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2711U -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2711U
CN219312711U CN202223509905.0U CN202223509905U CN219312711U CN 219312711 U CN219312711 U CN 219312711U CN 202223509905 U CN202223509905 U CN 202223509905U CN 219312711 U CN219312711 U CN 21931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llision
vehicle body
collision object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99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x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99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2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该保护装置包括:驱动件,设置于车身,根据碰撞信号启动;保护组件,设置于车体周侧预设位置,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由所述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位置并能够锁止于所述第一位置,当车身发生碰撞时,驱动件接收到车辆自身的中控系统发出的碰撞信号,驱动件驱动保护组件由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方向,保护组件能够吸收碰撞时的大部分能量,防止车辆对碰撞对象产生损害,保护组件对行人的小腿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当保护组件伸展至第一位置后,驱动件具有自动锁止的功能,将保护组件锁止于第一位置,保证对碰撞对象的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当汽车驾驶员刹车制动时,汽车仍有可能与行人发生碰撞。在碰撞时,前保险杠首先受到冲击,前端面会和行人腿部发生接触,因前防撞梁刚度较大,行人小腿会以膝关节为中心,向汽车的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膝部韧带伸长量和小腿弯矩增大,使得行人卷入汽车的底部,对行人造成二次伤害。
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为了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二次伤害,在此提出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能够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为行人的腿部提供支撑和保护,减少了对行人腿部的二次伤害。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驱动件,设置于车身,根据碰撞信号启动;保护组件,设置于车体周侧预设位置,通过驱动件驱动由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位置并能够锁止于第一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组件包括气囊和活动翻转件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组件包括活动翻转件,活动翻转件包括活动传动件和保护梁,保护梁连接于车体且在活动传动件的作用下能够由与车体连接位置翻转至第一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传动件为转动传动件或者移动传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装置还包括: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身周侧预设位置,采集车身的碰撞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碰撞信号启动驱动件作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碰撞传感器为压电式传感器,能够检测车身上的压力值的变化,控制器当压力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向驱动件发送碰撞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缸体;气体发生器,设置于缸体内部远离活动传动件的一端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推杆,设置于缸体的内部,推杆靠近气体发生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盘,密封盘的外形轮廓与缸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滑块与活动翻转件滑动连接;其中,推杆在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作用下向车辆的碰撞方向运动,同时气体为推杆提供锁止应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与活动传动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弱化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弱化口的车身与缸体的最大距离L1、缸体的长度L2以及推杆的长度L3满足关系式:L3<L1<L2+L3。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车身发生碰撞时,驱动件接收到车辆自身的中控系统发出的碰撞信号,驱动件驱动保护组件由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方向,保护组件能够吸收碰撞时的大部分能量,防止车辆对碰撞对象产生损害,保护组件对行人的小腿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当保护组件伸展至第一位置后,驱动件具有自动锁止的功能,将保护组件锁止于第一位置,保证对碰撞对象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附图标记如下:
车身1;
驱动件2;
保护组件3,气囊3a,活动翻转件3b,活动传动件301,保护梁302;
控制器4;
碰撞传感器5;
缸体6;
气体发生器7;
推杆8;
滑块9;
密封盘10;
弱化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安全保护已成为汽车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汽车安全不仅考虑车内乘员的安全,还要考虑车外行人的安全,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人安全保护已不容忽视。
目前当车辆与行人发生正面碰撞时,行人腿部是最先接触车辆且受伤害最频繁的部位,因此,在现代汽车总布置设计要求车辆越来越紧凑,吸能空间越来越小的前提下,设计更加合理和安全的汽车前部结构以减小碰撞中汽车对行人腿部的伤害变得尤其重要。目前有的汽车厂商采用的行人腿部保护的方案是在前保和防撞横梁之间安装吸能泡沫及前保上下部分别安装上下支撑,吸能泡沫用作吸收碰撞能量;上下支撑分别用作支撑行人膝盖上部大腿及行人小腿下部,从而减小行人膝盖处因碰撞造成的弯曲伤害。但是这种方案的通用性不强,很难对不同高度的行人腿部进行保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请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驱动件2,设置于车身1,根据碰撞信号启动;保护组件3,设置于车体周侧预设位置,通过驱动件2驱动由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位置并能够锁止于第一位置。
