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9690U - 气密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密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9690U
CN219319690U CN202320781541.7U CN202320781541U CN219319690U CN 219319690 U CN219319690 U CN 219319690U CN 202320781541 U CN202320781541 U CN 202320781541U CN 219319690 U CN219319690 U CN 219319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opening
cavity
piec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15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前
黄乐
张伟
乔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15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9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9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9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气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该气密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连通于密封腔,装置主体用于和待测件贴合以密封第一开口;第二开口连通于密封腔,第二开口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密封腔。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可实现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气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需要防水的设备而言,该设备通常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部件,通过箱体的封闭实现部件的防水;而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箱体的气密防水性能进行检测;但在一些情况下,箱体所采用的气密检测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上述的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技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简化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该气密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连通于密封腔,装置主体用于和待测件贴合以密封第一开口;第二开口连通于密封腔,第二开口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密封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在气密检测时,将装置主体与待测件贴合,使得待测件能够将第一开口密封,且气体通过第二开口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若待测件存在泄露点,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若待测件不存在泄露点,气体也就无法穿过待测件,这样通过检测气体是否穿过待测件,即可实现待测件的气密性检测。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可实现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包括密封件和连接件,密封件与连接件连接,密封件与连接件围合形成密封腔,密封件形成第一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第一开口设置于密封件,这样在检测时,密封件与待测件贴合可将第一开口密封,而密封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密封件和待测件之间的贴合紧密性好,第一开口密封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另外,通过密封件的变形,密封件还可以贴合在待测件的一些不平整的表面进行气密性检测,扩大该气密检测装置的适用范围;并且,装置主体采用密封件和连接件的结构形式,其结构也较为简单,也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形成密封孔,密封孔贯穿密封件,密封孔的孔壁与连接件共同围合形成密封腔,密封孔远离连接件的开口形成第一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贯穿密封件的密封孔至少作为密封腔的一部分,密封件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为环形密封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件采用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易于获取且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气密检测装置的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密封件与安装部连接,密封孔的孔壁与安装部围合形成密封腔;连接部形成通道,通道与密封腔连通,通道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密封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气体通过通道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实现待测件的气密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形成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密封腔和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连通孔连通密封腔和通道,可使得从通道流入的气体可经过连通孔进入密封腔内,实现气密检测,也可使得密封腔内的气体经连通孔流入通道,实现待测件的气密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还形成腔室,腔室连通密封孔和连通孔,腔室和密封孔共同形成密封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腔室和密封孔共同形成密封腔,这样可将密封件的厚度设计的较小,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通过紧固件与安装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部,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间隔环设于密封孔的周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多个紧固件间隔环设于密封孔的周围,这样密封件位于密封孔周围的部分能够压紧在安装部,使得密封件能够紧密地与安装部贴合,减少气体从密封件与安装部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还形成沉孔,紧固件穿过沉孔与安装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紧固件可收容于沉孔内,而不凸伸出密封件外,这样密封件能够紧密地与待测件贴合,第一开口的密封性好,减少气体从密封件与待测件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和密封件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或者,连接部和密封件分别位于安装部的相邻两侧;或者,连接部和密封件分别位于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安装部和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可减少连接件的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且连接件的结构强度好,能够稳定支撑密封件,提高该气密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与连接件密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减少气体从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与连接件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采用粘接剂连接,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另外,粘接剂能够填充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的缝隙,减少气体从该缝隙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密封腔的情况下,密封腔的气压范围为0.3Mpa~0.7MPa;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密封腔的情况下,密封腔的负压范围为-5kpa~-10kPa。