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4159U -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4159U
CN219304159U CN202320533053.4U CN202320533053U CN219304159U CN 219304159 U CN219304159 U CN 219304159U CN 202320533053 U CN202320533053 U CN 202320533053U CN 219304159 U CN219304159 U CN 219304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channel
modul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30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山
刘民哲
赵坤
刘梦霖
王丽莎
李欢欣
孙丽媛
翟瑞占
贾中青
瞿娇娇
尹晓琴
王巍
张四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ser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Laser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ser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Laser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3205330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4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4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4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包括壳体、光电模块和散热模块,壳体形成有容纳腔;光电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散热模块包括风扇和形成于容纳腔内部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及多个第一风道,每个第一风道沿散热模块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风道沿散热模块的长度方向分布;风扇设置于壳体,风扇的出风口朝向进风通道设置,进风通道和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风扇用于将容纳腔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吹入多个第一风道内,以对气体进行分流,出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容纳腔外部和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以将第一风道内的气体排出至容纳腔外部,从而能够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均匀散热,提高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技术被认为是人类在智能化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激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点。激光器是能够发射激光的装置,激光器通常包括壳体、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激光器在工作过程中,光电模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激光器的正常性能。
相关技术中,以皮秒种子源激光器为例,通常会在皮秒种子源激光器的壳体上设置连通壳体内部的风扇,并通过风扇向壳体内部吹风以对光电模块进行降温。
然而,由于光电模块中的光电元件分布位置不均,会对进入壳体内的气体造成一些阻挡,使得进入壳体内部的气体不能均匀的流向光电模块的各个位置,从而造成光电模块散热不均匀,致使激光器内部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通过散热模块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均匀散热,提高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形成有容纳腔;
光电模块,光电模块设置于容纳腔内;
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风扇和形成于容纳腔内部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及多个第一风道,每个第一风道沿散热模块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风道沿散热模块的长度方向分布;
风扇设置于壳体上,风扇的出风口朝向进风通道设置,进风通道和每个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风扇用于将容纳腔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吹入至多个第一风道内,以对气体进行分流,出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容纳腔外部和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以将第一风道内的气体排出至容纳腔外部。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散热通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道,至少一个第二风道沿散热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风道设置于第二风道的两侧且与第二风道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风道形成散热组,散热组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散热组沿散热模块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出风通道设置于第二风道的至少一端,第一风道通过第二风道与出风通道连通。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散热模块包括多个散热板,每个散热板沿散热模块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散热板沿散热模块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散热板之间形成第一风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散热模块还包括沿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散热板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且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散热板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限定形成散热通道。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光电模块包括光学组件和电学组件;
光学组件固定于第一连接板背向散热通道的一侧,电学组件固定于第二连接板背向散热通道的一侧。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一防尘件,第一防尘件设置于风扇的进风口,第一防尘件设置为网状结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散热模块还包括第二防尘件,第二防尘件设置于出风通道,第二防尘件设置为百叶窗结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光学组件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的光学元件,电学组件包括电学元件;
基板固定于第一连接板背向散热通道的一侧;电学元件固定于第二连接板背向散热通道的一侧;