车辆可以但不限于是轿车、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越野车、半挂车、货车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保护装置用于SUV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对碰撞对象进行保护。
驱动件2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于车身1的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前防撞梁、后防撞梁以及两侧横梁上,同时保护组件3设置在车体周侧预设位置,当车身1发生碰撞时,驱动件2接收到车辆自身的中控系统发出的碰撞信号,驱动件2驱动保护组件3由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方向,保护组件3能够吸收碰撞时的大部分能量,防止车辆对碰撞对象产生损害,其中,车辆碰撞可以但不限于是车辆与行人的碰撞、车辆与车辆的碰撞、车辆与自行车的碰撞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碰撞对象保护主要指对行人的保护,具体地,当发生车辆与行人发碰撞时,保护组件3对行人的小腿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当保护组件3伸展至第一位置后,驱动件2具有自动锁止的功能,将保护组件3锁止于第一位置,保证对碰撞对象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保护组件3包括气囊3a和活动翻转件3b的至少一者。
保护组件3为气囊3a和活动翻转件3b中的至少一者,即保护组件3可以是气囊3a,也可以是活动翻转件3b,还可以是气囊3a与活动翻转件3b的组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气囊3a用于接收到碰撞信号后,向碰撞位置充气展开,以保护碰撞对象,防止车辆对碰撞对象伤害。活动翻转件3b用于接收到碰撞信号后,向碰撞位置进行翻转,以支撑保护碰撞对象,防止车辆对碰撞对象造成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保护组件3包括活动翻转件3b,活动翻转件3b包括活动传动件301和保护梁302,保护梁302连接于车体且在活动传动件301的作用下能够由与车体连接位置翻转至第一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组件3为活动翻转件3b,其中活动翻转件3b包括活动传动件301以及保护梁302,活动传动件301用于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将保护梁302从与车体连接位置翻转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即为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的位置,活动梁与碰撞对象相接触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吸能层,吸能层可以但不限于是海绵层、塑料层等,吸能层用于吸收碰撞产生的大量能量,从而减少车辆对碰撞对象产生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活动传动件301为转动传动件或者移动传动件。
活动传动件301的传动方式可以是转动传动,也可以是移动传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活动传动件301为转动传动件,即当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时,转动传动件带动保护梁302绕着与车身1固定位置进行转动,从而将保护梁302转动至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为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的位置,因此通过保护梁302对碰撞对象进行支撑保护。在本申请其他的实施例中,活动传动件301为移动传动件,即当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时,移动传动件带动保护梁302向第一位置进行平移,其中第一位置为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的位置,因此通过保护梁302对碰撞对象进行支撑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3,保护装置还包括:碰撞传感器5,设置于车身1周侧预设位置,采集车身1的碰撞信号;控制器,能够根据碰撞信号启动驱动件2作业。
控制器4可以与车辆自身的中控系统进行电连接,用于向驱动件2发送控制信号,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驱动件2为保护组件3向第一位置的移动提供驱动力,实现保护组件3为碰撞对象提供保护作用,同时在车身1的周侧设置有碰撞传感器5,用于实时检测车身1的碰撞情况,当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5第一时间产生碰撞信号,并将碰撞信号发送至控制器4,从而使控制器4向驱动件2发送控制信号,实现了对驱动件2以及保护组件3的实时控制,避免了车辆对碰撞对象产生伤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碰撞传感器5为压电式传感器,能够检测车身1上的压力值的变化,控制器4当压力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向驱动件2发送碰撞信号。
碰撞传感器5为压电式传感器,将压电式传感器设置于车身1的周侧,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是一种自发电式和机电转换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此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发生碰撞时,碰撞对象对压电式传感器的压电材料产生压力,压力值到达预设阈值时,会产生碰撞信号,并将碰撞信号反馈至控制器4,最终实现对车身1周侧的压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能够及时的发现碰撞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驱动件2包括:缸体6;气体发生器7,设置于缸体6内部远离活动传动件301的一端并与控制器4电连接;推杆8,设置于缸体6的内部,推杆8靠近气体发生器7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盘10,密封盘10的外形轮廓与缸体6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推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9,滑块9与活动翻转件3b滑动连接;其中,推杆8在气体发生器7产生的气体作用下向车辆的碰撞方向运动,同时气体为推杆8提供锁止应力。
驱动件2包括缸体6、气体发生器7以及推杆8,其中,气体发生器7用于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点火,并在缸体6的内部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推杆8设置于缸体6的内部,同时推杆8靠近气体发生器7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盘10,密封盘10的外形轮廓与缸体6的内部轮廓相匹配,即密封盘10与缸体6的内部形成容纳高压气体的密封空间,当大量的高压气体产生时,推动密封盘10以及推杆8移动,同时推杆8的另一端通过滑块9与活动组件相连接,实现将活动组件从预设位置推动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为车辆与碰撞对象发生碰撞的位置,从而实现保护组件3对碰撞对象的保护作用,当保护组件3到达第一位置后,缸体6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自身的压强通过推杆8将保护组件3锁止在第一位置,保证对碰撞对象的保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2,车身1与活动传动件30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弱化口11。
