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9626U -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9626U
CN212129626U CN202020563306.9U CN202020563306U CN212129626U CN 212129626 U CN212129626 U CN 212129626U CN 202020563306 U CN202020563306 U CN 202020563306U CN 212129626 U CN212129626 U CN 21212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ed
support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bar
stee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330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艾荣
邓宝瑜
杨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330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96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包括支座以及叠合板,支座包括支座钢筋架以及支座主体,叠合板包括预制板、现浇叠合层以及焊接钢筋架,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钢筋,第一钢筋网位于预制板内,第二钢筋网位于现浇叠合层内,连接钢筋的一端与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第二钢筋网的端部为相对于预制板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焊接钢筋架为一个整体网格钢筋结构,使得预制板在制作时可以减少厚度,降低生产用料,而且可以增加连接钢筋的布置密度,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现场无需进行大量的钢筋绑扎,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常用的楼板形式就是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利用钢筋固定在支座上,最后在支座和叠合板的待浇筑空间上浇筑混凝土。
但是采用桁架钢筋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厚度一般为60mm,现浇叠合层厚度为70mm,使得叠合板总厚度为130mm,一些特殊情况,如电气管线集中交叉部位,叠合板需要做得更厚;如采用密缝构造,根据图集构造,现浇叠合层厚度至少要取到80mm,叠合板总厚度至少需要取140mm。最终的叠合板的板厚较传统现浇板的板厚(100~120mm)大得多,一方面会导致叠合板混凝土用量较高,造成材料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楼板自重荷载加大,增加主体结构及基础的工程造价。
此外,叠合板的桁架钢筋按照约600mm的间距布置,布置密度不大,不能满足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之间完全覆盖交接面的抗剪构造要求,而且按照规范要求桁架钢筋叠合板的预制底板顶面必须采用粗糙面,进一步起到抗剪作用,生产难度以及生产成本高。在施工现场,现浇叠合层上的受力钢筋仍需人工绑扎在桁架钢筋上,不仅施工现场工作量大,降低施工效率,而且为了绑扎方便,预制底板的长向受力钢筋需直接放置在桁架钢筋的下面,短向铁受力钢筋此时与桁架钢筋下弦在一个平面,因此不在最外层钢筋位置,导致楼板短向受力钢筋的有效计算高度降低,需要增加短向受力钢筋的面积,结构受力不合理,增加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预制板的生产厚度,并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包括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支座的一侧的叠合板,所述支座包括支座钢筋架以及支座主体,所述支座钢筋架设于所述支座主体内,
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现浇叠合层的焊接钢筋架,所述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预制板内,所述第二钢筋网位于所述现浇叠合层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的端部为相对于所述预制板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所述受力端部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与所述叠合板之间设有连接钢筋网,所述连接钢筋网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板的顶面,所述连接钢筋网另一端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受力端部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的中轴线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钢筋网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的端部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的中轴线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钢筋网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三钢筋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钢筋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钢筋网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五钢筋以及纵向设置的第六钢筋,所述第五钢筋和所述第六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预制板的厚度小于60m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网和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网格钢筋结构,因为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预制板内的第一钢筋网已经形成一个焊接固定作用,使得预制板在制作时可以减少厚度,降低生产用料。而且所述连接钢筋占用空间小,可以增加所述连接钢筋的布置密度,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以保证预所述预制板与现浇叠合层形成整体的叠合受力模式,预制板顶面无需采用粗糙面,同时可灵活调整所述连接钢筋的摆放位置,使得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在施工安装时,因为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网和所述第二钢筋网通过焊接形成焊接钢筋架,与所述预制板在工厂内已经完成,现场无需进行大量的钢筋绑扎,直接利用所述第二钢筋网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直接穿插进所述支座的支座主体,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例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中预制板和焊接钢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支座钢筋架;11.水平钢筋;12.竖向钢筋;
20.支座主体;21.中轴线;
30.预制板;
40.现浇叠合层;
50.第一钢筋网;51.第一钢筋;52.第二钢筋;
