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1829U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71829U CN217271829U CN202220799295.3U CN202220799295U CN217271829U CN 217271829 U CN217271829 U CN 217271829U CN 202220799295 U CN202220799295 U CN 202220799295U CN 217271829 U CN217271829 U CN 2172718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branch
- control
-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机械油泵和电子油泵,以及与机械油泵和电子油泵的出油口并联的主油路,且主油路分别与润滑回路和控制回路连接,其中,润滑回路包括用于润滑轴承和/或齿轮的第一润滑支路,以及用于润滑离合器的第二润滑支路;控制回路包括离合器控制支路、换挡控制支路和驻车控制支路;换挡控制支路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换挡单元的第一换挡分支路,以及具有第二换挡单元的第二换挡分支路,并于驻车控制支路中设有第三机械换向阀,及主油路中设有比例压力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能够改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供油系统,并减少控制阀的数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变速箱因其结构紧凑,燃油经济性好,传递扭矩能力大,起步性能和换挡品质好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用。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混合动力变速箱离合器结合与分离控制、换挡控制、电液驻车控制以及变速箱的冷却润滑控制,目前行业内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根据各自实际功能需求,以及控制逻辑,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大致上都由供油系统、润滑回路、控制回路,及其他电液辅件集成,其中,通过供油系统对整个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供油,通过润滑回路实现变速箱的冷却润滑控制,通过控制回路实现变速箱内离合器结合与分离控制、换挡控制,以及电液驻车控制。
目前,在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电液控制系统中,供油系统多采用机械油泵单独供油,或采用机械油泵+电子油泵的组合方式进行供油,机械油泵排量大,且持续运转,造成整箱扭矩损失,降低变速箱效率及整车燃油经济性,且采用机械油泵单独供油,发动机不工作时,无法提供流量。此外,由于控制回路与润滑回路相互关联,也使得控制回路和润滑回路的流量压力不能按各自的需求进行调节。另外,因驻车及换挡全部使用电磁控制阀,也导致变速箱控制器TCU控制通道增加,进而会使整箱的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以便于改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供油系统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控制阀数量,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机械油泵和电子油泵,所述机械油泵和所述电子油泵的出油口并联于主油路,所述主油路分别与润滑回路和控制回路连接,其中:
所述润滑回路包括用于润滑轴承和/或齿轮的第一润滑支路,以及用于润滑离合器的第二润滑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离合器控制支路、换挡控制支路和驻车控制支路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换挡控制支路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换挡单元的第一换挡分支路,以及具有第二换挡单元的第二换挡分支路,所述第一换挡分支路上设有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和多路换向阀,所述第二换挡分支路上设有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所述驻车控制支路中设有第三机械换向阀,所述主油路中设有比例压力电磁阀,所述比例压力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多路换向阀和所述第三机械换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主油路中设有第一控制阀件,所述第一控制阀件分别具有切断向所述润滑回路供油的工作位,向所述润滑回路供油的工作位,以及向所述润滑回路供油、并使部分润滑油回流至所述机械油泵进油口的工作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件采用三位四通压力调节阀,并由主调压电磁阀控制,且在所述主调压电磁阀的出口连接有第一蓄能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油泵的出油口串连有第二控制阀件,在所述第二控制阀件和所述润滑回路之间连接有旁通油路,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件具有使所述电子油泵与所述机械油泵并联的工作位,以及使所述电子油泵经所述旁通油路单独向所述润滑回路供油的工作位;和/或,
