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4861U -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4861U
CN219304861U CN202223506799.0U CN202223506799U CN219304861U CN 219304861 U CN219304861 U CN 219304861U CN 202223506799 U CN202223506799 U CN 202223506799U CN 219304861 U CN219304861 U CN 219304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ngerprint module
screen
under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67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67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4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4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4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屏下指纹模组包括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镜头组件及导电基板;导电基板贴合在镜头组件背离显示屏的一面,用于与镜头组件电性连接;且导电基板背离镜头组件的一面朝向移动终端的主板,其用于与主板电性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模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光学指纹模组构成复杂且空间占比大,造成组装工序繁琐且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升了屏下指纹模组的组装良品率。

Description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手机行业和全面屏的高速发展,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全面屏产品深受喜爱,目前,各移动终端为实现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已经成为行业主流。目前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光学指纹模组构成复杂且空间占比大,造成组装工序繁琐良品率低且应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其中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中均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模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模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光学指纹模组构成复杂且空间占比大,造成组装工序繁琐且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升了屏下指纹模组组装良品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镜头组件;及
导电基板;其贴合在所述镜头组件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且与移动终端的主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基板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主板之间并与所述主板紧密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板上设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镜头组件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板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面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导电线路裸露于所述导电基板外作为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用于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域设有焊盘;所述焊盘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板为导电硅基板、导电陶瓷基板、导电玻璃基板或导电BT板中的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包括:
壳体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和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位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安装位包括位于所述中框上的开口;所述屏下指纹模组嵌入所述开口内。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固定在壳体上且所述主板朝向导电基板的一面设置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在所述导电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区域内并与焊盘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片为弹片,导电泡棉或弹簧针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用于缓冲和吸收公差。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指纹模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镜头式屏下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出的屏下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镜头组件;2、中框;3、FPC板;4、主补强片;5、BTB连接器;6、辅补强钢片;7、主板;8、泡棉;9、显示屏;91、显示板;92、面板;93、柔性电路板;
100、屏下指纹模组;
10、镜头组件;
20、导电基板;21、连接区域;22、导电片;23、焊盘;
200、显示屏组件;201、壳体;202、显示屏;2021、显示板;2022、面板;2023、柔性电路板;203、安装位;204、泡棉;205、主板;
300、移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是基于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下面参考图1描述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指纹模组的安装示意图,其中镜头式指纹模组设置于显示屏9下方后将会成为屏下指纹模组,可以通过触屏的方式触发指纹模组以进行指纹识别,可知的显示屏9可以为触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图片或影像。为便于描述,其中以显示屏9能够向用户呈现文字或图像信息的一侧称为外侧,另一侧即为内侧为例进行如下描述。
其中相关技术中的屏下指纹模组位于显示屏9的内侧并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的安装位上,其中可知的显示屏9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显示板91、面板92和柔性电路板93,用于向用户呈现文字或图像信息;壳体结构为移动终端的中的一部分,以手机为例,壳体结构为手机的中框2,中框2不仅可以对移动终端中的一些零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设备整体强度,而安装位包括位于中框2上的开口,屏下指纹模组可嵌入在中框2上的开口内,以便于进行指纹识别。其中如图1所示,中框2上的开口为凹槽状,凹槽的底部具有开孔,用于供与屏下指纹模组电连接的线路经过或供屏下指纹模组嵌入。在相关技术中,显示屏9和中框2的外侧之间设有泡棉8,在装配中可以起到预压作用,防止压坏屏下指纹模组以及显示屏9。
