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2277U - 轨道式配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式配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2277U
CN212462277U CN202021788475.9U CN202021788475U CN212462277U CN 212462277 U CN212462277 U CN 212462277U CN 202021788475 U CN202021788475 U CN 202021788475U CN 212462277 U CN212462277 U CN 212462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rack
locking
rai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4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波
闻丽君
杨国军
李常春
李肖
陈涛
张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Vichne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2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2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2Thei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包括轨道模块,轨道模块包括壳体、承载架以及接线端子,壳体包括轨道部以及一体连接于轨道部的滑座,插座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的轨道部,承载架可滑动地连接于滑座,功能模块集成地安装于承载架内,接线端子安装于承载架的内侧,向轨道部中的槽道延伸,槽道内安装有铜片导电体,壳体的上表面和承载架的上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中,壳体的高度小于承载架的高度,使得轨道模块呈立体空间分布,比传统PDU二维平面分布更能高效利用空间,强化散热,同时减少在机柜中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轨道式配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
背景技术
机柜电源插座(PDU)是具备电源分配和管理功能的电源分配管理器。PDU电源插座是多有设备运行的第一道也是最为密切的部件,PDU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个设备。PDU主要用于数据机房、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中的机柜上使用,可根据需求定制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PDU,为不同的电源环境提供适合的电源分配解决方案,满足国内外不同标准需求。
目前的机柜电源插座一般为一体式结构,由多个插座和多个功能模块组成,插座可以是三插孔或五插孔,功能模块如防雷模块、智能电表、双断开关等,各个插座和功能模块依次紧密排列,三条导线(火线、零线、地线)通过锡焊的方式连接在三根导电铜条上,通过导电铜条电连接各个插座和功能模块。但焊接接头部位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形成缺陷,容易发生气孔、裂纹以及未焊透的情况发生,随之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焊接接头掉落的情况,而焊接不牢是造成产品缺陷的一大主因。
同时,由于目前PDU的插座区域都是不可拆卸结构,往往一个插座损坏后,可能就需要替换整个PDU,导致全部连接设备停服,运维成本较高,尤其是有些服务器不能停止运转。另外,PDU插座相比于普通插排而言,较厚,看起来比较笨重,占用过多机柜内的空间。而为了防止插座不够用的情况发生,往往会定制插座数量多于初期所需的PDU,可能会造成浪费,若发生插座数量或位置不够用的情况,还需拆下来重新连接设备,造成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另外,如果是普通的可拆卸插座有固定的旋转方向,但是使用者常常混淆插座的插入方向,导致插座无法旋转,尤其是初次使用者,可能会通过蛮力进行旋转,导致插座损坏,不利于插座在轨道上的安装使用,而安全锁的设置主要是防止儿童取出插座,其需要按压后才能进行解锁,进而将插座旋转取出,但其通过棘爪卡扣连接的形式锁定,即使不按按钮,稍用力旋转时,也有可能突破棘爪的连接,如果经常硬拧可能导致其彻底损坏,还可能导致断电,而且其为自动锁定模式,一旦将插座往通电方向旋转后,即自动锁定,但是在PDU的安装场所中,可能并不需要每次都上锁,而当使用者不知道或忘记安全锁的存在时,就会造成硬拧的情况发生,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紧凑,组装方便,配置型结构便于更换组件,呈立体空间分布,高效利用空间,强化散热,同时提高接线端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拆卸承载架适配于提供更多的标准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安放空间,实现灵活使用和安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轨道式配电系统包括轨道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包括壳体、承载架以及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包括轨道部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轨道部的滑座,所述承载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