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6122U - 一种组合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6122U
CN219296122U CN202320909415.5U CN202320909415U CN219296122U CN 219296122 U CN219296122 U CN 219296122U CN 202320909415 U CN202320909415 U CN 202320909415U CN 219296122 U CN219296122 U CN 219296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side wall
upper cover
wal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94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9094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6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6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6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盖,材质为塑料,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外侧设置为上盖盖体,所述上盖盖体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下盖包括与所述上盖配合的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上盖顶壁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贯通的圆柱形中空的储料腔,所述下盖还包括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外侧设置有与瓶体固定连接的下盖盖体,所述下连接部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具有侧壁和底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侧壁开设有镂空的出料口,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对运动使上盖向上远离下盖,储料腔内的溶质通过出料口与瓶体内液体连通进行混合,不会有物体脱落进入瓶体的风险,饮品使用安全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盖。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汁饮料、风味饮料、牛奶饮料等各种饮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制成品的饮品中,已经预先调制好的饮料其口感和营养度会由于仓储、运输、高温等多种因素造成损失,消费者体验不佳。
中国CN215476947U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混合益生菌的按压式瓶盖,包括上瓶盖体和下瓶盖体,所述上瓶盖体呈中空的圆柱体,所述上瓶盖体的顶侧设有按压盖,所述上瓶盖体外壁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凸起的卡环,所述上瓶盖体的底侧设有向下凸起的斜角顶头,所述斜角顶头底侧端具有斜切面,所述上瓶盖体外壁的底端处设有凸起的连接环;所述下瓶盖体的顶侧设有收容腔,所述下瓶盖体的底侧设有安装腔,所述收容腔与安装腔之间通过铝箔纸分隔,所述上瓶盖体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收容腔的顶侧密封连接,所述收容腔内设有益生菌干粉;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瓶体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按压盖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径大于所述上瓶盖体的外径,所述卡环的外径等于所述收容腔的内径;当所述按压盖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所述上瓶盖体与所述下瓶盖体之间用于连接的所述连接环发生断裂,所述上瓶盖体贯穿所述收容腔并向下移动,即所述斜角顶头戳破所述铝箔纸,使所述收容腔内益生菌干粉落入所述瓶体内。这种按压式瓶盖通过益生菌单独保存在盖子内与瓶内液体隔离,在需要饮用时再实时进行混合,保证了饮品的口感和营养度,但是,这种通过戳破铝箔纸或其他类似戳破底壁的方式容易造成被戳破的铝箔纸或其他材质的物体掉落瓶体内,既不美观也影响饮品饮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美观安全的进行即时混合的组合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组合盖,材质为塑料,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外侧设置为上盖盖体,所述上盖盖体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下盖包括与所述上盖配合的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上盖顶壁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贯通的圆柱形中空的储料腔,所述下盖还包括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外侧设置有与瓶体固定连接的下盖盖体,所述下连接部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具有侧壁和底壁的容纳腔,所述储料腔底端抵靠在所述容纳腔底壁上,所述储料腔底端侧壁外表面与所述容纳腔底端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容纳腔侧壁开设有镂空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内部与瓶体内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上盖盖体和所述储料腔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环外侧壁与所述上连接部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外侧壁与所述储料腔底端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侧壁自下往上向外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最下沿距离所述容纳腔底壁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宽度,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在垂直方向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密封环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盖体通过多个纵置设置的连接条与防盗环连接,所述防盗环内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二螺纹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条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条。