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在第二开口向密封腔内充气的情况下,密封腔的气压可达到0.3Mpa~0.7MPa,密封腔的气压高,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好;另外,密封腔的气压高,标记物可快速地通过泄露点移动到第二表面,提高检测效率;在第二开口给密封腔内抽气的情况下,密封腔的负压可达到-5kpa~-10kPa,密封腔的负压大,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好。另外,密封腔的负压大,标记物可快速地通过泄露点移动到第二表面,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腔的体积小于或者等于0.1L。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腔的体积小于或等于0.1L,密封腔的体积小,可快速地实现密封腔的充气和抽气,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腔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0mm,密封腔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20mm,密封腔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20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将密封腔的长宽高分别限定在上述的范围内,密封腔的体积较小,可快速地实现密封腔的充气和抽气,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气体组件,气体组件与第二开口连通;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密封腔的情况下,气体组件用于向密封腔充气;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密封腔的情况下,气体组件用于从密封腔抽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气体组件向密封腔内充气或抽气实现气密检测,整个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密封腔的情况下,气体组件包括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第二开口与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出气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利用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给密封腔充气,实现气密检测,这样无需单独设置向密封腔内充气的部件,可减少该气密检测装置的制作成本。另外,工厂压缩空气系统吹出气体的气压值通常在0.7MPa左右,一方面,气体进入密封腔内后可在密封腔内形成较高的气压,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密封腔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气体也可快速地填充整个密封腔,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具有支撑待测件的支撑面,支撑面构造有用于与待测件的待测区相对设置的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在气密检测时,待测件置于支撑面,凹槽与待测区相对设置,待测区处于悬空状态,凹槽可为气体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区提供流通通道,气体从泄露点穿过待测区的阻力小,气密检测的效率高、准确性好。
在一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宽大于待测区的宽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凹槽的槽宽大于待测区的宽度,这样在待测区置于支撑面上时,待测区处于完全悬空状态,这样无论泄露点位于待测区的哪个位置,气流均能够从泄露点快速顺畅地穿过待测区,减少漏检率,提高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宽小于或者等于10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凹槽的槽宽小于或等于10mm,能够满足电池箱体的大部分的待测区的检测需求,特别是焊缝的气密检测需求;另外,凹槽的宽度也不会设计的过大,使得支撑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提高待测件支撑的稳定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着色剂,着色剂用于覆盖于待测件的第一表面;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密封腔的情况下,装置主体用于贴合在第一表面;在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密封腔的情况下,装置主体用于贴合在待测件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着色剂覆盖于第一表面,第二开口向密封腔内充气或抽气;若待测件存在泄露点,气体可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同时,气流也会将第一表面覆盖的着色剂带到第二表面,如此便可检测出待测件的泄漏点;而着色剂带有一定的颜色,这样可明显观测到第二表面是否存在着色剂,从而轻易地发生泄漏点,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着色剂为液态着色剂。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着色剂采用液态着色剂,液态着色剂呈液态,在气流的带动下可快速流到第二表面,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着色剂能够覆盖于待测件的待测区,且着色剂形成覆盖区,覆盖区的边缘与待测件的待测区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覆盖区的边缘与待测件的待测区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对覆盖区的尺寸进行了限定,使得着色剂的覆盖区不会设计的过大,着色剂的使用量合理,有利于减少检测成本,另外,着色剂的涂覆面积合理,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检测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气密检测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4为沿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气密检测装置的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气密检测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的局部剖切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气密检测装置;110、装置主体;1101、密封腔;1102、第一开口;1103、第二开口;111、密封件;1111、密封孔;1112、沉孔;112、连接件;1121、安装部;11211、连通孔;11212、腔室;1122、连接部;11221、通道;113、紧固件;120、支撑件;121、支撑面;122、凹槽;