多个所述第一挡换挡单元均为前进挡,所述第二换挡单元为倒挡,或者,多个所述第一挡换挡单元中部分为前进挡、部分为倒挡,所述第二换挡单元为前进挡。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回路中串连有依次设置的油冷却器和压滤器,且所述压滤器的两端并联有压滤器旁通阀。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回路中设有并联在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端与所述压滤器的出油端之间的油冷却器旁通阀;和/或,所述润滑回路中连接有限压阀,所述限压阀连接至所述机械油泵的进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润滑支路上设有第一机械换向阀,所述主油路中设有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所述第一机械换向阀由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控制,换挡控制支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的出油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械换向阀的两端并联有节流阀;和/或,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的出油端连接有第一蓄能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润滑支路中设有比例流量机械阀;和/或,所述离合器控制支路具有与各离合器一一对应设置的离合器分支路,各所述离合器分支路上设有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蓄能器和/或油压传感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离合器接合与分离控制、电液驻车控制、换挡控制以及轴承、齿轮和离合器的冷却润滑控制,并且能够在改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供油系统的同时,通过设置有比例压力电磁阀,能够对多路换向阀及第三机械换向阀均进行控制,从而减少控制阀数量,降低成本。
(2)通过在第一控制阀件上设置使部分润滑油回流至机械油泵进油口的工作位,可以减小机械油泵高转速时的吸空,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3)通过在主调压电磁阀的出口连接有蓄能器,可以稳定主调压电磁阀的压力,以便于其对第一控制阀件的控制。
(4)通过电子油泵的出油口设置第二控制阀件,并于第二控制阀件上设置使所述电子油泵与所述机械油泵并联的工作位,以及使所述电子油泵经所述旁通油路单独向所述润滑回路供油的工作位,可以使电子油泵根据需求在控制回路和润滑回路中分别工作,有利于控制系统工作效率的提升。
(5)通过在润滑回路中设置油冷却器可以对润滑回路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保证油温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以便于后续对回路中的变速箱以及离合器的冷却润滑;通过在润滑回路中设置压滤器,可以对回路内的油液进行过滤,清除回路内油液中的杂质。
(6)通过在油冷却器的进油端与所述压滤器的出油端并联有油冷却器旁通阀,可以保护油冷却器和压滤器,避免因回路内的油液压力过高对油冷却器和压滤器造成损害;通过在回路中设置限压阀,并将限压阀连接至机械油泵的进口,可以对润滑回路内的油液压力进行限制,使多余油液返回机械油泵的进口。
(7)通过在第一润滑支路上设置第一机械换向阀,可以对第一润滑支路内的润滑流量进行调节;通过于主油路中设有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能够对第一机械换向阀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换档控制支路设置在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的出油端,能够保证换挡系统的快速相应,使换挡的平顺性更好。
(8)通过在第一机械换向阀的两端并联有节流阀,二者配合,实现对的第一润滑支路流量的调节;通过在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的出油端设置有第一蓄能器,可以提升换挡控制支路内油液压力的稳定,避免回路内出现压力冲击。
(9)通过在第二润滑支路中设置比例流量机械阀,可以实现第二润滑支路内润滑流量的线性调节;通过在各离合器分支路中设置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可以分别对各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进行控制。
(10)通过在各离合器分支路的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出油口连接有蓄能器,可以保证各离合器分支路内油液压力的稳定,避免支路内出现压力冲击;通过在各离合器分支路的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出油口连接有油压传感器,可以对各支路内的油液压力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及时对支路内的油液压力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变速箱油底壳;2、吸滤器;3、机械油泵;4、电子油泵;5、润滑回路;6、控制回路;7、第一控制阀件;8、第二控制阀件;9、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10、第一蓄能器;11、主油路;12、离合器;13、主调压电磁阀;14、齿轮箱;15、比例压力电磁阀;16、旁通油路;17、第二蓄能器;18、单向阀;
51、第一润滑支路;52、第二润滑支路;501、油冷却器;502、压滤器;503、压滤器旁通阀;504、油冷却器旁通阀;505、限压阀;511、第一机械换向阀;512、节流阀;521、比例流量机械阀;
61、离合器控制支路;62、换挡控制支路;63、驻车控制支路;611、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2、油压传感器;621、第一换挡分支路;622、第二换挡分支路;623、第一换挡单元;624、第二换挡单元;625、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7、多路换向阀;631、第三机械换向阀;632、驻车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整体构成上,其包括机械油泵3和电子油泵4,以及与机械油泵3和电子油泵4的出油口并联的主油路11,且该主油路11分别与润滑回路5和控制回路6连接。
其中,润滑回路5包括用于润滑齿轮箱14内的轴承和齿轮的第一润滑支路51,以及用于润滑离合器12的第二润滑支路52,控制回路6包括离合器控制支路61、换挡控制支路62和驻车控制支路63。
且换挡控制支路62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换挡单元623的第一换挡分支路621,以及具有第二换挡单元624的第二换挡分支路622,并于第一换挡分支路621上设有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5和多路换向阀627,第二换挡分支路622上设有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驻车控制支路63中设有第三机械换向阀631,主油路11中设有比例压力电磁阀15,比例压力电磁阀15用于控制多路换向阀627和第三机械换向阀631。
