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3432U -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3432U
CN219303432U CN202321316831.0U CN202321316831U CN219303432U CN 219303432 U CN219303432 U CN 219303432U CN 202321316831 U CN202321316831 U CN 202321316831U CN 219303432 U CN219303432 U CN 219303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s
transformer
buffer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68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绳木
林述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duoxi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Kaiji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Kaiji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Kaiji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68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3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3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3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包括外壳罩,外壳罩的内部固定安装变压主体,在外壳罩的四周壁板上共同布置有保护结构,保护结构分隔开变压主体和外壳罩,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本实用新型,在外壳罩左右两侧的壁板内设计弧形凸起的缓冲板,凸起的内部空腔里采取填注方式,快速填充形成阻尼填层,继而减少壳体振动和冲击力;前后两侧采取外部防护,设计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的弧形外架板,阻尼涂层进行振动吸收,弧形板体进行抗冲击使用;外壳罩顶部接线处的板体内侧通过折弯结构的抗压板来进一步提高壳体强度,内部形成连锁分压的结构,让外壳罩能够有力的抗震抗冲击。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背景技术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升压输电以减少输电损耗,降压供电给终端用户,以及在电子设备中用于隔离和调整电压。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同时改变电压的大小。变压器主要由两个或多个线圈(称为绕组)和一个磁性铁芯组成。
目前,变压器外部只是通过安装一层箱壳来对内部的电气部件进行保护,实际的使用环境和安装环境是复杂的,变压器被外界强力冲击突破箱壳的事情屡见不鲜,例如易发生落石的山地区域等,落石会直接碰撞后穿破壳体,损伤内部的电气零件,让变压器的维修工作变得艰难,防护强度有待提高。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1670067U公开了一种低损抗震抗冲击力低频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和挡板,所述变压器主体的一侧表面安装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依次均匀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设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一侧均通过键与防护板固定连接。
但是,上述的现有技术只是在一层箱壳内壁里通过弹簧等加固一层内板,在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因为弹簧的问题而导致振动会更大,并且这样的结构也难以在箱面上进行有力的抗冲击。
为此,发明人提出来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包括外壳罩,外壳罩的内部固定安装变压主体,变压主体包括铁芯及绕包在铁芯上的若干个线圈,所述外壳罩的四周壁板上共同布置有保护结构,保护结构分隔开变压主体和外壳罩,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
外壳罩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侧壁板、及相邻侧壁板于前后方向布置的主壁板,所述外壳罩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接线板和安装底板;
保护结构包括:与两个所述侧壁板内侧分别连接的缓冲板,两个缓冲板的板体弧形凸起相向,内侧均与侧壁板内壁之间填充有阻尼填层;与前后两个所述主壁板外壁分别固定连接外架板,外架板的端面弧形凸起,外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抗压板,连接在接线板和缓冲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缓冲板与侧壁板内侧之间均形成密封的缓冲腔,缓冲腔内填充有阻尼填层,阻尼填层设置为阻尼凝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板的顶部设置有填充孔,所述填充孔上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为密封螺栓,密封螺栓螺纹连接填充孔的孔口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侧壁板的外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条形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腔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片,每个所述导热片上均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缓冲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