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6275U -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6275U
CN216446275U CN202123381022.1U CN202123381022U CN216446275U CN 216446275 U CN216446275 U CN 216446275U CN 202123381022 U CN202123381022 U CN 202123381022U CN 216446275 U CN216446275 U CN 216446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floor slab
truss
reinforcement
gi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10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小飞
钟立博
严晗
路立娜
史雅瑞
陶瑜
张胜超
葛红云
王羽
康京彪
丁鹏飞
张邦旭
刘宏杰
吴博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10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6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6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6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与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楼板和预埋在预制楼板内的钢筋网片,具体还包括平行于预制楼板纵向的钢筋桁架梁,其数量不少于两根,所述钢筋桁架梁的下部嵌入式设置于预制楼板内,并与钢筋网片固接;所述钢筋桁架梁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且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块,垫块的尺寸满足预制楼板能搭接在梁或墙体上。本实用新型中,钢筋桁架梁两端伸出预制楼板,并在两端底部设置垫块,可以使得预制楼板搭接在梁或者墙体上,实现预制楼板的免支撑,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与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大量使用的预制叠合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及其上方现浇层混凝土浇筑后的一定养护时间内,预制叠合楼板下方均需要设置竖向支撑架体以保证预制部分与现浇叠合部分形成可靠的整体,满足施工期间各类载荷的要求。
由于竖向支撑架体的拆除必须等到养护期之后,导致预制叠合楼板的项目与现浇楼板的项目的支撑架体拆除时间是一样的,因此即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也不能实现缩短项目施工周期的目的,同时采用预制叠合楼板的施工成本也高于现浇楼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供一种无需竖向支撑架体,成本低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楼板和预埋在预制楼板内的钢筋网片,具体地,还包括平行于预制楼板纵向的钢筋桁架梁,其数量不少于两根,所述钢筋桁架梁的下部嵌入式设置于预制楼板内,并与钢筋网片固接;所述钢筋桁架梁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且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块,垫块的尺寸满足预制楼板能搭接在梁或墙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底面与预制楼板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梁包括上弦钢筋、腹杆弯折钢筋、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平行于下弦钢筋,所述腹杆弯折钢筋一端连接上弦钢筋,另一端连接下弦钢筋;所述钢筋桁架梁整体的外轮廓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形状。
具体地,所述上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上弦钢筋和第二上弦钢筋,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腹杆弯折钢筋和第二腹杆弯折钢筋,所述下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下弦钢筋和第二下弦钢筋;钢筋桁架梁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接筋和下连接筋,所述上连接筋一端与第一上弦钢筋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弦钢筋连接,所述下连接筋一端与第一下弦钢筋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弦钢筋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片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相互连接,所述横向钢筋位于上层,所述纵向钢筋位于下层,所述钢筋桁架梁与纵向钢筋同向同层设置,横向钢筋从钢筋桁架梁的下弦钢筋的上方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梁中的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的直径不小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直径,且其直径不小于8mm,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和连接筋的直径不小于4mm。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预制楼板搭接的梁或墙体的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钢筋桁架梁两端伸出预制楼板,并在两端底部设置垫块,可以使得预制楼板搭接在梁或者墙体上,实现预制楼板的免支撑,减少竖向支撑架体的使用,从而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2.钢筋桁架梁的设置提高了预制楼板的整体刚度,承担了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载荷,增强了抗弯性能,减小预制楼板挠度、减少开裂,并且钢筋桁架梁可以在吊运过程中充当吊环使用,方便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项目工程的整体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钢筋网片和钢筋桁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钢筋桁架梁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预制楼板与梁(墙体)搭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横向钢筋; 2、纵向钢筋; 3、钢筋桁架梁; 301、第一上弦钢筋; 302、第二上弦钢筋; 303、第一腹杆弯折钢筋;
304、第二腹杆弯折钢筋; 305、第一下弦钢筋; 306、第二下弦钢筋;
307、上连接筋; 308、下连接筋; 4、预制楼板; 5、垫块; 6、梁或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楼板4和预埋在预制楼板4内的钢筋网片,具体还包括:两根平行于预制楼板4纵向的钢筋桁架梁3,其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且每根钢筋桁架梁3与板边的距离不大于300mm,两根钢筋桁架梁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00mm,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下部嵌入式设置于预制楼板4内,并与钢筋网片固接;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4且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块5,垫块5的尺寸满足预制楼板4能搭接在梁或墙体6上,且预制楼板4沿受力方向搭接梁或墙体6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
钢筋桁架梁3下部嵌入式设置于预制楼板4内,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载荷均由钢筋桁架梁3承担,提高了整体刚度,而钢筋桁架梁3两端伸出部分的垫块5可以将预制楼板4搭接在梁或墙体6上,可实现预制楼板4的免支撑,避免因装拆竖向支撑架体而耗时,耽误整体项目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块5底面与预制楼板4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便于安装时与墙体顶端表面保持水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梁3包括上弦钢筋、腹杆弯折钢筋、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平行于下弦钢筋,所述腹杆弯折钢筋一端连接上弦钢筋,另一端连接下弦钢筋;所述钢筋桁架梁3整体的外轮廓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形状。
