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791U -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4791U
CN219344791U CN202320335307.1U CN202320335307U CN219344791U CN 219344791 U CN219344791 U CN 219344791U CN 202320335307 U CN202320335307 U CN 202320335307U CN 219344791 U CN219344791 U CN 219344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oler
tube
oil
buffer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53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桂风
高德勇
冯恒财
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cheng Venos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Veno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Venos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Veno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53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4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4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4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冷器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包括油冷器本体,所述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呈横向设立且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输液管,相邻两个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且实现多个输液管相贯通连接的连接管,顺应冷却液流动方向的所述输液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呈弧形状设计的扰流板,所述输液管之间且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油液管,所述油液管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起良好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所述输液管和油液管的外周设置有散热翅片。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换热冷却效果,使用功能性强,提高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密封性,降低油液泄漏的可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冷器技术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背景技术
油冷器是汽车配件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机油具有导热性能,并且在发动机内不断流动循环,所以,油冷器对发动机、离合器等组件都起到冷却作用。即使是水冷发动机,能够用水冷却的部分也只有汽缸头和汽缸壁,其它部位仍要靠油冷器来冷却,以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流畅性。
目前,根据油冷器设立方式的不同,包括有层叠式油冷器和复合式油冷器等,用于实现对机油等设备部件的冷却;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式油冷器来说,冷却液在油冷器内的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其多为单行程或双行程,但是油液在油冷器内的流动速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其换热冷却效果欠佳,使用性不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设备部件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会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油冷器所需要冷却的介质为油液,其是车辆设备运行稳定的关键,也就是说,对于油冷器与外部设备间的连接紧密性也是至关重要的,现有油冷器与外部设备间的连接多是采用简单的密封圈进行密封的,密封效果相对欠佳,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的实用性,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换热冷却效果,使用功能性强,同时,有效提高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密封性,降低油液泄漏的可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的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包括油冷器本体,所述油冷器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封板,所述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呈横向设立且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输液管,相邻两个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且实现多个输液管相贯通连接的连接管,未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两个输液管的端部分别对应冷却液的输入口和输出口,顺应冷却液流动方向的所述输液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呈弧形状设计的扰流板,所述输液管之间且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油液管,所述油液管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并分别对应着进油口和输油口且分别位于封板的两侧,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起良好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所述输液管和油液管的外周设置有散热翅片。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管,与所述连接导管相垂直的缓冲器外周设置有导引管,所述缓冲器的上端外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导引管的下端设置有伸出管,所述导引管和伸出管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油液管内侧壁的端口处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一侧的油液管内设置有与密封组件相适配的适配槽。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由硬质密封套和软质密封套组合而成,所述硬质密封套设置在卡槽内,所述软质密封套设置在适配槽内,所述导引管与缓冲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输液管和连接板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方板,所述连接方板内开设有连接螺孔。
作为优选,所述输液管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套管,所述输液管和保护套管设置有设置有加强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通过设置的输液管、连接管以及扰流板,一方面来说,冷却液在输液管内进行有效的流通,且流动路径全面、流畅,有效提高换热冷却效果,另一方面来说,扰流板不仅可以相对延长冷却液在输液管内的逗留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还能对冷却液的输送进程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装置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通过设置的伸出管、密封组件等组件,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头和油液管间相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油液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露,确保油冷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的实用性,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换热冷却效果,使用功能性强,同时,有效提高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密封性,降低油液泄漏的可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新型复合式油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复合式油冷器的结构正视图;
图3为新型复合式油冷器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新型复合式油冷器的部分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为输液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头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封板;2、输液管;3、连接管;31、输入口;32、输出口;4、扰流板;5、油液管;51、进油口;52、输油口;53、环槽;54、适配槽;6、连接头;61、缓冲器;62、连接导管;63、导引管;631、伸出管;64、连接架;65、卡槽;7、密封组件;71、硬质密封套;72、软质密封套;8、散热翅片;9、过滤网;10、连接方板;101、连接螺孔;11、保护套管;12、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包括油冷器本体,油冷器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封板1,上述装置设备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有效获知的,具体的不再赘述;具体的说:封板1之间设置有多个呈横向设立且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连接管32,相邻两个连接管32的端部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且实现多个连接管32相贯通连接的连接管,其中,连接管的设立位置可由人们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立安装,以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未连接连接管的两个连接管32的端部分别对应冷却液的输入口31和输出口32,这样的话,就能为冷却液的输入与导出