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5566U - 主阀及切换阀 - Google Patents

主阀及切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5566U
CN219345566U CN202223607802.8U CN202223607802U CN219345566U CN 219345566 U CN219345566 U CN 219345566U CN 202223607802 U CN202223607802 U CN 202223607802U CN 219345566 U CN219345566 U CN 219345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main
main valve
valve body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78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匀均
林元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78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5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5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5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阀及切换阀,主阀具有多个导阀流道和多个主阀流道,主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贯穿第一阀体的主腔,多个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均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的两端分别和主腔、第一阀体的外部区域连通,多个主阀流道均为直流道,多个主阀流道分布在第一阀体的多个侧壁上并贯穿第一阀体的侧壁,任意一个第一阀体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采用该方案,在任意一个第一阀体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三个及以上)主阀流道均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导致主阀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情况,减小了主阀的整体尺寸以及设置在主阀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

Description

主阀及切换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换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阀及切换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切换阀(例如:车用切换阀)的主阀的多个主阀流道的分布常采用一对多的分布方式,以四通阀为例,其中一个主阀流道设置在主阀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并和主腔连通,其余三个主阀流道均设置在相对的侧壁上并和主腔连通,这样设置,为了保证主阀的结构强度以及主阀流道的可靠性,需要将主阀的尺寸增大以容纳三个主阀流道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导致主阀以及应用该主阀的切换阀的整体尺寸较大,同时,这样还会导致设置在主阀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变长,不利于导阀流道的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阀及切换阀,以减小现有技术中切换阀的主阀以及主阀内的导阀流道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阀,主阀具有多个导阀流道和多个主阀流道,主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贯穿第一阀体的主腔,多个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均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的两端分别和主腔、第一阀体的外部区域连通,多个主阀流道均为直流道,多个主阀流道分布在第一阀体的多个侧壁上并贯穿第一阀体的侧壁,任意一个第一阀体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
进一步地,主阀流道至少包括主阀流道D、主阀流道E、主阀流道S以及主阀流道C,主阀流道E和主阀流道C设置在第一阀体的同一侧壁上,主阀流道D和主阀流道S均设置在第一阀体的另一侧壁上,或,主阀流道D和主阀流道S分别设置在第一阀体的另外两个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并围绕主腔设置,主阀流道E和主阀流道C设置在第一侧壁上,主阀流道D设置在第三侧壁上,主阀流道S设置在第二侧壁上,其中,主阀流道S的轴线、主阀流道C的轴线和主阀流道E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主阀流道S的轴线位于主阀流道C的轴线与主阀流道E的轴线之间。
进一步地,主阀还具有与主腔连通的容纳孔,容纳孔用于容纳切换阀中的导阀,容纳孔设置在第四侧壁上并贯穿第四侧壁,多个导阀流道的一端均和容纳孔连通。
进一步地,主阀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阀体两侧的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用于封堵主腔,第二阀体具有和主腔连通的压力腔,多个导阀流道至少包括导阀流道一、导阀流道二、导阀流道三和导阀流道四,导阀流道一和主腔连通,导阀流道二、导阀流道三分别和主腔两侧的压力腔连通,导阀流道四和主阀流道S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阀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第六侧壁,主腔贯穿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主腔包括中间腔和位于中间腔两侧的限位腔,多个主阀流道均和中间腔连通,限位腔的尺寸大于中间腔,第二阀体朝向第一阀体的一侧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限位腔内并和限位腔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导阀流道二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设置在第一阀体内并和容纳孔连通,第二段设置在第一阀体一侧的第二阀体内并与其内部的压力腔连通;导阀流道三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段、第四段,第三段设置在第一阀体内并和容纳孔连通,第四段设置在第一阀体另一侧的第二阀体内并与其内部的压力腔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第二段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和第一扩口段,第一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连通段的径向尺寸,第一扩口段和第一段连通,第四段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和第二扩口段,第二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连通段的径向尺寸,第二扩口段和第三段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具有螺纹结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