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5831U -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5831U
CN219475831U CN202320478075.5U CN202320478075U CN219475831U CN 219475831 U CN219475831 U CN 219475831U CN 202320478075 U CN202320478075 U CN 202320478075U CN 219475831 U CN219475831 U CN 219475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emission
groups
lin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80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80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5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5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5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线扫激光组件包括多组激光发射组和激光反射组件,每组激光发射组分别用于发出带有预设的散射角的线发射光;激光反射组件用于接收多组激光发射组的线发射光,对多组线发射光拼接处理,得到反射光束,以及将反射光束反射至预设的投射区域,以实现激光雷达的扫描测距。本实用新型将多组激光发射组的散射角进行拼接设计,以形成所需的较大的扫描角的角度,单组激光发射组的发射能量均不会过于分散,而可以成倍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能量。本实用新型对应的探测距离也可以基于散射角的大小和激光发射组的数量有所增加,也即,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出射线光斑能量,也可以保证测距范围,提高测距效率。

Description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感知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感器类型包括视觉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等,具体的有图像传感器、红外夜视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基于MEMS扫描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质量轻、稳定性高等优点,使其在车载传感器中得以迅速发展。
激光雷达往往需要很大的扫描角,单个激光器产生的线光斑通过一维MEMS出射光的扫描角可以很大,但出射能量分散,测远距离短,若为了提高测距距离,需要使激光器持续高功率运行,这样使得激光器散热有很大问题,也使激光器在大功率运行中故障率高,且对单个激光器输出压力较大。并且,若激光器在激光雷达工作时突然损坏,也可能会对车辆和人身造成重大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可以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能量,增加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扫激光组件,线扫激光组件包括多组激光发射组和激光反射组件;每组激光发射组分别用于发出带有预设的散射角的线发射光;其中,每组激光发射组对应的散射角相同或不同;激光反射组件用于接收多组激光发射组的线发射光,对多组线发射光拼接处理,得到反射光束;其中,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多组线发射光的散射角的和值,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相对的最外侧两束光线所成夹角;激光反射组件还用于将反射光束反射至预设的投射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激光反射组件包括振镜和反射镜;振镜和反射镜分别按照预设的角度设置;反射镜包括多个,多个反射镜分别与多组激光发射组一一对应,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对应的激光发射组的散射角、振镜的反射面对应;每个反射镜分别用于接收对应的激光发射组发射的线发射光,并将线发射光反射至振镜;不同的反射镜反射的线发射光经振镜反射后拼接形成反射光束。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激光发射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激光器、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准直柱面镜用于将激光光束准直处理,得到激光光束对应的平行光束;整形柱面镜用于将平行光束整形为预设的发散角的发射光束,并将发射光束投射到激光反射组件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激光发射组中的激光器有多个,且准直柱面镜的数量对应于激光器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以将对应的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束整形进行准直处理;激光发射组还包括偏振合束棱镜,偏振合束棱镜设置在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之间;每个激光光源对应的平行光束与偏振合束棱镜对应,偏振合束棱镜用于将多个激光器对应的平行光束合束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激光器上下平行设置;激光发射组还包括组内反射镜,组内反射镜与预设的准直柱面镜的位置对应,且,组内反射镜与偏振合束棱镜的位置对应;组内反射镜用于将预设的激光器的平行光束反射至偏振合束棱镜上;激光发射组还包括二分之一波片,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组内反射镜和偏振合束棱镜之间,用于改变组内反射镜反射的平行光束的偏振态性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准直柱面镜由快轴准直柱面镜和慢轴准直柱面镜组成,快轴准直柱面镜和慢轴准直柱面镜沿激光光束的光束线路依次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整形柱面镜包括慢轴整形柱面镜;整形柱面镜整形的平行光束对应的发散角的角度根据整形柱面镜的曲率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振镜包括一维MEMS振镜。