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7745U - 湿式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湿式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27745U CN219327745U CN202320175536.1U CN202320175536U CN219327745U CN 219327745 U CN219327745 U CN 219327745U CN 202320175536 U CN202320175536 U CN 202320175536U CN 219327745 U CN219327745 U CN 2193277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ed
- clamping
- driving
- pressure plate
- clu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由于在第一外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驱动盘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构件,在装配时,将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位置对准后,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与第一被卡持部卡接就可实现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的周向定位。更为具体的,在将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周向定位后,通过将轴向限位构件安装至第一外支架上、位于驱动盘远离第一外支架的一侧,使得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轴向定位。因此,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实现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其不仅装配工序少,还具有连接可靠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湿式双离合器是依靠油液来散热,密封的离合器装置中添加变速箱油,再辅以散热器。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必须有液压泵、润滑液、冷却管和外部冷却系统。湿式双离合的优点是冷却效果好,可以承受较大的功率和扭矩,比较适合性能车和大功率的车。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与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相比,散热性能更好,可靠性稳定性也是更好的,并且这种变速箱能承受的扭矩也是更高的。
现有技术中的湿式双离合器,使用铆钉和挡板将、驱动盘、外压盘与第一离合器外支架固定,这种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和装配工序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湿式双离合器,使用铆钉和挡板将、驱动盘、外压盘与第一离合器外支架固定,这种结构存在结构复杂和装配工序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和驱动盘,所述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外支架,所述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外支架,所述第二外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外支架与所述驱动盘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驱动盘的周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驱动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架沿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周向转动;并且,
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轴向限位构件,所述第一外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轴向限位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架固定,且所述轴向限位构件抵接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位置,以限制所述驱动盘在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轴向上脱离所述第一外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外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驱动盘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在装配时,将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位置对准后,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与第一被卡持部卡接就可实现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的周向定位。
另外,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构件,在将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周向定位后,通过将轴向限位构件安装至第一外支架上、位于驱动盘远离第一外支架的一侧,使得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轴向定位。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结构,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实现驱动盘相对于第一外支架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其不仅装配工序少,还具有连接可靠性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爪,多个所述第一卡爪沿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的第一卡槽,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卡爪卡持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持部设置为多个朝第一外支架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爪,将第一被卡持部设置为与第一卡爪适配的第一卡槽,通过多个第一卡爪适配的第一卡槽的卡接实现驱动盘与第一外支架的周向定位,其限位点更多,连接更加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轴向限位构件包括卡簧,所述连接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外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一侧的环槽,所述卡簧至少部分卡持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卡簧位于所述环槽外的部分的一侧壁面抵接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轴向限位构件设置为卡簧,连接部设置为环槽,由于卡簧能够变形,在安装时,可方便地安装至环槽中,并通过卡簧的边缘实现对驱动盘进行轴向限位。采用该方案可进一步简化驱动盘与第一外支架的连接结构和装配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外压盘,所述外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所述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持部适配的第二被卡持部,所述第二被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被卡持部与所述驱动盘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被卡持部的位置处;其中,
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所述外压盘相对于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转动和沿所述驱动盘的轴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持部,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卡持部适配的第二被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与第二被卡持部卡接实现外压盘相对于驱动盘的周向定位,可方便地实现外压盘与驱动盘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外压盘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卡爪,多个所述第二卡爪沿所述外压盘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被卡持部包括多个矩形孔,且多个所述矩形孔和所述第二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二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矩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二卡爪的端部形成有沿所述外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卡位结构;其中,