当发生车辆发生碰撞时,活动传动件301在驱动件2的驱动下会向发生碰撞的第一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为碰撞对象提供保护作用,在车身1与活动传动件301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弱化口11,其中,弱化口11的强度小于车身1的其他位置,方便活动传动件301在移动时直接撕裂弱化口11,从而将保护梁302移动至第一位置,实现保护梁302对碰撞对象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弱化口11的车身1与缸体6的最大距离L1、缸体6的长度L2以及推杆8的长度L3满足关系式:L3<L1<L2+L3。
设置有弱化口11的车身1到缸体6的最大距离为L1,缸体6的自身长度为L2,推杆8的刚度为L3,其中L3<L1<L2+L3,即未发生碰撞时,保护组件3隐藏于车身1的内部,当发生碰撞时,驱动件2接收到控制信号,气体发生器7点火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推杆8向第一位置移动,此时活动转件在推杆8的带动下撕裂弱化口11延伸至第一位置,用于在碰撞发生时保护碰撞对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保护装置的相关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具有上述保护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件,设置于车身,根据碰撞信号启动;
保护组件,设置于车体周侧预设位置,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由所述预设位置向车体外部方向伸展至第一位置并能够锁止于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气囊和活动翻转件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包括活动翻转件,所述活动翻转件包括活动传动件和保护梁,所述保护梁连接于车体且在所述活动传动件的作用下能够由与车体连接位置翻转至所述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传动件为转动传动件或者移动传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
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身周侧预设位置,采集所述车身的所述碰撞信号;
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碰撞信号启动所述驱动件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传感器为压电式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车身上的压力值的变化,所述控制器当所述压力值达到预设阈值时向所述驱动件发送所述碰撞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缸体;
气体发生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远离所述活动传动件的一端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推杆,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内部,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盘,所述密封盘的外形轮廓与所述缸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所述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活动翻转件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推杆在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作用下向所述车辆的碰撞方向运动,同时所述气体为所述推杆提供锁止应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与所述活动传动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弱化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弱化口的所述车身与所述缸体的最大距离L1、所述缸体的长度L2以及所述推杆的长度L3满足关系式:L3<L1<L2+L3。
10.一种车辆碰撞对象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202223509905.0U 2022-12-27 2022-12-27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931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9905.0U CN2193127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9905.0U CN2193127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2711U true CN219312711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9905.0U Active CN219312711U (zh) 2022-12-27 2022-12-27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2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3920B1 (en) A safety arrangement
US6938715B2 (en) Hood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EP1874590B1 (en) Protection means for road vehicles
US6637536B1 (en) Front hood assembly
US8827356B2 (en) Inflatable side rail deflector apparatus for small offset collisions
JP6522163B2 (ja) 自動車後部衝突保護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2274318A (ja) 自動車における衝突識別のための方法
EP4349660A1 (en) Vehicle collision shock attenuation device
CN201056189Y (zh)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CN101318492B (zh) 使用主动构件清除车辆中的挤压空间的系统及方法
CN219312711U (zh) 车辆碰撞对象保护装置及系统
RU2257303C1 (ru) Безопасный легковой автомобиль
GB2336572A (en) A vehicle bumper with an air bag
CN212766095U (zh) 一种自动控制防撞缓冲装置
GB2388341A (en) Auxiliary front bumper lowerable on collision sensing
KR100379962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 구조
KR0181845B1 (ko) 에어백의 탑승자 보호 장치
Atarod Biomechanics of Passenger Vehicle Underride: An Analysis of IIHS Crash Test Data
KR200220803Y1 (ko) 자동차의 브레이크페달 밀림방지장치
KR19980054039U (ko) 범퍼내의 에어백장치
KR100376473B1 (ko) 자동차의 충격완충장치
KR19980075215A (ko) 차량의 전방충돌대비 에어백 장치
KR20050076031A (ko) 에어백 시스템의 정면 충돌감지장치
KR19980037939A (ko) 차량충돌경보장치
KR100657661B1 (ko) 충격을 흡수하는 범퍼가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