座,功能模块集成地安装于所述承载架内,所述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承载架的内侧,向所述轨道部中的槽道延伸,所述槽道内安装有铜片导电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承载架的上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中,所述壳体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载架的高度,其中,所述滑座设有滑道,所述承载架设有内置腔、上侧壁以及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设有上引导槽,所述下侧壁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得以使所述承载架滑动至所述轨道部,所述接线端子插入所述轨道部的槽道中,触碰所述铜片导电体。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滑座进一步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滑座的两侧,所述下侧壁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适配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槽适配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轨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轨呈L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轨道部设有滑槽、容置腔、空位腔以及限位槽,所述滑槽轴向开设于所述轨道部中,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空位腔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所述限位槽平行于所述滑槽,横向开设于所述空位腔的上方。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承载架进一步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滑座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上侧壁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丝孔的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将所述前盖板固定于所述承载架的前侧,所述后盖板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上侧壁设有两对引导臂,所述上引导槽分别位于所述引导臂之间,所述引导臂的宽度适于功能模块的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接线端子设有盒体以及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贯通所述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固定部和所述滑动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承载架的底架,所述下侧壁设有下引导槽和下通道,所述下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下方,所述滑动部接合于所述下引导槽,所述下引导槽和所述轨道部的空位腔相通。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插片、导线和压环,所述压环一体连接于所述导电插片,所述压环位于所述导电插片的后端,得以连接所述导线的内端,所述导电插片向所述轨道部延伸,所述导线向所述承载架中相邻的功能模块延伸,所述导线的外端得以连接功能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背板设有凸条和第一定位槽,所述凸条从所述背板的背面轴向向外凸起,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凸条的中间,所述底架设有加强筋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加强筋横向向上凸起,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加强筋的中间。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一对内倒角和安装耳,其中一个所述安装耳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外侧,其中另一个所述安装耳连接所述后盖板,所述内倒角对称地位于所述轨道部和所述滑座之间的交界处。
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槽道选自使用PPO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模块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座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正视图。
图7是沿6的B-B剖视线的轨道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架和功能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导电部结构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模块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定组件俯视图。