排加固板,每排加固板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加固板均布置在变压主体的外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外架板与主壁板之间形成间隔空腔,且间隔空腔的上下两端为敞口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抗压板的主视角呈梯形结构,中部水平端固定连接接线板的内侧壁面,所述抗压板的底部两端折弯板均抵靠在上排加固板和缓冲板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在外壳罩左右两侧的壁板内设计弧形凸起的缓冲板,凸起的内部空腔里采取填注方式,快速填充形成阻尼填层,在侧部受到碰撞时,能够通过阻尼填层进行能量吸收,减少壳体振动,并减缓碰撞冲击力,也让内侧的缓冲板提供保险,进行多重防冲击穿透保护;前后两侧采取外部防护,设计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的弧形外架板,阻尼涂层进行振动吸收,弧形板体进行抗冲击使用,局部变形来避免外壳罩的变形,保护内部输电工作的变压主体;外壳罩顶部接线处的板体内侧通过折弯结构的抗压板来进一步提高壳体强度,提升顶部的抗冲击强度,两端折弯角也分压给底部的缓冲板,内部形成连锁分压的结构,让外壳罩能够有力的抗震抗冲击。
2、该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变压器主体填放于保护结构内且不接触缓冲板和加固板,让保护结构分隔开变压主体和外壳罩,并在缓冲板在板体上设计填充孔和密封螺栓,能够快速填注阻尼填层,结构布置合理,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
3、该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在左右两侧的外部连接鳍片进行散热布置,缓冲板通过带孔的导热片连接侧壁板,导出壳内的热量,保证变压器的正常工作,避免壳体的抗震抗冲击结构影响散热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连接关系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内连接关系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罩;101、侧壁板;102、鳍片;103、主壁板;104、导热片;105、通孔;106、接线板;2、变压主体;201、铁芯;202、线圈;3、保护结构;301、缓冲板;302、缓冲腔;303、阻尼填层;304、填充孔;305、密封螺栓;306、加固板;307、外架板;308、阻尼涂层;309、抗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包括外壳罩1,外壳罩1的内部固定安装变压主体2,变压主体2包括铁芯201及绕包在铁芯201上的若干个线圈202,外壳罩1的四周壁板上共同布置有保护结构3,保护结构3分隔开变压主体2和外壳罩1,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
外壳罩1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侧壁板101、及相邻侧壁板101于前后方向布置的主壁板103,外壳罩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接线板106和安装底板;
保护结构3包括:与两个侧壁板101内侧分别连接的缓冲板301,两个缓冲板301的板体弧形凸起相向,内侧均与侧壁板101内壁之间填充有阻尼填层303;
本实施例1中,每个缓冲板301与侧壁板101内侧之间均形成密封的缓冲腔302,缓冲腔302内填充有阻尼填层303,阻尼填层303设置为阻尼凝胶层,在侧壁板101内侧之间形成抗震抗冲击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缓冲板301的顶部设置有填充孔304,填充孔304上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为密封螺栓305,使用密封螺栓305的螺纹杆端来螺纹连接填充孔304的孔口,直至密封螺栓305的头部板抵贴在孔口上为止,完成密封。即,通过密封螺栓305的使用,能够快速打开缓冲腔302或螺纹安装密封缓冲腔302。
需要说明:缓冲板301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在使用时,将外壳罩1套在变压主体2上,变压主体2间隔位于两个侧壁板101之间。在安装前后,均能够打开密封螺栓305,从填充孔304向缓冲腔302内填充阻尼凝胶,直至完全填充形成阻尼填层303,最后螺纹安装上密封螺栓305进行密封。
即,在外壳罩1的左右两侧内设计弧形凸起的缓冲板301,内部空腔采取填注方式,快速填充形成阻尼填层303,在侧部受到碰撞时,能够通过阻尼填层303进行能量吸收,减少壳体振动,并减缓碰撞冲击力,也让内侧的缓冲板301提供保险,进行多重防冲击穿透保护。
本实施例1中,侧壁板101的外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条形鳍片102。
在使用时,变压器内部的热量通过传导到鳍片102上,接触外界空气进行散热;
即,在外部连接鳍片102进行散热布置,保证变压器的正常工作,避免壳体的抗震抗冲击结构影响散热的进行。
本实施例1中,两个缓冲板30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排加固板306,每排加固板306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加固板306均布置在变压主体2的外侧部,避免接触影响导电的工作。
即,两个加固板306的间隔空间能够满足变压主体2的放置,并且安装后每个加固板306均位于线圈202的正上方或者下方,不接触变压主体2,避免影响变压工作;同时,两排加固板306连接在两个缓冲板301之间,能够在内部对两个缓冲板301进行相互支撑,进一步提高缓冲板301的抗冲击强度。
与前后两个主壁板103外壁分别固定连接外架板307,外架板307的端面弧形凸起,外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308;
需要说明:外架板307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本实施例1中,外架板307与主壁板103之间形成间隔空腔,且间隔空腔的上下两端为敞口结构。
即,在前后两侧上采取外部防护的方式,使用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的弧形外架板307,通过阻尼涂层对碰击异物进行振动吸收,弧形板体进行抗冲击使用,允许外架板307变形来减缓高强的异物冲击力,让局部变形来避免外壳罩1的变形,保护内部输电工作的变压主体2。