阀,切换阀包括导阀、阀芯组件以及上述的主阀,导阀设置在主阀的容纳孔内,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主腔内,以切换多个主阀流道之间的连通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主阀,主阀具有多个导阀流道和多个主阀流道,主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具有贯穿第一阀体的主腔,多个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均设置在第一阀体上,多个主阀流道的两端分别和主腔、第一阀体的外部区域连通,多个主阀流道均为直流道,多个主阀流道分布在第一阀体的多个侧壁上,任意一个第一阀体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采用该方案,在任意一个第一阀体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三个及以上)主阀流道均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导致主阀以及应用该主阀的切换阀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情况,减小了主阀的整体尺寸。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使设置在主阀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变短,避免导阀流道过长导致加工不便或影响导阀流道周围的第一阀体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便于导阀流道加工的同时,保证了第一阀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上,通过设置导阀流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在主阀上焊接毛细管形成导阀流道的加工方式,减少装置结构的零部件数量,提高了主阀的集成度,减少了装置的所占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主阀的第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第一阀体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第一阀体在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切换阀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的切换阀在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4的切换阀在第一流通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4的切换阀在第二流通状态下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阀;11、第一阀体;111、主腔;112、容纳孔;121、主阀流道D;122、主阀流道E;123、主阀流道S;124、主阀流道C;131、导阀流道一;132、导阀流道二;1321、第一段;1322、第二段;133、导阀流道三;1331、第三段;1332、第四段;134、导阀流道四;14、第二阀体;141、压力腔;
20、导阀;21、导阀阀座;22、导阀阀体;23、导阀阀芯结构;
30、阀芯组件;31、滑块组件;32、活塞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阀10,主阀10具有多个导阀流道和多个主阀流道,主阀10包括:第一阀体11,第一阀体11具有贯穿第一阀体11的主腔111,多个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11上,多个主阀流道均设置在第一阀体11上,多个主阀流道的两端分别和主腔111、第一阀体11的外部区域连通,多个主阀流道均为直流道,多个主阀流道分布在第一阀体11的多个侧壁上并贯穿第一阀体11的侧壁,任意一个第一阀体11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体11为长方体结构,在任意一个第一阀体11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三个及以上)主阀流道均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导致主阀10以及应用该主阀10的切换阀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情况,减小了主阀10的整体尺寸。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使设置在主阀10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变短,避免导阀流道过长导致加工不便或影响导阀流道周围的第一阀体11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便于导阀流道加工的同时,保证了第一阀体11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第一阀体11上,通过设置导阀流道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在主阀10上焊接毛细管形成导阀流道的加工方式,减少装置结构的零部件数量,提高了主阀10的集成度,减少了装置的所占空间。
如图1至图6所示,主阀流道至少包括主阀流道D121、主阀流道E122、主阀流道S123以及主阀流道C124,主阀流道E122和主阀流道C124设置在第一阀体11的同一侧壁上,主阀流道D121和主阀流道S123均设置在第一阀体11的另一侧壁上,或,主阀流道D121和主阀流道S123分别设置在第一阀体11的另外两个侧壁上。这样设置,便于分布各个主阀流道的位置,以便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当然,连接口的位置可以根据连接需要进行调整,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位置。
具体地,第一阀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三侧壁、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并围绕主腔111设置,主阀流道E122和主阀流道C124设置在第一侧壁上,主阀流道D121设置在第三侧壁上,主阀流道S123设置在第二侧壁上,其中,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和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位于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与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主阀流道E122和主阀流道C124设置在第一侧壁上,主阀流道D121设置在第三侧壁上,主阀流道S123设置在第二侧壁上,即主阀流道E122和主阀流道C124与主阀流道S123设置在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将主阀流道D121和主阀流道S123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侧壁上,进一步减小了第一阀体、主阀10以及设置在主阀10上的多个导阀流道的尺寸。