图16是沿本实用新型图1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定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定件的侧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定件和座体的示意图。
图中:1、轨道模块;10、壳体;11、轨道部;111、滑槽;112、容置腔;113、空位腔;114、限位槽;115、铜片导电体;116、槽道;12、滑座;121、滑道;122、第一导轨;123、第二导轨;124、第一螺丝孔;125、螺丝;13、背板;131、凸条;132、第一定位槽;14、内倒角;15、安装耳;20、承载架;21、内置腔;22、上侧壁;221、上引导槽;222、第二螺丝孔;223、引导臂;225、上通道;23、下侧壁;231、第一导槽;232、第二导槽;234、下引导槽;235、下通道;24、底架;241、加强筋;242、第二定位槽;236、底部通道;25、前盖板;26、后盖板;30、接线端子;31、盒体;311、固定部;312、滑动部;32、导电部;321、导电插片;322、导线;323、压环;40、功能模块;41、外接线盒;50、插座模块;51、本体;60、外壳;511、顶盖;513、内盖;514、保护门;515、公插销;516、插销头;517、弹簧铜片;63、连接柱;64、环槽;641、内滑轨;642、外滑轨;65、开关部;52、座体;520、定位部;521、旋转底座;522、插销端;523、通孔;525、锁定部;526、锁定头;527、斜坡面;528、弧坡面;529、突出部;70、锁定组件;71、锁定件;711、连接耳;712、锁定凹槽;713、斜槽面;714、弧槽面;715、缺口;716、加强条;72、弹性件;73、开关件;731、挡板;732、滑动件;733、接合部;74、第一锁定凹槽;75、第二锁定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2所示的是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包括轨道模块1、插座模块50以及功能模块40,轨道模块1包括壳体10、承载架20以及接线端子30,壳体10包括轨道部11以及一体连接于轨道部11的滑座12,插座模块5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的轨道部11,承载架20可滑动地连接于滑座12,功能模块40集成地安装于承载架20内,接线端子30安装于承载架20的内侧,向轨道部11中的槽道116延伸,槽道116内安装有铜片导电体115,壳体10的上表面和承载架20的上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中,壳体10的高度小于承载架20的高度,使得轨道模块1呈立体空间分布,比传统PDU二维平面分布更能高效利用空间,强化散热,同时减少在机柜中的占用空间。
其中,轨道部11的高度小于承载架20的高度,轨道部11的高度为20~30mm,承载架20和功能模块40的高度约为40mm,壳体10铝合金制备,比传统PDU插座更轻更美观。传统PDU插座的整体厚度都在40mm左右,插座区域和功能模块区域等高,热量容易积聚在内部,而本实用新型的轨道部11由于体积小,高度低,热量也更容易从低位的轨道部11滑槽111散发,壳体10和承载架20的组装型结构也更容易形成开放的散热渠道。
其中,滑座12设有滑道121,承载架20设有内置腔21、上侧壁22以及下侧壁23,上侧壁22设有上引导槽221,功能模块40可滑动地连接于上引导槽221,下侧壁23可滑动地连接于滑道121,得以使承载架20滑动至轨道部11,接线端子30插入轨道部11的槽道116中,触碰铜片导电体115。
其中,滑座12进一步设有第一导轨122和第二导轨123,第一导轨122和第二导轨123分别位于滑座12的两侧,下侧壁23设有第一导槽231和第二导槽232,第一导槽231适配于第一导轨122,第二导槽232适配于第二导轨123,第一导槽231的槽宽大于第二导槽232,第一导轨122呈U型结构,第二导轨123呈L型结构,如图5所示。从而不仅便于槽道116的安装,也便于承载架20的正确组装,而不会出现装反的情况发生。
其中,轨道部11设有滑槽111、容置腔112、空位腔113以及限位槽114,滑槽111轴向开设于轨道部11中,容置腔112和空位腔113分别位于滑槽111的两侧,限位槽114平行于滑槽111,横向开设于空位腔113的上方。
其中,承载架20进一步包括前盖板25和后盖板26,滑座12设有第一螺丝孔124,上侧壁22设有第二螺丝孔222,前盖板25和后盖板26分别位于第二螺丝孔222的前后两侧,通过螺丝125将前盖板25固定于承载架20的前侧,后盖板26通过螺丝125连接第一螺丝孔124和第二螺丝孔222。
其中,上侧壁22设有两对引导臂223,上引导槽221分别位于引导臂223之间,引导臂223的宽度适于功能模块40的安装。
其中,图11所示的接线端子30设有盒体31以及导电部32,导电部32贯通盒体31,盒体31包括固定部311和滑动部312,固定部311通过螺丝125连接于承载架20的底架24,下侧壁23设有下引导槽234和下通道235,下引导槽234位于第一导槽231的下方,滑动部312接合于下引导槽234,下引导槽234和轨道部11的空位腔113直接相通,便于系统内部的热量流通和散热,避免热量堆积而损坏功能模块40,轨道部11本身由于体积小,还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滑槽111,热量较易向外散出,促进内部热量的流通,便于将承载架20中的热量流向轨道部11,再向外散出,其中,限位槽114也可连通空位腔113和外界。
其中,导电部32包括导电插片321、导线322和压环323,压环323一体连接于导电插片321,压环323位于导电插片321的后端,得以连接导线322的内端,导电插片321向轨道部11延伸,导线322向承载架20中的功能模块40延伸,如图12所示,导线322的外端连接相邻的功能模块40,缩短接线长度,使得接线端子电连接于功能模块40,减少导线322热量的产生。从而,有效避免接线端子30和铜片导电体115之间有焊点,通过增加一道接线端子30的安装工序,将导线322从侧面走线连接相邻的功能模块40,提高铜片导电体115和功能模块4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使得连接更加牢靠,也同时有效避免接线端子通过铆接的方式进行电连接,铆接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铆钉温度过高,而达不到工业要求。
