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32038U - 冲牙器 - Google Patents

冲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32038U
CN219332038U CN202223547632.9U CN202223547632U CN219332038U CN 219332038 U CN219332038 U CN 219332038U CN 202223547632 U CN202223547632 U CN 202223547632U CN 219332038 U CN219332038 U CN 219332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ssembly
tooth
base
flus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7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加强
刘榕
邓小辉
吕政琳
柳超
吴金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x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7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32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32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32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护理器具领域,提供一种冲牙器,包括:冲牙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储水腔,冲牙器本体设有进水组件,且进水组件的第一端与储水腔相连通;基座,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送水通道和泵压组件,基座设有出水组件,且出水组件适于与阀门组件的第二端套接,泵压组件的出口通过送水通道与出水组件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冲牙器本体和基座分离设置,通过泵压装置将水流经过出水组件泵入冲牙器本体的储水腔内,以实现冲牙器实时注满水的功能,该种设置不仅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的体积,便于用户握持。此外,分离设计的冲牙器本体和基座也能够满足用户移动使用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冲牙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护理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牙器。
背景技术
冲牙器是利用水泵产生高压和脉冲水流来冲刷口腔,以达到清除牙齿或牙龈上粘附的细小食物残渣和有害细菌的目的。目前来说用户使用冲牙的水多为自然水,若在寒冷状态下使用,可能引起牙床过敏、炎症等问题,且冷水内所含的细菌会对牙齿带来第二次污染和伤害,并且在冬季不便于使用。基于此,将冲牙的水温调节为口腔感觉舒适的温度(38-40℃)会较大的提高用户的冲牙器体验。
为了使得冲牙水温能够达到体感舒适的温度,可选择将加热模块安装于冲牙器主体、水箱以及喷头等位置。但上述加热模块的设置方式不仅会增大冲牙器主体或喷头的体积,不便于用户使用,而且设置在冲牙器本体的加热模块需要采用电池作为电源,会增大冲牙器本体的体积。
相关技术中,冲牙器的手柄和机身本体通过连接管连接,机身本体内设置泵体、水箱、加热组件等,以实时将加热后的水通过连接管输送到手柄内,用户需要在机身本体附近完成冲牙操作,局限性较大,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冲牙器,将冲牙器本体和基座分离设置,通过泵压装置将水流经过出水组件泵入冲牙器本体的储水腔内,以实现冲牙器实时注满水的功能,该种设置不仅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的体积,便于用户握持,而且能够即时向冲牙器本体内注入水流,避免了机身过重的问题。此外,分离设计的冲牙器本体和基座也能够满足用户移动使用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牙器,包括:
冲牙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冲牙器本体设有进水组件,且所述进水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
基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送水通道和泵压组件,所述基座设有出水组件,且所述出水组件适于与所述进水组件的第二端套接,所述泵压组件的出口通过所述送水通道与所述出水组件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冲牙器,将冲牙器本体和基座分离设置,通过泵压装置将水流经过出水组件泵入冲牙器本体的储水腔内,以实现冲牙器实时注满水的功能,该种设置不仅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的体积,便于用户握持,而且能够即时向冲牙器本体内注入水流,避免了机身过重的问题。此外,分离设计的冲牙器本体和基座也能够满足用户移动使用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适于加热所述送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座呈L形,包括横向基体和竖向基体,所述泵压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竖向基体内,所述出水组件穿设在所述横向基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冲牙器本体的底端放置于所述横向基体上,且所述冲牙器本体的部分侧壁被所述竖向基体包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冲牙器本体设有阀门组件,且所述阀门组件设于所述进水组件处,所述阀门组件适于通断调节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进水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水组件构造有与所述送水通道相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伸出所述基座的表面预设距离,所述出水口适于伸入所述阀门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水组件的外侧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适于与所述阀门组件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阀体,内部构造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适于与所述出水组件套接,所述第二流道的端口适于与所述进水组件连通;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阀体,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限位于阀芯;