各个所述第二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矩形孔,且通过所述第一卡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二卡爪脱离所述矩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卡爪的端部形成沿外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卡位结构,使得第二卡爪卡持于对应的矩形孔时,第一卡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二卡爪脱离矩形孔,进而实现外压盘的轴向限位,通过在外压盘上对第二卡爪的结构进行设计就可实现外压盘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内压盘,所述内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持部,所述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持部适配的第三被卡持部,所述第三被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被卡持部与所述驱动盘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所述第二被卡持部的位置处;其中,
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所述内压盘相对于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转动和沿所述驱动盘轴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持部,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第三卡持部适配的第三被卡持部,第三卡持部与第三被卡持部卡接实现内压盘相对于驱动盘的周向定位,可方便地实现内压盘与驱动盘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三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内压盘的轴向延伸的第三卡爪,多个所述第三卡爪沿所述内压盘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三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腰形孔,且多个所述腰形孔和所述第三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三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三卡爪的端部形成有沿所述内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卡位结构;其中,
各个所述第三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且通过所述第二卡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三卡爪脱离所述腰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卡爪的端部形成沿内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卡位结构,使得第三卡爪卡持于对应的腰形孔时,第二卡位结构能够限制第三卡爪脱离腰形孔,进而实现内压盘的轴向限位,通过在内压盘上对第三卡爪的结构进行设计就可实现内压盘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所述第二外支架与所述驱动盘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中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中第一外支架与驱动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中第二外支架与驱动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花键;
2a、第一外支架;2a’、第一卡爪;
2b1、第一钢片;
2b2、第一摩擦片;
2b3、第一波形弹簧;
2c、第一内支架;
3a、第二外支架;
3b1、第二钢片;
3b2、第二摩擦片;
3b3、第二波形弹簧;
3c、第二内支架;
4、驱动盘;4a、第一卡槽;4b、矩形孔;4c、腰形孔;
5a、外压盘;5a’、第二卡爪;51a、第一卡位结构;
5b、内压盘;5b’、第三卡爪;51b、第二卡位结构;
6a、外分离轴承;
6b、外活塞;
6c、外液压输入;
7a、内分离轴承;
7b、内活塞;
7c、内液压输入;
8、第一输出轴;
9、第二输出轴;
10、推力轴承;
11、角接触轴承;
12、圆柱滚子轴承;
13、轴承支座;
14、卡簧;
15、第一位置;
16、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和驱动盘4,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外支架2a,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外支架3a,第二外支架3a设置于第一外支架2a的内腔中,第二外支架3a与驱动盘4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支架2a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驱动盘4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第一卡持部与第一被卡接部相互卡接,以限制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沿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轴向限位构件,第一外支架2a上位于第一卡持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轴向限位构件安装于连接部并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固定,且轴向限位构件抵接于驱动盘4的边缘位置,以限制驱动盘4在第一外支架2a的轴向上脱离第一外支架2a。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外支架2a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驱动盘4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在装配时,将第一外支架2a与驱动盘4位置对准后,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与第一被卡持部卡接就可实现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定位。
更为具体的,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构件,在将第一外支架2a与驱动盘4周向定位后,通过将轴向限位构件安装至第一外支架2a上、位于驱动盘4远离第一外支架2a的一侧,使得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轴向定位。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结构,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实现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其不仅装配工序少,还具有连接可靠性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图5所示,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朝第一外支架2a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爪2a’,多个第一卡爪2a’沿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设置于驱动盘4的边缘的第一卡槽4a,且多个第一卡槽4a和第一卡爪2a’一一对应设置;各个第一卡爪2a’卡持于对应的第一卡槽4a内。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卡持部设置为多个朝第一外支架2a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爪2a’,将第一被卡持部设置为与第一卡爪2a’适配的第一卡槽4a,通过多个第一卡爪2a’适配的第一卡槽4a的卡接实现驱动盘4与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定位,其限位点更多,连接更加可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和第一被卡持部均可以是设置8个、10个、11个等数量,其具体应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要求。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图5所示,轴向限位构件包括卡簧14,连接部为形成于第一外支架2a上位于第一卡持部一侧的环槽(图中未示出),卡簧14至少部分卡持于环槽内,卡簧14位于环槽外的部分的一侧壁面抵接于驱动盘4的边缘位置。
具体的,将轴向限位构件设置为卡簧14,连接部设置为环槽,由于卡簧14能够变形,在安装时,可方便地安装至环槽中,并通过卡簧14的边缘实现对驱动盘4进行轴向限位。采用该方案可进一步简化驱动盘4与第一外支架2a的连接结构和装配工序。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限位构件不仅限于设置为卡簧14,也可以是设置为卡环等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1和图4所示,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外压盘5a,外压盘5a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持部,驱动盘4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卡持部适配的第二被卡持部,第二被卡持部位于第一被卡持部与驱动盘4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第一被卡持部的位置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持部与第二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外压盘5a相对于驱动盘4沿驱动盘4的周向转动和沿驱动盘4的轴向移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压盘5a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持部,驱动盘4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卡持部适配的第二被卡持部,第二卡持部与第二被卡持部卡接实现外压盘5a相对于驱动盘4的周向定位,可方便地实现外压盘5a与驱动盘4的安装。