其中,壳体10设有背板13,背板13位于壳体10的底部,背板13设有凸条131和第一定位槽132,凸条131从背板13的背面轴向向下突出,第一定位槽132位于凸条131的中间,如图5所示,其中,在凸条131上得以间隔地开设多个小孔,便于用螺丝125连接壳体10的背板13和机柜,增强安装牢固性,同时便于背板13通过小孔散热,有助于轨道模块1的散热。
其中,底架24设有加强筋241和第二定位槽242,加强筋241横向向上突出,第二定位槽242位于加强筋241的中间,第一定位槽132和第二定位槽242便于竖直方向的螺丝125定位和安装,加强筋241有助于增加底架24局部厚度,防止螺丝帽在和螺丝的紧固过程中损坏底架24,如图9所示。
其中,承载架20的上侧壁22和功能模块40之间形成上通道225,承载架20的下侧壁23和功能模块40之间形成下通道235,底架24和功能模块40之间形成底部通道236,上通道225、下通道235以及底部通道236形成承载架20的多余空间,如图10所示,便于接线端子30和功能模块40的布线,同时便于形成散热通道,有助于承载架20和壳体10之间的快速散热,防止功能模块40内部排列过于紧密,热量上升过快,而导致PDU中的功能模块40受热损坏。
其中,壳体10设有一对内倒角14和安装耳15,其中一个安装耳15设置于轨道部11的外侧,其中另一个安装耳15连接后盖板26,如图4所示,内倒角14对称地位于轨道部11和滑座12之间的交界处,便于承载架20抵至轨道部11,前盖板25的厚度适于盖住内倒角14。
其中,接线端子30侧面内缩,增大散热空间,同时,接线端子30位于承载架20内侧,便于提高接线端子30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槽道116选自使用PPO材料,耐高温绝缘,可耐高温110℃~130℃。其中,铜片导电体115和接线端子30之间无焊点,同时具有耐高温绝缘的槽道116,比传统PDU能承载更大功率,耐高温,更安全。
其中,轨道模块1可定制长度,轨道模块1和插座模块50可根据需求配置,插座模块50可以在轨道部11上插拔、增减、移动位置。通过旋转后,插座模块50上的插销头516和轨道部11上的铜片导电体115紧密接触,接通电路;复位旋转后,插座模块50上的铜片和轨道部11上的铜片导电体115分离,就断开电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随意增加和减少PDU产品的插座模块50数量,更换PDU产品的插座模块50品种,插座模块50可根据现场需要随意移动位置,更加灵活方便,不需要预备过多的插座口,能够根据机位灵活调整插座位置,使布线更美观,同时得以弹性控制插座数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材料浪费。轨道模块1中的功能模块40可根据具体需要的功能做增减配置,更加经济合理,如空气开关模块、防雷模块、智能电表、双断开关、单P漏电保护模块、双USB模块、电流电压数显表、电源指示灯、过载保护模块和/或外接线盒41等。
其中,轨道模块1、插座模块50以及功能模块40如果单个出现故障,只需要替换其中故障模块,减少运维成本,不需要将整个PDU进行替换。从而通过承载架20对功能模块40更好的保护功能和散热功能,得以使承载架20适配更多的标准智能设备及传感器安放空间,实现弹性安装。
由于传统PDU多种模块数量和排序必须前置,需要先设计,后定制,出厂后客户很难再改变序列,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将搭配交给客户,客户可在机柜里随时、随意对不同插座模块50数量和位置进行花式排列,而对承载架中功能模块也可进行定制,便于搭配组装,极大地满足客户对于PDU的多种标准插座中不同数量、不同排序需求,同时设计和现场也存在变数,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而轨道式配电系统即使面对变化,也无需二次采购,同理,轨道式配电系统得以彻底解决客户技术或采购人员对PDU的大多数错配的现象,极大地杜绝了客户错配后二次采购的资金成本,同时杜绝二次采购的时间浪费或工程延期。
如图13到图21所示的是插座模块50包括本体51、座体52以及锁定组件70,本体51设有外壳60和公插销515,公插销515容置于外壳60和座体52中,外壳60设有环槽64,座体52与本体51转动连接,座体52设有旋转底座521以及从旋转底座521向上延伸的至少一锁定部525,锁定组件70包括锁定件71以及开关件73,开关件73可滑动地安装于外壳60的一侧,锁定件71环形地设置于座体52的锁定部525和开关件73之间,锁定部525可转动地连接于环槽64并向锁定件71延伸,锁定件71设有至少一对锁定凹槽712,锁定凹槽712相间隔地开设于锁定件71的下侧,其中一个锁定凹槽712与开关件73相邻,锁定部525在锁定凹槽712之间可选择地转动。从而增加插座模块50锁定的可选择性,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同时,锁定地更安全、稳定,降低插座模块50的损耗。
其中,锁定凹槽712包括第一锁定凹槽74和第二锁定凹槽75,第一锁定凹槽74与开关件73相邻,第二锁定凹槽75与第一锁定凹槽74相间隔,锁定部525通过旋转底座521的转动可选择地锁定于第一锁定凹槽74或第二锁定凹槽75,当锁定部525抵接第一锁定凹槽74时,通过调节开关件73的位置得以对插座模块50进行锁定或解锁。
其中,本体51进一步包括顶盖511、内盖513以及保护门514,公插销515设有三个插销头516和弹簧铜片517,顶盖511和内盖513开设有插孔,保护门514安装于顶盖511和内盖513之间,插销头516连接弹簧铜片517,弹簧铜片517安装于旋转底座521和内盖513之间,插销头516从旋转底座521的通孔523向下伸出,当本体51相对座体52旋转时,公插销515接触轨道的铜片导电体115,形成通电状态。
其中,座体52进一步设有插销端522,插销端522一体连接于旋转底座521,插销端522位于旋转底座521的下方,插销端522的侧面适配于容置插销头516,当正常状态时,插销头516容置于插销端522内,当本体51相对座体52旋转时,插销头516接触轨道的铜片导电体115,使得公插销515形成通电状态。
