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373U -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373U
CN219350373U CN202320054663.6U CN202320054663U CN219350373U CN 219350373 U CN219350373 U CN 219350373U CN 202320054663 U CN202320054663 U CN 202320054663U CN 219350373 U CN219350373 U CN 219350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heat conduction
heat conducting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46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存宽
王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46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至少一侧的冷却板,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段以及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液冷板只与电池单体的侧面接触而导致电池单体散热效率低、容易发生热失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温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且以锂电池作为电池单体的动力来源已被广泛应用。锂电池的工作温度限于一定范围,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无法正常有效工作,强行充放电则会产生析锂等严重后果。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热量的产生,如果未能及时将电池内部产热有效散热,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导致电池温度过高而形成热失控,严重时甚至会使电池发生起火爆炸。因此,为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必须对电池进行热管理。
目前,电池模组常见的温控方式有单独加热方式、单独冷却方式以及加热和冷却组合方式,其中,采用加热和冷却组合方式的电池模组通常包括设置在相邻两电池单体之间的加热膜以及设置在各电池单体下方的液冷板(即冷却板),加热膜和液冷板构成了电池模组的温控装置。其中,相邻两电池单体具有相对布置的端面以及与端面相连的侧面,加热膜设置在相邻两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且端面具有两个,两个端面分置在电池单体的两侧,侧面具有四个。加热膜是由电绝缘材料与封装其内的发热电阻材料组成的平面型发热元件,加热膜如硅胶加热膜、PI加热膜等,且加热膜通常粘贴在电池单体的端面上,以此通过加热膜可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液冷板与电池单体上作为底面的下侧面相接触,以此通过液冷板可以实现电池单体的液冷散热。
在上述加热和冷却组合的温控方式中,对于液冷散热而言,通常由于电池单体的厚度较小,高度较大,且电池单体的厚度对应于电池的下侧面,同时又由于液冷板与电池单体的下侧面接触,且由于电池单体本身的导热速率低,这样使得电池单体只有下部的热量容易传递至液冷板上进行散热,而电池单体中上部的热量却无法有效传递至液冷板上,无法进行有效地散热,导致电池单体散热效率低,容易发生热失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液冷板只与电池单体的侧面接触而导致电池单体散热效率低、容易发生热失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至少一侧的冷却板,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段以及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中,由于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且由于导热层的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同时又由于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面面相贴,以此加热膜和冷却板通过导热层不仅能够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对电池单体加热时,既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也能够通过第二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温升速率;当电池需要散热时,电池单体中上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段导出,电池单体底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段导出,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电池单体的散热面积,能够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热量的快速有效传递,进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的快速有效散热,有利于避免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
进一步地,导热层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导热层对电池单体传热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导热层的结构,方便了导热层的制造。
进一步地,加热膜用于与相邻的电池单体的两个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层,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反,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T形,或者,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导热层能够同时实现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加热或冷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导热速率,另外,两个第二导热段的布置,在保证加热以及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方便了两个导热层之间的布置。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系数较高,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层的导热速率,而且也能够将导热层设置的很薄,以此可以减小导热层的空间占用以及重量,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导热层主体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导热层主体为所述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绝缘保护层,不仅能够实现对导热层主体的防护,避免由石墨烯材质制成的导热层主体的损坏,同时也能够实现导热层与电池单体之间的绝缘防护。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粘贴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构成的整体的运输,而且也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整体在电池模组内的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至少一侧的冷却板,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段以及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池模组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由于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且由于导热层的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同时又由于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面面相贴,以此加热膜和冷却板通过导热层不仅能够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对电池单体加热时,既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也能够通过第二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温升速率;当电池需要散热时,电池单体中上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段导出,电池单体底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段导出,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电池单体的散热面积,能够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热量的快速有效传递,进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的快速有效散热,有利于避免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
进一步地,导热层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导热层对电池单体传热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导热层的结构,方便了导热层的制造。