还包括减震件,减震件的一端和基板连接,减震件的另一端固定于容纳腔朝向光学组件的内壁。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减震件均匀设置于基板的边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风扇的出风口朝向进风通道设置,进风通道和每个第一风道的进风口连通,风扇能够将容纳腔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吹入至多个第一风道,气体经由多个第一风道进行分流,使得气体在多个第一风道内流动时,带走容纳腔内第一风道遍布区域的热量,并依次经由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出风通道,将第一风道内携带热量的气体排出至容纳腔外部,从而能够实现对容纳腔内部的均匀散热,提高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和隔离准直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图5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图1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风扇的风压风量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00-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200-隔离准直器; 300-光纤;
101-壳体; 1011-容纳腔;
102-光电模块;1021-光学组件;102a-光学元件;102b-基板;102c-减震件;1022-电学组件;102d-电学元件;
103-散热模块;1031-散热通道;103a-进风通道;103b-第一风道;103c-第二风道;103d-出风通道;1032-风扇;103e-第一防尘件;103f-防护件;1033-散热板;103g-第一连接板;103h-第二连接板;103k-半导体制冷器;103n-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和隔离准直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在一些示例中,在工作过程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和隔离准直器200通过光纤300相连,以实现目标激光的输出。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通常包括壳体101、光电模块102,光电模块102设置于壳体101内。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在工作过程中,光电模块102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正常性能。
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皮秒种子源的壳体101上设置连通壳体101内部的风扇1032,并通过风扇1032向壳体101内部吹风以对光电模块102进行降温。
然而,由于光电模块102中的光电元件分布位置不均,会对进入壳体101内的气体造成一些阻挡,使得进入壳体101内部的气体不能均匀的流向光电模块102的各个位置,从而造成光电模块102散热不均匀,致使激光器内部的散热效果较差。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图2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其中,图2中的箭头x标示的方向为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箭头y标示的方向为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箭头a标示的方向为气体的流动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参照图1至图2,包括:
壳体101,壳体101形成有容纳腔1011;
光电模块102,光电模块102设置于容纳腔1011内;
散热模块103,散热模块103包括风扇1032和形成于容纳腔1011内部的散热通道1031,散热通道1031包括进风通道103a、出风通道103d及多个第一风道103b,每个第一风道103b沿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参照图2中x标示方向)延伸,且多个第一风道103b沿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参照图2中y标示方向)分布。
风扇1032设置于壳体101上,风扇1032的出风口朝向进风通道103a设置,进风通道103a和每个第一风道103b的进风口连通,风扇1032用于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第一风道103b内,以对气体进行分流,出风通道103d的两端分别连通容纳腔1011外部和第一风道103b的出风口,以将第一风道103b内的气体排出至容纳腔1011外部。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方案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风扇1032的出风口朝向进风通道103a设置,进风通道103a和每个第一风道103b的进风口连通,风扇1032能够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第一风道103b,气体经由多个第一风道103b进行分流,使得气体在多个第一风道103b内流动时,带走容纳腔1011内第一风道103b遍布区域的热量,并依次经由第一风道103b的出风口、出风通道103d,将第一风道103b内携带热量的气体排出至容纳腔1011外部,从而能够实现对容纳腔1011内部的均匀散热,提高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壳体101的长度设置为337mm,宽度设置为388mm,高度设置为103mm;并将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重量设置为5kg。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2,散热通道103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道103c,至少一个第二风道103c沿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第一风道103b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两侧且与第二风道103c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参照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动方向;风扇1032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位于第二风道103c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内,在第一风道103b内,气体沿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流动;气体再经由多个位于第二风道103c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的出风口流入第二风道103c,并在第二风道103c内流动,在第二风道103c内,气体沿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流动;在第二风道103c内的气体再经由位于第二风道103c另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并经由出风通道103d流出至容纳腔1011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二风道103c的设置,能够使得进入第二风道103c的气体沿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流动,进入第一风道103b的气体沿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流动,从而提高了散热的均匀性。
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风道103b形成散热组,散热组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散热组沿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03c。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散热组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等合适的个数。参照图2中示出了散热组设置有四个。
例如,当散热组为三个时,分别为第一散热组、第二散热组合第三散热组,第一散热组合第二散热组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风道103c,命名为一号风道;第二散热组合第三散热组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风道103c,命名为二号风道。
