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1723U -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1723U
CN219321723U CN202223294735.9U CN202223294735U CN219321723U CN 219321723 U CN219321723 U CN 219321723U CN 202223294735 U CN202223294735 U CN 202223294735U CN 219321723 U CN219321723 U CN 219321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connector
shell
spac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47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苏桢楠
熊海涛
张春刚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47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1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1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1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领域,包括位置保持件,位置保持件套设于壳体外,壳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位置保持件上具有分别与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配合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锁扣臂的一端延伸出第一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且第一锁扣臂的一侧壁与位置保持件相抵,第二锁扣臂的一部分延伸出第二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第二锁扣臂的另一部分延伸出第二空间,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该部分与位置保持件相抵,当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远离该部分。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重锁扣结构,提高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且扣合与解锁方便。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高集成的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载连接器要求能够满足一定的抗震动性能,其对连接的可靠性要求更高。
申请号为CN20201016755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线端连接器,通过弹性凸起与配合的板端连接器进行卡接。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但是连接不够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采用双重锁扣结构,提高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且扣合与解锁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电连接体,电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有线缆,线缆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还包括位置保持件,位置保持件套设于壳体外,且能够沿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方向滑移,壳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位置保持件上具有分别与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配合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锁扣臂的一端延伸出第一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且第一锁扣臂的一侧壁与位置保持件相抵,以使位置保持件朝向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滑移过程中推动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第二锁扣臂的一部分延伸出第二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第二锁扣臂的另一部分延伸出第二空间,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该部分与位置保持件相抵,当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远离该部分,以使该部分能够朝向第二空间方向按压。
优选地,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壁。
优选地,第一锁扣臂包括固定部和形变部,固定部固定于壳体,形变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空间,形变部的一侧壁具有第一斜面,位置保持件的位于第一空间的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优选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40-160°。
优选地,形变部呈凹型状,其中部具有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卡孔。
优选地,形变部的靠近壳体的一侧壁具有导向部。
优选地,形变部包括过渡段、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以及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第二水平段和第一水平段之间通过第一倾斜段连接,第二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均延伸出第一空间。
优选地,固定部与壳体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接。
优选地,位置保持件包括滑移框架和推部,滑移框架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推部设置于第一开口处,且与滑移框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锁扣臂与推部相抵。
优选地,推部包括第三水平段、第四水平段、以及第二倾斜段,第三水平段靠近第一空间设置,第三水平段与第四水平段之间通过第二倾斜段连接,第一斜面位于第一倾斜段靠近第二倾斜段的一侧,第二斜面位于第二倾斜段靠近第一倾斜段的一侧。