具体地,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位于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与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之间,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和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主阀流道S123和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即主阀流道S123正对主阀流道C124和主阀流道E122的中间位置设置,若将主阀流道S123和主阀流道D121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则需要在保证主阀流道S123位置的基础上对主阀流道D121进行加工,为了保证朱阀流道D的加工,会导致第一阀体11的尺寸增加,使得主阀10的整体强度降低,进而使得产品长度方向整体增加,所需安装空间更大。将主阀流道S123和主阀流道D121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侧壁上,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减小了第一阀体、主阀10、以及设置在主阀10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
如图1至图6所示,主阀10还具有与主腔111连通的容纳孔112,容纳孔112用于容纳切换阀中的导阀,容纳孔112设置在第四侧壁上并贯穿第四侧壁,多个导阀流道的一端均和容纳孔112连通。这样设置,便于设置在容纳孔112内的导阀对多个导阀流道连通状态的调节。其中,容纳孔112与主阀流道D121同轴。
如图4至图8所示,主阀10还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阀体11两侧的第二阀体14,第二阀体14用于封堵主腔111,第二阀体14具有和主腔111连通的压力腔141,多个导阀流道至少包括导阀流道一131、导阀流道二132、导阀流道三133和导阀流道四134,导阀流道一131和主腔111连通,导阀流道二132、导阀流道三133分别和主腔111两侧的压力腔141连通,导阀流道四134和主阀流道S123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便于第一阀体11、第二阀体14、多个导阀流道的加工,减少主阀10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地,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利用导阀流道替代现有的毛细管,减少装置结构的零部件数量,便于安装和固定。另一方面,利用导阀流道替代毛细管,无需进行焊接,提高了主阀10或具有该主阀10的切换阀的稳定性。
可选地,容纳孔11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第一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孔段的径向尺寸,第二孔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三孔段的径向尺寸,第一孔段的底壁和第二孔段的侧壁形成第一台阶,第二孔段的底壁和第三孔段的侧壁形成第二台阶。导阀流道四134的延伸方向和容纳孔的延伸方向相同,导阀流道四134的一端位于第二台阶的顶壁,导阀流道四134的另一端和其中一个主阀流道连通;导阀流道二132的一端位于第一台阶的顶壁,导阀流道二132的另一端和第一阀体的外界连通。导阀流道一131的一端位于容纳孔的底壁上,导阀流道一131的另一端和主腔连通,导阀流道一131的轴线和容纳孔的轴线重合;导阀流道三133沿容纳孔的径向延伸,导阀流道三133的一端位于第二台阶的侧壁上,导阀流道三133的另一端和第一阀体的外界连通。这样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部分毛细通道需要在第一阀体11的侧壁上先加工出辅助孔,在辅助孔内对毛细通道进行加工后再将辅助孔封堵的加工情况。本方案中的至少一部分毛细通道可直接采用容纳孔112,并沿容纳孔112的延伸方向对毛细通道进行加工,降低了对毛细通道的加工难度。
具体地,第一阀体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第六侧壁,主腔111贯穿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主腔111包括中间腔和位于中间腔两侧的限位腔,多个主阀流道均和中间腔连通,限位腔的尺寸大于中间腔,第二阀体14朝向第一阀体11的一侧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限位腔内并和限位腔限位配合。这样设置,便于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在安装时的预定位,保证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中间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中间腔的形状和第一阀体11的形状相同。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导阀流道二13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1321、第二段1322,第一段1321设置在第一阀体11内并和容纳孔112连通,第二段1322设置在第一阀体11一侧的第二阀体14内并与其内部的压力腔141连通;导阀流道三13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段1331、第四段1332,第三段1331设置在第一阀体11内并和容纳孔112连通,第四段1332设置在第一阀体11另一侧的第二阀体14内并与其内部的压力腔14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阀流道二132分段设置在第一阀体11和位于第一阀体11一侧的第二阀体14内,将导阀流道三133分段设置在第一阀体11和位于第一阀体11另一侧的第二阀体14内内,便于对导阀流道二132、导阀流道三133进行加工,能够在提升精度控制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加工效率以及主阀10的集成度。
具体地,第一段1321和第二段132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第三段1331和第四段133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第二段13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和第一扩口段,第一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连通段的径向尺寸,第一扩口段和第一段1321连通,第四段133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和第二扩口段,第二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连通段的径向尺寸,第二扩口段和第三段1331连通。这样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扩口段和第二扩口段,保证第一段1321与第一连通段、以及第三段1331与第二连通段的连通,避免出现第一段1321和第二段1322对应不准确,和/或,第三段1331和第四段1332对应不准确导致流经导阀流道的流体受阻的情况,保证导阀流道的可靠性。第一扩口段和第二扩口段内还可设置密封圈以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具有螺纹结构,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通过螺纹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通过若干螺钉连接。这样设置,在便于第一阀体11和第二阀体14的拆装的同时,提高了二者连接稳定性,简化了连接结构。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阀,切换阀包括导阀20、阀芯组件30以及上述的主阀10,导阀设置在主阀10的容纳孔112内,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主腔111内,以切换多个主阀流道之间的连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任意一个主阀10的第一阀体11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主阀流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三个及以上)主阀流道均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导致主阀10以及应用该主阀10的切换阀的整体尺寸较大的情况,减小了主阀10以及切换阀的整体尺寸。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使设置在主阀10上的导阀流道的尺寸变短,避免导阀流道过长导致加工不便或影响导阀流道周围的第一阀体11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便于导阀流道加工的同时,保证了切换阀的可靠性。