阀芯,适于在断开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断开,所述阀芯适于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以使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过滤件,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构造有限位件,所述过滤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适于承载所述冲牙器本体,所述托盘设置用于测量所述冲牙器本体的质量的重力传感器;和/或,
所述出水组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通过将冲牙器本体和基座分离设置,通过泵压装置将水流经过出水组件泵入冲牙器本体的储水腔内,以实现冲牙器实时注满水的功能,该种设置不仅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的体积,便于用户握持,而且能够即时向冲牙器本体内注入水流,避免了机身过重的问题。此外,分离设计的冲牙器本体和基座也能够满足用户移动使用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牙器本体与基座装配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牙器本体与基座装配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牙器本体与基座装配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阀门本体与出水组件嵌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流从基座流入冲牙器本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门本体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8中B(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座(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冲牙器本体;101、储水腔;102、阀门组件;1021、阀体;1022、第一流道;1023、第二流道;1024、阀芯;1025、弹性件;1026、过滤件;1027、限位件;1028、第一阀体;1029、第二阀体;103、底板;104、进水组件;
200、基座;201、容纳腔;202、托盘;203、出水组件;204、泵压组件;205、加热组件;2051、送水通道;206、进水端口;207、重力传感器;208、温度传感器;20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冲牙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冲牙器包括冲牙器本体100和基座200。
冲牙器本体100内部形成有储水腔101,冲牙器本体100设有进水组件104,且进水组件104的第一端与储水腔101相连通;基座200形成有容纳腔201,容纳腔201的内部设置有送水通道2051和泵压组件204,基座200设有出水组件203,且出水组件203适于与进水组件104的第二端套接,泵压组件204的出口通过送水通道2051与出水组件203连通。
示例的,如图3所示,容纳腔201可以设置为L形,基座200的形状随容纳腔201的形状进行设置,L形的基座200侧壁可以固定在墙体上,即,将基座200设置为壁挂式,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而且便于用户取放冲牙器本体100。需要说明的是,基座20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矩形、圆柱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L形基座200可以分为竖向基体和横向基体,横向基体用于放置柱状的冲牙器本体100,竖向基座200可以部分包覆冲牙器本体100的侧壁,以保证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在基座200上的稳固性。横向基座200上可以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当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到横向基体上时,便会触发无线充电模块从而实现对冲牙器本体100的充电功能。此外,进水组件104可以设置在冲牙器本体100的侧壁上,进水组件104具体可以为进水口和橡胶塞,出水组件203配套进水口设置在竖向基体的侧壁上。在需要注水时,将进水口处的橡胶塞拔出,使得进水口与出水组件203嵌套连接,通过基座200内部的泵压装置将水流泵入到冲牙器本体100内的储水腔101内,在使用冲牙器本体100时需要通过橡胶塞将进水口塞紧,以避免水从储水腔101内流出。基座200内的容纳腔201主要用于放置泵压组件204,泵压组件204用于将外部水源通过送水通道2051输送到出水组件203处。泵压组件204可以为微型抽水泵,抽水泵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基座200内壁上设置的支撑筋条上,泵压组件204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此外,为便于将泵压组件204安装进基座200内,可将基座200制造为上壳体和下壳体,如图10所示,容纳腔201便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所形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可采用例如超声波焊、打胶、扣位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出水组件203具体可以为出水管,出水管穿设在基座200上,可以突出基座200上表面设置,也可以与基座200上表面齐平设置,具体设置方式需要根据与进水组件104的嵌套方式确认。出水管的下端需伸入容纳腔201内,并与送水通道2051的端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冲牙器本体100和基座200分离设置,通过泵压装置将水流经过出水组件203泵入冲牙器本体100的储水腔101内,以实现冲牙器实时注满水的功能,该种设置不仅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100的体积,便于用户握持,而且能够即时向冲牙器本体100内注入水流,避免了机身过重的问题。此外,分离设计的冲牙器本体100和基座200也能够满足用户移动使用的使用需求。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0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冲牙器的各部分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201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组件205,所述加热组件205适于加热所述送水通道2051。
