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5407U -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 Google Patents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5407U
CN219285407U CN202223106043.7U CN202223106043U CN219285407U CN 219285407 U CN219285407 U CN 219285407U CN 202223106043 U CN202223106043 U CN 202223106043U CN 219285407 U CN219285407 U CN 219285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combining
light
reflecting
prism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060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源
胡攀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an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an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an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anj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060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5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5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5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激光雷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包括沿第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第一准直透镜组以及偏振合束组件,以及沿第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第二准直透镜组、半波片以及偏振合束组件;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合束面和反射面;反射面位于第二光轴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半波片输出的第二光线;合束面位于第一光轴上,且与反射面平行,用于供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有利于提高激光雷达测程。

Description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工作原理为: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形状等参数,从而对车辆、飞机、导弹等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在激光雷达领域,出射功率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测程。具体表现为,光线的功率越高,激光雷达的测程越远。但受制于激光光源自身的限制,现有的905nm激光发射器的峰值功率很难突破200W,使得采用905nm激光光源的激光雷达的测程很难突破200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激光雷达的测程较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模组,包括沿第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第一准直透镜组以及偏振合束组件,以及沿第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第二准直透镜组、半波片以及所述偏振合束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光源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所述第一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与快轴方向和慢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偏振光源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所述第二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一光轴平行;
所述半波片用于供所述第二光线穿过,并使得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
所述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合束面和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光轴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所述半波片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所述合束面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上,且与所述反射面平行,用于供所述第一光线和经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所述第一光线和经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所述第二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偏振合束元件和反射元件,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上、且具有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光轴上、且具有所述反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均为棱镜,且两者相接设置形成一个棱镜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为合束四棱镜,所述合束四棱镜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与所述反射元件相接的相接面,所述合束四棱镜中与入光面和相接面相交于一条直线的对角面上设有合束层,所述合束层的出光面为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为直角三棱镜,所述直角三棱镜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为入光面,另一个直角面与所述合束四棱镜的相接面相接,所述直角三棱镜的斜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合束面的一面为所述反射面;
或者,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为合束三棱镜,所述合束三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的斜面上设有合束层,所述合束层的出光面为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为平行四边棱镜,所述平行四边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且靠近所述合束三棱镜的一面与所述合束面相接,与所述合束面平行且相背设置的一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合束面的一面为所述反射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由相同材质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中相接的两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结构相同,均包括沿相应光轴依次设置的快轴准直透镜和慢轴准直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柱面镜;