基于以上的整体设计,该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此时,为了去除油液中的杂质,在变速箱油底壳1中安装有吸滤器2,可以对变速箱油底壳1内的油液进行第一次过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子油泵4与机械油泵3组合供油的方式进行供油,当该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时,电子油泵4和机械油泵3开始运转,将经吸滤器2过滤后的油液抽出,并向系统供油。
为了保证油路内的油液拥有足够的压力的同时,并能够降低变速箱的扭矩损失,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电子油泵4采用高压小流量电子油泵4,机械油泵3则可采用小排量叶片泵,以便于使油路内的油液压力足够,且降低扭矩损失,提升变速箱效率及整车燃油经济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油泵4采用高压小流量电子油泵4,机械油泵3采用小排量叶片泵,只是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实际设计时,电子油泵4与机械油泵3可以根据具体工作要求进行选择。
仍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系统回油,在机械油泵3的出口处安装有单向阀18,由机械油泵3泵出的油液经单向阀18后,进入主油路11,并与由电子油泵4泵出的油液会合。于主油路11中设有第一控制阀件7,为了更好的控制回路6内的油液,并能够避免机械油泵3高转速时出现的吸空现象,第一控制阀件7上共设有3个工作位,分别为切断向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向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以及向润滑回路5供油,并使部分油液回流至机械油泵3进油口的工作位,可以控制向润滑回路5供油的同时,使部分油液回流至机械油泵3的进油口,避免机械油泵3高转速时的吸空
进入主油路11的油液,一部分进入控制回路6,另一部分油液进入第一控制阀件7,第一控制阀件7优选为三位四通压力调节阀,具有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其中,两个入口均与会合后的油液连通,两个出口中的一个与润滑回路5相连,另一个与机械油泵3的进油口相连。
具体实施时,为方便对第一控制阀件7进行控制,在第一控制阀件7两侧的两个控制端口并联有主调压电磁阀13,其中,主调压电磁阀13入口处与会合后的油液连通,通过对进入其中的油液的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第一控制阀件7的工作位的调整。如图1所示,在主调压电磁阀13上设置有两个工作位,用于实现第一控制阀件7的工作位的来回切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稳定主调压电磁阀13的压力,以便于其对第一控制阀件7的控制,在主调压电磁阀13的出口处连接有第一蓄能器10。
为了使电子油泵4可以根据需求在控制回路6和润滑回路5中分别工作,使控制系统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本实施例在电子油泵4的出油口设置第二控制阀件8,于第二控制阀件8上设置使电子油泵4与机械油泵3并联的工作位,并将第二控制阀件8的一个出口与润滑回路5通过旁通油路16进行连通,使电子油泵4有经旁通油路16单独向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通过切换工作位,可以使电子油泵4根据需求在控制回路6和润滑回路5中分别工作。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挡换挡单元623均设置为前进挡,第二换挡单元624设置为倒挡,以便于对挡位的调整。当然,上述的第一换挡单元623及第二换挡单元624的设置仅是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使多个第一挡换挡单元623中部分为前进挡、部分为倒挡,而使第二换挡单元624为前进挡。
而为了对润滑回路5内的油液进行冷却,保证油温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以便于后续对回路中的齿轮箱14以及离合器12的冷却润滑,在润滑回路5中设有油冷却器501,可以对润滑回路5内的油液进行冷却;并在润滑回路5中设置压滤器502,可以对回路内的油液进行过滤,清除回路内油液中的杂质,以便于其更好的对需润滑的元件进行润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在压滤器502发生较为严重的堵塞情况之后,仍然有足够的油液完成润滑工作,在压滤器502的进口和出口处,并联有压滤器旁通阀50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油冷却器501和压滤器502,避免因回路内的油液压力过高对油冷却器501和压滤器502造成损害,在油冷却器501的进油端与压滤器502的出油端并联有油冷却器旁通阀504,油冷却器旁通阀504有连通和断开两个工作位,当油路内的压力不高时,其处在断开状态,不进行工作,当油路的油液压力较高时,油冷却器旁通阀504处于连通状态,润滑回路5内的油液就会进入油冷却器旁通阀504中,进而缓解油路内的压力,对油冷却器501与压滤器502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润滑回路5中连接有限压阀505,限压阀505连接至机械油泵3的进油口。进入油冷却器旁通阀504的油液,一部分进入第二润滑支路52中,继续完成润滑工作,一部分经限压阀505返回机械油泵3的进口,从而在保护油路的同时,实现部分油液的回流。
润滑回路5中的油液经压滤器502之后,分别进入用于润滑齿轮箱14的第一润滑支路51,以及用于润滑离合器12的第二润滑支路52。其中,在第一润滑支路51上设有第一机械换向阀511,而于主油路11中设有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第一机械换向阀511由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控制。此外,换挡控制支路62连接在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的出油端,如此设置,也能够保证换挡系统的快速相应,使换挡的平顺性更好。
第一润滑支路51内的油液,经第一机械换向阀511进入齿轮箱14内,第一机械换向阀511有连通和断开两个工作位,另外,为了对进入齿轮箱14内的油液的流量进行调节,在第一机械换向阀511的进口和出口处并联有节流阀512,当第一润滑支路51需要大流量时,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控制第一机械换向阀511处于连通工作位,使润滑回路5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机械换向阀511进入齿轮箱14;当第一润滑支路51需要小流量时,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控制第一机械换向阀511处于断开工作位,使润滑回路5中的油液通过节流阀512进入齿轮箱14,实现对进入齿轮箱14内的油液量的调节。