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盖体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三密封环,所述第三密封环设置在所述下盖盖体侧壁与所述容纳腔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密封环外侧壁与瓶口侧壁内侧面贴合形成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和/或所述第二密封环和/或所述第三密封环外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凸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相对运动使上盖向上远离下盖,储料腔开始脱离容纳腔直至露出出料口,储料腔内的溶质通过出料口与瓶体内液体连通进行混合,各部件都保持原有的完整性,不会有物体脱落进入瓶体的风险,饮品使用安全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盖;12、上盖盖体;121、第一螺纹;13、防盗环;131、第一限位条;14、连接条;15、第一密封环;16、储料腔;2、下盖;21、上连接部;211、第二螺纹;212、第二限位条;22、下连接部;221、下盖盖体;222、第二密封环;223、容纳腔;2231、出料口;2232、第三密封环;3001、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组合盖,如图1至图6所示,材质为塑料,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通过螺纹盖合在下盖2上,下盖2固定在瓶体的瓶口上,在所述上盖1外侧设置为上盖盖体12,所述上盖盖体12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121,所述下盖2包括与所述上盖1配合的上连接部21,所述上连接部21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21配合的第二螺纹211,所述上盖1顶壁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贯通的圆柱形中空的储料腔16,也就是说储料腔16是一个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下盖2还包括下连接部22,所述下连接部22外侧设置有与瓶体固定连接的下盖盖体221,下盖盖体221在加工生产中通过限位条或卡扣等常见连接方式固定在瓶体的瓶口上,消费者无法在正常条件下将两者进行分离,所述下连接部22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具有侧壁和底壁的容纳腔223,也就是说容纳腔223是向上开口的腔体以便容纳储料腔16,所述储料腔16底端抵靠在所述容纳腔223底壁上以便阻挡储料腔16内的溶质漏出,所述储料腔16底端侧壁外表面与所述容纳腔223底端侧壁内表面贴合以便进一步增强密封性更好的防止溶质漏出,所述容纳腔223侧壁开设有镂空的出料口2231,所述出料口2231连通所述容纳腔223内部与瓶体内液体,优选的,容纳腔223侧壁自下往上向外倾斜,将容纳腔223设置为开口逐渐变大的盆状结构,此种结构可以使其侧壁开设的出料口2231更容易通过溶质或液体,出料口2231优选设置为若干均匀设置的相邻的方形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盖体12通过多个纵置设置的连接条14与防盗环13连接,所述防盗环13内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条131,所述第二螺纹211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条13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条212。
由于塑料的塑性形变的属性,为进一步防止在受到外界压力或碰撞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抵靠或贴合产生的密封由于塑性变形而减弱,在所述上盖1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密封环15,所述第一密封环15设置在所述上盖盖体12和所述储料腔16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环15外侧壁与所述上连接部21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所述容纳腔223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密封环222,所述第二密封环222外侧壁与所述储料腔16底端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通过第一密封环15和第二密封环222的密封作用,完全确保了溶质和瓶体内液体密封隔离的稳定性。同样的,为了进一步增强下盖2与瓶口的密封性,确保瓶体内的液体不流出外界,在所述下盖盖体221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三密封环2232,所述第三密封环2232设置在所述下盖盖体221侧壁与所述容纳腔223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密封环2232外侧壁与瓶口侧壁内侧面贴合形成密封。
考虑加工工艺和实际效果可能的误差,在设置密封环部件的基础上可以在其外侧壁向外凸出的环状凸条3001,凸条3001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密封环15、第二密封环222、第三密封环2232上,也可以根据需要仅在三者中任一个或两个进行设置。
上述这些结构充分保证了溶质与瓶体内液体分离的密封性,拧动上盖1脱离下盖2后,溶质掉入液体中进行混合形成茶饮料、风味饮料等饮品,在保证新鲜口感和有效营养成分的同时,不会破坏瓶盖部件的完整性,进而也不会有脱落的异物进入饮品的风险,即美观显档次又安全无风险。
然而,溶质和液体的即时混合在一些情况下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当溶质为蜂蜜等粘稠或其他不易漏出的物质时,盖内溶质不容易快速而无残留的进入瓶体而进行混合;再如,当溶质为乳酸菌等需要发酵或其他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效果的物质时,混合后的饮品一旦与外界空气接触,依然会出现口感或营养损失的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溶质与瓶内液体即时混合后依然可以保持饮品与外界隔绝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出料口2231最下沿距离所述容纳腔223底壁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密封环222的宽度,所述第二密封环2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5的宽度,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储料腔(16)侧壁在脱离与第二密封环222接触后,储料腔(16)即可通过出料口2231连通瓶体内液体的同时,第一密封环15依然与上连接部(21)内侧壁保持贴合密封,这样对于需要充分摇晃使得瓶体内液体冲洗或浸泡上盖1内残留的粘稠溶质的情况不会造成饮品的外漏,而对于需要乳酸菌等需要静置产生最佳效果的情况也可以保证饮品密封不与外界接触而避免变质或营养的损失。为了进一步确保在即时混合后密封的牢固性,可以将所述第一螺纹121在垂直方向的宽度设置为不小于第一密封环15的宽度,这样可以充分保证第一密封环15仍在起到密封作用的同时上盖1牢固的固定在下盖2上。
一种使用上述组合盖进行即时混合饮品的方法,如图1和图6所示,其步骤包括:
(1)溶质密封贮存在所述储料腔16和所述容纳腔223组成的密封空间内,即,溶质装载在储料腔16内,储料腔16与容纳腔223的贴合以及第二密封环222形成的密封使得溶质不外漏,将所述下盖2固定连接在瓶体上,所述上盖1拧和在所述下盖2上,即,上盖1和下盖2通过第一螺纹121和第二螺纹211的配合以及第一限位条131和第二限位条212的限位实现拧和;
(2)反向拧动所述上盖盖体12向上运动,所述连接条14断裂,所述防盗环13受限位条的限位留在所述下盖2的所述上连接部21上;
(3)所述上盖盖体12继续向上运动,所述储料腔16侧壁逐渐远离所述容纳腔223底壁,所述储料腔16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环222脱离接触后,溶质通过所述出料口2231与瓶体内液体连通,此时,所述第一密封环15与所述上连接部21侧壁仍然处于密封状态以保证瓶内与瓶外隔绝状态。