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线扫激光组件还包括转轴,激光反射组件通过转轴调整设置角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安装有上述线扫激光组件;其中,线扫激光组件安装在车辆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将线扫激光组件设计为包括多组激光发射组和激光反射组件的组合形式,每组激光发射组分别用于发出带有预设的散射角的线发射光,再通过激光反射组件对多组线发射光拼接处理,得到反射光束,再将反射光束反射至预设的投射区域,以实现激光雷达的扫描测距。其中,本实用新型将多组激光发射组的散射角进行拼接设计,以形成所需的较大的扫描角的角度,每组激光发射组均发射较小的散射角的出射光即可,此时,每组激光发射组件均无需太高的发射功率,能使激光器寿命延长,降低激光器故障概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所对应的反射光束进行扫描测距时,单组激光发射组的发射能量均不会过于分散,而可以成倍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能量。且,本实用新型所拼接而形成的扫描区域对应的探测距离也可以基于散射角的大小和激光发射组的数量有所增加,也即,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保证出射线光斑能量,也可以保证测距范围,提高测距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扫激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发射光拼接为反射光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激光发射组;20-激光反射组件;108-反射镜;109-振镜;110-投射区域;200-激光器;201-快轴准直柱面镜;202-慢轴准直柱面镜;301-偏振合束棱镜;302-组内反射镜;303-二分之一波片;210-整形柱面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于感知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感器类型包括视觉类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等,具体的有图像传感器、红外夜视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基于MEMS扫描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质量轻、稳定性高等优点,使其在车载传感器中得以迅速发展。
激光雷达往往需要很大的扫描角,单个激光器产生的线光斑通过一维MEMS出射光的扫描角可以很大,但出射能量分散,测远距离短,且对单个激光器输出压力较大。
而基于MEMS微扫描镜的三位激光雷达及测距方法,利用单轴MEMS微镜和具有一维放大功能的光学元件配合使用,实现二维扫描,利用线状探测单元组成的光电探测器实现激光回波探测,这种方案用其一维放大功能的光学元件将激光整形成了线光斑,造成能量的分散,无法进行远距测量。
另外,相关技术中通过光功率分配装置接收激光源产生的激光,对激光进行差异化光功率分配后输出至少两路,以不同入射角度入射至二维MEMS扫描模块,由MEMS模块改变激光的光路方向对不同距离的目标区域进行激光扫描,光接收器接收目标区域反射回MEMS模块后输出的激光,并进行测量。这种方案把一个激光器的出光分流成多束光,会造成能量分散,需要激光器有很大的功率,单个激光器输出压力较大。
以上激光雷达方案,都会造成发射能量分散,导致测距短。若为了提高测距距离,需要使激光器持续高功率运行,这样使得激光器散热有很大问题,也使激光器在大功率运行中故障率高。并且,若激光器在激光雷达工作时突然损坏,也可能会对车辆和人身造成重大伤害。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可以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能量,增加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进行详细介绍,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线扫激光组件包括多组激光发射组10和激光反射组件20,每组激光发射组10分别用于发出带有预设的散射角的线发射光,激光反射组件20用于接收多组激光发射组10的线发射光,对多组线发射光拼接处理,得到反射光束;其中,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相对的最外侧两束光线所成夹角。
具体地,在图1中,为了区分多组激光发射组,以10a、10b和10c对每组激光发射组分别示意,激光发射组10可以发出带有散射角的线发射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激光雷达所需扫描的范围对应的扫描角拆分分配于多组激光发射组10实现,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每组激光发射组10对应的散射角相同或不同。
在具体实现时,激光反射组件20对多组线发射光所拼接而成的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多组线发射光的散射角的和值;当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相同时,可以按照激光发射组10的数量,将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按照所需扫描的范围对应的扫描角的角度进行均分即可,如,当上述扫描角的角度需要设置为20°时,若激光发射组10有4组,则可以使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按照5°进行出射;当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不同时,可以按照激光发射组10的数量,以及所需扫描的范围对应的扫描角的角度,对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进行设置,以使多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之和与所需扫描的范围对应的扫描角的角度相同,如,4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可以分别是2°、5°、6°和7°,此时上述各个散射角的角度之和与上述20°相同。