另外,为了使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在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蓄能器10,从而提升油路内油液压力的稳定性,避免油路内出现压力冲击。
进入第二润滑支路52的油液,先后对离合器控制支路61内的两个离合器12进行润滑。此外,为了对进入第二润滑支路52的润滑流量进行线性调节,在第二润滑支路52上设有比例流量机械阀521,从而方便控制进入第二润滑支路52内的润滑流量。
进入控制回路6内的油液分别进入离合器控制支路61、驻车控制支路63以及换挡控制支路62。如图1中所示,离合器控制支路61具有与各离合器12一一对应设置的离合器分支路,进入各离合器分支路内的油液分别对各离合器12的接合与分离进行控制。另外,于各离合器分支路上设有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1,用于控制各离合器分支路的通断,进而实现对离合器12的接合与分离的控制。
此外,为了保证各离合器分支路内油液压力的稳定,避免支路内出现压力冲击,本实施例在各离合器分支路的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1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蓄能器17。且为了对各离合器分支路内的油液压力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及时对支路内的油液压力进行调节,在各离合器分支路的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1出油口均连接有油压传感器612。
进入驻车控制支路63内的油液经第三机械换向阀631进入驻车活塞632内,对驻车活塞632的动作进行控制。第三机械换向阀631具有使油路内油液进入驻车活塞632内的工作位,以及使驻车活塞632内的油路回流至变速箱油底壳1内的工作位,通过使第三机械换向阀631切换至不同的工作,而对驻车活塞632的动作进行控制。
仍如图1中所示,上述的比例压力电磁阀15的出口端与第三机械换向阀631的控制端以及多路换向阀627的控制端均相连,从而使得第三机械换向阀631以及多路换向阀627均由比例压力电磁阀15控制,进而减少油路中电磁阀的数量,并进一步减少TCU控制通道的数量,提升系统的紧凑性,降低成本。
进入换挡控制支路62内的油液一部分进入第一换挡分支路621,另一部分进入第二换挡分支路622。进入第一换挡分支路621内的油液,依次经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5及多路换向阀627而进入控制前进档位的各换挡单元内。
如图1中所示,在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5与多路换向阀627的配合工作下,能够实现第一换挡分支路621内的各第一换挡单元623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便于对变速箱的档位进行切换。且多路换向阀627可由上述的比例压力电磁阀15进行控制。
进入第二换挡分支路622内的油液,经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而进入第二换挡单元624内,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具有三个工作位,从而能够使第二换挡单元624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通过改变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的工作位,以实现变速箱档位的切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换挡单元623及第二换挡单元624均可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换挡控制活塞。
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离合器12接合与分离控制、电液驻车控制、换挡控制以及轴承和齿轮及离合器12的冷却润滑控制,并且能够在改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供油系统的同时,减少控制阀数量,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油泵(3)和电子油泵(4),所述机械油泵(3)和所述电子油泵(4)的出油口并联于主油路(11),所述主油路(11)分别与润滑回路(5)和控制回路(6)连接,其中:
所述润滑回路(5)包括用于润滑轴承和/或齿轮的第一润滑支路(51),以及用于润滑离合器(12)的第二润滑支路(52)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回路(6)包括离合器控制支路(61)、换挡控制支路(62)和驻车控制支路(63)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换挡控制支路(62)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挡换挡单元(623)的第一换挡分支路(621),以及具有第二换挡单元(624)的第二换挡分支路(622),所述第一换挡分支路(621)上设有第一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5)和多路换向阀(627),所述第二换挡分支路(622)上设有第二换挡流量控制电磁阀(626);
所述驻车控制支路(63)中设有第三机械换向阀(631),所述主油路(11)中设有比例压力电磁阀(15),所述比例压力电磁阀(15)用于控制所述多路换向阀(627)和所述第三机械换向阀(6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油路(11)中设有第一控制阀件(7),所述第一控制阀件(7)分别具有切断向所述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向所述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以及向所述润滑回路(5)供油、并使部分润滑油回流至所述机械油泵(3)进油口的工作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件(7)采用三位四通压力调节阀,并由主调压电磁阀(13)控制,且在所述主调压电磁阀(13)的出口连接有第一蓄能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油泵(4)的出油口串连有第二控制阀件(8),在所述第二控制阀件(8)和所述润滑回路(5)之间连接有旁通油路(16),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件(8)具有使所述电子油泵(4)与所述机械油泵(3)并联的工作位,以及使所述电子油泵(4)经所述旁通油路(16)单独向所述润滑回路(5)供油的工作位;和/或,