(4)溶质在重力作用下全部掉入瓶体内进行摇晃,或者倒置瓶体后进行摇晃,倒置瓶体或用力摇晃瓶体可以使储料腔16内残留的溶质受到瓶体内液体的充分冲洗或浸泡而进入也体内形成混合均匀的饮品。
(5)需要即时饮用的饮品可以继续向上拧动所述上盖盖体12直至脱落然后直接饮用,需要静置发酵等后期再饮用的饮品择机再打开上盖盖体12饮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不破坏瓶体部件的原有结构,进而不会产生物质的脱落,在保证美观的同时,也保证了混合后饮品饮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组合盖,材质为塑料,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外侧设置为上盖盖体(12),所述上盖盖体(12)内侧壁设置有第一螺纹(121),所述下盖(2)包括与所述上盖(1)配合的上连接部(21),所述上连接部(21)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121)配合的第二螺纹(2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顶壁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底部贯通的圆柱形中空的储料腔(16),所述下盖(2)还包括下连接部(22),所述下连接部(22)外侧设置有与瓶体固定连接的下盖盖体(221),所述下连接部(22)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具有侧壁和底壁的容纳腔(223),所述储料腔(16)底端抵靠在所述容纳腔(223)底壁上,所述储料腔(16)底端侧壁外表面与所述容纳腔(223)底端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容纳腔(223)侧壁开设有镂空的出料口(2231),所述出料口(2231)连通所述容纳腔(223)内部与瓶体内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密封环(15),所述第一密封环(15)设置在所述上盖盖体(12)和所述储料腔(16)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环(15)外侧壁与所述上连接部(21)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23)底壁向上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二密封环(222),所述第二密封环(222)外侧壁与所述储料腔(16)底端内侧壁贴合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23)侧壁自下往上向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2231)最下沿距离所述容纳腔(223)底壁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密封环(222)的宽度,所述第二密封环(2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5)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121)在垂直方向的宽度不小于第一密封环(15)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盖体(12)通过多个纵置设置的连接条(14)与防盗环(13)连接,所述防盗环(13)内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条(131),所述第二螺纹(211)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条(131)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条(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盖体(221)顶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三密封环(2232),所述第三密封环(2232)设置在所述下盖盖体(221)侧壁与所述容纳腔(223)侧壁之间,所述第三密封环(2232)外侧壁与瓶口侧壁内侧面贴合形成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环(15)和/或所述第二密封环(222)和/或所述第三密封环(2232)外侧壁设置有环形的凸条(3001)。
CN202320909415.5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组合盖 Active CN219296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9415.5U CN219296122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组合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9415.5U CN219296122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组合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6122U true CN219296122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4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9415.5U Active CN219296122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组合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6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7933C2 (ru)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бутылок
US20030017236A1 (en) Bottle cap with a chamber for raw material and pressure gas
JP4217448B2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
US20120187071A1 (en) Bottle and cap
JP4340313B2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108639558A (zh) 一种一体式储物式瓶盖
CN219296122U (zh) 一种组合盖
CN207810208U (zh) 一种储液瓶盖
CN116495349A (zh) 一种组合盖及即时混合饮品的方法
CN113212972A (zh) 一种高密封性抽屉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US20140263154A1 (en) Bottle and cap
JP3139281U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
CN214876920U (zh) 一种高密封性抽屉式即配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220663544U (zh) 一种即混式饮品瓶
CN215555651U (zh) 一种饮料瓶盖
CN217125650U (zh) 一种固体饮料瓶盖
CN211108607U (zh) 一种益生菌饮料瓶
CN217497122U (zh) 一种固体饮料瓶盖
CN212668088U (zh) 一种即配型容器
CN220054821U (zh) 带泄压的即配式瓶盖及饮料瓶
CN220546100U (zh) 一种杯盖抽真空的焖茶杯
KR20150055824A (ko) 이중용기
CN220282232U (zh) 一种瓶盖
CN213036544U (zh) 带储料仓的简易式瓶盖
CN220843661U (zh) 一种螺纹自锁密封干湿分离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