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3286U - 承台钢膜 - Google Patents

承台钢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3286U
CN219343286U CN202320496331.3U CN202320496331U CN219343286U CN 219343286 U CN219343286 U CN 219343286U CN 202320496331 U CN202320496331 U CN 202320496331U CN 219343286 U CN219343286 U CN 219343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aring platform
steel
shap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63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福群
焦世明
高磊
朱桂权
庞超煜
焦爱科
周伟豪
陈桂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hird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63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3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3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3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台钢膜,包括:至少一个承台框架,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拐角位置处设有角钢,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外壁面设有肋条,所述承台框架的内侧设有挂钩,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框架可层叠布置;内撑回顶组件,所述内撑回顶组件设在所述承台框架内,且所述内撑回顶组件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内撑回顶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撑杆和多个第二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承台框架的内壁面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撑杆。本实用新型的承台钢膜,整体强度高,能够有效应对承台钢膜受外力的影响,不容易发生变形,同时还能够进行层叠设置,方便适用不同深度的承台。

Description

承台钢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承台钢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承台钢膜不能灵活运用到不同深度的承台中。并且现有的承台钢膜回顶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应对承台外侧的外力影响,承台钢膜的整体稳固定较差,容易产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承台钢膜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台钢膜不能灵活运用到不同深度的承台且容易变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台钢膜包括:至少一个承台框架,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拐角位置处设有角钢,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外壁面设有肋条,所述承台框架的内侧设有挂钩,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框架可层叠布置;内撑回顶组件,所述内撑回顶组件设在所述承台框架内,且所述内撑回顶组件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内撑回顶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撑杆和多个第二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承台框架的内壁面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撑杆。
可选地,所述承台框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承台框架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承台框架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台框架为方形框,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直角处设有所述角钢,且所述角钢沿所述承台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肋条的个数为多个,每个所述肋条分别凸出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外侧壁,且每个所述肋条分别沿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外侧壁延伸。
可选地,多个所述肋条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工字型或楼梯形。
可选地,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内侧壁上设有两个所述挂钩,所述承台框架的相对两侧内侧壁上的所述挂钩相互对应。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方形,每个所述第二撑杆分别连接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以将所述内撑回顶组件构造成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方形,每个所述第二撑杆为斜支撑,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以将所述内撑回顶组件构造成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框架中,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另一个设有所述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承台钢膜,能够进行层叠设置,方便适用不同深度的承台。通过在承台框架的拐角位置处设置角钢并在承台框架的外壁面上设置肋条,能够有效提高承台框架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在承台框架内设置挂钩,并合理布置由多个第一撑杆和多个第二撑杆组成的内撑回顶组件,既方便内撑回顶组件与承台框架的搭接连接,又能进一步提高承台钢膜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应对承台钢膜受外力的影响,不容易发生变形。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的一个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的另一个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框架的一个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框架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框架的又一个剖视图。
附图标记:
承台钢膜100;
承台框架10;角钢11;肋条12;挂钩13;
内撑回顶组件20;第一撑杆21;第二撑杆2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若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涉及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涉及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100包括至少一个承台框架10和内撑回顶组件20。