优选地,第四水平段的具有导向槽。
优选地,位置保持件还包括挡部,滑移框架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分别设置于滑移框架的不同侧壁,挡部设置于第二开口处,且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第二空间,第二端与挡部相抵。
优选地,挡部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便于手指推拉的推拉部。
优选地,挡部与滑移框架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接。
优选地,位置保持件还包括防护板,滑移框架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防护板,防护板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的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第一端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D>d。
优选地,滑移框架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限位块,壳体上具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限位块位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
优选地,第一挡块相对与第二挡块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第一挡块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壁具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一挡块靠近第二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一止位面,限位块靠近第二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二导向斜面,限位块靠近第一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二止位面。
优选地,第二锁扣臂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形变支撑,形变支撑固定于壳体的外侧壁,形变支撑的外端延伸出第二空间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的第二卡孔,第一端延伸出第二空间通过第二卡孔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第二端延伸出第二空间,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第二端与位置保持件相抵,当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远离第二端,以使第二端能够朝向第二空间方向按压。
优选地,第二端具有便于手指按压的抵部,抵部与挡部相抵。
优选地,形变支撑、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体成型。
优选地,形变支撑与壳体一体成型或分体连接于壳体。
优选地,形变支撑与壳体热熔连接、粘接、卡接或螺接。
优选地,壳体包括导电壳和套设在导电壳外的绝缘壳,导电壳的一部分延伸出绝缘壳外,电连接体设置于导电壳内,且延伸出绝缘壳外,导电壳延伸出绝缘壳外的部分设置有接地弹片,接地弹片与导电壳接触或相连,导电壳的内部夹持有导电环,线缆的导电编织层反折与导电环的内壁接触或相连。
优选地,导电壳的内侧壁具有用于夹持导电环的夹持部。
优选地,导电壳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第一壳和第二壳的一端通过卡柱卡合,另一端通过螺丝螺接。
优选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内部均具有半圆夹持槽,当第一壳和第二壳组装完毕后,相对应的半圆夹持槽之间形成夹持部。
优选地,导电环共两个,且沿导电壳的宽度方向分布设置。
优选地,导电环具有一缺口缝或铆接缝。
优选地,还包括防水垫和夹座,防水垫设置于绝缘壳的外侧壁,夹座与绝缘壳相连,将防水垫压紧于绝缘壳的外侧壁,线缆穿过防水垫和夹座延伸至夹座的外部。
优选地,还包括防水圈,防水圈设置于绝缘壳的外部,且位于靠近电连接体的一侧。
优选地,绝缘壳的外部靠近电连接体的一侧具有用于安装防水圈的安装槽,绝缘壳的外部远离电连接体的一侧具有用于与夹座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
优选地,电连接体为电路板或导电端子组。
优选地,绝缘壳上具有第三卡孔,导电壳的外壁具有第二卡块,绝缘壳通过第三卡孔和第二卡块的卡接配合安装于导电壳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将电连接体与线缆焊接,并将电连接体安装于壳体内,将线缆穿出壳体,然后将位置保持件从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朝向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套装在壳体外,使得第一锁扣臂伸出第一空间,第二锁扣臂伸出第二空间。
优选地,位置保持件包括滑移框架和挡部,滑移框架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套装位置保持件时,先将滑移框架从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朝向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套装在壳体外,然后将挡部固定在第二开口处,且与第二开口之间形成第二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线缆连接器为上述的线缆连接器。
优选地,板端连接器具有与第一锁扣臂配合的第一卡部、以及与第二锁扣臂配合的第二卡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的结合设置,实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可靠连接。尤其是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位于壳体的不同侧壁,实现从不同方位的锁定,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解锁与锁定方便快捷。
2、通过位置保持件的设置,在锁定时对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进行限位,使得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不会脱离板端连接器。
3、只需要简单的将位置保持件向右推动,然后向内按压第二端,使得第一端向外翘起脱离板端连接器,即可实现解锁操作,操作简便快捷。
4、通过导向槽和导向部的配合,实现安装导向,并且提高位置保持件滑移过程的稳定性。
5、防护板能够对第一锁扣臂与板端连接器的连接位置进行防护,避免受到外界影响。
6、通过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的配合,便于滑移框架与壳体的组装。通过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的配合确保滑移框架的滑移到位。
