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9183U -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9183U
CN219339183U CN202320876029.0U CN202320876029U CN219339183U CN 219339183 U CN219339183 U CN 219339183U CN 202320876029 U CN202320876029 U CN 202320876029U CN 219339183 U CN219339183 U CN 219339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ywheel
cover
inner ring
outer 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760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广恩
董晓骋
董晓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8760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9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9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9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设置在轴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以及套在轴上的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与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均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罩子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外圈与链条相连,所述罩子与车轮固定连接。人力骑行通过第一飞轮带动罩子以及与罩子固定连接的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轮毂电机的转子不会随之转动,由于罩子的重量远小于转子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

Description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均采用轮毂电机进行驱动,轮毂电机的中心为与轴固定连接的定子,轴与电动自行车的后叉固定连接,定子外罩有可沿轴转动的转子,转子与车轮的轮辐固定连接。当采用电动模式时,定子通电,使转子转动,进而使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
转子上设有飞轮,飞轮上绕有链条。当采用人力模式时,链条带动飞轮旋转,进而带动转子转动,使车轮旋转,从而带动电动自行车前行。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转子内沿圆周方向上嵌有永磁体,其重量大,因而人力骑行时非常费力,造成电动自行车人力模式时骑行费力,骑行速度慢,只能用于应急情况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人力模式下骑行费力,骑行速度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设置在轴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以及套在轴上的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与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均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罩子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外圈与链条相连,所述罩子与车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车轮前行,当处于人力骑行模式时,链条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一飞轮的外圈传递给第一飞轮的内圈,使第一飞轮的内圈转动,第二飞轮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当处于电动模式时,转子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二飞轮的内圈传递给第二飞轮的外圈,使第二飞轮的外圈转动,第一飞轮的内圈沿其外圈打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分别设置在罩子的两侧,所述罩子一侧与第一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的另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飞轮和第一飞轮由近及远依次设置在罩子的同侧,所述罩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另一侧与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第二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的另一侧与轴转动连接,所述罩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与转子靠近第二飞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第一飞轮的内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之间设有套在轴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截面为朝向第一飞轮的凸字形,所述连接套与轴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和第二飞轮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转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与罩子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飞轮的内圈以及第二飞轮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对应的一端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外圈与罩子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的内圈与转子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设有轴和轮毂电机,轮毂电机外设有罩子,轴上设有第一飞轮和第二飞轮,当电动自行车处于人力模式时,人力骑行通过第一飞轮带动罩子以及与罩子固定连接的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轮毂电机的转子不会随之转动,由于罩子的重量远小于转子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当电动自行车处于电动模式时,轮毂电机通过第二飞轮带动罩子旋转,进而带动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链条不会随之转动,从而避免链条带动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动而对骑行者的脚和腿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使用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使用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轮辐;2、罩子;3、链条;4、轴;5、第一飞轮;6、转子;7、后叉;8、第二飞轮;9、定子;10、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包括轴4、设置在轴4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圆形的罩子2以及套在轴4上的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所述轴4的两端均设有螺纹,所述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电动自行车的后叉7固定连接。
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9与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罩子2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外圈与电动自行车链条3相连,所述罩子2与车轮的轮辐固定连接。
为方便装配,在实际生产中,罩子2可制作成左右对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圆周上的螺钉相连,其中一部分与电动自行车的轮辐1和轮辋一体成型。轴4与现有电动自行车的轴同样采用中空的结构,以便使定子9的线圈引出线引出。
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分别设置在罩子2的两侧,所述罩子2左侧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的右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右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
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为单向传动,具体为:
图2中,沿轴向从右向左看,第一飞轮5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可将转矩传递给其内圈,从而驱动其内圈顺时针转动;当第一飞轮5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该内圈会在第一飞轮5的外圈内打滑,从而第一飞轮5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一飞轮5的外圈顺时针转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转动时,可将转矩传递给其外圈,从而驱动其外圈顺时针转动;当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该外圈会在第二飞轮的内圈外打滑,从而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时不会驱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转动。