抗压板309,连接在接线板106和缓冲板301之间。
本实施例1中,抗压板309的主视角呈梯形结构,中部水平端固定连接接线板106的内侧壁面,抗压板309的底部两端折弯板均抵靠在上排加固板306和缓冲板301连接处,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抗压板309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在使用过程中,外壳罩1顶部接线处的板体内侧通过折弯结构的抗压板309来进一步提高壳体强度,提升顶部的抗冲击强度,两端折弯角也能在受到冲击时分压给底部的加固板306和缓冲板301,并且相互之间连接接触,在内部能够形成相互分压的连锁结构,让外壳罩1能够有力的抗震抗冲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再请参阅图4,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包括外壳罩1,外壳罩1的内部固定安装变压主体2,变压主体2包括铁芯201及绕包在铁芯201上的若干个线圈202,外壳罩1的四周壁板上共同布置有保护结构3,保护结构3分隔开变压主体2和外壳罩1,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
外壳罩1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侧壁板101、及相邻侧壁板101于前后方向布置的主壁板103,外壳罩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接线板106和安装底板;
保护结构3包括:与两个侧壁板101内侧分别连接的缓冲板301,两个缓冲板301的板体弧形凸起相向,内侧均与侧壁板101内壁之间填充有阻尼填层303;
本实施例2中,每个缓冲板301与侧壁板101内侧之间均形成密封的缓冲腔302,缓冲腔302内填充有阻尼填层303,阻尼填层303设置为阻尼凝胶层,在侧壁板101内侧之间形成抗震抗冲击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缓冲板301的顶部设置有填充孔304,填充孔304上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为密封螺栓305,使用密封螺栓305的螺纹杆端来螺纹连接填充孔304的孔口,直至密封螺栓305的头部板抵贴在孔口上为止,完成密封。即,通过密封螺栓305的使用,能够快速打开缓冲腔302或螺纹安装密封缓冲腔302。
需要说明:缓冲板301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在使用时,将外壳罩1套在变压主体2上,变压主体2间隔位于两个侧壁板101之间。在安装前后,均能够打开密封螺栓305,从填充孔304向缓冲腔302内填充阻尼凝胶,直至完全填充形成阻尼填层303,最后螺纹安装上密封螺栓305进行密封。
即,在外壳罩1的左右两侧内设计弧形凸起的缓冲板301,内部空腔采取填注方式,快速填充形成阻尼填层303,在侧部受到碰撞时,能够通过阻尼填层303进行能量吸收,减少壳体振动,并减缓碰撞冲击力,也让内侧的缓冲板301提供保险,进行多重防冲击穿透保护。
本实施例2中,侧壁板101的外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条形鳍片102。
作为本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缓冲腔302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片104,每个导热片104上均开设有通孔105,通孔105用于填注凝胶时流动使用,避免堵隔住凝胶的注入。
在使用时,变压器内部的热量通过缓冲板301、导热片104和侧壁板101传导后,到鳍片102上,接触外界空气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导热片104可以设置为铜片,快速高效的来传导热量。
即,在外部连接鳍片102进行散热布置,缓冲板301通过带孔的导热片104连接侧壁板101,导出壳内的热量,保证变压器的正常工作,避免壳体的抗震抗冲击结构影响散热的进行。
本实施例2中,两个缓冲板30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排加固板306,每排加固板306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加固板306均布置在变压主体2的外侧部,避免接触影响导电的工作。
即,两个加固板306的间隔空间能够满足变压主体2的放置,并且安装后每个加固板306均位于线圈202的正上方或者下方,不接触变压主体2,避免影响变压工作;同时,两排加固板306连接在两个缓冲板301之间,能够在内部对两个缓冲板301进行相互支撑,进一步提高缓冲板301的抗冲击强度。
与前后两个主壁板103外壁分别固定连接外架板307,外架板307的端面弧形凸起,外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308;
需要说明:外架板307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本实施例2中,外架板307与主壁板103之间形成间隔空腔,且间隔空腔的上下两端为敞口结构。
即,在前后两侧上采取外部防护的方式,使用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的弧形外架板307,通过阻尼涂层对碰击异物进行振动吸收,弧形板体进行抗冲击使用,允许外架板307变形来减缓高强的异物冲击力,让局部变形来避免外壳罩1的变形,保护内部输电工作的变压主体2。
抗压板309,连接在接线板106和缓冲板301之间。
本实施例2中,抗压板309的主视角呈梯形结构,中部水平端固定连接接线板106的内侧壁面,抗压板309的底部两端折弯板均抵靠在上排加固板306和缓冲板301连接处,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抗压板309设置为不锈钢制件,材质强度高耐用。
在使用过程中,外壳罩1顶部接线处的板体内侧通过折弯结构的抗压板309来进一步提高壳体强度,提升顶部的抗冲击强度,两端折弯角也能在受到冲击时分压给底部的加固板306和缓冲板301,并且相互之间连接接触,在内部能够形成相互分压的连锁结构,让外壳罩1能够有力的抗震抗冲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包括外壳罩(1),外壳罩(1)的内部固定安装变压主体(2),变压主体(2)包括铁芯(201)及绕包在铁芯(201)上的若干个线圈(2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罩(1)的四周壁板上共同布置有保护结构(3),保护结构(3)分隔开变压主体(2)和外壳罩(1),形成具有抗震抗冲击的防护壳体;