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所示,第二卡持部包括多个朝外压盘5a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卡爪5a’,多个第二卡爪5a’沿外压盘5a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具体的,第二被卡持部包括多个矩形孔4b,且多个矩形孔4b和第二卡爪5a’一一对应设置;各个第二卡爪5a’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矩形孔4b。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矩形孔4b和第二卡爪5a’可以是设置8个、10个、11个等数量,其具体应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要求。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卡爪5a’的端部形成有沿外压盘5a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卡位结构51a。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二卡爪5a’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矩形孔4b,且通过第一卡位结构51a限制第二卡爪5a’脱离矩形孔4b。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卡爪5a’的端部形成沿外压盘5a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卡位结构51a,使得第二卡爪5a’卡持于对应的矩形孔4b时,第一卡位结构51a能够限制第二卡爪5a’脱离矩形孔4b,进而实现外压盘5a的轴向限位,通过在外压盘5a上对第二卡爪5a’的结构进行设计就可实现外压盘5a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内压盘5b,内压盘5b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持部,驱动盘4上还设置有与第三卡持部适配的第三被卡持部,第三被卡持部位于第二被卡持部与驱动盘4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第二被卡持部的位置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持部与第三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内压盘5b相对于驱动盘4沿驱动盘4的周向转动和沿驱动盘4轴向移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压盘5b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持部,驱动盘4上还设置有与第三卡持部适配的第三被卡持部,第三卡持部与第三被卡持部卡接实现内压盘5b相对于驱动盘4的周向定位,可方便地实现内压盘5b与驱动盘4的安装。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三卡持部包括多个朝内压盘5b的轴向延伸的第三卡爪5b’,多个第三卡爪5b’沿内压盘5b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腰形孔4c,且多个腰形孔4c和第三卡爪5b’一一对应设置;各个第三卡爪5b’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腰形孔4c。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三卡爪5b’的端部形成有沿内压盘5b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卡位结构51b。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第三卡爪5b’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腰形孔4c,且通过第二卡位结构51b限制第三卡爪5b’脱离腰形孔4c。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卡爪5b’的端部形成沿内压盘5b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卡位结构51b,使得第三卡爪5b’卡持于对应的腰形孔4c时,第二卡位结构51b能够限制第三卡爪5b’脱离腰形孔4c,进而实现内压盘5b的轴向限位,通过在内压盘5b上对第三卡爪5b’的结构进行设计就可实现内压盘5b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和装配方便的优点。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位结构51a和第二卡位结构51b可以是设置为卡勾结构,也可以是设置为其他结构,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腰形孔4c和第三卡爪5b’可以是设置8个、10个、11个等数量,其具体应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要求。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被卡持部和第三被卡持部可以是分别设置为矩形孔4b、腰形孔4c,也可以是均设置腰形孔4c,还可以是均设置为矩形孔4b。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外支架3a与驱动盘4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
具体的,第二外支架3a与驱动盘4不仅限于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还可以是通过螺接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湿式双离合器,如图2和图4所示,离合器的输出轴可以是通过螺纹或者花键1或者键槽方式与执行部件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湿式双离合器,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和驱动盘4,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外支架2a,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外支架3a,第二外支架3a设置于第一外支架2a的内腔中,第二外支架3a与驱动盘4固定连接,由于在第一外支架2a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驱动盘4的周侧设置有与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还设置有轴向限位构件,在装配时,将第一外支架2a与驱动盘4位置对准后,只需要将第一卡持部与第一被卡持部卡接就可实现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定位。更为具体的,在将第一外支架2a与驱动盘4周向定位后,通过将轴向限位构件安装至第一外支架2a上、位于驱动盘4远离第一外支架2a的一侧,使得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轴向定位。因此,通过简单的方式就可实现驱动盘4相对于第一外支架2a的周向和轴向定位,其不仅装配工序少,还具有连接可靠性好的优点。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内支架2c和第二内支架3c;其中,第一内支架2c与离合器的第一输出轴8连接,第二内支架3c与离合器的第二输出轴9连接。且离合器的第一外支架2a、第二外支架3a、第一内支架2c和第二内支架3c分别与离合器的第一钢片2b1、第二钢片3b1、第一摩擦片2b2、第二摩擦片3b2啮合连接。此部分具体设置方式可参见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过多限定。
在动力传输过程中,动力由第一外支架2a和第二外支架3a输入,由第一内支架2c和第二内支架3c输出。输出状态由两湿式离合器的结合状态决定。设计通过控制离合器外压盘5a和内压盘5b执行元件控制第一钢片2b1、第二钢片3b1和第一摩擦片2b2、第二摩擦片3b2的轴向运动,从而控制离合器结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执行元件包括内液压输入7c、外活塞6b、外液压输入6c、内活塞7b、内分离轴承7a、外分离轴承6a,内压盘5b和外压盘5a,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见现有湿式双离合器的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中第一位置15和第二位置16所示的位置,可同时在两个区域根据需要选装碟形弹簧或回位弹簧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2b2、第二摩擦片3b2外侧、相邻两第一钢片2b1、第二钢片3b1之间布置波形弹簧和碟形弹簧,并通过内液压输入7c和外液压输入6c处油压实现静压或动压进行压力控制,推动内压盘5b和外压盘5a,作用于离合器片组间的分离弹簧进行预紧,使离合器在分离状态下片间隙均匀,减少由于间隙不均匀引起的局部高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预紧油压的基础上,当内液压输入7c和外液压输入6c挤压内分离轴承7a和外分离轴承6a右移,施压于内压盘5b和外压盘5a,内压盘5b和外压盘5a对离合器片组施加压紧力,克服分第一波形弹簧2b3和第二波形弹簧3b3压力使片组压向挡板,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动力由离合器片组第一外支架2a或第二外支架3a经离合器片组第一内支架2c或第二内支架3c流入变速箱第一输出轴8或第二输出轴9时,液压撤回。恢复预紧油压时,分离轴承和压盘恢复初始位置,第一波形弹簧2b3和第二波形弹簧3b3恢复预紧状态,离合器分离。
更进一步,离合器动力输入输出部分,为防止第二输出轴9和轴承支座13相互干涉,两轴间加入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12,为防止两离合器片组第一内支架2c和第二内支架3c的轴向位移干涉,第一内支架2c和第二内支架3c之间加入推力轴承10,为防止内离合器盖和第二内支架3c转速相互干涉,加入角接触轴承11。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单元、第二离合器单元和驱动盘,所述第一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一外支架,所述第二离合器单元包括第二外支架,所述第二外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外支架与所述驱动盘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持部,所述驱动盘的周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一被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被卡接部相互卡接,以限制所述驱动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架沿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周向转动;并且,