锁定部525设有锁定头526,锁定头526位于环槽64和锁定件71之间,锁定头526可转动地抵接锁定件71,锁定头526的两侧设有斜坡面527和弧坡面528,锁定凹槽712的设有斜槽面713和/或弧槽面714,第一锁定凹槽74的弧槽面714靠近开关件73,第一锁定凹槽74的斜槽面713偏离开关件73,当锁定头526转入锁定凹槽712内时,锁定件71的斜坡面527接触锁定凹槽712的斜槽面713,如图19所示。
其中,弧坡面528和弧槽面714的弧度相近,斜坡面527和斜槽面713的斜度相近。
优选地,斜坡面527和斜槽面713的斜度α为30°~45°,如图18所示。
进一步优选地,斜坡面527和斜槽面713的斜度α为33°。其中,斜坡面527有助于锁定头526可选择地锁定于锁定凹槽712内,即使不推动开关件73,插座模块50处于解锁状态下,也需要使用一定外力来转动本体51,使得锁定头526抵开锁定凹槽712的斜槽面713,实时起到安全锁定的作用,同时,当锁定头526转至锁定凹槽712时,斜槽面713下落接触斜坡面527,发出“哒”或“咔哒”的声音,便于提示使用者旋转到位,尤其是当锁定头526转入第一锁定凹槽74内时,声音更加明显。如果锁定头526的两侧均为弧坡面528,锁定凹槽712的两侧均为弧槽面714,锁定头526和锁定凹槽712的两侧均为弧面接触,锁定头526无论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锁定头526过于容易抵开锁定件71,相反地,若锁定头526和锁定凹槽712的两侧均为斜面连接,无论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锁定头526均需用力才能抵开锁定件71。从而为了增加插座模块50的安全性以及安装便利性,锁定头526和锁定凹槽712的一侧为弧面对接结构,其另一侧为斜面对接结构,当安装时,旋转本体51,锁定头526较易地抵开第二锁定凹槽75的弧槽面714,锁定头526从第二凹槽向第一锁定凹槽74滑动,当拆卸时,反向旋转本体51,锁定头526需要稍用力抵开第一锁定凹槽74的斜槽面713,锁定头526从第一锁定凹槽74向第二锁定凹槽75滑动。其中,斜槽面713的斜度α适配于锁定头526抵开斜槽面713的力度以及旋转到位的声音提示。
其中,锁定部525设有突出部529,外壳60设有内滑轨641和外滑轨642,环槽64形成于内滑轨641和外滑轨642之间,突出部529一体地从锁定头526的下端向外延伸,锁定头526的内端对接内滑轨641,突出部529对接外滑轨642,得以使锁定头526稳定地沿着环槽64滑动,如图20所示。
其中,座体52设有一对锁定部525,锁定部525对称地位于旋转底座521的外环,锁定件71设有两对锁定凹槽712,锁定凹槽712均匀地间隔开设于锁定件71中,使得各个锁定部525可选择地在两个相邻的锁定凹槽712之间转动,通过两个锁定部525对称地转动,便于分散锁定件71上的应力分布,便于锁定部525在环槽64和锁定件71之间滑动。由于锁定部525和锁定凹槽712均为对称设置,对另一个锁定部525和另一对锁定凹槽712不再分开说明,两个锁定部525分别在两个相应地锁定凹槽712之间滑动。
其中,锁定件71设有多个缺口715和多个加强条716,缺口715设置于加强条716之间,加强条716位于锁定凹槽712的上方,缺口715有助于增加锁定件71的弹性,加强条716有利于增加锁定件71的强度,尤其是锁定凹槽712处的强度,防止锁定头526在抵开锁定件71的过程中,锁定件71可承受的负荷有限而损坏或断裂,如图17所示。
开关件73包括挡板731、滑动件732以及接合部733,外壳60的一侧设有开关部65,滑动件732通过接合部733可滑动地接合于开关部65,挡板731从滑动件732一体地向内延伸,挡板731可滑动地压紧于第一锁定凹槽74上方的加强条716。其中,在插座模块50处于解锁状态或初步锁定状态时,挡板731偏离第一锁定凹槽74,在插座模块50处于完全锁定状态时,挡板731滑向第一锁定凹槽74上方,挡板731压紧于第一锁定凹槽74上方的加强条716,挡板731的压力使得锁定头526无法抵开斜压面,而在解锁状态时,随着挡板731向侧边滑动,解除第一锁定凹槽74上方的压力,锁定头526得以抵开斜压面。
进而,若沿着锁定头526从第一锁定凹槽74向第二锁定凹槽75的旋转方向,第一锁定凹槽74的弧槽面714靠近挡板731,第一锁定凹槽74的斜槽面713远离挡板731,其他的锁定凹槽712与第一锁定凹槽74同向设置斜槽面713和弧槽面714,或只设置斜槽面713。
其中,锁定组件70进一步包括多个弹性件72,锁定件71设有多个连接耳711,外壳60设有多个连接柱63,连接耳711从锁定件71径向向外延伸,连接耳711和弹性件72套接于连接柱63,各个弹性件72位于连接耳711的上方,得以使锁定件71弹性地连接于外壳60,使得锁定部525弹性地抵接锁定件71,不仅有助于增加锁定头526在锁定凹槽712中的锁定牢固度,也有助于提高锁定件71被锁定头526抵开后的复位效率,加大提示声音。
其中,座体52进一步设有定位部520,定位部520从旋转底座521横向向下突出,定位部520适配于轨道部11的限位槽114,便于较快识别插座模块50的正确安装方向,避免插座模块50的错误安装,使得插座模块50的旋转安装更加快速可靠,如图16所示。
其中,所述第二锁定凹槽75也可以只有斜槽面713,而没有弧槽面714,从而所述第一锁定凹槽74和所述第二锁定凹槽75可以相同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结构。
安装时,将插座模块50插入轨道部11的滑槽111中,定位部520对应于轨道部11的限位槽114,锁定头526位于第二锁定凹槽75中,如图21所示,转动本体51的外壳60,锁定部525抵开第二锁定凹槽75的弧槽面714,锁定件71被弹性地向上抵开,锁定部525沿着环槽64从第二锁定凹槽75向第一锁定凹槽74移动,当锁定头526滑入第一锁定凹槽74时,锁定件71回落,斜槽面713碰触锁定头526的斜坡面527,发生提示声音,表明初步锁定,如图13所示,使用者可以选择通过开关件73加强锁定,也可以选择不滑动开关件73,保持初步锁定状态,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完全锁定时,锁定部525位于第一锁定凹槽74中,滑动开关件73,将开关件73的挡板731从第一锁定凹槽74的侧边滑向其上方,并压紧第一锁定凹槽74上方的部分加强条716,如压紧弧槽面714上方的加强条716,使得锁定头526无法抵开第一锁定凹槽74的斜槽面713,插座模块50处于完全锁定状态。
