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9354U - 车载pad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pad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39354U CN219339354U CN202320471297.4U CN202320471297U CN219339354U CN 219339354 U CN219339354 U CN 219339354U CN 202320471297 U CN202320471297 U CN 202320471297U CN 219339354 U CN219339354 U CN 2193393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bracket
- pad
- groove
-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载PAD和车辆,包括:PAD主体,包括外壳和与外壳相连接的电子屏幕;以及支架,用于放置手机,其中,支架集成设置在外壳和电子屏幕之间的内腔中,且能够从外壳的开口处伸出或缩回。将用于承载手机的支架集成在车载PAD上且隐藏在外壳内,无需外购手机支架进行搭配,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手机支架与车内零部件匹配位置不合适导致视觉混杂,避免由于零件干涉导致损坏车内零部件的初始结构。同时,由于支架的固定位置确定可以使支架固定的更牢靠,提升支架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支架与PAD主体装配完成后结构整齐,既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又能保持车辆零件整体性和美观性,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载PAD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新车型搭载车载PAD成为主流,以实现娱乐、导航、汽车信息显示和故障辅助诊断等功能。相关技术中,用户通常需要单独购买承载手机的支架,手机支架与车载PAD分开布置,存在手机支架随意性、固定方式不牢固、使用不便等问题,会影响车辆的整体观感统一,降低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PAD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载手机支架的稳定性和方便性均不佳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载PAD,包括:
PAD主体,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电子屏幕;以及
支架,用于放置手机,其中,所述支架集成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电子屏幕之间的内腔中,且能够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伸出或缩回。
可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架中一者上设置有滑轨,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道,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外壳往复滑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支架从所述开口抽出。
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所述开口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止挡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止挡部上还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伸入或退出所述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止挡部内的限位柱和连接在所述限位柱一端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止挡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从所述止挡部穿出用于与所述连接孔配合,另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抵顶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驱动件包括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连接部和驱动片,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定位柱上,以通过所述驱动片驱动所述限位柱轴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并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用于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还包括与固定连接在所述把手上的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片的一侧且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把手的轴向长度配置为:当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驱动片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相抵接时,所述把手的一端边缘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和连接所述止挡部上的夹持件,沿所述支架的伸出或缩回方向,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止挡部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滑槽,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位于所述夹持件本体两侧的挡板,两侧的所述挡板分别设有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并且,两侧的所述滑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和所述挡板的边缘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充电感应区,所述支架的内部与所述充电感应区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充电模块。
可选地,所述滑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与所述充电模块相连接线束容纳在所述滑轨内部。
可选地,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电子屏幕的表面设置有转动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PAD。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承载手机的支架集成在车载PAD上且隐藏在外壳内,无需外购手机支架进行搭配,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手机支架与车内零部件匹配位置不合适导致视觉混杂,避免影响驾乘视野,避免由于零件干涉且因匹配方式需长期固定,导致损坏车内零部件的初始结构。同时,由于支架的固定位置确定可以使支架固定的更牢靠,提升支架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支架与PAD主体装配完成后结构整齐,既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又能保持车辆零件整体性和美观性,整体观感统一协调,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隐藏电子屏幕)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的支架拉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载PAD的连接件与把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屏幕;2-外壳;21-连接孔;3-支架;31-充电感应区;32-止挡部;321-凹槽;3211-定位柱;33-滑槽;34-限位部;35-延伸槽;41-滑轨;42-滑道;5-夹持件;51-挡板;6-第二弹性件;71-限位柱;711-限位槽;72-第一弹性件;8-把手;81-连接部;811-驱动片;82-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针对车载PAD的实际使用时的布置方向所定义的,“内”、“外”是针对相应部件的轮廓所定义的。