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2382U -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2382U
CN219282382U CN202320645036.XU CN202320645036U CN219282382U CN 219282382 U CN219282382 U CN 219282382U CN 202320645036 U CN202320645036 U CN 202320645036U CN 219282382 U CN219282382 U CN 219282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ntrol valve
outlet
branch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50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景峰
纪晓辉
唐广清
郭明亮
谭鑫
邓武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50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2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2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2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油路、输入轴、第一分支油路、第二分支油路和第三分支油路,主油路具有第一油路出口;输入轴形成有多个在轴向上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供油通道、第二供油通道和第三供油通道;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连通,第一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连通;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连通,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三供油通道连通;第三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第三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二供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多条供油通道和分支油路,降低了输送润滑油液所需的压力,提高了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作为换挡或断开装置,凭借其快速响应,控制简单等特点在混合动力变速器中广泛应用。封闭式离合器在现有开发式离合器设计的基础上,增加离合器润滑油液内循环功能,能够降低润滑流量需求,但当前封闭式离合器设计结构多采用串联润滑形式,润滑流量经封闭式离合器之后,对后端轴承、变速器离合器等进行润滑,这导致封闭式离合器内部润滑压力要求较高,会影响润滑管道的寿命,不利于封闭式离合器压力控制及零部件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控制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输入轴上构造多个供油通道,在主油路与各个供油通道之间设置多条分支油路,使主油路输送润滑油液到不同的待润滑部件有多种路线,且至少两条路线之间采用并联设计,减少了润滑油液经主油路到达待润滑部件的路程,降低了输送润滑油液所需的压力,提高了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液压控制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主油路、输入轴、第一分支油路、第二分支油路和第三分支油路,所述主油路具有第一油路出口;所述输入轴形成有多个在轴向上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供油通道、第二供油通道和第三供油通道;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供油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分支油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所述第三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主油路并在主油路上构造第一油路出口为整个液压控制系统提供了润滑油液的输送通道,使润滑油液能够从储存油液的位置经过第一油路出口输送至后续零部件。具体地,液压控制系统构造在输入轴上间隔设置了第一供油通道、第二供油通道和第三供油通道,三种供油通道分别连接有各自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同时,液压系统还设置有三条分支油路,分别是第一分支油路、第二分支油路和第三分支油路,其中,第一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连通,第一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连通;第二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连通,第二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三供油通道连通;第三分支油路的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第三分支油路的另一端与第二供油通道连通。
在上述液压控制系统中,润滑油液的具体流动过程可以为:润滑油液从主油路的第一油路出口流出并可选择地进入第一分支油路和/或第二分支油路。进入第一分支油路的润滑油液流向第一供油通道后经过第三分支油路的至少部分进入待润滑部件,这里的待润滑部件可以是封闭式离合器,当该润滑油液润滑封闭式离合器后将通过第第三分支油路的至少另一部分进入第二供油通道并最终流向储存油液的部件;进入第二分支油路的润滑油液流向第三供油通道后流入第三供油通道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并对该部件进行润滑。液压控制系统通过构造三种供油通道和三条分支油路将主油路与多个待润滑部件连通,润滑油液通过不同的油路流向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实现了多个待润滑部件的润滑。此外,第一分支油路和第二分支油路在主油路与多个供油通道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对应的,第三供油通道与第一供油通道之间也形成并联状态;第三供油通道对应的带润滑部件之间也形成并联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串联方式,多个分支油路或供油通道以并联的方式与第一油路出口连通,缩短了润滑油液从第一油路出口到达待润滑部件的流经路程,可以理解为,并联方式下,润滑油液从第一油路出口流出后分为多股油液并经过各自对应的分支油路和供油通道进入对应的待润滑部件,该路程远小于串联方式的润滑油液流经路程,可以降低润滑油液到达待润滑部件所需的压力,提高主油路、各个分支油路和各个供油通道的安全性及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和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导通或关闭;所述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与所述第二分支油路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分支油路的导通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油冷器和压滤器,所述油冷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油路之间;所述压滤器设置于所述油冷器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油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具有第一压力检测口、第二压力检测