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8867U -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8867U
CN219318867U CN202320781403.9U CN202320781403U CN219318867U CN 219318867 U CN219318867 U CN 219318867U CN 202320781403 U CN202320781403 U CN 202320781403U CN 219318867 U CN219318867 U CN 219318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ust removing
dust
cylinder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14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相勇
袁素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Jig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Jig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Jig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Jig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14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8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8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8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包括烘干机和除尘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以及位于烘干箱(1)下方的输送机(2),烘干箱(1)顶部设有排气口,且在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3),烘干箱(1)底部设有一端伸入到烘干箱(1)内的进料管(4),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物料从进料管吸入并因自身重量落到烘干箱内,而较轻的粉尘则通过引风机排出,加热管对烘干箱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其烘干,集筛选和烘干为一体,加热管均匀分布在烘干箱内,使物料受热均匀。含尘气体在进气管内与水雾混合,使粉尘颗粒变大,并沿切向进入到除尘筒内旋转,同时除尘筒内壁上形成水幕,含尘气流在旋转时与水幕接触能够快速附着并随着水幕进入到沉淀箱内,除尘效果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颗粒物料的烘干大都是在转筒烘干机或搅拌式烘干机内进行,在烘干前大都会进行初步筛选除杂,同时在烘干过程中颗粒物料也会产生较多的碎屑,因此在烘干后还需要对物料进行筛分,整个工艺步骤繁琐,效率不高。烘干后筛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现有的粉尘大都通过旋风除尘器或湿式除尘器进行收集,特别是湿式除尘器其原理是含尘气体与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捕集颗粒,现有的湿式除尘器大都是通过多层喷淋与粉尘密切接触用以混合达到除尘的目的,一旦个别喷头发生堵塞,则会导致喷淋的覆盖面不够,出现溢尘现象,影响除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机和除尘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以及位于烘干箱下方的输送机,烘干箱顶部设有排气口,且在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烘干箱底部设有一端伸入到烘干箱内的进料管,进料管的底部开口端与输送机之间以及进料管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均设有间隙,位于进料管四周的烘干箱内设有多个加热管,烘干箱的底部为倾斜面,且在倾斜面较低一侧设有排料管,排料管上设有排料控制阀,排料管的出料口位于输送机的出料端上方;
除尘器包括除尘筒,除尘筒靠近下部的一侧设有与烘干箱排气口相通的进气管,进气管内设有喷雾喷头,除尘筒的顶部设有排气口,除尘筒的底部设有排水管,除尘筒内靠近顶部一端设有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导流筒,且锥形导流筒的外侧壁与除尘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底部为开口的储水腔;除尘筒下方分别设有相连通的沉淀箱和补水箱,排水管的一端伸入到沉淀箱内,补水箱分别通过泵与喷雾喷头和储水腔相通。
进料管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设有导向板,导向板的底部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
进料管为顶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开口直径的圆形变径管,圆形变径管的底部开口端为扁平状。