进一步地,加热膜用于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层,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反,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T形,或者,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导热层能够同时实现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加热或冷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导热速率,另外,两个第二导热段的布置,在保证加热以及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方便了两个导热层之间的布置。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系数较高,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层的导热速率,而且也能够将导热层设置的很薄,以此可以减小导热层的空间占用以及重量,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导热层主体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导热层主体为所述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绝缘保护层,不仅能够实现对导热层主体的防护,避免由石墨烯材质制成的导热层主体的损坏,同时也能够实现导热层与电池单体之间的绝缘防护。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粘贴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构成的整体的运输,而且也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整体在电池模组内的装配。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方壳电池单体,冷却板位于各电池单体的下方,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电池单体的下侧面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池单体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电池单体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软包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各电池单体下方的导热底板,冷却板位于导热底板的下方,导热底板上设有供导热层穿过的安装孔,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导热底板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热底板能够支撑软包电池单体,有利于方便软包电池单体的安装;通过设置在导热底板上的安装孔,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同时不仅能够使第二导热段通过导热底板加热或冷却电池单体,而且通过电池单体和导热底板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导热底板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导热底板上于安装孔的上侧孔口处设置有呈扩口状的翻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导热层从上向下安装时,扩口状的翻边能够对导热层穿过安装孔进行导向,方便了导热层的穿过,进而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至少一侧的冷却板,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段以及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池箱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中,由于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且由于导热层的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同时又由于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面面相贴,以此加热膜和冷却板通过导热层不仅能够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对电池单体加热时,既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也能够通过第二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温升速率;当电池需要散热时,电池单体中上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段导出,电池单体底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段导出,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电池单体的散热面积,能够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热量的快速有效传递,进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的快速有效散热,有利于避免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
进一步地,导热层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导热层对电池单体传热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导热层的结构,方便了导热层的制造。
进一步地,加热膜用于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层,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反,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T形,或者,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导热层能够同时实现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加热或冷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导热速率,另外,两个第二导热段的布置,在保证加热以及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方便了两个导热层之间的布置。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系数较高,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层的导热速率,而且也能够将导热层设置的很薄,以此可以减小导热层的空间占用以及重量,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导热层主体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导热层主体为所述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绝缘保护层,不仅能够实现对导热层主体的防护,避免由石墨烯材质制成的导热层主体的损坏,同时也能够实现导热层与电池单体之间的绝缘防护。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粘贴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构成的整体的运输,而且也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整体在电池模组内的装配。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方壳电池单体,冷却板位于各电池单体的下方,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电池单体的下侧面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池单体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电池单体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软包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各电池单体下方的导热底板,冷却板位于导热底板的下方,导热底板上设有供导热层穿过的安装孔,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导热底板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热底板能够支撑软包电池单体,有利于方便软包电池单体的安装;通过设置在导热底板上的安装孔,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同时不仅能够使第二导热段通过导热底板加热或冷却电池单体,而且通过电池单体和导热底板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导热底板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导热底板上于安装孔的上侧孔口处设置有呈扩口状的翻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导热层从上向下安装时,扩口状的翻边能够对导热层穿过安装孔进行导向,方便了导热层的穿过,进而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用电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电池箱,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至少一侧的冷却板,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导热层包括第一导热段以及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用电设备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设备中,由于加热膜和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且由于导热层的第一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面对应,与第一导热段相连的第二导热段用于与电池单体上与所述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同时又由于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面面相贴,以此加热膜和冷却板通过导热层不仅能够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对电池单体加热时,既能够通过第一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也能够通过第二导热段对电池单体加热,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池单体的温升速率;当电池需要散热时,电池单体中上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导热段导出,电池单体底部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导热段导出,因此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电池单体的散热面积,能够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热量的快速有效传递,进而有利于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的快速有效散热,有利于避免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