7、通过形变支撑作为支撑,第一端位于左侧,第二端位于右侧,使得第一端和第二端能够以形变支撑为支点进行摆动,以实现锁定和解锁。
8、通过推拉部的设置便于操作位置保持件的滑移动作。
9、采用挡部和滑移框架的分体设置方式,便于滑移框架与壳体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锁紧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解锁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导电编织层和导电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位置保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位置保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挡部除外)。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位置保持件除外)。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壳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电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连接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连接器组件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连接体,2-线缆,3-壳体,4-位置保持件,5-第一锁扣臂,6-第二锁扣臂,7-第一空间,8-第二空间,61-第一端,62-第二端,63-形变支撑,51-固定部,52-形变部,53-第一斜面,9-第二斜面,521-第一卡孔,522-导向部,523-过渡段,524-第一水平段,525-第一倾斜段,526-第二水平段,41-滑移框架,42-推部,43-第一开口,421-第三水平段,422-第四水平段,423-第二倾斜段,4221-导向槽,44-挡部,45-第二开口,441-推拉部,46-防护板,47-限位块,10-第一挡块,11-第二挡块,101-第一导向斜面,102-第一止位面,471-第二导向斜面,472-第二止位面,611-第二卡孔,621-抵部,31-导电壳,32-绝缘壳,12-接地弹片,13-导电环,14-导电编织层,311-半圆夹持槽,312-第一壳,313-第二壳,314-卡柱,131-缺口缝,15-防水垫,16-夹座,17-防水圈,321-安装槽,322-第一卡块,323-第三卡孔,315-第二卡块,18-板端连接器,316-螺丝,181-第一卡部,182-第二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3和位置保持件4,壳体3内设置有电连接体1,电连接体1的左端连接有线缆2,线缆2的右端延伸出壳体3,本实施例的电连接体1为电路板。位置保持件4套设于壳体3外,且能够沿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对接方向滑移,本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为左右对接。壳体3的上下两外侧壁均具有第一锁扣臂5,壳体3的前后两外侧壁均具有第二锁扣臂6。本实施例的第一锁扣臂5通过热熔连接于壳体3;第二锁扣臂6与可以一体成型。位置保持件4的上下两侧壁均具有第一空间7,位置保持件4的前后两侧壁均具有第二空间8。第一锁扣臂5的左端延伸出第一空间7与板端连接器18配合,且第一锁扣臂5的内侧壁与位置保持件4相抵,以使位置保持件4朝向右滑移过程中推动第一锁扣臂5脱离板端连接器18。第二锁扣臂6具有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第一端61位于第二端62的左侧,第一端61延伸出第二空间8与板端连接器18配合。第二端62延伸出第二空间8,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第二端62与位置保持件4相抵,当第一锁扣臂5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5远离第二端62,以使第二端62能够朝向第二空间8方向按压,进而使得第一端61能够脱离板端连接器18。通过第一锁扣臂5和第二锁扣臂6的结合设置,实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的可靠连接。尤其是第一锁扣臂5和第二锁扣臂6位于壳体3的不同侧壁,实现从不同方位的锁定,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解锁与锁定方便快捷。通过位置保持件4的设置,在锁定时对第一锁扣臂5和第二锁扣臂6进行限位,使得第一锁扣臂5和第二锁扣臂6不会脱离板端连接器18。在解锁时,滑移位置保持件4,推动位置保持件4的过程不仅将第一锁扣臂5抬起直接进行第一锁扣臂5与板端连接器18的解锁,而且使得其挡住第二锁扣臂6的第二端62的部分脱离第二端62,进而使得第二端62能够按压,进行第二锁扣臂6的按压解锁。如此,只需要简单的将位置保持件4向右推动,然后向内按压第二端62,使得第一端61向外翘起脱离板端连接器18,即可实现解锁操作,操作简便快捷。
其中,第一锁扣臂5包括固定部51和形变部52,固定部51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3,形变部52的右端与固定部51连接,左端穿过第一空间7,形变部52的内侧壁具有第一斜面53,位置保持件4的位于第一空间7的左侧具有与第一斜面53配合的第二斜面9。本实施例的第一斜面53和第二斜面9的倾斜角度均为156°。形变部52呈凹型状,其中部具有与板端连接器18配合的第一卡孔521。通过第一斜面53和第二斜面9的配合实现当位置保持件4向右滑移时,能够推动第一锁扣臂5向外摆动脱离板端连接器18。通过第一空间7对第一锁扣臂5进行限位,避免在非人为因素下第一锁扣壁脱离板端连接器18。
其中,形变部52包括过渡段523、第一水平段524、第一倾斜段525、以及第二水平段526,第一水平段524与固定部51之间通过过渡段523连接,第二水平段526和第一水平段524之间通过第一倾斜段525连接,第二水平段526和第一倾斜段525均延伸出第一空间7。位置保持件4包括滑移框架41和推部42,滑移框架41的左侧的上下两侧壁均具有第一开口43,推部42设置于第一开口43处,且与滑移框架4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7,第一锁扣臂5与推部42相抵。推部42包括第三水平段421、第四水平段422、以及第二倾斜段423,第三水平段421靠近第一空间7设置,第三水平段421与第四水平段422之间通过第二倾斜段423连接,第一斜面53位于第一倾斜段525的下侧,第二斜面9位于第二倾斜段423的上侧。第四水平段422的具有导向槽4221,形变部52的靠近壳体3的左侧壁具有导向部522。通过导向槽4221和导向部522的配合,实现安装导向,并且提高位置保持件4滑移过程的稳定性。
其中,位置保持件4还包括挡部44,滑移框架41的前后两侧壁具有第二开口45,第二开口45与第一开口43分别设置于滑移框架41的不同侧壁,挡部44设置于第二开口45处,且与第二开口45之间形成第二空间8,第二端62与挡部44相抵。挡部44与滑移框架41热熔连接。将滑移框架41和挡部44分体设置,采用后装挡部44的设置,便于滑移框架41与壳体3的安装。通过挡部44对第二端62起到抵挡作用,使得在锁扣状态下,第二锁扣臂6无法被按压,保证连接可靠性,防止误操作。只有当处解锁状态时,挡部44才向右运动不再对第二端62进行阻挡,使得第二锁扣臂6可以被按压进行解锁操作。