200、待测件;210、第一表面;211、覆盖区;220、第二表面; 201、待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中,为了方便描述,附图中的Z轴表示上下方向,Z轴的正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表示下,附图中的Y轴表示左右方向,Y轴的正向表示右,Y轴的负向表示左,附图中的X轴表示前后方向,X轴的正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表示后。
对于一些需要防水的设备而言,该设备通常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部件,通过箱体的封闭实现部件的防水;而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箱体的气密防水性能进行检测,以保证设备的防水性能;但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箱体所采用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但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利用气密检测装置对箱体进行密封固定后,再向箱体的内腔进行充气,待箱体内腔的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值后,再进行保压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漏气点,这种检测方法中,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一种气密检测装置,该气密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密封腔连通;在气密检测时,将装置主体与待测件贴合,使得待测件能够将第一开口密封,且气体通过第二开口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若待测件存在泄露点,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若待测件不存在泄露点,气体也就无法穿过待测件,这样通过检测气体是否穿过待测件,即可实现待测件的气密性检测。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可实现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可适用于电池箱体、电池壳体、管道等部件的气密检测中,其中,该气密检测装置还可以适用于部件的局部气密检测中;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气密检测装置还能够适用于其他装置的气密检测中。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密检测装置100,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装置主体110形成密封腔1101、第一开口1102和第二开口1103;第一开口1102连通于密封腔1101,装置主体110用于和待测件200贴合以密封第一开口1102;第二开口1103连通于密封腔1101,第二开口1103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密封腔1101。
气密检测装置100可以是指检测部件气密性能的装置,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装置主体110可以是指气密检测装置100能够实现气密性能的主体部件;装置主体110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铁、铝等,还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作,例如硅胶、橡胶等。
装置主体110形成密封腔1101,密封腔1101可以是指装置主体110围合形成的内腔空间,密封腔1101的形状可为多种,例如,圆柱形、方形、三角形等。
第一开口1102可以是指装置主体110表面形成的一个开口,第二开口1103是指装置主体110表面形成的另一个开口,第一开口1102和第二开口1103均与密封腔1101连通,在装置主体110与待测件200贴合时,待测件200能够将第一开口1102密封,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103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1101,这样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气体也就无法穿过待测件200,那么通过检测气体是否穿过待测件200,即可实现待测件200的气密性检测。其中,在装置主体110与待测件200贴合时,待测件200将第一开口1102密封,这里密封可以是指气体难以从第一开口1102的周缘与待测件200之间流出密封腔1101或流入密封腔1101,以满足待测件200的气密性检测要求。
在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103流入密封腔1101,即通过第二开口1103给密封腔1101充气的情况下,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在充气作用下,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流出密封腔1101;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不会穿过待测件200流出密封腔1101。
在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103流出密封腔1101,即通过第二开口1103给密封腔1101抽气的情况下,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在抽气作用下,外部的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进入密封腔1101内;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外部的气体不会穿过待测件200进入密封腔1101内。
由上述可知,通过检测气体是否穿过待测件200,即可判断待测件200的气密性。为了清楚地显示待测件200的泄漏位置,通常会使用标记物,待测件200通常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利用该气密检测装置100检测之前,通常在第一表面210涂覆标记物;若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装置主体110贴合在第一表面210,密封第一开口1102,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103流入密封腔1101,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会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并将标记物带到第二表面220;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气体不会穿过待测件200,也不会将标记带到第二表面220,这样通过观察第二表面220是否存在标记物,便可清晰地判断待测件200是否存在泄露点,如此便实现了待测件200的气密性检测。
若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出的情况下,装置主体110贴合第二表面220,密封第一开口1102,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开口1103流出密封腔1101;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外部的气体会通过泄露点进入密封腔1101内,并将标记物带到第二表面220;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外部气体不会进入密封腔1101,也不会将标记带到第二表面220,这样通过观察第二表面220是否存在标记物,便可清晰地判断待测件200是否存在泄露点,如此便实现了待测件200的气密性检测。