进料管的侧壁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进料管的顶部开口端内设有倒锥形分流板。
靠近输送机出料端一侧的进料管底部开口端设有挡料板,加热管的高度不高于进料管的顶部开口端高度。
烘干箱的底部设有一组与加热管错开分布的气孔;加热管的管壁上环形阵列有一组竖向导气槽。
进气管由进气直管、锥形分散管和鸭嘴喷头组成,喷雾喷头位于进气直管内,鸭嘴喷头位于除尘筒内,且鸭嘴喷头的出气口位于除尘筒的筒壁切线方向上。
喷雾喷头为多个,并呈环形阵列在进气管上。
锥形导流筒与除尘筒同轴设置,储水腔的底部开口宽度为2-4mm;储水腔上部设有环形补水管,环形补水管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补水喷头,环形补水管通过泵与补水箱内相通,储水腔与除尘筒的排气口之间设有环形丝网除雾器;环形丝网除雾器的内环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体。
沉淀箱内设有过滤网,排水管的一端伸入到过滤网下方,位于过滤网上方的沉淀箱一侧通过管道与补水箱内相通,位于过滤网下方的沉淀箱上设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物料从进料管吸入并因自身重量落到烘干箱内,而较轻的粉尘则通过引风机排出,加热管对烘干箱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其烘干,集筛选和烘干为一体,加热管均匀分布在烘干箱内,使物料受热均匀。含尘气体在进气管内与水雾混合,使粉尘颗粒变大,并沿切向进入到除尘筒内旋转,同时除尘筒内壁上形成水幕,含尘气流在旋转时与水幕接触能够快速附着并随着水幕进入到沉淀箱内,除尘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干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加热管截面示意图。
图5是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进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机和除尘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以及位于烘干箱1下方的输送机2,烘干箱1顶部设有排气口,且在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3,烘干箱1底部设有一端伸入到烘干箱1内的进料管4,进料管4的底部开口端与输送机2之间以及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均设有间隙,位于进料管4四周的烘干箱1内设有多个加热管5,烘干箱1的底部为倾斜面,且在倾斜面较低一侧设有排料管6,排料管6上设有排料控制阀,排料管6的出料口位于输送机2的出料端上方;
默认状况下排料管6上的排料控制阀关闭,引风机3开启后烘干箱1内呈负压状,输送机2为皮带输送机,进料管4的底部开口端与输送机2之间的间距为20-30mm,进料管4底部开口端产生一个较强的吸力把输送机2上的物料吸入,进入烘干箱1后的颗粒物料则因自身重量下落,而较轻的粉尘则上升通过引风机3排出,颗粒料落到烘干箱1下部,加热管5为不锈钢管,顶部一端为封口,内设电热丝,多个加热管5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加热管5之间的间距控制在80-100mm,能够快速的对物料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物料中的水分蒸发随着热气流上升从引风机3排出,本案中烘干箱1内吸入的物料堆放高度不能超过进料管4的高度,上料完成后,输送机2停止,烘干一段时间后排料控制阀打开,把烘干箱1内靠近下部的一部分物料先排放出去,输送机2再次开启,排出的物料落到输送机2上向下一个工位输送,同时进行二次上料,烘干箱1内仍然保留一部分物料,然后继续进行物料吸入进行第二轮烘干,依次重复上述动作进行烘干。
可以在进料管4的底部开口端设置阀门,当上料完成后阀门关闭,降低引风机3的转速,在烘干时候,引风机3只需通过较小的功率把烘干箱1内蒸发的水分带走即可。
除尘器包括除尘筒11,除尘筒11靠近下部的一侧设有与烘干箱1排气口相通的进气管12,进气管12内设有喷雾喷头13,除尘筒1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除尘筒1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4,除尘筒11内靠近顶部一端设有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导流筒15,且锥形导流筒15的外侧壁与除尘筒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底部为开口的储水腔16;除尘筒11下方分别设有相连通的沉淀箱17和补水箱18,排水管14的一端伸入到沉淀箱17内,补水箱18分别通过泵与喷雾喷头13和储水腔16相通。
含粉尘的气体从进气管12通过的时候与喷雾喷头13喷出的水雾一起进入到除尘筒11,粉尘粘附有水雾后其体积和重量变大,储水腔16内的水沿着除尘筒11的内壁向下流,形成一个环形的水幕,吹入到除尘筒11内的含粉尘水雾能够有效的粘附在水幕上,并随着水幕向下流入到沉淀箱17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进入到补水箱18内,再通过泵分别向喷雾喷头13和储水腔16输送,控制进入到储水腔16内的水量,使其保持水位稳定能够使得水幕能够持续形成。补水箱18内可通过浮球阀自行补充外部水,除尘时排出的气流会带走部分水雾,因此当沉淀箱17内的水量不够流入到补水箱18内时进行补水。