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与所述压滤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压滤器出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之间的压力差可选择地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待润滑部件构造为离合器或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油路还具有第二油路出口;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具有第二控制阀入口和第二控制阀出口,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与所述第二油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出口与所述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出口的导通或关断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构造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油路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油底壳和油泵,所述油泵设置于所述油底壳内且所述油泵的出口与所述主油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油泵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为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油泵控制阀,所述油泵控制阀具有油泵控制阀入口、油泵控制阀出口和油泵控制阀检测口,所述油泵控制阀入口与所述第一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出口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检测口与所述第一油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根据所述油泵控制阀检测口的压力控制所述油泵阀出口与所述油泵控制阀入口的导通或关断。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系统,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系统,因此,当车辆装配该类型的液压控制系统后,车辆的离合器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润滑油液润滑,保证离合器的快速响应特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该液压控制系统能够降低输送润滑油液的所需压力,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车辆安全的同时降低车辆更换此类零部件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图1中圈示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液压控制系统1;
第一油路出口111、第二油路出口112;
输入轴12、第一供油通道121、第二供油通道122、第三供油通道123;
第一分支油路1001、第二分支油路1002、第三分支油路1003、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
油冷器13、压滤器14;
第一控制阀15、第一连通口151、第二连通口152、第一压力检测口153、第二压力检测口154;
第二控制阀16、第二控制阀入口161、第二控制阀出口162;
油底壳17、第一油泵181、第二油泵182;
油泵控制阀19、油泵控制阀入口191、油泵控制阀出口192、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
回油路103、吸滤器104、第三控制阀105、第四控制阀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离合器作为换挡或断开装置,凭借其快速响应,控制简单等特点在混合动力变速器中广泛应用。封闭式离合器在现有开发式离合器设计的基础上,增加离合器润滑油液内循环功能,能够降低润滑流量需求,但当前封闭式离合器设计结构多采用串联润滑形式,润滑流量经封闭式离合器之后,对后端轴承、变速器离合器等进行润滑,这导致封闭式离合器内部润滑压力要求较高,会影响润滑管道的寿命,不利于封闭式离合器压力控制及零部件设计。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控制系统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1包括主油路、输入轴12、第一分支油路1001、第二分支油路1002和第三分支油路1003,主油路具有第一油路出口111;输入轴12形成有多个在轴向上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供油通道121、第二供油通道122和第三供油通道123;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另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另一端与第三供油通道123连通;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另一端与第二供油通道122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系统1通过设置主油路并在主油路上构造第一油路出口111为整个液压控制系统1提供了润滑油液的输送通道,使润滑油液能够从储存油液的位置经过第一油路出口111输送至后续零部件。具体地,液压控制系统1构造在输入轴12上间隔设置了第一供油通道121、第二供油通道122和第三供油通道123,三种供油通道分别连接有各自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同时,液压系统还设置有三条分支油路,分别是第一分支油路1001、第二分支油路1002和第三分支油路1003,其中,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另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一端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另一端与第三供油通道123连通;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一端与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另一端与第二供油通道123连通。
在上述液压控制系统1中,润滑油液的具体流动过程可以为:润滑油液从主油路的第一油路出口111流出并可选择地进入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进入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润滑油液流向第一供油通道121后经过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至少部分进入待润滑部件,这里的待润滑部件可以是封闭式离合器,当该润滑油液润滑封闭式离合器后将通过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至少另一部分进入第二供油通道122并最终流向储存油液的部件;进入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润滑油液流向第三供油通道123后流入第三供油通道123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并对该部件进行润滑。液压控制系统1通过构造三种供油通道和三条分支油路将主油路与多个待润滑部件连通,润滑油液通过不同的油路流向对应的待润滑部件实现了多个待润滑部件的润滑。