进一步地,导热层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导热层对电池单体传热效果的基础上,简化了导热层的结构,方便了导热层的制造。
进一步地,加热膜用于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层,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反,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T形,或者,两个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和两个导热层整体呈L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导热层能够同时实现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加热或冷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导热速率,另外,两个第二导热段的布置,在保证加热以及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方便了两个导热层之间的布置。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石墨烯的导热系数较高,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热层的导热速率,而且也能够将导热层设置的很薄,以此可以减小导热层的空间占用以及重量,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导热层包括导热层主体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导热层主体为所述石墨烯导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绝缘保护层,不仅能够实现对导热层主体的防护,避免由石墨烯材质制成的导热层主体的损坏,同时也能够实现导热层与电池单体之间的绝缘防护。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粘贴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构成的整体的运输,而且也方便了导热层和加热膜整体在电池模组内的装配。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方壳电池单体,冷却板位于各电池单体的下方,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电池单体的下侧面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电池单体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电池单体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为软包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各电池单体下方的导热底板,冷却板位于导热底板的下方,导热底板上设有供导热层穿过的安装孔,导热层的第二导热段夹设在导热底板和冷却板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热底板能够支撑软包电池单体,有利于方便软包电池单体的安装;通过设置在导热底板上的安装孔,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同时不仅能够使第二导热段通过导热底板加热或冷却电池单体,而且通过电池单体和导热底板的重量能够保证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和导热底板的紧密接触,进而能够保证电池单体的有效散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导热底板上于安装孔的上侧孔口处设置有呈扩口状的翻边。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导热层从上向下安装时,扩口状的翻边能够对导热层穿过安装孔进行导向,方便了导热层的穿过,进而方便了导热层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方壳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1中加热导热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2中软包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2中加热导热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2中安装孔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加热导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实施例7中加热导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10、电池单体;20、加热导热组件;21、加热膜;22、导热层;23、第一导热段;24、第二导热段;25、绝缘保护层;26、绝缘胶层;27、导热层主体;30、液冷板;31、液冷板主体;32、导热硅胶层;40、导热底板;41、安装孔;42、翻边;50、加插件;6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电池模组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包括第一导热段和第二导热段的导热层,并通过使第二导热段与冷却板面面相贴,以此加热膜和冷却板通过导热层不仅能够对电池单体进行加热或冷却,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加热时,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电池单体的加热速率;散热时,通过导热层能够增加电池单体的散热面积,能够保证整个电池单体热量的快速有效传递,有利于避免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方壳电池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方壳电池模组包括温控装置以及左右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10,各电池单体10均为方壳单体电池。温控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右布置的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加热导热组件20,如图2和图6所示,加热导热组件20包括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21以及设置在加热膜21左右两侧的导热层22,且导热层22设置在加热膜21和电池单体10的端面之间。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膜21为石墨烯加热膜21,加热膜21内设置有加热线路,加热膜21上还设置有与加热线路连接且引出加热膜21的两条线束60,且两条线束60上均连接有加插件50,以此通过加插件50与电源连接,可以利用加热线路加热加热膜21。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层22包括导热层主体27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27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25,其中,导热层主体27为石墨烯导热层22,绝缘保护层25不仅能够实现对石墨烯导热层22的防护,避免其损坏,同时也能够实现加热导热组件20与电池单体10之间的绝缘防护。另外,由于石墨烯的的导热系数较高,因此导热层22和加热膜21均可以设置的很薄,以此导热层22和加热膜21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实现电池模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如图2和图6所示,导热层22呈L形,导热层22包括第一导热段23以及与第一导热段23相连的第二导热段24,其中,左侧的第一导热段23用于与电池单体10的右端面对应,右侧的第一导热段23用于与电池单体10的左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24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10的下侧面对应,且同一加热导热组件20中,两个第二导热段24朝向相反,以此使得加热膜21和两个导热层22整体呈倒T形,即整个加热导热组件20呈倒T形。
如图2所示,加热膜21和第一导热段23之间设置有绝缘胶层26,以此通过绝缘胶层26不仅能够实现加热膜21和导热层22的粘贴固定,同时也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绝缘处理。
温控装置还包括冷却板,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板为液冷板30,液冷板30包括液冷板主体31以及设置在液冷板主体31上表面上的导热硅胶层3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灌封胶),且液冷板主体31上设置有进出水嘴。液冷板30位于第二导热段24的下方,第二导热段24的另一面与液冷板30面面相贴,具体地,第二导热段24的另一面与导热硅胶层32相接触,以此液冷板主体31和第二导热段24可通过导热硅胶层32间接导热。
另外,应当说明的是,考虑导热层22方便折弯,因此第二导热段24与第一导热段23之间的夹角可以是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温控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低温工况下,当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时,液冷关闭,加热膜21中的加热线路开始加热,热量通过导热层22直接传递至电池单体10的左、右侧面以及下侧面,实现对电池的快速高效加热。