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轴向限位构件,所述第一外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轴向限位构件安装于所述连接部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外支架固定,且所述轴向限位构件抵接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位置,以限制所述驱动盘在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轴向上脱离所述第一外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第一外支架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爪,多个所述第一卡爪沿所述第一外支架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一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的第一卡槽,且多个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一卡爪卡持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限位构件包括卡簧,所述连接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外支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一侧的环槽,所述卡簧至少部分卡持于所述环槽内,所述卡簧位于所述环槽外的部分的一侧壁面抵接于所述驱动盘的边缘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外压盘,所述外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持部,所述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持部适配的第二被卡持部,所述第二被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被卡持部与所述驱动盘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被卡持部的位置处;其中,
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所述外压盘相对于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转动和沿所述驱动盘的轴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外压盘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卡爪,多个所述第二卡爪沿所述外压盘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被卡持部包括多个矩形孔,且多个所述矩形孔和所述第二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二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矩形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爪的端部形成有沿所述外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卡位结构;其中,
各个所述第二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矩形孔,且通过所述第一卡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二卡爪脱离所述矩形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包括内压盘,所述内压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三卡持部,所述驱动盘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持部适配的第三被卡持部,所述第三被卡持部位于所述第二被卡持部与所述驱动盘的中心之间,且更加靠近所述第二被卡持部的位置处;其中,
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被卡持部卡接,以限制所述内压盘相对于所述驱动盘沿所述驱动盘的周向转动和沿所述驱动盘轴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持部包括多个朝所述内压盘的轴向延伸的第三卡爪,多个所述第三卡爪沿所述内压盘的周向有间隔地均匀分布;
所述第三被卡持部包括多个腰形孔,且多个所述腰形孔和所述第三卡爪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各个所述第三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爪的端部形成有沿所述内压盘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卡位结构;其中,
各个所述第三卡爪卡持并贯穿于对应的所述腰形孔,且通过所述第二卡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三卡爪脱离所述腰形孔。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支架与所述驱动盘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5536.1U CN219327745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湿式双离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5536.1U CN219327745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湿式双离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27745U true CN219327745U (zh) | 2023-07-11 |
Family
ID=8706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75536.1U Active CN219327745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湿式双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27745U (zh) |
-
2023
- 2023-02-03 CN CN202320175536.1U patent/CN2193277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82388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coupling device of a PHEV transmission unit | |
US9453540B2 (en) | Double clutch system | |
US7934997B2 (en) | Torque limit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ying a torque limiter | |
US20080141806A1 (en) | Torque transfer device | |
EP3099952B1 (en) | Composite friction and dog clutch | |
US20190128344A1 (en) | Centrifugal clutch with friction-minimized coupling pin and drivetrain | |
US10260610B2 (en) | Torque converter for a vehicle | |
JP2012031901A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US12092166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KR20120068938A (ko) | 토크 컨버터 | |
US6648117B2 (en) | Starting clutch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 |
US11661981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
US6644453B2 (en) | Waved friction plate and assembly | |
US11754130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CN219327745U (zh) | 湿式双离合器 | |
CN107850132B (zh) | 用于多盘式离合器的摩擦片装置 | |
US6237727B1 (en) | Wet type multi-plate friction engaging apparatus | |
US8944229B2 (en) | Clutch housing with wide lever spring retention slots and clutch housing with axially off-set tabs | |
US11835097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US20070284206A1 (en) | Pilot plate torque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a torque converter | |
US11199224B2 (en) | Hybrid module bearing installation | |
US20090050431A1 (en) | Starting clutch apparatus | |
CN212479954U (zh) | 一种双输入轴单输出轴膜簧式双离合器 | |
WO2022082586A1 (zh) |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和车辆的混合动力模块 | |
KR102468301B1 (ko) | 동력 전달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