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满足人们的使员需求;顺应冷却液流动方向的连接管32和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呈弧形状设计的扰流板4,所设立的扰流板4不仅可以相对延长冷却液在连接管32内的逗留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还能对冷却液的输送进程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装置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连接管32之间且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油液管5,油液管5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6,并分别对应着进油口51和输油口52且分别位于封板1的两侧,这样,就能与外部的装置设备相连接,以保障油液的有效导通,确保冷却工作的有效进行;连接头6内设置有起良好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7,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头6和油液管5间相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油液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露,确保油冷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性;连接管32和油液管5的外周设置有散热翅片8,用于起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保障换热冷却效果,提升装置设备的实用功能性;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管32、连接管以及扰流板4,一方面来说,冷却液在连接管32内进行有效的流通,且流动路径全面、流畅,有效提高换热冷却效果,另一方面来说,扰流板4不仅可以相对延长冷却液在连接管32内的逗留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还能对冷却液的输送进程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装置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通过设置的伸出管631、密封组件7等组件,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头6和油液管5间相连接的密封性,防止油液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泄露,确保油冷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提升装置设备的实用性,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换热冷却效果,使用功能性强,同时,有效提高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密封性,降低油液泄漏的可能,充分满足使用需求。
为了提高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连接头6包括缓冲器61,对油液在装置设备内流通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装置设备的使用功能性;缓冲器6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管62,用于实现与外部的装置设备相连接,以确保油液能够有效导入至油冷器内完成相对应的换热冷却工作,并在完成换热冷却后有效导出,提升了装置设备的实用性,进一步的,与连接导管62相垂直的缓冲器61外周设置有导引管63,保障了设备部件间的连接导通性,缓冲器61的上端外周设置有连接架64,其为油冷器的稳定连接及安装提供先决条件,满足使用需求;在导引管63的下端设置有伸出管631,导引管63和伸出管631之间设置有卡槽65,其为密封组件7的安放设置提供便利性,油液管5内侧壁的端口处设置有环槽53,确保了油液管5和伸出管631之间的配合紧密性,在环槽53一侧的油液管5内设置有与密封组件7相适配的适配槽54,提升了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密封性,增加设备设立的合理性,满足使用需求。
为了充分保证密封组件7对于连接头6和油液管5间连接的稳定性及密封的可靠性,密封组件7由硬质密封套71和软质密封套72组合而成,硬质密封套71设置在卡槽65内,软质密封套72设置在适配槽54内,具体描述为:硬质密封套71的设置确保了密封组件7在卡槽65内不会出现滑动的现象,确保了密封组件7放置的稳固性,软质密封套72的设置确保了密封组件7可以填满伸出管631和油液管5之间的缝隙,且由于软质密封套72的摩擦力相对较大,能保障密封组件7不会在该连接处发生移动,实现了连接头6和连接管32间的可靠连接,提高了装置设备的实用性;进一步的,导引管63与缓冲器6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滤网9,用于实现对油液的过滤,保证油液的整洁性,提高设备组件运行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为了确保装置设备部件间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管32和连接板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方板10,连接方板10内开设有连接螺孔101,具体的说,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确保连接管32的输入口31和输出口32设立在合适的位置下,同时保障扰流板4的设立方位顺应冷却液的输送方向,避免其对冷却液造成阻碍,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连接管32的流通方向将连接管设立在不同的放置位置,使得冷却液的流通更为顺畅,提高了装置设备设立的合理性,使用功能性强。
为了有效提高装置设备的防护性,连接管32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套管11,连接管32和保护套管11设置有设置有加强筋板12,其中,保护套管11能够对连接管32起到良好的防护性,加强筋板12则是配合着保护套管11对连接管32起保护作用,降低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相对延长装置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包括油冷器本体,所述油冷器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呈横向设立且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输液管,相邻两个所述输液管的端部设置有呈半圆状设计且实现多个输液管相贯通连接的连接管,未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两个输液管的端部分别对应冷却液的输入口和输出口,顺应冷却液流动方向的所述输液管和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呈弧形状设计的扰流板,所述输液管之间且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油液管,所述油液管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连接头,并分别对应着进油口和输油口且分别位于封板的两侧,所述连接头内设置有起良好密封作用的密封组件,所述输液管和油液管的外周设置有散热翅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导管,与所述连接导管相垂直的缓冲器外周设置有导引管,所述缓冲器的上端外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导引管的下端设置有伸出管,所述导引管和伸出管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油液管内侧壁的端口处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一侧的油液管内设置有与密封组件相适配的适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由硬质密封套和软质密封套组合而成,所述硬质密封套设置在卡槽内,所述软质密封套设置在适配槽内,所述导引管与缓冲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和连接板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方板,所述连接方板内开设有连接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复合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的外周设置有保护套管,所述输液管和保护套管设置有设置有加强筋板。
CN202320335307.1U 2023-02-28 2023-02-28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Active CN219344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5307.1U CN2193447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5307.1U CN2193447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4791U true CN219344791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5307.1U Active CN2193447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4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3902A (zh) 一种泵轴油温冷却装置
CN111927942A (zh) 一种液冷散热结构和变速箱壳体
CN107256075A (zh) 带内存散热片的钎焊式cpu液冷散热器
CN219344791U (zh) 新型复合式油冷器
CN209544095U (zh) 新型铝合金散热型电力变压器
CN208082480U (zh) 一种印刷用丙烯酸树脂生产用冷却回流系统
CN214666294U (zh) 一种拖拉机用高效散热水箱
CN205319810U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电机中的定子的冷却机构
CN115621613A (zh) 一种储能电池液冷箱体结构
CN21100914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导热油泵
CN210660854U (zh)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CN207733155U (zh) 一种扰流式大平面模块散热器
CN112435801A (zh) 一种电源线冷却装置
CN204755407U (zh) 一种泵轴油温冷却装置
CN205477875U (zh) 水冷发动机水道
CN219412697U (zh) 一种防漏油的挖掘机油冷却器
CN201982947U (zh) 柴油机驱动的高压水泵和齿轮箱的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15170808U (zh) 一种潜污泵自降温装置
CN217382452U (zh) 一种隐藏式润滑油路
CN220584373U (zh) 一种机架式水冷负载箱
CN212512611U (zh) 一种全封闭型换热器
CN205271206U (zh) 一种对液压作动筒壳体表面进行冷却的装置
CN21235996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分体式发动机汽缸垫
CN214424591U (zh) 一种精准分流的缸套冷却装置
CN221036908U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