高温工况下,当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时,加热关闭,液冷开启,温度梯度驱动电池单体10上的热量通过导热层22传递至液冷板30上,并通过液冷板30内的冷却液循环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电池单体10的快速降温,且以此不仅能够切断电池单体的升温进程,而且也能够抑制相邻电池单体之间的热扩散,进而抑制电池单体的热失控,确保电池模组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为软包电池模组,软包电池模组包括位于各电池单体10下方的导热底板40,各电池单体10上的热量可传递至导热底板40上,且液冷板30位于导热底板40的下方。导热底板40上设有供导热层22穿过的安装孔41,导热层22穿过安装孔41的部分折弯形成第二导热段24,第二导热段24通过各电池单体10的重量压紧在导热底板40和液冷板30之间,且在本实施中,如图5所示,导热底板40上于安装孔41的上侧孔口处设置有呈扩口状的翻边42,且翻边42被电池单体10和底板之间的灌封胶所覆盖。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2的安装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上侧孔口处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导热层和加热膜配合关系,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之间不粘贴固定,第一导热段和加热膜只通过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夹紧保持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导热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热层只包括导热层主体,导热层主体直接与电池单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导热层主体,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热层主体为金属板,例如铝板或铜板等。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加热导热组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分置在加热膜21左右两侧的两个导热层22的第二导热段24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21和两个导热层22整体呈L形,即加热导热组件呈L形。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加热导热组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同一加热导热组件中,只设有一个导热层。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导热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段与电池单体的前侧面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热段还可以与电池单体的后侧面或上侧面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导热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热层呈U形,同一导热层中设有两个第二导热段,两个第二导热段分别与电池单体的上、下侧面或前、后侧面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导热层中设有四个第二导热段,四个第二导热段分别与电池单体的前、后侧面以及上、下侧面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冷却板,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冷却板为铝板。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板还可以是铜板等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的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实施例1的加热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加热膜为硅胶加热膜。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的实施例: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电池模组实施例中的温控装置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箱的实施例: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电池模组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本实用新型中用电设备的实施例:用电设备包括电池箱,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电池模组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0)的端面之间的加热膜(21)以及用于设置在各电池单体(10)至少一侧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加热膜(21)和电池单体(10)的端面之间的导热层(22),导热层(22)包括第一导热段(23)以及与第一导热段(23)相连的第二导热段(24),第一导热段(23)用于与电池单体(10)的端面对应,第二导热段(24)的一面用于与电池单体(10)上与端面相连的至少一个侧面对应,第二导热段(24)的另一面与冷却板面面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2)呈L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膜(21)用于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0)的端面之间均设置有导热层(22),两个导热层(22)的第二导热段(24)朝向相反,加热膜(21)和两个导热层(22)整体呈T形,或者,两个导热层(22)的第二导热段(24)朝向相同且重叠布置,加热膜(21)和两个导热层(22)整体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2)包括石墨烯导热层(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层(22)包括导热层主体(27)以及设置在导热层主体(27)外表面上的绝缘保护层(25),导热层主体(27)为所述石墨烯导热层(2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热段(23)和加热膜(21)粘贴固定。
7.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依次布置的多个电池单体(10),电池模组还包括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温控装置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10)为方壳电池单体,冷却板位于各电池单体(10)的下方,导热层(22)的第二导热段(24)夹设在电池单体(10)的下侧面和冷却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10)为软包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各电池单体(10)下方的导热底板(40),冷却板位于导热底板(40)的下方,导热底板(40)上设有供导热层(22)穿过的安装孔(41),导热层(22)的第二导热段(24)夹设在导热底板(40)和冷却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导热底板(40)上于安装孔(41)的上侧孔口处设置有呈扩口状的翻边(42)。
11.一种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与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相同。
12.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电池箱,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与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相同。
CN202320054663.6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9350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4663.6U CN21935037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4663.6U CN21935037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373U true CN21935037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4663.6U Active CN219350373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66011A1 (zh) 一种散热板及动力电池系统
WO2016091133A1 (zh) 电发热部件的热管理装置
CN112397812B (zh) 一种电池加热膜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WO2020192196A1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
CN113437414A (zh) 一种具有导热缓冲结构的电池模组
CN213459887U (zh) 一种电池加热膜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1007397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软包电池模组
KR20200129991A (ko) 전지 모듈
CN219350373U (zh) 一种电池模组温控装置、电池模组、电池箱及用电设备
CN217823040U (zh) 电池装置
CN111710807A (zh) 电池箱
CN110635083A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216054975U (zh) 一种热失控阻隔结构、电池模组及软包电池
CN212033099U (zh) 电池箱及动力电池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0866275U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116569386A (zh) 电池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7589121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组
CN113871746A (zh)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7158351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18827520U (zh) 一种散热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06796902U (zh) 散热驱动板及盖章机
CN218827416U (zh) 一种电池组件和云台相机
CN211045667U (zh) 一种锂电池组件及其温度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