在具体实施时,风扇1032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第一散热组,第一散热组内的多个第一风道103b对气体进行第一次分流后,进入一号风道;一号风道内的气体流动进入第二散热组,第二散热组内的多个第一风道103b对气体进行第二次分流后,进入二号风道;二号风道内的气体流动进入第三散热组,第三散热组内的气体对气体进行第三次分流后由出风通道103d排出至容纳腔1011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个散热组的设置,且使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03c,从而能够使得进入到散热通道1031的气体,多次经过第一风道103b进行分流后,再流动进入第二风道103c,提高了气体在散热通道1031内流动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示例性的,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至少一端,第一风道103b通过第二风道103c与出风通道103d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风扇1032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位于第二风道103c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进行分流后,进入第二风道103c,第二风道103c内的一部分气体继续进入位于第二风道103c另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进行继续分流,第二风道103c内的另一部分气体则经由位于第二风道103c的至少一端的出气风道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至少一端,相较于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风扇1032的对侧,气体大部分集中在散热通道1031的中间位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进入容纳腔1011的气体更多的向第二风道103c的两端流动,从而使得气体遍布散热通道1031更大的范围,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示例性的,参照图2,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两端,在具体实施时,风扇1032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位于第二风道103c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进行分流后,进入第二风道103c,第二风道103c内的一部分气体继续进入位于第二风道103c另一侧的第一风道103b进行继续分流,第二风道103c内的另一部分气体则经由位于第二风道103c的两端的出气风道流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两端,一方面,相较于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一端,提高了散热通道1031内气体的流动速率,从而提高了散热模块103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相较于将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第二风道103c的一端,气体在第二风道103c内更多的向第二风道103c的一端流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风道103c内的气体则更多的向第二风道103c的两端流动,从而使得气体遍布散热通道1031更大的范围,提高散热效果。
图3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在一些示例中,散热模块103包括多个散热板1033,每个散热板1033沿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散热板1033沿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散热板103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103b。
在具体实施时,散热板1033可以设置为铝片、铜片等材质等传热效率较高的材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散热模块103设置为包括多个散热板1033,能够通过相邻的两个散热板1033之间形成第一风道103b,一方面,散热板1033的设置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另一方面,相较于将散热模块103设置为实体结构,然后在实体结构的内部制备第一风道103b,本申请实施例减小了安装方便,减小了工艺难度。
示例性的,继续参照图3和图4,散热模块103还包括沿壳体101的厚度方向,参照图4,箭头z所示方向为壳体10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
散热板1033位于第一连接板103g与第二连接板103h之间,且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固定,散热板1033在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之间限定形成散热通道1031。
在具体实施时,继续参照图3和图4,散热板1033包括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3g,第一散热板的另一端向第二连接板103h方向延伸;第二散热板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的另一端向第一连接板103g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散热板的另一端和第二散热板的另一端能够相互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的设置,能够将散热板1033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的固定,从而将散热模块103集成化,方便了散热模块103和壳体101的装配。
示例性的,图5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参照图5,光电模块102包括光学组件1021和电学组件1022;参照图3和图4,光学组件102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电学组件1022固定于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光学组件102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电学组件1022固定于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一方面,相较于将电学组件1022和光学组件1021设置于同一平面,需要相应的加大散热通道1031的散热面积,减缓了气体流通速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电学组件1022和光学组件1021分别设置于散热通道1031的两侧,在增加气体流通面积的同时,能够加快气体流通速率,提高散热效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使光学组件102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电学组件1022固定于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不仅能够减少电学组件1022和光学组件1021之间产生的热的相互影响,还能够避免电学组件1022和光学组件1021之间的电磁干扰。
图6是图1中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图1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器103k,光学组件1021包括多个光学元件102a,其中,将半导体制冷器103k设置于某个光学元件102a附近,以对光学元件102a进行更加精准的局部温控。
在具体实施时,半导体制冷器103k和温度传感器相连,半导体制冷器103k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某个光学元件102a的附近,例如,将半导体制冷器103k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光栅附近,半导体制冷器103k设置一预设温度值,温度传感器向半导体制冷器103k输出一温度信号,当温度信号的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半导体制冷器103k温度降低并开始吸热降温;当温度信号的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时,半导体制冷器103k温度升高并开始放热升温。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5至图7,散热模块103还包括第一防尘件103e,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于风扇1032的进风口,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为网状结构。
在具体实施时,风扇1032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散热通道1031内,在风扇1032的工作过程中,会将容纳腔1011外部的灰尘经由风扇1032带入散热通道1031内,造成散热通道1031出现堵塞,影响散热通道1031的散热效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灰尘可以包括尘土、柳絮等固体杂质。