此外,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第二分支油路1002在主油路与多个供油通道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对应的,第三供油通道123与第一供油通道121之间也形成并联状态;第三供油通道123对应的带润滑部件之间也形成并联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串联方式,多个分支油路或供油通道以并联的方式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缩短了润滑油液从第一油路出口111到达待润滑部件的流经路程,可以理解为,并联方式下,润滑油液从第一油路出口111流出后分为多股油液并经过各自对应的分支油路和供油通道进入对应的待润滑部件,该路程远小于串联方式的润滑油液流经路程,可以降低润滑油液到达待润滑部件所需的压力,提高主油路、各个分支油路和各个供油通道的安全性及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液压控制系统1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和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设置于第一油路出口111与第一分支油路1001之间以控制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导通或关闭;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设置于第一油路出口111与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以控制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导通或关闭。
由于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第二分支油路1002分别与主油路连通,因此,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构造会影响润滑油液的流动。具体地,第一分支油路1001上设置有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能够控制第一分支油路1001与第一油路出口111之间的导通或关闭;第二分支油路1002上设置有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能够控制第二分支油路1002与第一油路出口111之间的导通或关闭。当润滑油液从第一油路出口111流出后,在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和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的控制下,润滑油液可选择地进入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以实现对不同待润滑部件的润滑。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和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的设置,提高了液压控制系统1中润滑油液流动的可控性,同时,当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第二分支油路1002中油压过大时,可通过关闭各分支油路对应的分支油路控制阀以降低油压,提高了液压控制系统1中油路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油冷器13,油冷器13设置于第一油路出口111与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压滤器14设置于油冷器13与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由于润滑油液在整个系统中使循环使用的,多次循环后,润滑油液的温度和纯净度会受到影响。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在第一油路出口111与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设置了油冷器13,油冷器13用于与润滑油液换热,以降低润滑油液的温度,确保了液压控制系统1的安全运转。同时,液压控制系统1还在油冷器13和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设置了压滤器14,压滤器14能够过滤润滑油液中的杂质,确保了液压控制系统1的安全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5,第一控制阀15具有第一压力检测口153、第二压力检测口154、第一连通口151和第二连通口152,第一压力检测口153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二压力检测口154与压滤器14的出口连通,第一连通口151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第二连通孔与压滤器14出口连通;其中,第一连通口151与第二连通口152根据第一压力检测口153与第二压力检测口154之间的压力差可选择地导通。
由于第一油路出口111依次与油冷器13和压滤器14连通之后再与多个不同种类的供油通道连通,因此,为保证每个供油通道中润滑油液的油量,需增加第一油路出口111输送的油量,而过多的油量会增大油冷器13和压滤器14的工作压力。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在第一油路出口111设置了第一控制阀15,第一控制阀15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油路出口111和压滤器14出口连通的第一连通口151和第二连通口152,同时第一控制阀15上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油路出口111和压滤器14出口连通的第一压力检测口153和第二压力检测口154,第一控制阀15可以通过第一压力检测口153和第二压力检测口154之间的压力差可选择地控制第一连通口151与第二连通口152之间的导通,当第一连通口151与第二连通口152导通时,从第一油路出口111输送的润滑油液可以直接经过第一控制阀15流至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以缓解油冷器13与压滤器14的压力,确保液压控制系统1的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待润滑部件构造为离合器或轴承。具体地,离合器可以是封闭式离合器和变速器离合器,封闭式离合器可以理解为润滑油液流经该离合器后不直接从该离合器排出,而是通过该离合器对应的供油通道排出,在图1中,该离合器对应的供油通道表示的是第二供油通道122,封闭式离合器中的润滑油液可以经过第三分支油路1003流入第二供油通道122并最终流向液压控制系统1的储存油液的部件;此外,轴承可以使变速器轴承,待润滑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零部件,润滑油液对这些待润滑部件润滑后能够减小待润滑部件工作时的摩擦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主油路还具有第二油路出口112;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二控制阀16,第二控制阀16具有第二控制阀入口161和第二控制阀出口162,第二控制阀入口161与第二油路出口112连通,第二控制阀出口162与离合器相连,第二控制阀16可选择地控制第二控制阀入口161与第二控制阀出口162的导通或关断以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由于离合器的工作状态需零部件控制,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在主油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油路出口112,并设置第二控制阀16与离合器连接。具体地,第二控制阀16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二油路出口112和离合器连通的第二控制阀入口161和第二控制阀出口162,第二控制阀16可以控制离合器的压力,在第二控制阀16与离合器之间还可以设置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离合器的压力,当第二油路出口112传递压力到第二控制阀16时,第二控制阀16可通过第二控制阀入口161与第二控制阀出口162的导通或关断以可选择地控制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控制阀16构造为多个,每个第二控制阀16的第二控制阀入口161分别与第二油路出口112连通。