60.第二钢筋网;61.受力端部;62.第三钢筋;63.第四钢筋;
70.连接钢筋;
80.连接钢筋网;81.第五钢筋;82.第六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包括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支座的一侧的叠合板,所述支座包括支座钢筋架10以及支座主体20,所述支座钢筋架10设于所述支座主体20内,
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30、现浇叠合层4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板30和所述现浇叠合层40的焊接钢筋架,所述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50、第二钢筋网60以及连接钢筋70,所述第一钢筋网50位于所述预制板30内,所述第二钢筋网60位于所述现浇叠合层40内,所述连接钢筋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50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60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60的端部为相对于所述预制板30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61,所述受力端部61位于所述支座主体20内,所述支座主体20和所述现浇叠合层40浇筑为一体。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利用所述连接钢筋70与所述第一钢筋网50和所述第二钢筋网60焊接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网格钢筋结构,因为所述连接钢筋70与所述预制板30内的第一钢筋网50已经形成一个焊接固定作用,使得预制板30在制作时可以减少厚度,降低生产用料。而且所述连接钢筋70占用空间小,可以增加所述连接钢筋70的布置密度,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以保证预所述预制板30与现浇叠合层40形成整体的叠合受力模式,预制板30顶面无需采用粗糙面,同时可灵活调整所述连接钢筋70的摆放位置,使得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在施工安装时,因为所述连接钢筋70与所述第一钢筋网50和所述第二钢筋网60通过焊接形成焊接钢筋架,与所述预制板30在工厂内已经完成,现场无需进行大量的钢筋绑扎,直接利用所述第二钢筋网60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61直接穿插进所述支座的支座主体20,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与所述叠合板之间设有连接钢筋网80,所述连接钢筋网80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板30的顶面,所述连接钢筋网80另一端位于所述支座主体20内。所述连接钢筋网80和所述受力端部61在上下方向起到连接作用,具有更好搭接性能,保证所述叠合板与支座连接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力端部61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上支座主体20的中轴线21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所述连接钢筋网80位于所述支座主体20内的端部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上支座主体20的中轴线21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也就是,所述受力端部61和所述连接钢筋网80至少要穿至所述支座主体20的中轴线21,以保证所述叠合板与所述支座之间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并应满足锚固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钢筋网50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51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52,所述第一钢筋51和所述第二钢筋52相交且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60包括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三钢筋62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四钢筋63,所述第三钢筋62和所述第四钢筋63相交且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51和所述第二钢筋52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62和所述第四钢筋63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实现所述连接钢筋70在相交点处的横向和纵向分配受力,所述焊接钢筋架的结构更加稳固,并可以在每个相交点都布置所述连接钢筋70,均匀地起到抗剪作用,作用于所述预制板30和所述现浇叠合层40的相交面上,预制板30顶面无需采用粗糙面,在所述预制板30生产时浇筑形成自然的混凝土收平面即可,减少所述预制板30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筋70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可灵活布置第一钢筋51和第二钢筋52的相对位置,使其中短向的钢筋处于下方的最外侧位置,同理可灵活布置第三钢筋61和第四钢筋62的相对位置,使其中短向的钢筋处于上方的最外侧位置,这样可保证所述焊接钢筋架的短向受力钢筋均在最外侧,可保证所述焊接钢筋架的短向受力钢筋均在最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钢筋网80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五钢筋81以及纵向设置的第六钢筋82,所述第五钢筋81和所述第六钢筋82相交且焊接连接,利用所述第七钢筋和所述第八钢筋焊接成整块的所述连接钢筋网80,在工厂直接进行焊接作业,施工现场只需直接放置在所述预制板30的顶面即可,无需对其进行绑扎,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其中,所述连接钢筋网80的端部采用机械锚固构造,提高搭接性能,可有效地减小彼此搭接所需要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钢筋架10包括若干条水平设置的水平钢筋11以及若干条竖直设置的竖向钢筋12,所述水平钢筋11和所述竖向钢筋12相交且绑扎连接,所述支座主体20和所述现浇叠合层40整体浇筑混凝土,实现浇筑为一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焊接钢筋架后,所述预制板30的厚度可降低为40mm,小于传统的预制板厚度60mm,加上所述现浇叠合层40的厚度与现浇板的厚度相持平,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剪作用,所述焊接钢筋架在所述预制板30生产脱模、构件吊装时(短暂工况)起到作用,又能在现浇叠合层40浇筑完形成叠合板(正常使用工况)后,起到受力钢筋作用。因此,所述焊接钢筋架在所述预制板30生产脱模、构件吊装时(短暂工况)起到作用,又能在现浇叠合层40浇筑完形成叠合板(正常使用工况)后,起到受力钢筋作用,各阶段均可发挥作用。经测算,同样厚度的叠合板,采用本实施例的叠合板,钢筋总的用量要比传统叠合板要少。