN212304115U (zh) 一种中频机变压器的导电铜排装置
CN214313667U (zh) 一种用于固定导线的插头
CN217507880U (zh) 一种无轴电滑环
CN210478430U (zh) 一种旋转式充电桩配电结构
CN220616038U (zh) 一种摩托车电瓶安装装置
CN209981163U (zh) 36kv跌落式熔断器
CN219643129U (zh) 一种电子连接器
CN210567965U (zh) 拼装型吊灯
CN216414824U (zh) 一种可调开关电源接口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