进一步的,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设有导向板7,导向板7的底部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当吸入的物料和气流在碰触到导向板7的时候,会向四周散开,物料呈抛物线方式回落到烘干箱1内,而粉尘则绕过导向板7继续跟随气流从引风机3排出,达到筛分的目的。导向板7的上部为锥形结构,可以使得气流更加流畅的进入到引风机3内。导向板7通过一组连接杆悬挂在烘干箱1上,引风机3、导向板7和进料管4位于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进料管4的侧壁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内设有倒锥形分流板8。弧形面结合倒锥形分流板8能够对气流和物料起到引导作用,使得吸入的物料向四周散开。倒锥形分流板8通过一组支撑杆与进料管4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靠近输送机2出料端一侧的进料管4底部开口端设有挡料板9。挡料板9底部与输送机2的皮带接触,可把输送来的物料挡住,便于皮带上的物料全部吸入到进料管4内。
加热管5的高度不高于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高度。从进料管4顶部四散开的物料不会被加热管5阻挡而反弹到进料管4内,便于物料顺利的落入到烘干箱1内。
进一步的,烘干箱1的底部设有一组与加热管5错开分布的气孔。在烘干的过程中,外部空气可以通过气孔从烘干箱1底部进入再通过引风机3排出,气体流动的过程中把物料中蒸发的水分带走。气孔的直径为0.2-0.3mm,能够保证外部空气从底部进入,同时也不会过多的影响进料管4底部开口端的压力。
加热管5的管壁上环形阵列有一组竖向导气槽。竖向导气槽的宽度为1mm,便于加热过程中把物料中的水分顺着竖向导气槽向上排出。
进一步的,进气管12由进气直管20、锥形分散管21和鸭嘴喷头22组成,喷雾喷头13位于进气直管20内,鸭嘴喷头22位于除尘筒11内,且鸭嘴喷头22的出气口位于除尘筒11的筒壁切线方向上。
锥形分散管21用于把气流呈喇叭状分散开,鸭嘴喷头22为扁平状,分散的气流从鸭嘴喷头22喷出,气流沿着除尘筒11切线方向吹出,在除尘筒11内形成旋转气流,通过离心力把粉尘和气体分离,本案中的粉尘分离时吸附在水幕上可有效防止粉尘带出。
进一步的,喷雾喷头13为多个,并呈环形阵列在进气管12上。使得水雾均匀覆盖住整个进气管12内,能够和粉尘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锥形导流筒15与除尘筒11同轴设置,储水腔16的底部开口宽度为2-4mm。形成的水幕上部不会被旋转的气流吹断。
储水腔16上部设有环形补水管25,环形补水管25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补水喷头,环形补水管25通过泵与补水箱18内相通。环形补水管25能够对储水腔16内均匀补水,保持储水腔16内各方向水压的平衡,提高水幕的稳定性。
沉淀箱17内设有过滤网26,过滤网26可设置上下两层,采用150-200目的金属滤网。排水管14的一端伸入到过滤网26下方,可以使得除尘筒11底部处于密封状,不会影响除尘筒11内的风压,同时含粉尘的污水直接流入到过滤网26下方,过滤后的水则位于过滤网26上方,位于过滤网26上方的沉淀箱17一侧通过管道与补水箱18内相通,位于过滤网26下方的沉淀箱17上设有排污管。定期排污,对沉淀箱17内的污渍进行清理,提高过滤效果。
储水腔16与除尘筒11的排气口之间设有环形丝网除雾器28。丝网除雾器20用于对排出气体中的水雾进行分离,分离的水可以回流到储水腔16内,减少水排放。
进一步的,环形丝网除雾器28的内环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体。环形丝网除雾器28的内环顶部直径与除尘筒11的排气口直径相同,环形丝网除雾器28的内环底部直径与锥形导流筒15顶部直径相同。水雾随着旋转气流上升排出时能够与环形丝网除雾器28内壁充分接触。

Claims (10)

1.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烘干机和除尘器,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以及位于烘干箱(1)下方的输送机(2),烘干箱(1)顶部设有排气口,且在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3),烘干箱(1)底部设有一端伸入到烘干箱(1)内的进料管(4),进料管(4)的底部开口端与输送机(2)之间以及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均设有间隙,位于进料管(4)四周的烘干箱(1)内设有多个加热管(5),烘干箱(1)的底部为倾斜面,且在倾斜面较低一侧设有排料管(6),排料管(6)上设有排料控制阀,排料管(6)的出料口位于输送机(2)的出料端上方;