标记物可采用肥皂水或者其他一些能够被清楚识别的物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标记物为肥皂水时,且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肥皂水还可覆盖在第二表面220,装置主体110贴合在第一表面210,密封第一开口1102,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进行气密性检测;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会通过泄露点,同时将肥皂水吹出气泡;若待测件200不存在泄露点,肥皂水不会产生气泡,这样观察第二表面220是否存在气泡,即可判断待测件200是否存在泄漏点,实现待测件200的气密性检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泄漏点,例如测试密封腔1101内气压变化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10形成密封腔1101、第一开口1102和第二开口1103,即可实现待测件200的气密检测,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
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下,通常针对箱体类部件的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装置100需要向箱体内进行充气,待箱体内的气压达到预设的气压后停止充气,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压后,再检测箱体内的气压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箱体的气密性检测;而通常箱体内腔的体积大,充气和保压的总时间较长,检测效率低;通常箱体的泄漏点分布在箱体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处或者一些结构薄弱处(例如:厚度减薄处、弯折处等)等一些区域,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在针对箱体进行气密检测时,可利用装置主体110贴合在这些区域进行单独检测,从而实现箱体的气密性检测,即将箱体的整体充压保压检测转变为局部检测,这样也就无需对箱体进行充气和保压操作,可有利于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在对泄露点返修后,再次复检,对箱体的内腔充气、保压进行检验的时间长,返修工时长,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可直接将装置主体110贴合在返修位置即可进行检测,也可以提高返修效率。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待测件200为箱体,那么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中,其中一个为箱体的外表面,另一个为箱体的内表面;若待测件200为组成箱体的部件,那么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分别为该部件的相对两表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既可对组装完成后的箱体进行检测,也可以对箱体组装过程中的部件进行检测,该气密检测装置100适用范围广。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10包括密封件111和连接件112,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连接,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围合形成密封腔1101,密封件111形成第一开口1102。
密封件111可以是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件,弹性材料可为橡胶、硅胶等软胶材料。连接件112可以作为密封件111的安装基体,起到支撑固定密封件111的作用,且连接件112与密封件111能够共同围设形成密封腔1101。第一开口1102位于密封件111,而第二开口1103可位于密封件111,也可位于连接件112,第二开口1103还可以是密封件111和连接件112共同围设形成,其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可。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粘接、卡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其中,一体成型是指利用挤压、注塑、压铸等一体工艺制作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第一开口1102设置于密封件111,这样在检测时,密封件111与待测件200贴合可将第一开口1102密封,而密封件111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密封件111和待测件200之间的贴合紧密性好,第一开口1102密封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另外,通过密封件111的变形,密封件111还可以贴合在待测件200的一些不平整的表面进行气密性检测,扩大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适用范围;并且,装置主体110采用密封件111和连接件112的结构形式,其结构也较为简单,也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件111形成密封孔1111,密封孔1111贯穿密封件111,密封孔1111的孔壁与连接件112共同围合形成密封腔1101,密封孔1111远离连接件112的开口形成第一开口1102。
密封孔1111可以是指密封件111围合形成的通孔,密封孔1111贯穿密封件111,密封孔1111在密封件111会形成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与连接件112的腔体连通或者被连接件112部分覆盖,以使得密封孔1111的孔壁并能够与连接件112共同围设形成密封腔1101,另一开口形成第一开口1102,即远离连接件112的开口形成第一开口1102。密封孔1111可以但不限于为方孔、圆孔、椭圆形孔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贯穿密封件111的密封孔1111至少作为密封腔1101的一部分,密封件111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图3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件111为环形密封件。
环形密封件呈环形,环形密封件的内孔作为密封孔1111,环形密封件的两端开口中,其中一个作为第一开口1102,另一个与连接件112的腔体连通或者被连接件112部分覆盖。环形密封件的形状可以是多种,例如:圆环形、方环形、长方环形、三角环形等。环形密封件包括但不限于环形密封垫或环形密封圈。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密封件111采用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易于获取且成本低廉,有利于降低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连接件112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1121和连接部1122,密封件111与安装部1121连接,密封孔1111的孔壁与安装部1121围合形成密封腔1101;连接部1122形成通道11221,通道11221与密封腔1101连通,通道11221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密封腔1101。
安装部1121可以是指连接件112与密封件111连接的部分,且安装部1121能够与密封孔1111的孔壁围设形成密封腔1101;安装部1121可呈板状、盒状等。
连接部1122可以是指连接件112设置有通道11221的部分,连接部1122与安装部11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粘接、卡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其中,一体成型是指利用挤压、注塑、压铸等一体工艺制作成型。
连接部1122形成通道11221,例如图3所示,通道11221贯穿连接部1122,通道11221的一端与密封腔1101连通,通道11221的另一端开口形成第二开口1103,第二开口1103可供气体流入通道11221进而流入密封腔1101,也可供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经通道11221流出。连接部1122可呈管状、块状等;示例地,连接部1122为气管。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气体通过通道11221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1101,实现待测件200的气密检测。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安装部1121形成连通孔11211,连通孔11211连通密封腔1101和通道11221。