和/或,所述慢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面镜或单片凸柱面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合束面之间的间距。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包括接收模组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包括沿第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第一准直透镜组以及偏振合束组件,以及沿第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第二准直透镜组、半波片以及偏振合束组件;其中,第一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一光线,第二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半波片用于供第二光线穿过,并使得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合束面和反射面;反射面位于第二光轴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半波片输出的第二光线;合束面位于第一光轴上,且与反射面平行,用于供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可改变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以及传播方向,使得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进而可使得多个偏振光源发出的光斑合并为一个光斑,使得发射模组的出射光能量为第一偏振光源和第二偏振光源出射光线的能量之和,提高了发射模组和激光雷达的出光能量,有助于提高激光雷达测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的结构及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的结构及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的结构及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偏振合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采用的偏振合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光轴;200、第一偏振光源;300、第一准直透镜组;310、快轴准直透镜;320、慢轴准直透镜;400、偏振合束组件;410、合束面;420、反射面;430、偏振合束元件;440、反射元件;500、第二光轴;600、第二偏振光源;700、第二准直透镜组;800、半波片;d1、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之间的间距;d2、反射面和合束面之间的间距;X、慢轴方向;Y、快轴方向;Z、光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名词解释:
1、快轴和慢轴
激光光源的出光快轴和慢轴是针对Far-field(也就是激光器的远场)来说的。
快轴是垂直于激光光源(激光芯片)正表面的,慢轴是平行于激光芯片表面的。也可以叫长的是垂直⊥,短的是平行∥。一般快轴的发散角大于慢轴,大功率的激光芯片,快轴的发散角基本上是慢轴的3倍以上。
激光雷达一般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其中,发射模组用于向探测目标或者探测区域内发射探测光线,接收模组用于接收探测光线经探测目标或者探测区域内障碍物反射后形成的回波光线。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模组,用于将两个光源的准直光合成一束使用,以提高发射模组发出光线的能量,进而提高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的激光雷达的测程。
请参照图1所示,该发射模组包括沿第一光轴100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200、第一准直透镜组300以及偏振合束组件400,以及沿第二光轴500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600、第二准直透镜组700、半波片800以及偏振合束组件400。
其中,第一偏振光源200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第一偏振光源200用于提供第一光线,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与快轴方向Y和慢轴方向X中的任一方向平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慢轴方向X为平行于纸面的方向,且与光轴方向Z垂直,快轴方向Y为与慢轴方向X和光轴方向Z分别垂直的方向,即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偏振光源200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激光发射器组成,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激光发射器为能够发出偏振光线,且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慢轴方向X或者快轴方向Y平行的任一款激光发射器。具体的,当偏振光源发出的是P偏振光时,其偏振方向与慢轴方向X平行,如图1所示,此时光线的电场方向均平行于纸面、且垂直于第一光轴100;当偏振光源发出的是S偏振光时,其偏振方向与快轴方向Y平行。
第二偏振光源600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第二偏振光源600用于提供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第二光轴500与第一光轴100平行。同第一偏振光源200,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偏振光源600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激光发射器组成,且第二偏振光源600发出的光线的偏振方向需与第一偏振光源200发出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一致。
半波片800用于供第二光线穿过,并使得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本实施例中的半波片800(即二分之一波片)绕第二光轴500旋转45°,此时半波片800的晶片光轴与第二光线的振动方向呈45°夹角,如此可使得穿过该半波片800的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即若第二光线之前为P偏振光,穿过半波片800后可转变为S偏振光,若第二光线之前为S偏振光,穿过半波片800后可转变为P偏振光。
偏振合束组件400包括合束面410和反射面420。反射面420位于第二光轴500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半波片800输出的第二光线。合束面410位于第一光轴100上,且与反射面420平行,用于供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
具体的,合束面410和反射面420的排布方向与第一光轴100和第二光轴500的排布方向一致。当第一光轴100和第二光轴500沿慢轴方向X间隔排布时,合束面410和反射面420也沿慢轴方向X间隔排布;当第一光轴100和第二光轴500沿快轴方向Y间隔排布时,合束面410和反射面420也沿快轴方向Y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中的合束面410可以为能够供P偏振光穿过并反射S偏振光的偏振面,也可以为能够供S偏振光穿过并反射P偏振光的偏振面。上述合束面410用于供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是指,如图1所示,当合束面410为能够供P偏振光穿过并反射S偏振光的偏振面、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为P偏振光时,供第一光线穿过,反射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如图2所示,当合束面410为能够供P偏振光穿过并反射S偏振光的偏振面、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为S偏振光时,供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穿过,反射第一光线;当合束面410为能够供S偏振光穿过并反射P偏振光的偏振面、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为P偏振光时,供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穿过,反射第一光线;当合束面410为能够供S偏振光穿过并反射P偏振光的偏振面、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为S偏振光时,供第一光线穿过,反射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