由于离合器包括封闭式离合器和变速器离合器等,因此,单一的控制阀难以控制多个离合器。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构造多个第二控制阀16并使每个第二控制阀16分别对应一个离合器,以确保每个离合器的正常运转,同时,每个第二控制阀16与对应离合器之间均可以设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对应离合器的压力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油底壳17和油泵,油泵设置于油底壳17内且油泵的出口与主油路连通。由于主油路中的润滑油液需要压力才能流至待润滑部件。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还设置了油底壳17用于存放润滑油液并在油底壳17上设置油泵,油泵的出口与主油路连通,当油泵工作时,油底壳17中的至少部分润滑油液被泵出并经过第一油路出口111被输送至各个待润滑部件实现液压控制系统1的润滑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油泵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为第一油泵181和第二油泵182;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油泵控制阀19,油泵控制阀19具有油泵控制阀入口191、油泵控制阀出口192和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油泵控制阀入口191与第一油泵181的出口连通,油泵控制阀出口192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与第一油泵181的出口连通;油泵控制阀19根据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的压力控制油泵阀出口与油泵控制阀入口191的导通或关断。
由于油泵与第一油路出口111之间的连通,因此油泵与第一油路出口111之间的构造会影响润滑油液的输送。对此,液压控制系统1在油泵与第一油路出口111之间设置了油泵控制阀19,具体地,油泵可以构造为第一油泵181和第二油泵182,第一油泵181和第二油泵182可以独立工作也可同时工作,两个油泵的设置提高了油泵的泵油效率。在第一油泵181的出口设置有油泵控制阀19,油泵控制阀19上构造有与第一油泵181出口连通的油泵控制阀入口191和与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的油泵控制阀出口192,同时,在第一油泵181出口与油泵控制阀入口191之间还设置有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当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检测到第一油泵181泵出的润滑油液的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油泵控制阀19可以控制油泵控制阀出口192与油泵控制阀入口191导通,使第一油泵181泵出的润滑油液直接流向第一油路出口111,提高了润滑油液的输送效率。
在一些实例中,油泵与油底壳17之间可以设置吸滤器104,便于加快油泵的泵油速度且减少泵出的油液中的杂质。
在一些实例中,液压控制系统1还可以设置回油路103,回油路103的一端与第二油泵182的泵油口连通,回油路103的另一端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口并将连接口设置于压滤器14与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使整个液压控制系统1工作时,若主油路或其他地方发生输送油量过大可以及时通过回油路103回流至少部分润滑油液,避免输送润滑油液的管道承受压力过大,提高了液压控制系统1的安全性,同时,回油路103的一端与第二油泵182的泵油口直接连接避免了回流的油液需再一次通过吸滤器104,提高了泵油效率。
在一些实例中,主油路上设置有主油路进口,第一油泵181和第二油泵182泵出的油液可以流入主油路进口并输送至第一油路出口111和/或第二油路出口112,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油泵181泵出的油也可以选择直接通过上述油泵控制阀19输送至第一油路出口111。液压控制系统1还可以设置第三控制阀105和第四控制阀106,第三控制阀105可以设置于第一油路出口111和主油路进口之间,第四控制阀106可以构造为电磁阀并与第三控制阀105连通以控制第三控制阀105的状态,这里的第三控制阀105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三控制阀105本身可以具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关闭、打开和完全打开,在液压控制系统1的运转过程中,当第三控制阀105处于关闭状态时,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液可用于为第二控制阀16提供压力;当第三控制阀105处于打开状态时,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液不仅可用于为第二控制阀16提供压力,还可以流向第一油路出口111以润滑待润滑部件;当第三控制阀105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主油路中多余的润滑油液可以通过回油路103流回至第二油泵182的泵油口。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系统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压控制系统1,因此,当车辆装配该类型的液压控制系统1后,车辆的离合器可通过液压系统中的润滑油液润滑,保证离合器的快速响应特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同时,该液压控制系统1中主油路输送润滑油液到不同待润滑部件的路线采用并联方式设计,能够降低输送润滑油液的所需压力,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车辆安全的同时降低车辆更换此类零部件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油路,所述主油路具有第一油路出口(111);
输入轴(12),所述输入轴(12)形成有多个在轴向上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供油通道(121)、第二供油通道(122)和第三供油通道(123);
第一分支油路(1001),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
第二分支油路(1002),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供油通道(123)连通;
第三分支油路(1003),所述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121)连通且流经待润滑部件,所述第三分支油路(10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12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控制阀(10011)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的导通或关闭;
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所述第二分支油路控制阀(10021)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与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的导通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冷器(13),所述油冷器(13)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