加热组件205可以采用PTC加热体,PTC加热体可以采用扣位等方式固定在基座200的内壁上,具体加热组件205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加热组件205能够即时的将流入冲牙器本体100储水腔101内的水流加热,能够实现用户即用即热的功能,且不会增加冲牙器本体100的自身自重和机身过大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00呈L形,包括横向基体和竖向基体,所述泵压组件204和所述加热组件20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竖向基体内,所述出水组件203穿设在所述横向基体上。
可将L形基座200分为竖向基体和横向基体,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在横向基体上,冲牙器本体100设置的进水组件104可以穿设在冲牙器本体100的底板103上,也可以穿设在冲牙器本体100的侧壁上,与进水组件104套接的出水组件203适应性的设置在横向基体上,或是竖向基体上,从而在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在基座200上时,能够实现进水组件104与出水组件203的套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牙器本体100的底端放置于所述横向基体上,且所述冲牙器本体100的部分侧壁被所述竖向基体包覆。
竖向基座200可以包覆冲牙器本体100的侧壁,以保证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在基座200上的稳固性。横向基座200上也可以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当冲牙器本体100放置到横向基体上时,便会触发无线充电模块从而实现对冲牙器本体100的充电功能,但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牙器本体100设有阀门组件102,且所述阀门组件102设于所述进水组件104处,所述阀门组件102适于通断调节所述出水组件203与所述进水组件104。
冲牙器本体100的底板或侧壁处的阀门组件102可以设置为单向阀,但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单向阀设置在进水组件104的进水口处。单向阀结构简单,且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100的体积。设置在冲牙器本体100的底板上的阀门组件102可以突出底板103下底面设置,也可以与底板103下底面齐平设置。当突出底板103下底面设置时,上述出水管需要与托盘202上表面齐平设置,且突出的阀门组件102嵌套进出水管内;当与底板103下底面齐平设置时,上述出水管需要突出托盘202上表面设置,且突出的出水管嵌套进阀门组件102内。上述两种嵌套方式均是为了保证基座200内加热后的温水经过出水组件203再通过阀门组件102进入储水腔101内。
具体工作原理可以为,如图5所示,用户按压设置在冲牙器本体100上的启动按钮,泵压组件204和加热组件205启动,外部水流经泵压组件204泵入送水通道2051内,送水通道2051及其内部的水流被加热组件205加热,送水通道2051将加热后的水流输送到出水组件203处,然后经与出水组件203嵌套连接的单向阀进入冲牙器本体100的储水腔101内,当水流注满储水腔101后,泵压组件204和加热组件205停止,用户可将冲牙器本体100拿走,由于单向阀的设置可以阻断储水腔101内的水流出,并且能够实现用户即用即热的功能。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组件203构造有与送水通道2051相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伸出基座200的表面预设距离,出水口适于伸入阀门组件102内。
可以理解的是,出水组件203可以为出水管,包括与进水通道相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突出基座200上表面预设距离,一方面是便于出水组件203伸入下述阀门组件102的第一流道1022内与阀门组件102进行嵌套,另一方面可以使冲牙器本体100更稳固的放置在基座200上,预设距离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该种嵌套方式需要阀门组件102的第二端与冲牙器本体100的底板103齐平设置,且能够保证冲牙器本体100的下表面的平整度,以保证冲牙器本体100单独放置在桌面上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组件203的外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适于与阀门组件102密封连接。
由于出水组件203嵌套进下述第一流道1022的部分需要与第一流道1022内壁紧贴,以避免在向储水腔101注水时水流从出水组件203和阀门组件102的嵌套处溢出。具体密封方式可以为在出水组件203突出基座200上表面的部分设置一圈密封垫,也可以在第一流道1022的内壁设置一圈密封垫,具体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阀门组件102的第二端伸出冲牙器本体100下表面预设距离,且突出冲牙器本体100下表面的阀门组件102的第二端适于伸入出水组件203内。
该示例为出水组件203和阀门组件102嵌套的另一实施例,即,阀门组件102的第二端突出冲牙器本体100的下表面设置,且突出的部分阀门组件102伸入出水组件203内与出水组件203进行嵌套连接。此外,可在出水组件203内壁或是突出的阀门组件102的外壁设置密封圈,以保证从基座200向储水腔101注水时水流不会从出水组件203与阀门组件102的连接处溢出。密封圈的具体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组件203构造有与送水通道2051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位于容纳腔201内,送水通道2051穿设于加热组件205。