连通孔11211可以是指安装部1121开设的孔结构。连通孔11211可以但不限于为方孔、圆孔、椭圆形孔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连通孔11211连通密封腔1101和通道11221,可使得从通道11221流入的气体可经过连通孔11211进入密封腔1101内,实现气密检测,也可使得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经连通孔11211流入通道11221,实现待测件200的气密检测。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和图7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安装部1121还形成腔室11212,腔室11212连通密封孔1111和连通孔11211,腔室11212和密封孔1111共同形成密封腔1101。
腔室11212可以是指安装部1121开设的腔体结构,例如图6,腔室11212位于密封孔1111和连通孔11211之间并连通密封孔1111和连通孔11211,使得气体能够流入或流出密封腔1101;腔室11212的内壁面和密封孔1111的孔壁共同形成密封腔1101,即密封腔1101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密封件111的密封孔1111,另一部分是连接件112的腔室11212。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腔室11212和密封孔1111共同形成密封腔1101,这样可将密封件111的厚度设计的较小,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件111通过紧固件113与安装部1121连接。
紧固件113可以是指螺栓、螺丝等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密封件111通过紧固件113固定安装部1121,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图4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紧固件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113间隔环设于密封孔1111的周围。
紧固件113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以上,其具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多个紧固件113间隔环设于密封孔1111的周围,这样密封件111位于密封孔1111周围的部分能够压紧在安装部1121,使得密封件111能够紧密地与安装部1121贴合,减少气体从密封件111与安装部1121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1101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1101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件111还形成沉孔1112,紧固件113穿过沉孔1112与安装部1121连接。
沉孔1112可以是指密封件111设置的阶梯孔,沉孔1112可以但不限于为方孔、圆孔、椭圆形孔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紧固件113可收容于沉孔1112内,而不凸伸出密封件111外,这样密封件111能够紧密地与待测件200贴合,第一开口1102的密封性好,减少气体从密封件111与待测件200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1101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1101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的连接部和密封件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连接部和密封件位于安装部的同一侧,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的连接部和密封件分别位于安装部的相邻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连接件和密封件分设在安装部的相邻两侧,使得在密封件与待测件贴合时,可减少连接件与待测件干涉的风险,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连接部1122和密封件111分别位于安装部1121的相对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连接件112和密封件111分设在安装部1121的相对两侧,使得在密封件111与待测件200贴合时,可减少连接件112与待测件200干涉的风险,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安装部1121和连接部1122为一体结构。
安装部1121和连接部1122可以通过注塑、压铸或者3D打印等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一体结构,这样可减少连接件112的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且连接件112的结构强度好,能够稳定支撑密封件111,提高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密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减少气体从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之间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1101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1101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的密封件与连接件粘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采用粘接剂连接,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另外,粘接剂能够填充密封件与连接件之间的缝隙,减少气体从该缝隙流入或者流出密封腔的风险,提高了密封腔的密封性能,也有利于提高气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粘接剂可为胶水。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和连接件之间还可以采用卡接等密封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密封腔1101的气压范围为0.3MPa~0.7MPa。
在向密封腔1101充气的气密检测中,利用气压表或气压阀等测得密封腔1101的气压值,再将该气压值加上一个标准大气压,即可得到密封腔1101的气压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向密封腔1101内充气的情况下,密封腔1101的气压可达到0.3Mpa~0.7MPa,密封腔1101的气压高,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好;另外,密封腔1101的气压高,标记物可快速地通过泄露点移动到第二表面220,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腔1101的气压值可以但不限于为0.3Mpa、0.35MPa、0.4Mpa、0.45MPa、0.5Mpa、0.55MPa、0.6Mpa、0.65MPa或0.7Mpa。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出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密封腔1101的负压范围为-5kpa~-10kPa。