具体而言,每个承台框架10的拐角位置处设有角钢11,每个承台框架10的外壁面设有肋条12,承台框架10的内侧设有挂钩13,相邻的两个承台框架10可层叠布置。内撑回顶组件20设在承台框架10内,且内撑回顶组件20与挂钩13连接,内撑回顶组件20包括多个第一撑杆21和多个第二撑杆22,多个第一撑杆21与承台框架10的内壁面连接,每个第二撑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撑杆21。
换言之,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100主要由至少一个承台框架10和内撑回顶组件20组成。其中,承台框架10采用薄钢板组成,减少承台钢膜100的整体重量。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承台框架10的拐角位置处设置有角钢11,提升承台框架10在每个拐角位置处的结构强度。每个承台框架10的外壁面设置有肋条12,参见图4,通过设置肋条12,可以有效提升承台框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满足在承台外侧回填土方、浇筑外侧垫层等外力作用下,承台钢膜100不变形。如图5所示,承台框架10的内侧设置有挂钩13,相邻的两个承台框架10可层叠布置,满足不同深度的承台的施工。
如图1和图2所示,内撑回顶组件20设置在承台框架10内,并且内撑回顶组件20与挂钩13连接。通过设置挂钩13,增加内撑回顶组件20与承台框架10的搭接面积,便于内撑回顶组件20与承台框架10的连接。内撑回顶组件20包括多个第一撑杆21和多个第二撑杆22,第一撑杆21和第二撑杆22可以均采用钢筋制成。多个第一撑杆21与承台框架10的内壁面连接,每个第二撑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撑杆21。第一撑杆21和第二撑杆22的至少一部分搭接在挂钩13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承台钢膜100的整体安装过程简单,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通过设置内撑回顶组件20,可以有效防止承台土方回填导致承台钢膜100变形,并且内撑回顶组件20还可以周转使用。每个承台框架10的高度大约50cm,承台框架10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承台深度进行具体设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100,能够进行层叠设置,方便适用不同深度的承台。通过在承台框架10的拐角位置处设置角钢11并在承台框架10的外壁面上设置肋条12,能够有效提高承台框架10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在承台框架10内设置挂钩13,并合理布置由多个第一撑杆21和多个第二撑杆22组成的内撑回顶组件20,既方便内撑回顶组件20与承台框架10的搭接连接,又能进一步提高承台钢膜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应对承台钢膜100受外力的影响,不容易发生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承台框架10为多个,多个承台框架10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承台框架10焊接连接。
也就是说,承台框架10可以为多个,多个承台框架10能够层叠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承台框架10可以焊接连接,保证承台钢膜100整体美观,结构牢固且安全可靠。承台框架10可以预制加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承台框架10为方形框,承台框架10的每个直角处设有角钢11,且角钢11沿承台框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
换句话说,如图1和图2所示,承台框架10可以设计成方形框,承台框架10的每个直角处设置有角钢11,并且角钢11沿承台框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通过在承台框架10的每个直角处设置角钢11,能够有效提升承台框架10在每个拐角位置处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肋条12的个数为多个,每个肋条12分别凸出承台框架10的每个外侧壁,且每个肋条12分别沿承台框架10的每个外侧壁延伸。多个肋条12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工字型或楼梯形。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每个承台框架10的外侧壁可以设置多个肋条12,每个肋条12能够分别凸出承台框架10的每个外侧壁,并且每个肋条12可以分别沿承台框架10的每个外侧壁延伸。通过在每个承台框架10的外侧壁设置多个肋条12,可以进一步在不明显增加薄钢板的重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薄钢板的强度,防止薄钢板变形。如图4所示,多个肋条12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工字型、楼梯形或其他形状,以提高承台框架10的整体结构强度。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多个肋条12所形成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承台框架10的每个内侧壁上设有两个挂钩13,承台框架10的相对两侧内侧壁上的挂钩13相互对应。
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承台框架10的每个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挂钩13,两个挂钩13位于承台框架10的一个单边内侧。承台框架10的相对两侧内侧壁上的挂钩13相互对应,便于内撑回顶组件20放置在挂钩1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撑杆21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方形,每个第二撑杆22分别连接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撑杆21,以将内撑回顶组件20构造成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多个第一撑杆21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方形,每个第二撑杆22为斜支撑,每个第二撑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撑杆21,以将内撑回顶组件20构造成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相邻的两个承台框架10中,其中一个设有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另一个设有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撑杆21可以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方形,每个第二撑杆22分别连接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撑杆21,多个第一撑杆21和第二撑杆22可以将内撑回顶组件20构造成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该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大致为田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撑杆21可以在承台框架10上形成方形,每个第二撑杆22设计成斜支撑,每个第二撑杆22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撑杆21,以将内撑回顶组件20构造成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相邻的两个承台框架10中,其中一个可以采用有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另一个可以采用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在多个层叠布置的承台框架10中,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可以交替实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承台钢膜100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可以根据承台高度进行预制多个承台钢模进行叠合,叠合处采用点焊焊接,最终叠合到承台的设计高度。