出水组件203可以理解为出水管,出水管靠近容纳腔20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送水通道2051的端部连通。送水通道2051可以理解为输水管,其从泵压组件204的出口进入加热组件205,并从加热组件205中穿出与出水组件203的进水口连通,以实现用户使用冲牙器即用即热的功能。
在一个示例中,基座200上设有进水端口206,进水端口206适于将泵压组件204的进液端和外部水源进行连通。进水端口206可开设在基座200的竖向基体顶部,进水端口206可以连接外部水管或水箱,以在泵压组件204启动时,通过该进水端口206及时将外部水源输送到泵压组件204处进行加压处理。经过泵压组件204加压后的水流经送水通道2051流至加热组件205处进行加热处理,该加热组件205可以为PTC加热体,能够快速的将水温升高至40℃左右,而且配合泵压组件204能够快速的将温水注满储水腔101,进一步实现冲牙器的水流即用即热的功能。
此外,为避免冲牙器本体100被拿开后,容纳腔201内管道剩余的水从出水组件203的出水口溢出,因此,应保证泵压组件204的出液端所在水平线低于或等于出水组件203出水口所在的水平线。
如图3、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门组件102包括阀体1021、弹性件1025和阀芯1024。阀体1021内部构造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1022和第二流道1023,第一流道1022的端口适于与出水组件203套接,第二流道1023的端口适于与进水组件104连通;弹性件1025位于第二流道1023内,弹性件1025的一端限位于阀体1021,弹性件1025的另一端限位于阀芯1024;阀芯1024适于在断开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通过弹性件1025的弹力,使阀芯1024保持在断开位置,第一流道1022与第二流道1023断开,阀芯1024适于克服弹性件1025的弹力,以使阀芯1024保持在连通位置,第一流道1022与第二流道1023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示例中的阀门组件102为单向阀的结构,阀芯1024通过弹性件1025即弹簧设置在第二流道1023内,为便于阀芯1024实现断开和连通的功能,本示例中的第一流道1022直径小于第二流道1023的直径,弹簧一端与阀芯1024连接,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流道1023的端口处。阀芯1024的直径大于第一流道1022的直径,但小于第二流道1023的直径,阀芯1024用于抵触第一流道1022与第二流道1023的接口处。当水流从第一流道1022的端口进入后,阀芯1024会被水流冲开,并从阀芯1024与第二流道1023的间隙中流入储水腔101内,当储水腔101注满后,外部水流断开,阀芯1024会在弹簧的弹力下堵住第一流道1022与第二流道1023的接口,避免储水腔101内的水返流。该种设置结构简单,且不会占用冲牙器本体100太多的空间,不会额外增大冲牙器本体100的体积,从而方便用户握持。
如图4、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门组件102还包括过滤件1026,第一流道1022的内壁构造有限位件1027,过滤件1026通过限位件1027固定于第一流道1022内。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过滤件1026被进入第一流道1022的水流冲击移动,过滤件1026与第一流道1022过盈配合方式连接。同时为保证过滤件1026不会从第一流道1022的端口掉出,在第一流道1022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件1027,过滤件1026设置在朝向第二流道1023一侧的限位件1027上。过滤件1026可以选用金属材质的过滤元器件,以对流入储水腔101内的水质进行过滤,从而提高冲牙器本体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6、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10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阀体1028和第二阀体1029,第一阀体1028和第二阀体1029之间形成第二流道1023。第一阀体1028和第二阀体1029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但不做限制。第一阀体1028和第二阀体1029的分开设置更便于上述弹性件1025、阀芯1024和限位件1027装入阀体1021内。
如图8、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200上设置有托盘202,托盘202适于承载冲牙器本体100,托盘202设置用于测量冲牙器本体100的质量的重力传感器207。
托盘202可设置在L型基座200的横向基体上,用于支撑放置在其上的冲牙器本体100。托盘202可以与基座200一体成型设置,即托盘202作为基座200的一部分进行设置,也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将托盘202固定在基座200上,在此不做限制。
重力感应器能够将当前冲牙器本体100质量与充满水冲牙器本体100质量做对比,并将差值反馈给下述控制器209,控制器209从而精准控制注入到当前冲牙器本体100储水腔101内的水容量。若当前冲牙器本体100内残留有水,控制器209可同时控制注入水的容量和控制注入水的温度(例如控制加热组件205将水加热到50℃),从而保证冲牙器本体100内的水温维持在40℃左右。
在一个示例中,出水组件203构造有与送水通道2051相通的出水口的情况下,出水口伸出托盘202的上表面预设距离。托盘202与冲牙器本体100的底部形状适配,阀门组件102穿设在冲牙器本体100的底板103上,为与阀门组件102套接,出水组件203设置在冲牙器的下方即托盘202的中间位置处,且从托盘202中间位置伸出预设距离,以更好的与阀门组件102嵌套连接。
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水组件20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208。
可以理解的是,出水组件203处设置的温度传感器208能够将实时获取的水流水温反馈至下述的控制器209中,控制器209可根据实时温度控制泵压组件204和加热组件205的功率,以保证注满冲牙器本体100的储水腔101仅需要10-60秒且水温能够维持在40℃左右。
如图10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容纳腔201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器209,控制器209分别与温度传感器208、重力传感器207及泵压组件204电连接或通信连接。