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词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载PAD,如图1至图6所示,可以包括PAD主体和用于放置手机的支架3,PAD主体可以包括外壳2和与外壳2相连接的电子屏幕1,支架3可以集成设置在外壳2和电子屏幕1之间的内腔中,且能够从外壳2的开口处伸出或缩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承载手机的支架3集成在车载PAD上且隐藏在外壳2内,无需外购手机支架进行搭配,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手机支架与车内零部件匹配位置不合适导致视觉混杂,避免影响驾乘视野,避免由于零件干涉且因匹配方式需长期固定,导致损坏车内零部件的初始结构。同时,由于支架3的固定位置确定可以使支架3固定的更牢靠,提升支架3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支架3与PAD主体装配完成后结构整齐,既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又能保持车辆零件整体性和美观性,整体观感统一协调,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外壳2与支架3中一者上可以设置有滑轨41,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滑轨41滑动配合的滑道42,支架3相对于外壳2往复滑动。例如,在滑道42设置在支架3上,滑轨41设置在外壳2上的方案中,滑轨41可以设置在外壳2的底壁上,也可以是外壳2内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可以开设有容纳滑轨41两端的槽,滑轨41的两端容纳在槽内,这样,滑轨41可以相对于外壳2的底壁间隔设置,此时支架3也可以分别相对于外壳2的底壁和电子屏幕1间隔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外壳2内安装电机,并在PAD主体的程序中开发支架3控制程序,可实现支架3电动伸出或缩回。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外壳2与支架3上也可以取消设置滑轨41和滑道42,可以在支架3与外壳2之间内置360°万向球,以满足支架3多角度调节需求。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支架3可以具有与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32,以使支架3在非使用状态时可以更好的隐藏在PAD主体的内部,提升车内的美观度,节省空间。开口的内壁上可以设有连接孔21,止挡部32内设置有与连接孔21相配合的连接件,止挡部32上还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连接件伸入或退出连接孔21。通过驱动件驱动连接件,可以将支架3从PAD主体的内部抽出或缩回,驱动件与连接件可以为插销或卡扣结构,也可以为下文中详细介绍的限位柱71、第一弹性件72以及把手8的结构,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这样,在支架3缩回后,通过将连接件和连接孔21的配合,实现锁止,防止意外脱出,当需要使用支架3时,将连接件从连接孔21中退出,实现解锁。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件可以包括贯穿设置在止挡部32内的限位柱71和连接在限位柱71一端的第一弹性件72,止挡部32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321,限位柱71的一端从止挡部32穿出用于与连接孔21配合,另一端位于凹槽321内并通过第一弹性件72抵顶在凹槽321的侧壁上。当需要将支架3从PAD主体内部抽出时,可以将限位柱71向第一弹性件72拨动,此时第一弹性件72压缩,限位柱71的另一端可以离开连接孔21,此时拉动支架3,支架3可以从PAD主体内部抽出,在拉出支架3后,在第一弹性件72的恢复力作用下,限位柱71的端部会自动伸出止挡部32。若需要将支架3放入PAD主体内部,同样需要将限位柱71向第一弹性件72拨动,此时第一弹性件72压缩,限位柱71的另一端可以缩回止挡部32中,待到支架3推回至指定位置,松开限位柱71,此时第一弹性件72释放弹力,推动限位柱71直至限位柱71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孔21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还可以为插销,驱动件可以为带动插销轴向运动的任意适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驱动件可以设置在凹槽321内,凹槽321中可以设置有定位柱3211,驱动件包括把手8、固定设置在把手8上的连接部81和驱动片811,连接部81可转动地卡接在定位柱3211上,以通过驱动片811驱动限位柱71轴向运动。连接部81与定位柱3211可以为过盈配合,也可以是连接部81套设在定位柱3211上,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通过把手8带动限位柱71的方式,可以在外部操作把手8,带动限位柱71进入或退出连接孔21,从而对支架3进行锁止或解锁,即可完成支架3从PAD主体中拉出或推回PAD主体的操作,无需手指进入凹槽321中即可完成,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另外,可以通过按动把手8通过驱动片811带动限位柱71,也可以将把手8直接可转动的安装在限位柱71上,通过拉动把手8移动限位柱71,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凹槽321的外部还可以开有延伸槽35以扩大凹槽321的宽度,方便操作人员按动把手8。
进一步地,限位柱71上开设有限位槽711,驱动片811设置在连接部81的末端并能够伸入限位槽711内,可以用于与限位槽711的侧壁相抵接。当按动把手8使,驱动片811抵顶在限位槽711的侧壁上,带动限位柱71移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驱动片81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把手8的本体上,限位槽711的位置可以根据驱动片811的位置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驱动件还可以包括与固定连接在把手8上的平衡块82,平衡块82设置在远离驱动片811的一侧且与连接部81间隔设置。当无需使用把手8时,在平衡块82的作用下,把手8可以自动恢复至平齐的状态,平衡块82可以搭在第一弹性件72上,使把手8保持平衡,防止把手8从凹槽321中翘出造成意外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限位槽711和把手8的轴向长度可以配置为:当把手8转动至驱动片811与限位槽711的侧壁相抵接时,把手8的一端边缘抵接在限位槽711相对的侧壁上。即,通过对把手8端部的位置和限位槽711的长度进行设计,能够防止限位柱71与把手8造成干涉导致限位柱71无法完全离开连接孔21造成支架3无法拿出的情况。把手8的一端可以设置为圆角,防止对支架3造成划伤。另外,驱动片811与连接部81也可以设置在把手8的一端,此时限位槽711可以设置为仅容纳驱动片811的长度,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3可以包括与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32和连接止挡部32上的夹持件5,沿支架3的伸出或缩回方向,夹持件5可以与止挡部32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节。通过夹持件5与止挡部32之间距离可调整的配合,以便于对多种规格尺寸的手机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3的两侧可以分别形成有滑槽33,夹持件5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位于夹持件本体两侧的挡板51,可以防止手机在第二弹性件6夹紧力不足情况下滑落,两侧的挡板51可以分别设有可滑动地安装在滑槽33内的滑块,滑块和滑槽33的截面可以为T型结构,在保证上下滑动的同时避免从两侧脱出,并且,两侧的滑槽33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33和挡板51的边缘相连接,以便于在取下手机后,第二弹性件6可以释放弹力,自动带动夹持件5复位。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3的远离开口的一端可以设有限位部34,限位部34用于防止支架3从开口抽出,提升支架3的稳定性。
相关技术中,用户单独配置的手机支架通常采用有线充电方式,且主要布置在中央储物盒或者扶手箱上,在行车充电中,驾驶员使用时拿取手机存在驾驶安全风险。为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支架3上设置有充电感应区31,支架3的内部与充电感应区3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充电模块。当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放至充电感应区31处时,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避免有线充电时充电线遮挡电子屏幕1而产生的视觉污染。支架3上集成充电模块不仅可以满足驾驶员多样性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感,还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