可选地,阀芯组件30包括滑块组件31和活塞组件32,滑块组件31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弹性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套接且相互连通,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和主腔1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抵接,弹性件套设在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的外周面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抵接;活塞组件32包括活塞板和设置在活塞板两侧的活塞块,活塞板嵌套在第一滑块的外周并和第一滑块限位配合,两个活塞块的外周面分别和主腔111两侧的两个压力腔141的内周面限位且密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相互套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相对移动的设置,即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将滑块分体设置为相互套接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避免了现有技术的滑块为一体结构时,滑块与主腔111过配合,滑块整体所受压损较大的情况,保证滑块组件31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弹性件,保证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始终能够分别与主腔1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抵接,防止内漏,保证切换阀的可靠性。通过主腔111以及两侧的压力腔141实现对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活塞组件32在主阀10内移动的导向,保证阀芯组件30在主阀10内移动的可靠性。
可选地,导阀20包括导阀阀座21、导阀阀体22、导阀阀芯结构和电磁组件,导阀阀座21包括座体和导流座,座体具有导阀腔、第一导流孔组和焊接孔,导流座设置在导阀腔内,导流座具有和第一导流孔组连通的第二导流孔组,焊接孔用于放置焊环,焊接孔和第一导流孔组在座体的周向上间隔,导流座的外侧壁和座体的内侧壁形状适配,导流座的外侧壁和座体的内侧壁通过设置在焊接孔内的焊环焊接。导阀阀体22和导阀阀座21连接,导阀阀芯结构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导阀阀体22、导阀腔内,电磁组件围绕导阀阀体22的外周面设置,电磁组件用于驱动导阀阀芯结构沿导阀腔的轴向移动,以调节导阀腔与第二导流孔组的连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座体的第一导流孔组附近设置焊接孔,并通过设置在焊接孔内的焊环实现座体和导流座的焊接连接,这样设置,将座体和导流座的焊接位置设置在第一导流孔组、第二导流孔组的连接位置附近,在保证了第一导流孔组周围的座体部分和第二导流孔组周围的导流座部分之间焊接的可靠性的同时,保证第一导流孔组和第二导流孔组的连接位置周围的密封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导流孔组和第二导流孔组之间在座体和导流座焊接后易出现间隙,导致第二导流孔组易出现窜气或流体外漏的情况,保证导阀2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导流孔组内也可设置焊环。通过电磁组件驱动导阀阀芯结构沿导阀阀体的轴向移动,以调节第二导流孔组以及导阀腔之间的连通状态,调节方式简单可靠。
具体地,切换阀具有如图7所示的第一流通状态和如图8所示的第二流通状态,在电磁组件通电的情况下,导阀阀芯结构上升并调节第一导流孔组、第二导流孔组以及导阀腔之间连通状态,调节完成后,高压流体从主阀流道D121流经导阀流道一131并进入导阀腔,该部分流体通过与导阀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组、第一连通孔组进入导阀流道三133并流入位于主腔111右侧的压力腔141内,推动阀芯组件30向左移动,阀芯组件30移动完成后,多个主阀流道之间的连通状态为:主阀流道E122和主阀流道S123连通,主阀流道D121和主阀流道C124连通,导阀流道四134用于平衡主腔111两侧的压力腔141的压力,此时切换阀处于第一流通状态。在电磁组件断电的情况下,导阀阀芯结构下降并重新调节第一导流孔组、第二导流孔组以及导阀腔之间连通状态,调节完成后,高压流体从主阀流道D121流经导阀流道一131并进入导阀腔,该部分流体通过与导阀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组、第一连通孔组进入导阀流道二132并流入位于主腔111左侧的压力腔141内,推动阀芯组件30向右移动,阀芯组件30移动完成后,多个主阀流道之间的连通状态为:主阀流道C124和主阀流道S123连通,主阀流道D121和主阀流道E122连通,导阀流道四134用于平衡主腔111两侧的压力腔141的压力,此时切换阀处于第二流通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具有多个导阀流道和多个主阀流道,所述主阀包括:
第一阀体(11),所述第一阀体(1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主腔(111),多个所述导阀流道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上,多个所述主阀流道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上,多个所述主阀流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主腔(111)、所述第一阀体(11)的外部区域连通,多个所述主阀流道均为直流道,多个所述主阀流道分布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多个侧壁上并贯穿所述第一阀体(11)的侧壁,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阀体(11)的侧壁上至多设置两个所述主阀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流道至少包括主阀流道D(121)、主阀流道E(122)、主阀流道S(123)以及主阀流道C(124),所述主阀流道E(122)和所述主阀流道C(124)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同一侧壁上,所述主阀流道D(121)和所述主阀流道S(12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另一侧壁上,或,所述主阀流道D(121)和所述主阀流道S(12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的另外两个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并围绕所述主腔(111)设置,所述主阀流道E(122)和所述主阀流道C(12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主阀流道D(121)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主阀流道S(123)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其中,所述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