压滤器(14),所述压滤器(14)设置于所述油冷器(13)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1001)和/或所述第二分支油路(10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5),所述第一控制阀(15)具有第一压力检测口(153)、第二压力检测口(154)、第一连通口(151)和第二连通口(152),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153)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154)与所述压滤器(14)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151)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压滤器(14)出口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口(151)与所述第二连通口(152)根据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153)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154)之间的压力差可选择地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润滑部件构造为离合器或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还具有第二油路出口(112);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第二控制阀(16),所述第二控制阀(16)具有第二控制阀入口(161)和第二控制阀出口(162),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161)与所述第二油路出口(112)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出口(162)与所述离合器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16)可选择地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161)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出口(162)的导通或关断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接合或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16)构造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控制阀(16)的所述第二控制阀入口(161)分别与所述第二油路出口(1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底壳(17);
油泵,所述油泵设置于所述油底壳(17)内且所述油泵的出口与所述主油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构造为多个且分别为第一油泵(181)和第二油泵(182);所述液压控制系统(1)还包括:
油泵控制阀(19),所述油泵控制阀(19)具有油泵控制阀入口(191)、油泵控制阀出口(192)和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所述油泵控制阀入口(191)与所述第一油泵(181)的出口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出口(192)与所述第一油路出口(111)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与所述第一油泵(181)的出口连通;所述油泵控制阀(19)根据所述油泵控制阀检测口(193)的压力控制所述油泵阀出口与所述油泵控制阀入口(191)的导通或关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系统(1)。
CN202320645036.XU 2023-03-28 2023-03-28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282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5036.XU CN219282382U (zh) 2023-03-28 2023-03-28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5036.XU CN219282382U (zh) 2023-03-28 2023-03-28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2382U true CN219282382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3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5036.XU Active CN219282382U (zh) 2023-03-28 2023-03-28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2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6426B2 (ja) 油圧システムを備える変速機装置
US7815016B2 (en) Lubric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US20140234124A1 (en) Drive train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KR102221373B1 (ko) 복수의 압력 조절 밸브를 구비한 변속기의 유압 시스템
CN103419622A (zh) 用于车辆传动系统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CN107097628B (zh) 混合动力总成及其液压控制系统
CN102168754A (zh)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8571584B (zh) 一种全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CN102124189A (zh) 变速器油循环回路
CN201973226U (zh)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12283330A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和车辆
CN217502555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CN110594400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15720770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CN219282382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12360897A (zh) 一种共控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以及汽车
CN111271436A (zh) 一种变速器、传动系统及装载机
CN102959284B (zh) 自卸车
CN116624590A (zh) 适用于大马力拖拉机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液压系统
CN215293531U (zh) 一种混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系统
CN214118917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和车辆
CN114658843A (zh) 一种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CN112145667B (zh) 用于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12943916A (zh) 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和作业设备
CN217271829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