在给密封腔1101抽气的气密检测中,利用气压表或气压阀等测得密封腔1101的负压值,即为密封腔1101的负压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从密封腔1101内抽气的情况下,密封腔1101的负压可达到-5kpa~-10kPa,密封腔1101的负压大,气密检测的准确性好。另外,密封腔1101的负压大,标记物可快速地通过泄露点移动到第二表面220,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腔1101的气压值可以但不限于为-5kpa、-5.5kpa、-6kpa、-6.5kpa、-7kpa、-7.5kpa、-8kpa、-8.5kpa、-9kpa、-9.5kpa或者-10kpa。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于或等于0.1L。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于或等于0.1L,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可快速地实现密封腔1101的充气和抽气,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装置主体110可以设计的较小,使得使用者可手持装置主体110进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操作更为简单便利。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结合图2至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密封腔1101的长度L1小于或等于200mm,密封腔1101的高度H1小于或等于20mm,密封腔1101的宽度E1小于或等于20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将密封腔1101的长宽高分别限定在上述的范围内,密封腔1101的体积较小,可快速地实现密封腔1101的充气和抽气,提高检测效率。另外,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装置主体110可以设计的较小,使得使用者可手持装置主体110进行气密性检测,气密检测操作更为简单便利。
L1可以但不限于为10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0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或200mm。
H1可以但不限于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
E1可以但不限于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还包括气体组件,气体组件与第二开口1103连通;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气体组件用于向密封腔1101充气。
本实施例中的气体组件可以是指能够吹气的组件,气体组件的出气口与第二开口1103连通,气体组件吹出的气体经第二开口1103流入密封腔1101内,从而实现密封腔1101的充气;气体组件可为风机或压缩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吹气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气体组件向密封腔1101内充气实现气密检测,整个气密检测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出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气体组件用于从密封腔1101抽气。
本实施例中的气体组件可以是指能够吸气的部件,气体组件的吸气口与第二开口1103连通,气体组件经第二开口1103将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抽出,从而实现密封腔1101的抽气;气体组件可为真空发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体组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吸气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气体组件向密封腔1101内抽气实现气密检测,整个气密检测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气体组件还可以是既能够向密封腔1101充气,也能够从密封腔1101抽气的组件。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气体组件包括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第二开口1103与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出气口连通。
工厂压缩空气系统可以是指工厂采用的压缩气体系统;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出气口与第二开口1103连通,使得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出气口流出的气体直接流入密封腔1101内,实现密封腔1101的充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利用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给密封腔1101充气,实现气密检测,这样无需单独设置向密封腔1101内充气的部件,可减少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制作成本。另外,工厂压缩空气系统吹出气体的气压值通常在0.7MPa左右,一方面,气体进入密封腔1101内后可在密封腔1101内形成较高的气压,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密封腔1101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气体也可快速地填充整个密封腔1101,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120,支撑件120具有支撑待测件200的支撑面121,支撑面121构造有用于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相对设置的凹槽122。
支撑件120可以是指用于支撑待测件200的部件,支撑面121可以是指支撑件120支撑待测件200的表面,凹槽122可以是指支撑面121形成的槽结构,待测件200置于支撑面121时,凹槽122与待测区201相对设置。
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可以是指待测件200需要检测气密性的区域;在实际的气密检测中,待测件200的泄漏点通常位于组成待测件200的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待测件200的结构薄弱区等区域,这些区域即为待测区201,例如,待测件200的焊缝、厚度减薄区、弯折区等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在气密检测时,待测件200置于支撑面121,凹槽122与待测区201相对设置,待测区201处于悬空状态,凹槽122可为气体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区201提供流通空间,气体从泄露点穿过待测区201的阻力小,气密检测的效率高、准确性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凹槽122的槽宽E2大于待测区201的宽度E3。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凹槽122的槽宽E2大于待测区201的宽度E3,这样在待测区201置于支撑面121上时,待测区201处于完全悬空状态,这样无论泄露点位于待测区201的哪个位置,气流均能够从泄露点快速顺畅地穿过待测区201,减少漏检率,提高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的凹槽122的槽宽E2小于或等于10mm。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凹槽122的槽宽小于或等于10mm,能够满足电池箱体的大部分的待测区201的检测需求,特别是焊缝的气密检测需求;另外,凹槽122的宽度也不会设计的过大,使得支撑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提高待测件200支撑的稳定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E2可以但不限于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着色剂,着色剂用于覆盖于待测件200第一表面21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入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装置主体110用于贴合在第一表面210。
第一表面210可以是指待测件200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表面220可以是指待测件200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中的另一个。