进一步地,滑轨41的内部可以设置为中空结构,与充电模块相连接线束容纳在滑轨41内部,提高外壳2内部走线的规整性,方便后续检修时提高检修效率,有效利用车载PAD的外壳2内的空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可以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文介绍的车载PAD,且该车辆具有上述车载PAD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外壳2的背面可以设置转动件(图中未示出),用于连接到车辆驾驶控制台上,通过转动件,可以将车载PAD水平旋转90°,在横屏和竖屏之间切换。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车载PAD,其特征在于,包括:
PAD主体,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电子屏幕;以及
支架,用于放置手机,其中,所述支架集成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电子屏幕之间的内腔中,且能够从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伸出或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支架中一者上设置有滑轨,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道,所述支架相对于所述外壳往复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防止所述支架从所述开口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所述开口的内壁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止挡部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止挡部上还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件伸入或退出所述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止挡部内的限位柱和连接在所述限位柱一端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止挡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从所述止挡部穿出用于与所述连接孔配合,另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抵顶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定位柱,所述驱动件包括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把手上的连接部和驱动片,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定位柱上,以通过所述驱动片驱动所述限位柱轴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末端并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内,用于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与固定连接在所述把手上的平衡块,所述平衡块设置在远离所述驱动片的一侧且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把手的轴向长度配置为:当所述把手转动至所述驱动片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相抵接时,所述把手的一端边缘抵接在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开口形状相配合的止挡部和连接所述止挡部上的夹持件,沿所述支架的伸出或缩回方向,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止挡部间隔布置,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滑槽,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件本体和位于所述夹持件本体两侧的挡板,两侧的所述挡板分别设有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块,并且,两侧的所述滑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和所述挡板的边缘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充电感应区,所述支架的内部与所述充电感应区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充电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与所述充电模块相连接线束容纳在所述滑轨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PAD,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电子屏幕的表面设置有转动件。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PAD。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1297.4U CN21933935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车载pad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1297.4U CN21933935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车载pad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39354U true CN219339354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10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71297.4U Active CN219339354U (zh) | 2023-03-02 | 2023-03-02 | 车载pad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39354U (zh) |
-
2023
- 2023-03-02 CN CN202320471297.4U patent/CN2193393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81133B1 (en) | Automobile computer dock | |
US20180215325A1 (en) | Vehicle mounting system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
US8922354B2 (en) | External haptic genera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US20140006669A1 (en) | Retractable device dock | |
JP2003504261A (ja) | ノートパソコンを用いた自動車室内の事務化システム | |
CN210502417U (zh) | 车载置物桌及车辆 | |
CN219339354U (zh) | 车载pad和车辆 | |
CN220585600U (zh) | Usb连接插座及车载设备 | |
CN217477171U (zh) | 车载扶手 | |
CN109398252A (zh) |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手机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3534513U (zh) | 一种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扶手装置和车辆 | |
CN112248942B (zh) | 车载手机支架装置 | |
CN209795700U (zh) | 一种具有解锁结构的折叠自行车 | |
CN208306536U (zh) | 车载手机支架及具有其的手机固定装置 | |
CN211058971U (zh) | 车载充气泵 | |
CN221519505U (zh) | 车载悬挂机构及装有该车载悬挂机构的车辆 | |
CN209008480U (zh) | 带有手机无线充电功能的副仪表板扶手箱 | |
CN210338172U (zh) |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 |
KR20070060436A (ko) | 팝업식 핸드폰 거치대 | |
CN221137935U (zh) | 一种车载支架 | |
EP1592582B1 (en) | Installation module | |
JP2006062399A (ja) | 携帯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ロック構造 | |
CN220465391U (zh) | 一种车载置物架及应用车载置物架的汽车 | |
CN216331623U (zh) | 一种多功能可翻转的汽车座椅扶手 | |
CN211918464U (zh) | 适配于车载多功能箱的小桌板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