为便于描述,现以合束面410为能够供P偏振光穿过并反射S偏振光的偏振面、偏振光源发出的光线为P偏振光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偏振光源200发出第一光线,该光线经过第一准直透镜组300被准直,之后被准直的第一光线直接穿过合束面410,射向目标区域内;与此同时,第二偏振光源600发出第二光线,该光线经过第二准直透镜组700被准直,之后被准直的第二光线经过半波片800(即二分之一波片)后偏振方向转动90°,再经反射面420反射照射至合束面410,再经合束面410反射,到达目标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偏振合束组件400后,第二光线可以与第一光线的光路完全重合,或者部分重合,具体可以通过设置反射面420和合束面410的倾斜角度位置等实现。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半波片800和偏振合束组件400的设置,可改变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以及传播方向,使得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进而可使得多个偏振光源发出的光斑合并为一个光斑,使得发射模组的出射光能量为第一偏振光源200和第二偏振光源600出射光线的能量之和,提高了发射模组和激光雷达的出光能量,有助于提高激光雷达测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包括沿第一光轴100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200、第一准直透镜组300以及偏振合束组件400,以及沿第二光轴500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600、第二准直透镜组700、半波片800以及偏振合束组件400;其中,第一偏振光源200用于提供第一光线,第二偏振光源600用于提供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半波片800用于供第二光线穿过,并使得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偏振合束组件400包括合束面410和反射面420;反射面420位于第二光轴500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半波片800输出的第二光线;合束面410位于第一光轴100上,且与反射面420平行,用于供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第一光线和经反射面420反射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可改变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以及传播方向,使得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进而可使得多个偏振光源发出的光斑合并为一个光斑,使得发射模组的出射光能量为第一偏振光源200和第二偏振光源600出射光线的能量之和,提高了发射模组和激光雷达的出光能量,有助于提高激光雷达测程。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偏振合束组件400包括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偏振合束元件430位于第一光轴100上、且具有合束面410。反射元件440位于第二光轴500上、且具有反射面420。具体的,偏振合束元件430可以采用偏振合束器(polarizing beam splitter,PBS)或者薄膜偏振片(Thin Film Polarizer)。反射元件440可以采用反射平面镜、反射棱镜等,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这里不做唯一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偏振合束元件430可以相接或者间隔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的具体结构而定。偏振合束组件40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上述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存在多种设置方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均为棱镜,且两者相接设置形成一个棱镜组。本实施例中的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可以通过胶接或者固定件实现相接设置,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采用这一结构,使得偏振合束组件400形成一个整体组件,便于安装和搬运。
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偏振合束元件430为合束四棱镜。合束四棱镜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与反射元件440相接的相接面。合束四棱镜中与入光面和相接面相交于一条直线的对角面上设有合束层。合束层的出光面为合束面410。具体的,合束四棱镜的其中一个侧面垂直第一光轴放置且靠近第一准直透镜组设置、为入光面,与入光面相接且靠近直角三棱镜的一面为相接面,与入光面相对设置的一面为出光面。本实施例中的合束四棱镜可以由两个三棱镜拼接而成,合束层可以为形成于上述任一三棱镜斜面上的合束涂层,或者贴设于上述任一三棱镜斜面上的合束膜,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反射元件440为直角三棱镜。直角三棱镜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为入光面,另一个直角面与合束四棱镜的相接面相接。直角三棱镜的斜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反射层靠近合束面410的一面为反射面420。本实施例中的反射层可以为贴设于直角三棱镜斜面上的反射膜,或者涂覆于直角三棱镜斜面上的反射涂层,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这里不做唯一限定。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偏振合束元件430为合束三棱镜,合束三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的斜面上设有合束层,合束层的出光面为合束面410。具体的,合束三棱镜可以为直角三棱镜,也可以为其他三棱镜。采用直角三棱镜时,与反射元件440组成的偏振合束组件400的外型更为规整。本实施例中的合束层可以为形成于合束三棱镜斜面上的合束涂层,或者贴设于合束三棱镜斜面上的合束膜,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
反射元件440为平行四边棱镜,平行四边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且靠近合束三棱镜的一面与合束面410相接,与合束面410平行且相背设置的一面上形成有反射层,反射层靠近合束面410的一面为反射面420。本实施例中的反射层可以为贴设于直角三棱镜斜面上的反射膜,或者涂覆于直角三棱镜斜面上的反射涂层,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选择,这里不做唯一限定。偏振合束元件430和反射元件44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偏振合束元件和反射元件由相同材质制成。采用这一结构可避免由反射元件进入偏振合束元件内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便于光路设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偏振合束元件和反射元件中相接的两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采用这一结构,可使得偏振合束组件的结构规整,且体积较小。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第一准直透镜组300和第二准直透镜组700结构相同,均包括沿相应光轴依次设置的快轴准直透镜310和慢轴准直透镜320。具体的,快轴准直透镜310位于偏振光源的出光侧,慢轴准直透镜320位于快轴准直透镜310的出光侧。一般情况下,快轴准直透镜310的焦距会小于慢轴准直透镜320的焦距,第一准直透镜组300和第二准直透镜组700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式,符合一般情况,便于取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快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柱面镜。快轴准直透镜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慢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面镜或单片凸柱面镜。慢轴准直透镜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上述各实施例中,慢轴准直透镜可以为球面镜或者非球面镜。快轴准直透镜可以为球面镜或者非球面镜。当慢轴准直透镜和快轴准直透镜采用球面镜时,价格便宜;当慢轴准直透镜和快轴准直透镜采用非球面镜时,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可以维持良好的像差修正和更高的分辨率,同时相较球面透镜体积可以更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之间的间距d1等于反射面和合束面之间的间距d2。如此,第一光轴100和第二光轴500通过偏振合束组件400后可以重合,使得经发射模组射出的光斑为第一偏振光源200发出的光斑和第二偏振光源600发出的光斑重叠形成的同心光斑,此时发射模组发出的光斑相较第一光轴100和第二光轴500不重合时形成的光斑面积最小,进而可使得采用该发射模组的激光雷达的分辨率最高。