着色剂可以是指带有颜色的物质,着色剂能够覆盖于第一表面210,并能够随气流的流动而通过泄露点移动到第二表面220。其中,着色剂可以是固态着色剂、液态着色剂或者气态着色剂。着色剂为上述标识物中的一种。着色剂可以是红色、绿色、黄色等颜色。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着色剂覆盖于第一表面210,之后,再将装置主体110贴合在第一表面210,第二开口1103向密封腔1101内充气;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气体可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同时,气流也会将第一表面210覆盖的着色剂带到第二表面220,如此便可检测出待测件200的泄漏点;而着色剂带有一定的颜色,这样可明显观测到第二表面220是否存在着色剂,从而轻易地发生泄漏点,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着色剂,待测件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0和第二表面220,着色剂用于覆盖于第一表面210;在第二开口1103供气体流出密封腔1101的情况下,装置主体110用于贴合在第二表面220。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着色剂覆盖于第一表面210,之后,再将装置主体110贴合在第二表面220,并通过第二开口1103向密封腔1101内抽气;若待测件200存在泄露点,密封腔1101内的气体可通过泄露点穿过待测件200,同时,气流也会将第一表面210覆盖的着色剂带到第二表面220,如此便可检测出待测件200的泄漏点;而着色剂带有一定的颜色,这样可明显观测到第二表面220是否存在着色剂,从而轻易地发生泄漏点,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的着色剂为液态着色剂。
液态着色剂可以是指呈液态的着色剂,其中,液态着色剂可以是能够获取的任何类型的液态着色剂,例如:着色渗透探伤剂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着色剂采用液态着色剂,液态着色剂呈液态,在气流的带动下可快速流到第二表面,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提供的该气密检测装置100,着色剂能够覆盖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着色剂形成覆盖区211,覆盖区211的边缘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之间的间距L2小于或等于50mm。
覆盖区211可以是指着色剂涂覆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后,着色剂所形成的区域;覆盖区211覆盖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可以理解的是,着色剂能够完全将待测区201覆盖,使得待测区201所有的泄漏点均可被轻易发现。例如图1所示,覆盖区211可以是指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区域,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虚线仅仅是为了说明覆盖区211的位置所作出的辅助线,并不代表气密检测装置100中真的存在该虚线。
覆盖区211的边缘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之间的间距L2,可以是指待测区201周围L2的范围内均可涂覆着色剂。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覆盖区211的边缘与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之间的间距L2小于或等于50mm,对覆盖区211的尺寸进行了限定,使得着色剂的覆盖区211不会设计的过大,着色剂的使用量合理,有利于减少检测成本,另外,着色剂的涂覆面积合理,也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L2可以但不限于为1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50mm。
下面列举了一些实施例以更好地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6所示,气密检测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和支撑件120,装置主体110包括连接件112和密封件111,密封件111为环形密封件,环形密封件的内孔形成密封孔1111,密封孔1111的下端开口形成第一开口1102,密封孔1111形成密封腔1101,密封腔1101的体积小于或等于0.1L,环形密封件为长方形状的环形垫;连接件112包括安装部1121和连接部1122,安装部1121呈板状,安装部1121设有连通孔11211,连通孔11211沿安装部1121的厚度方向贯穿安装部1121;连接部1122为气管,气管的内孔形成通道11221,气管的下端焊接于安装部1121的上表面,通道11221与连通孔11211同轴连通,通道11221的上端开口形成第二开口1103,如此设计,连接件112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环形密封件位于安装部1121的下侧,环形密封件开设有六个沉孔1112,沉孔1112均匀环设于绕密封孔1111的周围,六个紧固件113分别穿设于六个沉孔1112并均与安装板螺接,以实现密封件111与连接件112的连接。支撑件120呈板状,支撑件120的上表面为支撑面121,支撑面121中间开小于10mm的凹槽122,支撑面121的其余部分铣平。气管的上端可通过螺纹连接气管接头,该气管接头与工厂压缩空气系统连通,通过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给密封腔1101充气。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的气密检测的具体步骤可以如下:
1、待测件200放置在支撑件120上,且待测件200的待测区201与凹槽122相对设置。
2、在待测件200的上表面(即第一表面210)且位于待测区201周围50mm范围内涂刷着色剂。
3、打开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开关,并将输出压力调节到0.7MPa。
4、将环形密封件的下表面抵接在待测件200涂覆有着色剂的区域,且待测区201位于环形密封件的下表面开口(即第一开口1102)的中心位置。
在环形密封件无法一次将待测区201检测完时,可先按照步骤4的方式检测待测区201的部分区域,然后,再通过移动环形密封件重复步骤4检测完待测区201的其余部分。
5、待待测区201检测完毕后,关闭工厂压缩空气系统,将待测件200翻面,检测待测件200翻面后的上表面(即第二表面220)是否有着色剂,其中,待测件200存在着色剂的位置,即待测件200的泄漏点。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环形密封件、安装部1121、支撑件120、气管及气管接头组成简易的气密检测装置100,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利用0.7Mpa工厂压缩空气系统,充填体积小于0.1L的密封腔1101,可在2秒内快速地将密封腔1101变成高压腔,且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无需保压,密封腔1101仍维持高压状态,从而大幅降低充气、保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气密检测方便快捷,可快速精准地对返修后位置单独进行检验,大幅降低返修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的气密检测装置100,着色剂使泄漏点更容易被发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请一并结合图7所示,安装部1121开设有腔室11212,腔室11212位于密封孔1111和连通孔11211之间并连通密封孔1111和连通孔11211,腔室11212和密封孔1111共同形成密封腔1101,密封腔1101的一部分形成于环形密封件内,密封腔1101的另一部分形成于安装部1121内,这样可减少环形密封件的厚度,降低制作成本。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形成密封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于所述密封腔,所述装置主体用于和待测件贴合以密封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于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所述密封腔;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密封件和连接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件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密封件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形成密封孔,所述密封孔贯穿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孔的孔壁与所述连接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密封孔远离所述连接件的开口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环形密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密封孔的孔壁与所述安装部围合形成所述密封腔;