外壳罩(1)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侧壁板(101)、及相邻侧壁板(101)于前后方向布置的主壁板(103),所述外壳罩(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接线板(106)和安装底板;
保护结构(3)包括:与两个所述侧壁板(101)内侧分别连接的缓冲板(301),两个缓冲板(301)的板体弧形凸起相向,内侧均与侧壁板(101)内壁之间填充有阻尼填层(303);与前后两个所述主壁板(103)外壁分别固定连接外架板(307),外架板(307)的端面弧形凸起,外表面涂覆有阻尼涂层(308);抗压板(309),连接在接线板(106)和缓冲板(30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缓冲板(301)与侧壁板(101)内侧之间均形成密封的缓冲腔(302),缓冲腔(302)内填充有阻尼填层(303),阻尼填层(303)设置为阻尼凝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301)的顶部设置有填充孔(304),所述填充孔(304)上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为密封螺栓(305),密封螺栓(305)螺纹连接填充孔(304)的孔口进行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板(101)的外部等间距连接有若干个用于散热的条形鳍片(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302)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热片(104),每个所述导热片(104)上均开设有通孔(10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缓冲板(30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排加固板(306),每排加固板(306)至少对称设置有两个,且每个所述加固板(306)均布置在变压主体(2)的外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板(307)与主壁板(103)之间形成间隔空腔,且间隔空腔的上下两端为敞口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板(309)的主视角呈梯形结构,中部水平端固定连接接线板(106)的内侧壁面,所述抗压板(309)的底部两端折弯板均抵靠在上排加固板(306)和缓冲板(301)连接处。
CN202321316831.0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Active CN219303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831.0U CN219303432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831.0U CN219303432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3432U true CN219303432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6831.0U Active CN219303432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3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03432U (zh) 一种变压器抗震抗冲击外壳
CN210265632U (zh) 一种船舶电气设备减震装置
CN206163559U (zh) 支撑结构及动力电池包
CN209880686U (zh) 电池箱及电池箱箱体
CN211239044U (zh) 一种抗撞击动力柜
CN206134771U (zh) 安全型电池箱和具有该电池箱的动力电池
CN211088026U (zh) 一种抗震减噪的节能变压器
CN212230913U (zh) 一种防电磁干扰新能源箱变测控装置
CN220065396U (zh) 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的降噪结构
CN213583354U (zh) 电梯控制柜用具有保护功能的变压器
CN218244262U (zh) 一种高硬度电磁屏蔽罩
CN219458801U (zh) 一种电机承压结构
CN216215138U (zh) 一种防撞防尘的配电箱外壳
CN210761158U (zh) 机柜系统
CN216565088U (zh) 一种滤波器
CN216232021U (zh) 一种5g车联网用车载显示屏
CN211350287U (zh) 一种电磁兼容调整电路变压器
CN219087518U (zh) 一种中央控制板安装盒
CN216848622U (zh) 一种抗震稳定型计算机芯片
CN219802059U (zh) 一种抗外力撞击损坏的电机保护壳
CN220858654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19643380U (zh) 一种耐冲击配电箱
CN220272650U (zh) 基于新能源电池的防护结构
CN207843154U (zh) 一种摩托车油箱总成
CN107768574A (zh) 镁合金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725300 Group 6, Xinglong Village, Haoping Town, Ziyang County, Ank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i Zhengmao

Address before: 350400 No. 301, Zhuangshang village, beicuo Town, Pingtan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Kaiji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7

Address after: No. 261 Weishi Road, Leq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Patentee after: Zhiduoxi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25300 Group 6, Xinglong Village, Haoping Town, Ziyang County, Ank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ai Zhengma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