例如,当风扇1032的型号选取为MPFG-40时,第一防尘件103e的型号可以选取为MWFG-40。
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有保持架、过滤器和防护罩,其中,过滤器设置于防护罩外表面用于过滤灰尘,保持架用于将过滤器和防护罩固定于风扇1032的进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网状结构的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于风扇1032的进风口,当风扇1032工作时,气体经由风扇1032进入到散热通道1031,而灰尘则被防尘网挡设在壳体101以外,从而能够在保证风扇1032性能的同时,避免容纳腔1011外部的灰尘经由风扇1032进入到散热通道1031内。
示例性的,风扇1032的进风口处还设置有防护件103f,防护件103f挡设于风扇1032的叶片外部,以避免工作人员将手指伸入至风扇1032叶片处。当然,防护件103f可以设置为防护罩,也可以设置为防护筋。
在一些示例中,散热模块103还包括第二防尘件,第二防尘件设置于出风通道103d,第二防尘件设置为百叶窗结构(未图示)。
在具体实施时,散热通道1031内的气体经由出风通道103d排出至容纳腔1011外部,也就是说,出风通道103d连通散热通道1031和容纳腔1011外部,因此,容纳腔1011外部的灰尘会通过出风通道103d进入至散热通道1031内,造成散热通道1031出现堵塞,影响散热通道1031的散热效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灰尘可以包括尘土、柳絮等固体杂质。另外,第二防尘件也可以设置为网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百叶窗结构的第二防尘件设置于出风通道103d,容纳腔1011外部的灰尘能够被防尘网挡设在壳体101以外,从而能够避免容纳腔1011外部的灰尘经由风扇1032进入到散热通道1031内。
示例性的,图8是图5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光学组件1021包括基板102b和固定于基板102b的光学元件102a,电学组件1022包括电学元件102d;基板102b固定于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电学元件102d固定于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还包括减震件102c,减震件102c的一端和基板102b连接,减震件102c的另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011朝向光学组件1021的内壁。
在具体实施时,参照图4,还包括支撑柱103n,支撑柱103n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支撑柱103n的另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011朝向光学组件1021的内壁,以对第二连接板103h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时,防震件可以设置为防震凝胶座,其中防震凝胶座的一端固定在基板102b上,防震凝胶座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在容纳腔1011朝向光学组件1021的内壁上。当然,防震凝胶座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纹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防震件的设置,在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弱外部震源产生震动位移,最小化震动位移对光学组件1021的影响,提高了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减震件102c均匀设置于基板102b的边缘。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四组防震件,并将四组防震件均匀分布在基板102b的边缘,以使得基板102b受力均匀,以提高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100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减震件102c的和基板102b接触位置的支撑负载可以设置为5N;可以选择型号为BGLEP050的防震凝胶座,其震动传导率为Tr=1/10,其中,Tr表示震动传导率。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设置风扇1032:
步骤1:根据系统散热需求的总风量及计划使用的风扇1032数量确定单个风扇1032的风量工作点Qv1
步骤2:确保风扇1032的风量工作点位于风扇1032风压风量曲线的1/2-2/3处,即确定选型的风扇1032风量为Qv=Qv1/(1/2)或Qv1/(2/3)。
其中,对风扇1032的每一个不同风量下测量其对应的风压,从而获得用于表征风扇1032特性的曲线被称为风压风量曲线,也称PQ曲线。
步骤3:根据步骤2中确定的风扇1032风量对风扇1032进行选型。
示例性的,风扇1032选型时,可以选用PWM调速功能风扇1032。PWM调速功能风扇能够通过调节风扇1032的转速控制噪音,增加风扇1032寿命,延长防尘网堵塞时间。
在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电源,其中电源的热功耗可为28W,电源模块转换率可为90%;还可以设置一个多模驱动,其中,多模驱动的热功耗可为10W,模块转换率可为90%;其他单元的热功耗大约为14.5W;风扇1032电压可以选择12V。
可以得到风扇1032的整机热功耗:Qw=28W*0.1+10W*0.1+14.5W=18.3W,其中,Qw为风扇1032的整机热功率。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风扇1032整机的风量V:V=1.76*Qw/ΔT=4.03CFM,其中,V为风扇1032整机的风量;ΔT为风扇1032的工作温度,可以取8℃。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机箱的尺寸和布局,确定使用风扇1032的尺寸为长为40mm,宽为40mm,高为10mm的风扇1032,并且设置两个相同尺寸和相同类型的风扇1032。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整机的风量4.03CFM,图9是风扇的风压风量曲线,图9中A曲线即为风扇的风压风量曲线,参照图9,可以查得,确保风扇1032的风量工作点位于风扇1032的A曲线在1/2-2/3处时,即每个风扇1032的风量可以在图9中B所标注的范围内进行取值,每个风扇1032的风量可以为2.6CFM、3CFM或者4CFM等合适的数值。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风扇1032选型手册,可以选定风扇1032的规格为C4010H12型号的风扇。当然,也可以选择相近风量风压的其他型号的风扇1032。
示例性的,可以对两个风扇1032的总噪声级进行计算,例如,当C4010H12型号的风扇1032噪声级为28.29dB时,根据公式Ln=L1+10Lgn,计算可得,两个风扇1032的总噪声级为31.3dB。其中,Ln表示两个风扇1032的总噪声级,L1表示选定风扇1032的噪声级,n表示是风扇1032的个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为2。
容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提供的几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合、拆分、重组等得到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均没有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形成有容纳腔(1011);
光电模块(102),所述光电模块(10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011)内;
散热模块(103),所述散热模块(103)包括风扇(1032)和形成于所述容纳腔(1011)内部的散热通道(1031),所述散热通道(1031)包括进风通道(103a)、出风通道(103d)及多个第一风道(103b),每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分布;