然后,内撑回顶组件20可以放置在承台框架10的挂钩13处固定,不同形状的内撑回顶组件20在相邻的两个承台框架10中分开放置,防止土方回填或钢模外侧浇筑混凝土等外力影响导致受力不均匀,承台钢模变形。回填施工完毕后,拆除内撑回顶组件20(内撑回顶组件20周转使用)。接着,承台钢筋在加工棚预制加工成钢筋笼。最后,将承台钢筋笼放置在承台框架10内,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台钢膜100,能够进行层叠设置,方便适用不同深度的承台。通过在承台框架10的拐角位置处设置角钢11并在承台框架10的外壁面上设置肋条12,能够有效提高承台框架10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在承台框架10内设置挂钩13,并合理布置由多个第一撑杆21和多个第二撑杆22组成的内撑回顶组件20,既方便内撑回顶组件20与承台框架10的搭接连接,又能进一步提高承台钢膜100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应对承台钢膜100受外力的影响,不容易发生变形。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承台框架,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拐角位置处设有角钢,每个所述承台框架的外壁面设有肋条,所述承台框架的内侧设有挂钩,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框架可层叠布置;
内撑回顶组件,所述内撑回顶组件设在所述承台框架内,且所述内撑回顶组件与所述挂钩连接,所述内撑回顶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撑杆和多个第二撑杆,多个所述第一撑杆与所述承台框架的内壁面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框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承台框架层叠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承台框架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框架为方形框,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直角处设有所述角钢,且所述角钢沿所述承台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的个数为多个,每个所述肋条分别凸出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外侧壁,且每个所述肋条分别沿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外侧壁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肋条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工字型或楼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框架的每个内侧壁上设有两个所述挂钩,所述承台框架的相对两侧内侧壁上的所述挂钩相互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方形,每个所述第二撑杆分别连接相对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以将所述内撑回顶组件构造成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撑杆在所述承台框架上形成方形,每个所述第二撑杆为斜支撑,每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以将所述内撑回顶组件构造成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台钢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承台框架中,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形状的内撑结构,另一个设有所述第二形状的内撑结构。
CN202320496331.3U 2023-03-15 2023-03-15 承台钢膜 Active CN219343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331.3U CN219343286U (zh) 2023-03-15 2023-03-15 承台钢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6331.3U CN219343286U (zh) 2023-03-15 2023-03-15 承台钢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3286U true CN21934328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6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6331.3U Active CN219343286U (zh) 2023-03-15 2023-03-15 承台钢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3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9085B (zh) 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筒仓仓顶锥壳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9343286U (zh) 承台钢膜
CN113202185A (zh)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CN112663836A (zh) 一种装配式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210562953U (zh)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114922132B (zh) 一种基于组合斜桩的高桩码头上部结构部品化施工方法
CN110565796A (zh) 预制空心柱叠合梁连接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16664467U (zh) 用于梁柱连接节点的牛腿支撑结构
CN213418233U (zh) 一种劲性柱结构
CN212078348U (zh) 一种装配式内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1329714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梁柱混凝土浇筑密实型组合式模板
CN210827829U (zh) 预制空心柱叠合梁连接结构
CN102587404B (zh) 大型高炉基础的施工方法
CN111364644A (zh) 一种装配式内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4364436U (zh) 框架柱结构
CN218668666U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柱加固结构
CN211472577U (zh) 一种综合管廊上下舱墙体的垂直交叉连接结构
CN216446275U (zh)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N213233780U (zh) 一种放在建筑内的大型医疗结构体
CN217325801U (zh) 一种用于室内外高差处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节点
CN21871332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和钢骨柱的节点结构
CN215716421U (zh) 一种防吊装碰撞的装配式预制叠合板
CN212200894U (zh) 一种加强型预制墙板立柱结构
CN213329607U (zh) 一种绿色环保的混凝土叠合板
CN218091440U (zh) 一种装配式的剪力墙体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