所述连接部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密封腔连通,所述通道用于供气体流入或流出所述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密封腔和所述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形成腔室,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密封孔和所述连通孔,所述腔室和所述密封孔共同形成所述密封腔。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间隔环设于所述密封孔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还形成沉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沉孔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或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相邻两侧;或者,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密封件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件密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件粘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密封腔的气压范围为0.3Mpa~0.7MPa;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密封腔的负压范围为-5kpa~-10kPa。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的体积小于或者等于0.1L。
16.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0mm,所述密封腔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20mm,所述密封腔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2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气体组件,所述气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气体组件用于向所述密封腔充气;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气体组件用于从所述密封腔抽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气体组件包括工厂压缩空气系统,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工厂压缩空气系统的出气口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支撑所述待测件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构造有用于与所述待测件的待测区相对设置的凹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待测区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宽小于或者等于10mm。
2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着色剂,所述着色剂用于覆盖于所述待测件的第一表面;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入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装置主体用于贴合在所述第一表面;
在所述第二开口供气体流出所述密封腔的情况下,所述装置主体用于贴合在所述待测件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为液态着色剂。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能够覆盖于所述待测件的待测区,且所述着色剂形成覆盖区,所述覆盖区的边缘与所述待测件的待测区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0mm。
CN202320781541.7U 2023-04-11 2023-04-11 气密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319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541.7U CN219319690U (zh) 2023-04-11 2023-04-11 气密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541.7U CN219319690U (zh) 2023-04-11 2023-04-11 气密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9690U true CN219319690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5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1541.7U Active CN219319690U (zh) 2023-04-11 2023-04-11 气密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9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2761B (zh) 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1141465B (zh) 一种金属管道焊接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8872477U (zh) 用于工件测漏的中心孔密封装置
US4905501A (en) Jig for leak check
CN112067212A (zh) 一种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9319690U (zh) 气密检测装置
CN208780401U (zh) 一种集成灶燃气总管气密检测装置
CN217930725U (zh) 模拟上机环境的陶瓷环检漏用夹具
CN214583901U (zh) 一种新型气密检测装置
CN212410000U (zh) 一种管道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0834052U (zh) 一种呼气阀气密性测试系统
CN209181968U (zh) 一种汽车内胎气密性的检测设备
CN110346094B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的三通阀
CN210922959U (zh) 充气型自动封堵头
KR20030078348A (ko) 기밀검사장치
CN219673383U (zh) 一种气控阀
CN217481514U (zh) 一种水泵密闭性检测装置
CN220288915U (zh) 壳件焊缝氦检设备
CN218600775U (zh) 一种检漏工装
CN216433444U (zh) 一种箱体气密性试验用检测装置
CN216483721U (zh) 一种气密性阀门检测夹具
CN210922958U (zh) 肘夹封堵头
CN218211796U (zh) 一种用于工件气密性检测的定位治具
CN216207279U (zh) 气密性检测工装、燃气灶、燃气热水器及燃气供暖设备
CN210464840U (zh) 一种气阀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