进一步地,激光反射组件20还用于将反射光束反射至预设的投射区域,该投射区域对应于激光雷达的扫描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可以将多组激光发射组的散射角进行拼接,形成所需的较大的扫描角的角度,每组激光发射组均发射较小的散射角的出射光即可,此时,每组激光发射组件均无需太高的发射功率,能使激光器寿命延长,降低激光器故障概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通过所对应的反射光束进行扫描测距时,单组激光发射组的发射能量均不会过于分散,而可以成倍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能量。此外,所拼接而形成的扫描区域对应的探测距离也可以基于散射角的大小和激光发射组的数量有所增加,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既可以保证出射线光斑能量,也可以保证测距范围,提高测距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扫激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线扫激光组件的激光反射组件20包括振镜109和反射镜108;振镜109和反射镜108分别按照预设的角度设置;其中,上述振镜109包括一维MEMS振镜,MEMS振镜是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制作而成的微小可驱动反射镜。镜面直径通常只有几毫米,与传统的光学扫描镜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易于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低的优点。
在具体实现时,上述反射镜108包括多个,多个反射镜108分别与多组激光发射组10一一对应,反射镜108的反射面与对应的激光发射组10的散射角、振镜109的反射面对应。其中,每个反射镜108分别用于接收对应的激光发射组10发射的线发射光,并将线发射光反射至振镜109,不同的反射镜108反射的线发射光经振镜109反射后可以拼接形成上述反射光束。
参照图2,图2以4组激光发射组进行示意,在图2中以激光发射组10a、10b、10c和10d对4组激光发射组进行区分,不同的标号仅仅在于区分每组激光发射组,而4组激光发射组的结构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其中,反射镜108也有4个,对应标号也以108a、108b、108c和108d进行区分;反射镜108与激光发射组10左右一一对应,每组激光发射组10发射的线发射光投射于对应的反射镜108上,再根据反射镜108的摆放角度反射在振镜109的相应位置,之后再由振镜109将反射的多组线发射光进行拼接形成反射光束。
在具体实现时,图2中的四组激光发射组10出射散射角为5°的线光斑,分别经过对应的4个反射镜108反射后,使这4束5°散射角的光,两两入射角间隔5°聚焦到一维mems振镜上,再由一维MEMS振镜反射出光,得到反射光束,最终4个5°的线发射光拼接成一个20°的线光斑出射到投射区域110上。基于图2,4束线发射光拼接为反射光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振镜109可以使拼接的20°反射光束经振镜109扫描到投射区域110上,反射光束所对应的投射区域分别与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线发射光一一对应,四个激光发射组10的扫描区域分别为1区域~4区域。
此外,上述反射镜108的摆放角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调整线发射光反射于振镜109上的位置;以及,振镜109所对应的摆放角度可以决定反射光束对应的投射区域,其中,线扫激光组件还包括转轴,可以根据需求使振镜109绕轴振动,以对振镜109的摆放角度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转轴调整反射镜108的设置角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个激光发射组10的组成可以是相同的,以图2中的其中一个激光发射组为例进行说明,图4示出了激光发射组1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激光发射组10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激光器200、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210;其中,激光器200用于发射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准直柱面镜用于将激光光束准直处理,得到激光光束对应的平行光束;整形柱面镜210用于将平行光束整形为预设的发散角的发射光束,并将发射光束投射到激光反射组件20上。
在具体实现时,上述准直柱面镜由快轴准直柱面镜201和慢轴准直柱面镜202组成,快轴准直柱面镜201和慢轴准直柱面镜202沿激光光束的光束线路依次设置。具体的,激光器200发出的激光光束一般为散射光,先让激光光束通过快轴准直柱面镜201,再让激光光束通过慢轴准直柱面镜202,来获得准直过的激光光束阵列。其中,快轴准直柱面镜201一般为非球面的柱透镜,慢轴准直柱面镜202一般为微型柱透镜阵列。
具体的,激光器200对应的出射光为p偏振光,也即上述激光光束为p偏振光,该激光器200的出射光经过上述快轴准直柱面镜201和上述慢轴准直柱面镜202准直成p偏振态平行光,之后再由整形柱面镜210对该p偏振态平行光进行整形。其中,整形柱面镜210包括慢轴整形柱面镜,上述整形柱面镜210可以将上述p偏振态平行光整形为所需发散角的线光斑,该发散角的角度根据整形柱面镜210的曲率确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发散角的角度为5°进行说明,整形柱面镜210可以将上述p偏振态平行光整形成慢轴发散角为5°的线光斑。
进一步地,激光发射组10中的激光器200有多个,参照图4,图4中以激光器200a和激光器200b示意,其中,两个激光器的标号不同,分别以200a和200b区分,而该部件的标号仅仅为了区分以不同标号示意,对应的激光器部件的结构可以相同。