示例的,在相关技术中屏下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镜头组件1、连接镜头组件1和移动终端中的主板7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板3、主补强片4、板对板连接器(Board-to-board Connectors)简称为BTB连接器5和辅补强钢片6;其中镜头组件1嵌入中框2上的开口内,当镜头组件1需要与其下方的移动终端中的主板7连接时,需要在镜头组件1内侧连接FPC板3的一端并通过FPC板3的另一端设置BTB连接器5,将FPC板3折弯后将BTB连接器5扣合在主板7上实现镜头组件1与主板7的电性连接。示例的如图1和2所示,FPC板3与镜头组件1连接的一端贴合在与镜头组件1的内侧面上呈水平状;FPC板3与BTB连接器5连接的一端贴合在与BTB连接器5的内侧面上呈水平状,BTB连接器5扣合在主板7的内侧面上,即BTB连接器5位于主板7和FPC板3之间,此时FPC板3的中部折弯呈S形。在此过程中需要折弯FPC板3并扣合BTB连接器5,因此镜头组件1与主板7的电性组装复杂,且因折弯FPC板3易造成FPC板3折断,损伤及线路断裂不良,极大影响了屏下指纹模组的组装良品率。
此外因折弯FPC板3降低了FPC板3的强度,故在现有的屏下指纹模组中,在FPC板3的两端设置补强片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与镜头组件1连接的FPC板3的一端设置主补强片4,主补强片4可选用不锈钢片或者是钢片并位于FPC板3的内侧;其中主补强片4的设置一方面可对FPC板3起到补强作用,另一方面还可有效避免FPC板3直接裸露在外,避免FPC板3组装时容易损伤,影响性能。同理,在与BTB连接器5连接的FPC板3的另一端设置辅补强钢片6,辅补强钢片6位于FPC板3的内侧,其作用与主补强片4相同,不再赘述,故因现有屏下指纹模组构成组件复杂,造成屏下指纹模组的组装工序繁琐且应用以及采购成本较高;此外屏下指纹模组的空间占比较大,不利于移动终端的集约化研发。
因此,如何有效改善相关技术中镜头式屏下指纹模组构成复杂且空间占比大,造成组装工序繁琐且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升屏下指纹模组组装良品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示例,示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示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模组100,应用在移动终端300(见图5)的显示屏202下方,以便于实现移动终端300的全面屏显示。该移动终端300包括但不限于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由于该屏下指纹模组100设置在显示屏202下方,为了防止装配过程中屏下指纹模组100构成复杂且空间占比大,造成组装工序繁琐且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100,能够减少组件构成降低物料成本,同时简化组装工序提高了组装良品率并缩小了屏下指纹模组100的整体空间占比,提高装配效率和产品良品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屏下指纹模组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屏下指纹模组100,包括设置在显示屏202下方的镜头组件10和导电基板20;其中导电基板20贴合在镜头组件10背离显示屏202的一面且与移动终端300的主板205电性连接;导电基板20设置在镜头组件10与主板205之间,用于实现镜头组件10与主板205的电性连接。
示例的,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模组100为镜头式指纹模组100,其设置于显示屏202下方,可以通过触屏的方式触发屏下指纹模组100以进行指纹识别,可知的显示屏202可以为触屏显示屏,用于显示图片或影像。为便于描述,其中以显示屏202能够向用户呈现文字或图像信息的一侧称为外侧,另一侧即为内侧为例进行如下描述,其中内侧和外侧的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组件10设置在显示屏202的内侧,其包括镜头组件10和导电基板20;其中镜头组件10在内外侧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包括外侧面和内侧面,其中镜头组件10的外侧面朝向显示屏202,其内侧面为背离显示屏202的一面,其中导电基板20与镜头组件10相同也包括外侧面和内侧面。本实施例中导电基板20的外侧面贴合设置在镜头组件10的内侧面上,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与移动终端300的主板205电性连接;换言之,导电基板20位于镜头组件10与主板205之间,通过导电基板20的设置实现镜头组件10与移动终端300的主板205电性连接,且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导电基板20与主板205的连接稳定性,可将导电基板20与主板205紧密接触连接,实现两者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利用FPC板与镜头组件10电性连接,并再利用BTB连接器与主板205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导电基板20取代相关技术中的FPC板和BTB连接器,以支撑强度较大的导电基板20作为导电介质,实现将镜头组件10与主板205电性连接。因此本申请相较于相关技术,取消了FPC板和BTB连接器,减少屏下指纹模组100的构成,降低采购物料成本;因简化了屏下指纹模组100构成,因此屏下指纹模组100的组装工序较少提高了组装良品率的同时,缩小了屏下指纹模组100的整体空间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基板20上设有导电线路,导电线路与镜头组件10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利用导电基板20上的导电线路,实现导电基板20与镜头组件10的电性连接。示例的,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基板20为导电硅基板、导电陶瓷基板、导电玻璃基板或BT树脂基板(Bismaleimide Triazine)简称为导电BT板中的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电基板20在组装过程中,导电基板20内的导电线路无需弯折,相较于相关技术中FPC板的中部折弯呈S形,本申请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FPC板弯折造成的折断、损伤、断路等不良现象,从而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基板20背离镜头组件10的一面至少部分区域的导电线路裸露于导电基板20外作为连接区域21;连接区域21用于与主板205电性连接。
由上述可知导电基板20上设有导电线路,其中导电线路可为铜线路,其中在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中部分区域的导电线路裸露而导电线路裸露的区域为作为连接区域21,用于导电基板20与主板205电性连接。示例的如图3所示,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中有三处在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连接区域21,其中连接区域21内的铜线路裸露在导电基板20外,导电基板20通过裸露在导电基板20内侧面上的铜线路与主板205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电基板20在与主板205电性连接的组装过程中,直接利用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上的连接区域与主板205电性连接,其组装过程并未降低导电基板20的支撑强度,故本申请实施例也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主补强片和辅补强钢片等用于增加导电基板20的强度,可进一步实现减少屏下指纹模组100的构成,降低采购物料成本以及达到屏下指纹模组集约化设计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区域21内可设置焊盘23,利用焊盘23实现导电基板20与主板205电性连接。示例的,在连接区域21内可设置焊盘23,一般的,焊盘23精细度高,其用于与主板205匹配进行电性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显示屏组件200,如图4所示,包括壳体201、显示屏202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屏下指纹模组100;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201结构为移动终端300的中的一部分,以手机为例,壳体201结构为手机的中框,中框不仅可以对移动终端300中的一些零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设备整体强度。
而其中可知的显示屏202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显示板2021、面板2022和柔性电路板2023,显示屏202用于向用户呈现文字或图像信息,此外显示板2021、面板2022和柔性电路板2023的粘合组装过程为本领域公知常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2覆盖在壳体201的一侧;如图4所示,显示屏202的内侧面覆盖在壳体201的外侧上,屏下指纹模组100位于显示屏202的内侧并设置在移动终端300的壳体201结构的安装位203上。