其中,位置保持件4还包括防护板46,滑移框架41的前后两侧壁的向下两侧均向外延伸形成防护板46,防护板46呈弧形状,且与滑移框架41一体成型设置。防护板46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41的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第一端61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41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D>d。如此设置使得防护板46能够对第一锁扣臂5与板端连接器18的连接位置进行防护,避免受到外界影响。
其中,滑移框架41的右侧具有限位块47,壳体3上具有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1,限位块47位于第一挡块10和第二挡块11之间。具体的,第一挡块10位于第二挡块11的左侧,第一挡块10左侧壁具有第一导向斜面101,第一挡块10的右侧壁具有第一止位面102,限位块47的又侧壁具有第二导向斜面471,限位块47的左侧壁具有第二止位面472。通过第一导向斜面101和第二导向斜面471的配合,便于滑移框架41与壳体3的组装。通过第一止位面102和第二止位面472的配合确保滑移框架41的滑移到位,同样的第二挡块11的左侧壁也具有止位面,右侧壁具有导向斜面。当限位块47运动至与第一挡块10相抵时,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处于锁定状态。当限位块47运动至与第二挡块11相抵时,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处于解锁状态。
其中,第二锁扣臂6包括第一端61、第二端62、以及形变支撑63,形变支撑63固定于壳体3的外侧壁,形变支撑63的外端延伸出第二空间8分别连接有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第一端61具有与板端连接器18配合的第二卡孔611。第二端62具有便于手指按压的抵部621,抵部621与挡部44相抵。形变支撑63、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一体成型。形变支撑63与壳体3一体成型,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形变支撑63也可以与壳体3分体连接,分体连接又分为固定式和可拆卸式,固定式为与壳体3热熔连接、粘接,可拆卸式为与壳体3卡接或螺接。通过形变支撑63作为支撑,第一端61位于左侧,第二端62位于右侧,使得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能够以形变支撑63为支点进行摆动,以实现锁定和解锁。
其中,挡部44的右侧具有便于手指推拉的推拉部441。通过推拉部441的设置便于操作位置保持件4的滑移动作。直接手掌抵靠在壳体3右侧,两根手指分别捏住前后两侧的推拉部441,实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的对接和锁定、解锁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壳体3包括导电壳31和套设在导电壳31外的绝缘壳32,导电壳31的左部分延伸出绝缘壳32外,电连接体1设置于导电壳31内,且延伸出绝缘壳32外,导电壳31延伸出绝缘壳32外的部分设置有接地弹片12,接地弹片12与导电壳31接触,本实施接地弹片12采用环绕套设于导电壳31的方式设置。导电壳31的内部夹持有导电环13,线缆2的导电编织层14反折与导电环13的内壁接触。其中导电壳31为金属壳,绝缘壳32为塑胶壳,导电环13为金属环。通过导电编织层-导电环13-导电壳31-接地弹片12之间的电连接,实现接地作用,组装后在使用时无需再人为连接地线,使用线缆连接器插入板端连接器18后,接地弹片12与板端连接器18的金属壳接触。
其中,导电壳31的内侧壁具有用于夹持导电环13的夹持部,夹持部与导电壳31一体成型设置。夹持部不仅对导电环13起到夹持作用,而且起到导电作用,直接将导电环13传递的电通过夹持部传递至金属壳。
其中,导电壳31包括第一壳312和第二壳313,第二壳位于第一壳的下方。第一壳312和第二壳313的左端通过卡柱314卡合,右端通过螺丝316螺接。将第一壳312和第二壳313分体设置,便于内部结构的组装。采用卡柱314卡合结合螺丝316锁紧,可进行拆装。
其中,第一壳312和第二壳313的内部均具有半圆夹持槽311,当第一壳312和第二壳313组装完毕后,相对应的半圆夹持槽311之间形成夹持部。通过上下的半圆夹持槽311配合实现对导电环13的夹持。
其中,导电环13共两个,且沿导电壳31的宽度方向分布设置,即前后分布设置。通过两个导电环13的设置,使得线缆2可以分前后两簇。
其中,导电环13具有一缺口缝131或铆接缝。缺口缝131的缝壁为平面状,便于被夹持部压紧,实现与金属编织层的紧密接触。其中,导电环13为一个金属板弯曲而成。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金属环也可以具有铆接缝,铆接缝的缝壁为锯齿状。其中,导电环13为两个金属板弯曲并拼装而成,具体为铆接而成。
其中,还包括防水垫15、夹座16、防水圈17,防水垫15设置于绝缘壳32的外侧壁,夹座16与绝缘壳32相连,将防水垫15压紧于绝缘壳32的外侧壁,线缆2穿过防水垫15和夹座16延伸至夹座16的外部。防水圈17设置于绝缘壳32的外部,且位于绝缘壳32的左侧。本实施例的防水圈17和防水垫15的材质均为橡胶,具有弹性且防水密封效果好。通过设置于绝缘壳32上的防水圈17的设置,在与板端连接器18连接时,在连接处起到密封防水作用。通过夹座16将防水垫15夹持固定在绝缘壳32右端,对线缆2延伸出绝缘壳32的位置进行密封防水作用。如此实现两处密封防水,防水效果好且全面。并且通过将防水圈17和防水垫15设于绝缘壳32,而非线缆2上,防水圈17和防水垫15位置固定,不会偏移,密封性好,安装方便。组装完毕后,与板端连接器18连接时,无需再进行额外进行操作。
其中,绝缘壳32的左侧具有用于安装防水圈17的安装槽321,绝缘壳32的右侧具有用于与夹座16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322。通过安装槽321分别从防水圈17的左右两侧对其进行限位,避免与板端连接器18连接时发生偏移,提高密封性。
其中,绝缘壳32上具有第三卡孔323,导电壳31的外壁具有第二卡块315,绝缘壳32通过第三卡孔323和第二卡块315的卡接配合安装于导电壳31的外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连接体1与线缆2焊接,并将电连接体1安装于壳体3内,将线缆2穿出壳体3,然后先将滑移框架41从左侧朝向右侧套装在壳体3外,然后将挡部44固定在第二开口45处,且与第二开口45之间形成第二空间8,使得第一锁扣臂5伸出第一空间7,第二锁扣臂6伸出第二空间8。采用后装挡部44的设置方式,便于滑移框架41与壳体3的组装。
实施例三:
如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18,线缆连接器为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具体的,板端连接器18的上下两侧壁具有与第一锁扣臂5配合的第一卡部181;板端连接器18的前后两侧壁具有与第二锁扣臂6配合的第二卡部182。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锁定时,将位置保持件4往右拉动,使得第一锁扣臂5向外形变,第二锁扣臂6能够发生形变。然后将线缆连接器整体朝左推动与位于左侧的板端连接器18对接。对接完毕时,板端连接器18的第二卡部182与第二锁扣臂6的第二卡孔611自动卡合。然后将位置保持件4向左推动复位,失去位置保持件4对第一锁扣臂5的推动作用,第一锁扣臂5向内运动复位,通过其第一卡孔521与板端连接器18的第一卡部181卡合。实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的对接与锁定。通过位置保持件4在锁定完毕后实现对第一锁扣臂5和第二锁扣臂6的限位,避免误操作或外力因素导致解锁,提高连接可靠性。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18解锁时,往右拉动位置保持件4,使得第一锁扣臂5向外形变脱离第一卡部181,然后往内按压第二端62,使得第二端62向外翘起脱离第二卡部182,最后将线缆连接器整体往右拉动解除与板端连接器18的对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线缆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连接体,所述电连接体的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置保持件,所述位置保持件套设于所述壳体外,且能够沿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方向滑移;
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具有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
所述位置保持件上具有分别与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配合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所述第一锁扣臂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且所述第一锁扣臂的一侧壁与位置保持件相抵,以使所述位置保持件朝向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滑移过程中推动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
所述第二锁扣臂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空间与板端连接器配合,所述第二锁扣臂的另一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空间,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该部分与位置保持件相抵,当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远离该部分,以使该部分能够朝向第二空间方向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扣臂和第二锁扣臂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扣臂包括固定部和形变部;
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形变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空间;
所述形变部的一侧壁具有第一斜面;
所述位置保持件的位于第一空间的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40-1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呈凹型状,其中部具有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的第一卡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的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壁具有导向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部包括过渡段、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以及第二水平段;
所述第一水平段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
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一水平段之间通过第一倾斜段连接;
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均延伸出所述第一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与壳体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件包括滑移框架和推部;
所述滑移框架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开口;所述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与滑移框架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锁扣臂与所述推部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部包括第三水平段、第四水平段、以及第二倾斜段;
所述第三水平段靠近所述第一空间设置;
所述第三水平段与第四水平段之间通过第二倾斜段连接;
所述第一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倾斜段靠近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一侧;
所述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倾斜段靠近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水平段的具有导向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件还包括挡部;
所述滑移框架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滑移框架的不同侧壁;
所述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空间;
第二端与所述挡部相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部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便于手指推拉的推拉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部与滑移框架热熔连接、粘接或卡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保持件还包括防护板;
所述滑移框架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防护板;
所述防护板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的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第一端的外侧壁与滑移框架外侧壁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为d,D>d。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框架远离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具有限位块;