沿轴向从右向左看,车轮顺时针转动为车辆前行方向,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电动自行车在人力模式时,链条3带动第一飞轮5的外圈转动,然后通过带动第一飞轮5的内圈转动,进而带动罩子2和车轮转动,使电动自行车前行。此时,罩子2带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转动,使第二飞轮8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从而不会带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及轮毂电机的转子6转动。由于罩子2的重量远小于转子6的重量,因而电动自行车在骑行时会非常轻便,也容易提升骑行速度。
当电动自行车在电动模式时,转子6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二飞轮8的内圈顺时针旋转,将转矩传递给第二飞轮8的外圈,带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罩子2顺时针转动,进而使车轮顺时针旋转,使电动自行车前行。此时,罩子2带动第一飞轮5旋转,使第一飞轮5的内圈在其外圈内打滑,因而不会带动第一飞轮5的外圈旋转,也就不会带动链条3转动,从而避免链条3带动电动自行车的脚踏板转动而对骑行者的脚和腿造成伤害。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二飞轮8和第一飞轮5由右至左依次设置在罩子2的左侧。
所述罩子2的左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的右侧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转子6的左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右侧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罩子2的左侧与转子6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之间设有套在轴4上的连接套10,所述连接套10截面为向左的凸字形,所述连接套10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和第二飞轮8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10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实际生产中,第一飞轮5、第二飞轮8和连接套10集成为组件进行生产和供应,从而更加便于电动自行车的批量化生产。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之间、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转子6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以及第二飞轮8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10对应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转子6螺纹连接。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第一飞轮5的外圈需要与链条3连接,因而第一飞轮5的外圈上设有齿,而第二飞轮5的外圈需要与罩子2相连,因此第二飞轮5的外圈上不再设置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描述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做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内,系统内部的局部改进和子系统之间的改动、变换等,仍是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目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Claims (7)

1.一种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4)、设置在轴(4)上的轮毂电机、罩在轮毂电机外的罩子(2)以及套在轴(4)上的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所述轮毂电机中心的定子(9)与轴(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均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罩子(2)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轮毂电机的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飞轮(5)的外圈与链条(3)相连,所述罩子(2)与车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轮前行,当处于人力骑行模式时,链条(3)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一飞轮(5)的外圈传递给第一飞轮(5)的内圈,使第一飞轮(5)的内圈转动,第二飞轮(8)的外圈沿其内圈打滑;当处于电动模式时,转子(6)的驱动力矩通过第二飞轮(8)的内圈传递给第二飞轮(8)的外圈,使第二飞轮(8)的外圈转动,第一飞轮(5)的内圈沿其外圈打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分别设置在罩子(2)的两侧,所述罩子(2)一侧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的另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飞轮(8)和第一飞轮(5)由近及远依次设置在罩子(2)的同侧,所述罩子(2)靠近第二飞轮(8)的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罩子(2)另一侧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转子(6)靠近第二飞轮(8)的一侧与第二飞轮(8)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子(6)的另一侧与轴(4)转动连接,所述罩子(2)靠近第二飞轮(8)的一侧与转子(6)靠近第二飞轮(8)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第一飞轮(5)的内圈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5)和第二飞轮(8)之间设有套在轴(4)上的连接套(10),所述连接套(10)截面为朝向第一飞轮(5)的凸字形,所述连接套(10)与轴(4)间隙配合,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和第二飞轮(8)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10)对应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转子(6)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与罩子(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轮(5)的内圈以及第二飞轮(8)的外圈分别与连接套(10)对应的一端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8)的外圈与罩子(2)螺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飞轮(8)的内圈与转子(6)螺纹连接。
CN202320876029.0U 2023-04-19 2023-04-19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Active CN219339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6029.0U CN219339183U (zh) 2023-04-19 2023-04-19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76029.0U CN219339183U (zh) 2023-04-19 2023-04-19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9183U true CN21933918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76029.0U Active CN219339183U (zh) 2023-04-19 2023-04-19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9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388B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助力传动机构
CN200954847Y (zh) 轮式车辆发电装置
US20180056774A1 (en) Wheel Hubs and Power Wheels Containing the Same
WO2009062418A1 (fr) Moyeu de vélo magnétoélectrique à lévitation magnétique
CN103661773A (zh) 基于无线力矩检测的中置系统
CN2027652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的中轴力矩传感电机驱动系统
CN105711712A (zh) 一种基于无极变速车轮及轮毂电机的电动自行车
CN219339183U (zh) 内置电机双飞轮驱动系统
CN206623954U (zh) 一种无轮毂电动自行车
CN202379046U (zh) 一种线圈感应力矩传感器中置电机传动系统
CN203652054U (zh) 基于无线力矩检测的中置系统
CN102501939B (zh) 传动集成式无手动调速脚踏电动助力自行车
CN103001389B (zh) 电动自行车用中置电机
CN104002918A (zh) 跨骑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动装置
CN212667595U (zh) 自行车平行传动连杆机构
CN208278268U (zh) 一种五通改装式力矩中置驱动系统
CN109606526B (zh) 一种带横杆的u型悬挂系统
CN106864658B (zh) 具有倒刹失效保护功能的电动自行车中轴倒刹机构
CN201784784U (zh) 复合式驱动的三轮车构造
CN105292370A (zh) 电动自行车中置电机
CN206155726U (zh) 轮力自行车
CN201040574Y (zh) 一种自行车中轴结构
CN106240733A (zh) 轮力自行车
CN205651898U (zh) 一种自行车上的齿轮轴
CN204802011U (zh) 高转速双轮受力型两轮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