解锁时,将开关件73滑向另一侧,开关件73的挡板731从第一锁定凹槽74的上方移开,解除在其上方的压力,得以使锁定头526抵开第一锁定凹槽74的斜槽面713,便于向第二锁定凹槽75移动。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包括壳体、承载架以及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包括轨道部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轨道部的滑座,所述承载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座,功能模块集成地安装于所述承载架内,所述接线端子安装于所述承载架的内侧,向所述轨道部中的槽道延伸,所述槽道内安装有铜片导电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承载架的上表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中,所述壳体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载架的高度,其中,所述滑座设有滑道,所述承载架设有内置腔、上侧壁以及下侧壁,所述上侧壁设有上引导槽,所述下侧壁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道,得以使所述承载架滑动至所述轨道部,所述接线端子插入所述轨道部的槽道中,触碰所述铜片导电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进一步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滑座的两侧,所述下侧壁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适配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槽适配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槽的槽宽大于所述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轨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轨呈L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设有滑槽、容置腔、空位腔以及限位槽,所述滑槽轴向开设于所述轨道部中,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空位腔分别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所述限位槽平行于所述滑槽,横向开设于所述空位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进一步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滑座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上侧壁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螺丝孔的前后两侧,通过螺丝将所述前盖板固定于所述承载架的前侧,所述后盖板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壁设有两对引导臂,所述上引导槽分别位于所述引导臂之间,所述引导臂的宽度适于功能模块的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设有盒体以及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贯通所述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丝连接于所述承载架的底架,所述下侧壁设有下引导槽和下通道,所述下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下方,所述滑动部接合于所述下引导槽,所述下引导槽和所述轨道部的空位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插片、导线和压环,所述压环一体连接于所述导电插片,所述压环位于所述导电插片的后端,得以连接所述导线的内端,所述导电插片向所述轨道部延伸,所述导线向所述承载架中相邻的功能模块延伸,所述导线的外端得以连接功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背板设有凸条和第一定位槽,所述凸条从所述背板的背面轴向向外凸起,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所述凸条的中间,所述底架设有加强筋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加强筋横向向上凸起,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加强筋的中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一对内倒角和安装耳,其中一个所述安装耳设置于所述轨道部的外侧,其中另一个所述安装耳连接所述后盖板,所述内倒角对称地位于所述轨道部和所述滑座之间的交界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式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选自使用PPO材料。
CN202021788475.9U 2020-07-01 2020-08-24 轨道式配电系统 Active CN2124622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3336 2020-07-01
CN2020106233369 2020-07-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2277U true CN212462277U (zh) 2021-02-02

Family