所述风扇(1032)设置于所述壳体(101)上,所述风扇(1032)的出风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103a)设置,所述进风通道(103a)和每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扇(1032)用于将所述容纳腔(1011)外部的气体经由所述进风通道(103a)吹入至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内,以对所述气体进行分流,所述出风通道(103d)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1011)外部和所述第一风道(103b)的出风口,以将所述第一风道(103b)内的气体排出至所述容纳腔(1011)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103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道(103c),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风道(103c)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103c)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二风道(103c)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03b)形成散热组,所述散热组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散热组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并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组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风道(103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103d)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103c)的至少一端,所述第一风道(103b)通过所述第二风道(103c)与所述出风通道(103d)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103)包括多个散热板(1033),每个所述散热板(1033)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散热板(1033)沿所述散热模块(103)的长度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散热板(103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03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103)还包括沿所述壳体(10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
所述散热板(103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3g)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03h)之间,且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103g)和第二连接板(103h)固定,所述散热板(1033)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03g)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03h)之间限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10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模块(102)包括光学组件(1021)和电学组件(1022);
所述光学组件(1021)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所述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所述电学组件(1022)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所述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103)还包括第一防尘件(103e),所述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于所述风扇(1032)的进风口,所述第一防尘件(103e)设置为网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103)还包括第二防尘件,所述第二防尘件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103d),所述第二防尘件设置为百叶窗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1021)包括基板(102b)和固定于所述基板(102b)的光学元件(102a),所述电学组件(1022)包括电学元件(102d);
所述基板(102b)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3g)背向所述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所述电学元件(102d)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03h)背向所述散热通道(1031)的一侧;
还包括减震件(102c),所述减震件(102c)的一端和所述基板(102b)连接,所述减震件(102c)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腔(1011)朝向所述光学组件(1021)的内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102c)均匀设置于所述基板(102b)的边缘。
CN202320533053.4U 2023-03-15 2023-03-15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Active CN219304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3053.4U CN219304159U (zh) 2023-03-15 2023-03-15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3053.4U CN219304159U (zh) 2023-03-15 2023-03-15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4159U true CN219304159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0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3053.4U Active CN219304159U (zh) 2023-03-15 2023-03-15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4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1711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battery pack
KR101880895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용 캐리어 및 상기 캐리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410130A (zh) 大功率機櫃散熱系統及靜止無功補償系統
JP5943673B2 (ja) 光源装置
JP2012009636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ユニットの冷却方法
JP2003179429A (ja) 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CN219304159U (zh) 皮秒种子源总成装置
JP6074346B2 (ja) 配電盤装置
CN211670767U (zh) 一种电源箱
JP2004158393A (ja) 自動車用電池冷却装置
CN210694711U (zh) 通过型材散热的车用功放器
CN110149781B (zh) 散热装置及设有其的电器设备
CN21718138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摄影灯具
CN103206622A (zh) 发光装置和改型灯
WO2019150577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6162110U (zh) 激光器
CN215412220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5954053U (zh) 一种投影仪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KR20190041305A (ko) 옥외용 전기기기 함체
KR100272316B1 (ko) 반도체설비용항온항습에어공급장치
JP7034305B2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8763724U (zh) 空调外机壳体和空调外机
CN219698294U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家用储能设备控制盒
CN220726668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风道结构
JP7547968B2 (ja) 冷却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