所述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和所述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所述主阀流道S(123)的轴线位于所述主阀流道C(124)的轴线与所述主阀流道E(122)的轴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还具有与所述主腔(111)连通的容纳孔(112),所述容纳孔(112)用于容纳切换阀中的导阀,所述容纳孔(112)设置在所述第四侧壁上并贯穿所述第四侧壁,多个所述导阀流道的一端均和所述容纳孔(1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两侧的第二阀体(14),所述第二阀体(14)用于封堵所述主腔(111),所述第二阀体(14)具有和所述主腔(111)连通的压力腔(141),多个所述导阀流道至少包括导阀流道一(131)、导阀流道二(132)、导阀流道三(133)和导阀流道四(134),所述导阀流道一(131)和所述主腔(111)连通,所述导阀流道二(132)、所述导阀流道三(133)分别和所述主腔(111)两侧的所述压力腔(141)连通,所述导阀流道四(134)和所述主阀流道S(12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第六侧壁,所述主腔(111)贯穿所述第五侧壁和所述第六侧壁,所述主腔(111)包括中间腔和位于所述中间腔两侧的限位腔,多个所述主阀流道均和所述中间腔连通,所述限位腔的尺寸大于所述中间腔,所述第二阀体(14)朝向所述第一阀体(11)的一侧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限位腔内并和所述限位腔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阀流道二(13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1321)、第二段(1322),所述第一段(1321)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内并和所述容纳孔(112)连通,所述第二段(1322)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一侧的所述第二阀体(14)内并与其内部的所述压力腔(141)连通;
所述导阀流道三(13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段(1331)、第四段(1332),所述第三段(1331)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内并和所述容纳孔(112)连通,所述第四段(1332)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11)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阀体(14)内并与其内部的所述压力腔(14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321)和所述第二段(132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所述第三段(1331)和所述第四段(1332)的轴线位于同一截面上,所述第二段(13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段和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一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通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扩口段和所述第一段(1321)连通,所述第四段(133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连通段和第二扩口段,所述第二扩口段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扩口段和所述第三段(133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1)和所述第二阀体(14)具有螺纹结构,所述第一阀体(11)和所述第二阀体(14)通过所述螺纹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10.一种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包括导阀(20)、阀芯组件(30)以及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阀,所述导阀设置在所述主阀的容纳孔(112)内,所述阀芯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腔(111)内,以切换多个所述主阀流道之间的连通状态。
CN202223607802.8U 2022-12-30 2022-12-30 主阀及切换阀 Active CN219345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802.8U CN219345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主阀及切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802.8U CN219345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主阀及切换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5566U true CN21934556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4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7802.8U Active CN21934556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主阀及切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5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9163B1 (en) Bidirectional solenoid valve
KR102388299B1 (ko) 멀티 실링 고속 솔레노이드 밸브
EP2689141A2 (en) Electro-proportional pilot operated poppet valve with pressure compensation
US20150115182A1 (en) Positioner
US5038671A (en) Control valve
US20030178073A1 (e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ve
CN219345566U (zh) 主阀及切换阀
CN106195399B (zh) 先导式电磁阀
US20020047322A1 (en) Linear Actuator
CN105065357A (zh)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220378998U (zh) 电子膨胀阀
US20220049725A1 (en) Fluid pressure cylinder
CN219345564U (zh) 主阀及切换阀
CN220378999U (zh) 电子膨胀阀
CN112709721B (zh) 一种电液集成控制阀
CN216200916U (zh) 一种压力油箱用液控平衡阀
CN214617976U (zh) 换向阀
CN113309876A (zh) 主阀及具有其的换向阀
CN219345649U (zh) 导阀及切换阀
CN220488423U (zh) 电磁阀
CN115978277B (zh) 一种用于两轮电动车的一体式氢气比例阀
CN216200804U (zh) 先导阀
CN218493922U (zh) 压力补偿阀
CN201050515Y (zh) 气压用换向阀装置
KR101718437B1 (ko) 선형 양방향 전자 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