进一步地,准直柱面镜的数量对应于激光器20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以将对应的激光器200发射的激光光束整形进行准直处理,对应的,每个准直柱面镜中快轴准直柱面镜和慢轴准直柱面镜的标号也以快轴准直柱面镜201a、201b,慢轴准直柱面镜202a、202b进行区分;激光发射组10还包括偏振合束棱镜301,偏振合束棱镜301设置在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210之间;每个激光光源对应的平行光束与偏振合束棱镜301对应,偏振合束棱镜301用于将多个激光器200对应的平行光束合束处理。
在具体实现时,每组激光发射组10中可以包括多个激光器200及对应的准直柱面镜,该多个激光器200所发出的出射光能够加强当前激光发射组10发出的线发射光强度。为了将多束激光光束合束处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210之间设置偏振合束棱镜301,以实现合束操作。此时,多个激光器200对应的激光光束先由各自对应的准直柱面镜准直为p偏振态平行光,该多个激光器200分别对应的p偏振态平行光再经过偏振合束棱镜301透射到慢轴整形柱面镜210中。
为了便于实现合束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将多个激光器200上下平行设置。对应的,激光发射组10中还包括组内反射镜302,组内反射镜302与预设的准直柱面镜的位置对应,且,组内反射镜302与偏振合束棱镜301的位置对应。
图4以激光发射组10包括两个激光器200进行示意,激光发射组10中的激光器200数量可以是任意个数;组内反射镜302用于将预设的激光器200的平行光束反射至偏振合束棱镜301上,其中,该组内反射镜设置在下方的激光器200的准直柱面镜右侧,该组内反射镜302上方设置上述偏振合束棱镜301。进一步地,激光发射组10还包括二分之一波片303,二分之一波片303设置在组内反射镜302和偏振合束棱镜301之间,用于改变组内反射镜302反射的平行光束的偏振态性质。其中,当下方的激光器200对应的p偏振态平行光经过组内反射镜302,并被反射到二分之一波片303中,该二分之一波片303也即λ/2波片,λ/2波片具有改变线偏振光偏振态的性质,p偏振态平行光经过λ/2波片后变成s偏振态平行光,改变偏振态后的s偏振态平行光经过偏振合束棱镜301反射到整形柱面镜210中,经过整形柱面镜210整形成慢轴散射角为5°的线光斑。此时,同一个激光发射组10的两束激光光束经过组内反射镜302和二分之一波片303的转换,将两束平行的光源汇集于同一个整形柱面镜210上,以加强5°的线发射光的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使用的激光器200的数量还可以是4、6、10、12等任意偶数数量,对应的,激光发射组10的数量也可以任意设置,如当每组激光发射组10的激光器200均为两个时,激光发射组10可以是2、3、5、6组;此外,每组激光发射组10中的激光器200可以与组内反射镜302、二分之一波片303和偏振合束棱镜301三者配合使用以对激光器200的数量进行任意设置。
此外,基于每组激光发射组10中的整形柱面镜的曲率设置,每个激光器200整形后散射角可以是2°、3°、4°、6°等任意角度,而反射光束可以根据整形柱面镜的曲率和激光发射组10的数量拼接为30°、40°、50°、60°等任意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线扫激光组件,通过反射镜将对应的激光发射组的线发射光反射到振镜上,并通过振镜对多组激光发射组对应的线发射光进行拼接,形成所需散射角的反射光束,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发射组中包括多个激光器,多个激光器均用于发出激光光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多个激光器的能量叠加,并将线发射光拼接的方式进行探测,可以成倍提高激光雷达的出射线光斑的能量,并增加激光光束与振镜配合扫描的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
此外,在激光器为同等功率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多个小散射角的线发射光拼接为大散射角的反射光束比直接把一束激光整形成20°发散角的线光斑的发射能量大。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4组激光发射组,每组激光发射组都是由两个激光器整形后合成的5°线发射光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光能量是一般单激光器激光雷达发射装置出光的能量的8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8个激光器叠加出射激光光束的方式进行扫描探测,在激光雷达运行中有一个或多个激光器失效,而其他激光器仍然在正常工作时,每个激光发射组对应的光强仅仅稍微减弱,或者,在同一组激光反射组的多个激光器均失效时,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缩小。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应的激光雷达仍可在短探测距离或小角度探测范围状态下运行,这样可以降低因激光雷达中激光器故障而产生的事故影响。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安装有上述线扫激光组件;其中,线扫激光组件安装在车辆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扫激光组件包括多组激光发射组和激光反射组件;
每组所述激光发射组分别用于发出带有预设的散射角的线发射光;其中,每组所述激光发射组对应的散射角相同或不同;
所述激光反射组件用于接收多组所述激光发射组的所述线发射光,对多组所述线发射光拼接处理,得到反射光束;其中,所述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多组所述线发射光的散射角的和值,所述反射光束的发射角为相对的最外侧两束光线所成夹角;
所述激光反射组件还用于将所述反射光束反射至预设的投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反射组件包括振镜和反射镜;所述振镜和所述反射镜分别按照预设的角度设置;
所述反射镜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反射镜分别与多组激光发射组一一对应,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对应的所述激光发射组的散射角、所述振镜的反射面对应;