在施工过程中,上弦钢筋充当吊环的作用,可以通过起吊上弦钢筋水平起吊预制楼板4到施工位置,操作方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项目的整体效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上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上弦钢筋301和第二上弦钢筋302,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腹杆弯折钢筋303和第二腹杆弯折钢筋304,所述下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下弦钢筋305和第二下弦钢筋306;钢筋桁架梁3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接筋307和下连接筋308,所述上连接筋307一端与第一上弦钢筋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弦钢筋302连接,所述下连接筋308一端与第一下弦钢筋30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弦钢筋306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钢筋桁架梁3的结构更加牢固,能承担更多的受力载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钢筋网片包括纵向钢筋2和横向钢筋1,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相互连接,所述横向钢筋1位于上层,所述纵向钢筋2位于下层,所述钢筋桁架梁3与纵向钢筋2同向同层设置,位于主受力方向,横向钢筋1从钢筋桁架梁3的下弦钢筋的上方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桁架梁3中的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的直径不小于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的直径,且其直径不小于8mm,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和连接筋的直径不小于4mm,保证了其抗弯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预制楼板4搭接的梁或墙体6的中心处,选择搭接在此位置,既使得其搭接稳定,又避免浪费型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楼板(4)和预埋在预制楼板(4)内的钢筋网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于预制楼板(4)纵向的钢筋桁架梁(3),其数量不少于两根,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下部嵌入式设置于预制楼板(4)内,并与钢筋网片固接;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4)且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块(5),垫块(5)的尺寸满足预制楼板(4)能搭接在梁或墙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底面与预制楼板(4)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梁(3)包括上弦钢筋、腹杆弯折钢筋、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平行于下弦钢筋,所述腹杆弯折钢筋一端连接上弦钢筋,另一端连接下弦钢筋;所述钢筋桁架梁(3)整体的外轮廓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上弦钢筋(301)和第二上弦钢筋(302),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腹杆弯折钢筋(303)和第二腹杆弯折钢筋(304),所述下弦钢筋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下弦钢筋(305)和第二下弦钢筋(306);钢筋桁架梁(3)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连接筋(307)和下连接筋(308),所述上连接筋(307)一端与第一上弦钢筋(3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弦钢筋(302)连接,所述下连接筋(308)一端与第一下弦钢筋(30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弦钢筋(30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包括纵向钢筋(2)和横向钢筋(1),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相互连接,所述横向钢筋(1)位于上层,所述纵向钢筋(2)位于下层,所述钢筋桁架梁(3)与纵向钢筋(2)同向同层设置,横向钢筋(1)从钢筋桁架梁(3)的下弦钢筋的上方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梁(3)中的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的直径不小于横向钢筋(1)和纵向钢筋(2)的直径,且其直径不小于8mm,所述腹杆弯折钢筋和连接筋的直径不小于4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梁(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预制楼板(4)搭接的梁或墙体(6)的中心处。
CN202123381022.1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6446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1022.1U CN216446275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1022.1U CN216446275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6275U true CN216446275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7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1022.1U Active CN216446275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6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111441511A (zh) 一种永久模板及采用永久模板浇筑剪力墙的方法
CN216446275U (zh) 一种内置桁架筋的免支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CN111764249A (zh) 一种uhpc蜂窝预制板-钢箱梁的组合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143474U (zh) 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结构
CN111139746A (zh)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桥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CN217053752U (zh) 一种钢次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CN212129628U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结构
CN212129627U (zh) 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
RU53692U1 (ru) Несъемная опалубка
CN211548014U (zh) 叠合空调板的连接节点
CN217460236U (zh) 一种铁路预制梁钢筋骨架
CN215829741U (zh) 一种带搁置挑头的预制密肋板
CN22070478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刚性搭接转换节点
CN218116803U (zh) 一种带钢筋桁架的楼板后浇带构造
CN212129626U (zh)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CN212714468U (zh) 一种uhpc蜂窝预制板-钢箱梁的组合梁结构
CN216689997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
CN114837340B (zh) 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施工方法及预制楼板
CN217759496U (zh) 一种预制楼板小坡度屋面结构及预制楼板
CN216948993U (zh) 一种装配式楼盖
CN215888962U (zh) 一种薄底槽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
CN217896916U (zh) 用于空心楼盖的预制底板及空心楼盖
CN216130355U (zh) 边缘现浇叠合楼板的板缝节点及与框架梁的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