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工作过程为:在工厂内对焊接钢筋架完成焊接作业,并生产制作所述预制板30,将焊接好的所述连接钢筋网80临时绑扎在所述焊接钢筋架上,现场施工时,利用所述焊接钢筋架的相交点将整体吊装就位,将所述受力端部61和所述连接钢筋网80的一端穿入所述支座主体20内,然后拆开临时绑扎,使所述连接钢筋网80竖直下落到所述预制板30上,保持所述连接钢筋网80的一端穿入所述支座主体20内,最后将所述支座主体20和所述现浇叠合层40浇筑为一体,完成对所述叠合板的安装固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板安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可减少所述预制板30的厚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可取消所述预制板30的粗糙面,从而减少所述预制板30的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3)所述焊接钢筋架已经提前在工厂内完成焊接,无需在现场进行大量钢筋绑扎,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4)所述焊接钢筋架在短暂工况、正常使用工况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条件下的总钢筋用量更少,建造成本低;(5)可灵活调整所述连接钢筋70的位置,保证较短的受力钢筋在最外侧,构受力更加合理;(6)利用所述第二钢筋网60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61直接穿插进所述支座的支座主体20,无需再另外设置受力钢筋,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适用于边支座上;(7)所述焊接钢筋架和所述连接钢筋网80全部采用装配式吊装施工,高度符合工业化建筑要求,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8)采用整块的所述受力钢筋网和整块的所述连接钢筋网80,施工效率高,且提高钢筋搭接性能。
上方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以及设于所述支座的一侧的叠合板,所述支座包括支座钢筋架以及支座主体,所述支座钢筋架设于所述支座主体内,
所述叠合板包括预制板、现浇叠合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板和所述现浇叠合层的焊接钢筋架,所述焊接钢筋架包括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以及连接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网位于所述预制板内,所述第二钢筋网位于所述现浇叠合层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焊接连接,所述第二钢筋网的端部为相对于所述预制板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受力端部,所述受力端部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所述支座主体和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所述叠合板之间设有连接钢筋网,所述连接钢筋网的一端位于所述预制板的顶面,所述连接钢筋网另一端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端部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的中轴线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网位于所述支座主体内的端部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支座的中轴线到所述支座的另一侧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网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钢筋网包括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三钢筋以及若干条纵向设置的第四钢筋,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之间的相交点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沿着竖直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网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第五钢筋以及纵向设置的第六钢筋,所述第五钢筋和所述第六钢筋相交且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小于60mm。
CN202020563306.9U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2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3306.9U CN212129626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3306.9U CN212129626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9626U true CN212129626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9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330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29626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9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78747U (zh) 一种叠合楼板预制板
CN105735469B (zh) 一种部分粘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CN106968381B (zh)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109811878A (zh) 装配式建筑现浇叠合模壳一体化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09680835B (zh) 一种自承式预制混凝土墙板、混凝土墙、结构体系及工法
CN201217872Y (zh) 预制叠合楼板
CN201915534U (zh) 钢结构住宅用承重叠合板
CN101368409A (zh) 一种混凝土墙外保温的施工方法
CN209556190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组合楼板
CN208430661U (zh) 一种“一”字型自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拼缝构造
CN113027021A (zh) 一种带牛腿的免支撑预制楼板
CN212129622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CN201224946Y (zh) 一种预制网架夹芯墙板
CN212129626U (zh) 一种焊接钢筋结构叠合板组件
CN208668274U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
CN217079256U (zh) 预制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薄板叠合剪力墙
CN216740371U (zh) 一种内凹角抗剪件拼接的大直径配筋叠合梁结构
CN115354782A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4461630U (zh) 叠合楼板预制底板
CN110067198A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26120A (zh) 一种装配式双层x型钢板支撑的叠合剪力墙
CN212129628U (zh) 一种叠合板安装结构
CN114876262A (zh) 叠合剪力墙及建筑
CN212129627U (zh) 一种拼接叠合板结构
CN102031839A (zh) 一种填充棒与填充箱混合使用的空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