此外,基座200上还设置有外接电源端口,容纳腔201内的控制器209、泵压组件204和加热组件205通过该外接电源端口与外部电源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冲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牙器本体,内部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冲牙器本体设有进水组件,且所述进水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
基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送水通道和泵压组件,所述基座设有出水组件,且所述出水组件适于与所述进水组件的第二端套接,所述泵压组件的出口通过所述送水通道与所述出水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适于加热所述送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L形,包括横向基体和竖向基体,所述泵压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竖向基体内,所述出水组件穿设在所述横向基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牙器本体的底端放置于所述横向基体上,且所述冲牙器本体的部分侧壁被所述竖向基体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牙器本体设有阀门组件,且所述阀门组件设于所述进水组件处,所述阀门组件适于通断调节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进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构造有与所述送水通道相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伸出所述基座的表面预设距离,所述出水口适于伸入所述阀门组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的外侧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适于与所述阀门组件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阀体,内部构造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端口适于与所述出水组件套接,所述第二流道的端口适于与所述进水组件连通;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阀体,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限位于阀芯;
阀芯,适于在断开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切换,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断开位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断开,所述阀芯适于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以使所述阀芯保持在所述连通位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过滤件,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构造有限位件,所述过滤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适于承载所述冲牙器本体,所述托盘设置用于测量所述冲牙器本体的质量的重力传感器;和/或,
所述出水组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CN202223547632.9U 2022-12-27 2022-12-27 冲牙器 Active CN219332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7632.9U CN219332038U (zh) 2022-12-27 2022-12-27 冲牙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7632.9U CN219332038U (zh) 2022-12-27 2022-12-27 冲牙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32038U true CN219332038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1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7632.9U Active CN219332038U (zh) 2022-12-27 2022-12-27 冲牙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32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0447B (zh) 一种便携洗牙装置
US11779442B2 (en) Teeth cleaning apparatus
US20210275278A1 (en) Dental irrigator water tank and dental irrigator
CN219332038U (zh) 冲牙器
US20200407209A1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system
CN209474485U (zh) 洁面仪
CN110801296A (zh) 一种水牙线
CN215937170U (zh) 一种储能加液式给皂器
CN114176814A (zh) 一种冲牙器
CN113967095B (zh) 一种洗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家居设备
CN211934381U (zh) 一种冲牙器
CN113693471B (zh) 一种储能加液式给皂器
CN218784567U (zh) 一种手持泡泡仪
CN217960369U (zh) 一种水温可预热的台式冲牙器
CN214073704U (zh) 一种拆卸便捷的冲牙器水箱
CN110367862A (zh) 洁面仪
JPH04306452A (ja) 多目的吐水装置
CN214208563U (zh) 口腔护理装置
CN216961773U (zh) 洁面棒
CN216221798U (zh) 带加热功能的便携式冲牙器
WO2023000634A1 (zh) 清洁件及冲牙器
CN213588135U (zh) 一种多功能清洗器
CN220379956U (zh) 一种足浴靴配套加热基站
CN216569685U (zh) 液体调料自动控量装置
CN215778810U (zh) 冲牙器的供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