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块相对与所述第二挡块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
所述第一挡块靠近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位置的一侧壁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挡块靠近所述第二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一止位面;
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二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第一挡块的一侧壁具有第二止位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扣臂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形变支撑;
所述形变支撑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
所述形变支撑的外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空间分别连接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具有与板端连接器配合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空间通过所述第二卡孔与板端连接器配合;
所述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第二空间,当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锁定时,第二端与位置保持件相抵,当第一锁扣臂脱离板端连接器后,第一锁扣臂远离第二端,以使第二端能够朝向第二空间方向按压。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具有便于手指按压的抵部,所述抵部与挡部相抵。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支撑、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体成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支撑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分体连接于所述壳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变支撑与壳体热熔连接、粘接、卡接或螺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体为电路板或导电端子组。
24.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端连接器具有与所述第一锁扣臂配合的第一卡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锁扣臂配合的第二卡部。
CN202223294735.9U 2022-12-08 2022-12-08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9321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4735.9U CN219321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4735.9U CN219321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1723U true CN219321723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5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4735.9U Active CN219321723U (zh) 2022-12-08 2022-12-08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1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4821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916327B1 (ko) 일체형 접지단자를 구비한 매입형 콘센트
CN212462277U (zh) 轨道式配电系统
WO2014198928A1 (en) Plug and connector arrangement
CN210007015U (zh) 电连接器
CN219321723U (zh) 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3036494B (zh) 一种大电流过流插拔电连接器
CN220544277U (zh) 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45U (zh) 电连接器
US109718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8174081A (zh) 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及连接器组件
CN219018043U (zh) 一种锁扣、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7405790U (zh) 一种超大电流安全防呆分离式卡扣连接器
CN111653889B (zh) 一种防触指结构及尾部设置防触指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US6250944B1 (en) Latch device for releasably locking m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s together
CN210517183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20492330U (zh) 插头锁扣机构及电源连接器
CN22030663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740914U (zh) 电连接器用锁止组件及电连接器
CN110661141A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20021689U (zh) 电源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19123609U (zh) 一种具有分断保护的储能连接器
CN220382400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19610879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及电子产品
CN213959254U (zh) 具有cpa结构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