ID=7257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8367.2A Active CN111725705B (zh) 2020-07-01 2020-08-24 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
CN202021788475.9U Active CN212462277U (zh) 2020-07-01 2020-08-24 轨道式配电系统
CN202010857659.4A Pending CN111864492A (zh) 2020-07-01 2020-08-24 轨道式配电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8367.2A Active CN111725705B (zh) 2020-07-01 2020-08-24 一种轨道式配电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7659.4A Pending CN111864492A (zh) 2020-07-01 2020-08-24 轨道式配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1725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0265B (zh) * 2020-08-24 2020-11-06 宁波纬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旋转插座
CN112952458A (zh) * 2021-01-27 2021-06-11 苏州灿嘉旺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燃烧移动式安全插座
CN216648806U (zh) * 2021-09-14 2022-05-31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分配单元和货架系统
CN117374676B (zh) * 2023-12-08 2024-02-23 温州新可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分断的导轨排插及故障分断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76483U (zh) * 2011-04-06 2011-12-14 北京突破·雪花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带电维护的电源分配单元
CN204905611U (zh) * 2015-06-26 2015-12-23 常州市诚天电子有限公司 双层式接插连接器
CN208352662U (zh) * 2018-07-12 2019-01-08 宁波纬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EP3831173B1 (en) * 2018-07-27 2023-06-07 Riedo Networks AG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with a modular construction
CN209184155U (zh) * 2018-12-28 2019-07-30 宁波纬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配于电触头组件的线槽
CN209948181U (zh) * 2019-07-26 2020-01-14 北京三拓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du电源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5705A (zh) 2020-09-29
CN111864492A (zh) 2020-10-30
CN111725705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62277U (zh) 轨道式配电系统
CA2577211C (en) Electric distributing system
JP5048825B2 (ja) 入れ替え可能で位置決め可能なプラグを有する電源アダプタ
US7008246B2 (en) Electric plug with replaceable head unit
US6935878B2 (en) Electrical plug with pivotable and retractable terminals
US6560123B1 (en) Plug-in GMT fuse block
US8079877B1 (en) Power adapter connecting in a surface to surface contact
JP2007518388A (ja) 統合ブラシホルダ保持システム
US20210098955A1 (en) Current bar module and corresponding connection module
CN201523136U (zh) 电气接插件
US8011940B1 (en) Power socket device having switches
US6468111B1 (en) Electrical plug
CN111403973A (zh) 电力分配装置
US7402061B1 (en) Structure of energy-efficient lamp base
GB2384371A (en) A rotary type socket
CN101814683A (zh) 旋转插座
CN111740265B (zh) 一种可旋转插座
KR100608145B1 (ko) 절전형 콘센트와 절전형 멀티 콘센트
CN219046283U (zh) 一种开关盒
CN101351933B (zh) 用于将插头连接至不同类型的电源插座的适配器
CN216958758U (zh) 热插拔模组及电源分配插座
CN212991430U (zh) 插孔模块化的机柜插座及网络机柜
CN220857119U (zh) 带保险丝的连接器
CN113300162B (zh) 热插拔模组及电源分配插座
CN218732268U (zh) 一种多媒体箱七孔电插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