除尘器包括除尘筒(11),除尘筒(11)靠近下部的一侧设有与烘干箱(1)排气口相通的进气管(12),进气管(12)内设有喷雾喷头(13),除尘筒(1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除尘筒(11)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4),除尘筒(11)内靠近顶部一端设有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导流筒(15),且锥形导流筒(15)的外侧壁与除尘筒(1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底部为开口的储水腔(16);除尘筒(11)下方分别设有相连通的沉淀箱(17)和补水箱(18),排水管(14)的一端伸入到沉淀箱(17)内,补水箱(18)分别通过泵与喷雾喷头(13)和储水腔(16)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与排气口之间设有导向板(7),导向板(7)的底部为向下凸出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管(4)为顶部开口直径大于底部开口直径的圆形变径管,圆形变径管的底部开口端为扁平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管(4)的侧壁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内设有倒锥形分流板(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输送机(2)出料端一侧的进料管(4)底部开口端设有挡料板(9),加热管(5)的高度不高于进料管(4)的顶部开口端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烘干箱(1)的底部设有一组与加热管(5)错开分布的气孔;加热管(5)的管壁上环形阵列有一组竖向导气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气管(12)由进气直管(20)、锥形分散管(21)和鸭嘴喷头(22)组成,喷雾喷头(13)位于进气直管(20)内,鸭嘴喷头(22)位于除尘筒(11)内,且鸭嘴喷头(22)的出气口位于除尘筒(11)的筒壁切线方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喷雾喷头(13)为多个,并呈环形阵列在进气管(1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锥形导流筒(15)与除尘筒(11)同轴设置,储水腔(16)的底部开口宽度为2-4mm;储水腔(16)上部设有环形补水管(25),环形补水管(25)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补水喷头,环形补水管(25)通过泵与补水箱(18)内相通,储水腔(16)与除尘筒(11)的排气口之间设有环形丝网除雾器(28);环形丝网除雾器(28)的内环为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锥形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箱(17)内设有过滤网(26),排水管(14)的一端伸入到过滤网(26)下方,位于过滤网(26)上方的沉淀箱(17)一侧通过管道与补水箱(18)内相通,位于过滤网(26)下方的沉淀箱(17)上设有排污管。
CN202320781403.9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Active CN219318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403.9U CN21931886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1403.9U CN21931886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8867U true CN219318867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1403.9U Active CN219318867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8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85654B2 (ja) 2段乾燥式スプレードライヤー装置
US43759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gas stream
CN204395711U (zh) 旋风水膜除尘器
CN101825389B (zh) 一种采用惰性气体输出物料的沸腾干燥机
CN107362646A (zh) 一种水雾除尘系统
WO2022001712A1 (zh) 一种流化床
US4741803A (en) Spray dry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875966B1 (ko) 곡물 건조용 집진기
CN219318867U (zh) 一种物料烘干除尘系统
CN208541953U (zh) 湿式喷淋除尘器
CN108635968A (zh) 湿式除尘器
CN110496483B (zh) 一种大型环保除尘设备
CN218307011U (zh) 一种含尘废气除尘除味装置
CN21931882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
CN206613189U (zh) 动物蛋白离心喷雾干燥装置
CN215388446U (zh) 一种空气浮选除尘装置
CN219580144U (zh) 一种湿式除尘器
CN209490678U (zh) 一种尾气过滤装置
CN208302453U (zh) 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
CN219318866U (zh) 一种物料筛分烘干机
CN206519299U (zh) 一种喷涂室结构
CN108479236A (zh) 一种水膜除尘器
KR100870901B1 (ko) 곡물 건조용 집진기
CN221062137U (zh) 一种立式水喷淋收尘装置
JPS60212205A (ja) 湿式除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