示例的如图4所示,安装位203包括位于中框上的开口,屏下指纹模组100可嵌入在中框上的开口内,以便于进行指纹识别。中框上的开口为凹槽状,凹槽的底部具有开孔,用于供与屏下指纹模组100电连接的线路经过或供屏下指纹模组100嵌入。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02和中框的外侧之间设有泡棉204,在装配中可以起到预压作用,防止压坏屏下指纹模组100以及显示屏202。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300,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205固定在壳体上且主板205朝向导电基板20的一面设置导电片22,导电片22在导电基板20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区域21内并与焊盘23接触连接。
示例的,主板205朝向导电基板20的一面设置导电片22,即主板205包括朝向导电基板20的外侧面以及背离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其中主板205的外侧面与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相对设置,在主板205的外侧面上设置导电片22,其中导电片22在导电基板20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区域21内。如图3和图4所示,导电基板20的内侧面中有三处连接区域21,其中每一连接区域21内均设置焊盘23,通过导电片22的数量与焊盘23配对设置,即导电片22与连接区域21内的焊盘23一对一地高精度对应连接,当主板205通过螺丝锁定在中框上时,导电片22会对导电基板20上的焊盘23形成一定压力,能够实现导电片22与焊盘23的紧密接触连接,从而实现导电基板20与主板205的稳定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22可为弹片,导电泡棉或弹簧针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22可为弹片,导电泡棉、弹簧针连接器等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的弹片,导电泡棉以及弹簧针连接器均具有导电、缓冲以及吸收的公差作用,可有利于移动终端300的组装,防止压坏导电基板20和主板205,提升移动终端300的组装良品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屏组件200,经过指纹识别后,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移动终端300。值得说明的是,移动终端300的种类是多样的,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换言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手机,其它种类的移动终端300均可以使用本方案中设计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显示屏下方的镜头组件;及
导电基板;其贴合在所述镜头组件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用于与所述镜头组件电性连接;且所述导电基板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面朝向移动终端的主板,其用于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上设有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镜头组件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背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面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导电线路裸露于所述导电基板外作为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用于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设有焊盘;所述焊盘用于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为导电硅基板、导电陶瓷基板、导电玻璃基板或导电BT板中的一种。
6.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覆盖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和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指纹模组,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安装位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安装位包括位于所述中框上的开口;所述屏下指纹模组嵌入所述开口内。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主板固定在壳体上且所述主板朝向导电基板的一面设置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在所述导电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连接区域内并与焊盘接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为弹片,导电泡棉或弹簧针连接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23506799.0U 2022-12-27 2022-12-27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9304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799.0U CN21930486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799.0U CN21930486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4861U true CN219304861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6799.0U Active CN21930486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4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4233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CD and touch screen
CN107577278B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EP325596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6120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030211835A1 (en) Mobile phone with changeable keypad
CN1371503A (zh) 适用于一种电子媒体装置的载体单元
CN113410679A (zh) 电子设备
CN1922850B (zh) 卡式移动电话机
CN207052885U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793980U (zh) 天线整合结构
CN107394354B (zh) 背板、前壳以及电子设备
CN219304861U (zh) 屏下指纹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5261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248679A (zh) 压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46422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5543124B (zh) 触控装置、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N218526576U (zh) 保护机构及终端设备
CN111555082A (zh) 射频连接器及射频组件、电子设备
US6900857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CN217160122U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783872U (zh) 一种连接器与主板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843151A (zh) 柔性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US6303874B1 (en) Electronic parts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11107200A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JP3699039B2 (ja) 携帯電話機の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