每个所述反射镜分别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激光发射组发射的所述线发射光,并将所述线发射光反射至所述振镜;
不同的所述反射镜反射的线发射光经所述振镜反射后拼接形成所述反射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激光器、准直柱面镜和整形柱面镜;
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
所述准直柱面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束准直处理,得到所述激光光束对应的平行光束;
所述整形柱面镜用于将所述平行光束整形为预设的发散角的发射光束,并将所述发射光束投射到所述激光反射组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中的所述激光器有多个,且所述准直柱面镜的数量对应于所述激光器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以将对应的所述激光器发射的所述激光光束整形进行准直处理;
所述激光发射组还包括偏振合束棱镜,所述偏振合束棱镜设置在所述准直柱面镜和所述整形柱面镜之间;
每个所述激光光源对应的所述平行光束与所述偏振合束棱镜对应,所述偏振合束棱镜用于将多个所述激光器对应的平行光束合束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激光器上下平行设置;
所述激光发射组还包括组内反射镜,所述组内反射镜与预设的准直柱面镜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组内反射镜与所述偏振合束棱镜的位置对应;
所述组内反射镜用于将预设的所述激光器的平行光束反射至所述偏振合束棱镜上;
所述激光发射组还包括二分之一波片,所述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所述组内反射镜和所述偏振合束棱镜之间,用于改变所述组内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平行光束的偏振态性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柱面镜由快轴准直柱面镜和慢轴准直柱面镜组成,所述快轴准直柱面镜和所述慢轴准直柱面镜沿所述激光光束的光束线路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柱面镜包括慢轴整形柱面镜;
所述整形柱面镜整形的所述平行光束对应的发散角的角度根据所述整形柱面镜的曲率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镜包括一维MEMS振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扫激光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激光反射组件通过所述转轴调整设置角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扫激光组件;
其中,所述线扫激光组件安装在所述车辆的预设位置。
CN202320478075.5U 2023-03-13 2023-03-13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475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8075.5U CN219475831U (zh) 2023-03-13 2023-03-13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8075.5U CN219475831U (zh) 2023-03-13 2023-03-13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5831U true CN21947583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8075.5U Active CN219475831U (zh) 2023-03-13 2023-03-13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5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41806U (zh) 激光雷达
CN109917348B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
CN113567994B (zh) 激光雷达的光学系统和激光雷达系统
CN110749893B (zh) 一种二维扫描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015229U (zh) 一种距离探测装置
US20210341610A1 (en) Ranging device
CN110531369B (zh) 一种固态激光雷达
CN111398969A (zh) 一种激光雷达及其收发装置
CN111090081A (zh) 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及其角度扩束装置和应用
CN219475831U (zh)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CN113721220A (zh) 一种单自由度旋转实现二维光学扫描的方法
CN116243330A (zh) 线扫激光组件及车辆
CN110703275A (zh) 激光雷达系统和物体识别方法
CN211741559U (zh) 一种双波长多线激光雷达装置
CN115267726A (zh) 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的探测方法
CN219285407U (zh) 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
CN111308442B (zh) 激光雷达
CN217787382U (zh) 一种探测光学系统
CN210690803U (zh) 激光雷达系统
CN214375239U (zh) 一种激光雷达的激光扫描结构及一种激光雷达
JP2020148632A (ja) 内径測定装置
CN116559836B (zh) 基于扩散片扩束的声光偏转模组、光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264016U (zh) 基于微反射镜阵列的激光雷达系统
CN220019871U (zh) 一种激光雷达测距链路的整体监测结构及激光雷达
CN116559837B (zh) 基于超透镜准直的声光偏转模组、光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