当两个偏振光源结构相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可使发射模组在不增加光斑大小的情况下,发射功率提高1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包括接收模组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其中,发射模组用于向探测目标或者探测区域内发射探测光线,接收模组用于接收探测光线经探测目标或者探测区域内障碍物反射后形成的回波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模组,可提高发射模组和激光雷达的出光能量,有助于提高激光雷达测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一偏振光源、第一准直透镜组以及偏振合束组件,以及沿第二光轴依次设置的第二偏振光源、第二准直透镜组、半波片以及所述偏振合束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光源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所述第一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与快轴方向和慢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偏振光源包括至少一个激光发射器,所述第二偏振光源用于提供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一光轴平行;
所述半波片用于供所述第二光线穿过,并使得所述第二光线的偏振方向转动90°;
所述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合束面和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第二光轴上,用于接收并反射经所述半波片输出的所述第二光线;所述合束面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上,且与所述反射面平行,用于供所述第一光线和经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其中一种光线穿过,还用于接收并反射所述第一光线和经所述反射面反射的所述第二光线中的另一种光线,以使所述第二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至少部分重叠形成一束合束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组件包括偏振合束元件和反射元件,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光轴上、且具有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光轴上、且具有所述反射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均为棱镜,且两者相接设置形成一个棱镜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为合束四棱镜,所述合束四棱镜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和与所述反射元件相接的相接面,所述合束四棱镜中与入光面和相接面相交于一条直线的对角面上设有合束层,所述合束层的出光面为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为直角三棱镜,所述直角三棱镜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为入光面,另一个直角面与所述合束四棱镜的相接面相接,所述直角三棱镜的斜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合束面的一面为所述反射面;
或者,所述偏振合束元件为合束三棱镜,所述合束三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的斜面上设有合束层,所述合束层的出光面为所述合束面;所述反射元件为平行四边棱镜,所述平行四边棱镜的其中一个表面为入光面,与入光面连接且靠近所述合束三棱镜的一面与所述合束面相接,与所述合束面平行且相背设置的一面上形成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合束面的一面为所述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由相同材质制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元件和所述反射元件中相接的两面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组和所述第二准直透镜组结构相同,均包括沿相应光轴依次设置的快轴准直透镜和慢轴准直透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柱面镜;
和/或,所述慢轴准直透镜为单片凸面镜或单片凸柱面镜。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和所述第二光轴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合束面之间的间距。
10.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组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射模组。
CN202223106043.7U 2022-11-22 2022-11-22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Active CN219285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6043.7U CN219285407U (zh) 2022-11-22 2022-11-22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06043.7U CN219285407U (zh) 2022-11-22 2022-11-22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5407U true CN219285407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06043.7U Active CN219285407U (zh) 2022-11-22 2022-11-22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5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7348B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CN110749893B (zh) 一种二维扫描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015229U (zh) 一种距离探测装置
US20210341610A1 (en) Ranging device
CN109001747B (zh) 一种无盲区激光雷达系统
CN211426799U (zh) 一种二维扫描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236225U (zh) 一种大视场激光雷达光机系统
WO2021143665A1 (zh) 一种棱镜及多线激光雷达
US20230145710A1 (en) Laser receiving device, lidar, and intelligent induction apparatus
CN113625295A (zh) 一种用于激光雷达的光学系统和激光雷达
CN219285407U (zh)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WO2021035427A1 (zh) 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N108627983B (zh) 激光合束系统及其合束方法
CN219302659U (zh)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WO2020177076A1 (zh) 一种探测装置初始状态标定方法及装置
WO2022188687A1 (zh) 一种探测装置、探测器、激光雷达及终端设备
CN213957612U (zh) 一种激光雷达收发共置光路系统
US20210341588A1 (en) Ranging device and mobile platform
CN214473947U (zh) 一种无机械运动扫描的激光测距系统
CN115047428A (zh) 激光雷达
CN112731420B (zh) 一种无机械运动扫描的激光测距系统
CN116009009B (zh) Tof激光测量系统、激光发射和接收模组以及激光雷达
CN219475831U (zh)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CN116559837B (zh) 基于超透镜准直的声光偏转模组、光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658966U (zh) 一种增强激光雷达接收的标点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