多个所述第一挡换挡单元(623)均为前进挡,所述第二换挡单元(624)为倒挡,或者,多个所述第一挡换挡单元(623)中部分为前进挡、部分为倒挡,所述第二换挡单元(624)为前进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回路(5)中串连有依次设置的油冷却器(501)和压滤器(502),且所述压滤器(502)的两端并联有压滤器旁通阀(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回路(5)中设有并联在所述油冷却器(501)的进油端与所述压滤器(502)的出油端之间的油冷却器旁通阀(504);和/或,
所述润滑回路(5)中连接有限压阀(505),所述限压阀(505)连接至所述机械油泵(3)的进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润滑支路(51)上设有第一机械换向阀(511),所述主油路(11)中设有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
所述第一机械换向阀(511)由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控制,换挡控制支路(62)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的出油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械换向阀(511)的两端并联有节流阀(512);和/或,
所述第一压力比例电磁阀(9)的出油端连接有第一蓄能器(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润滑支路(52)中设有比例流量机械阀(521);和/或,
所述离合器控制支路(61)具有与各离合器(12)一一对应设置的离合器分支路,各所述离合器分支路上设有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压力控制电磁阀(611)的出油口连接有第二蓄能器(17)和/或油压传感器(6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99295.3U CN2172718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99295.3U CN2172718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71829U true CN217271829U (zh) | 2022-08-23 |
Family
ID=8287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99295.3U Active CN217271829U (zh) | 2022-04-07 | 2022-04-07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7182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98746A (zh) * | 2023-05-08 | 2023-07-28 | 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 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4-07 CN CN202220799295.3U patent/CN21727182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98746A (zh) * | 2023-05-08 | 2023-07-28 | 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 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6498746B (zh) * | 2023-05-08 | 2024-05-31 | 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 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85210B (zh) | 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 | |
CN217502555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
CN215720770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
US9683561B2 (en) | Drive train cool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 |
CN102168754B (zh) |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US8402855B2 (en) |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s fo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 |
CN107303856B (zh) | 动力系统及车辆 | |
CN109826948B (zh) | 液压控制系统 | |
CN108571584B (zh) | 一种全动力换挡换向拖拉机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 |
CN201973226U (zh) |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 |
US8403792B2 (en) |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s for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 |
CN112112956B (zh) | 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2283330A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和车辆 | |
CN212672375U (zh) | 一种油源装置及汽车 | |
CN213017371U (zh) | 汽车变速箱双泵耦合液压控制系统 | |
CN217271829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 |
US8402993B2 (en) | Hydraulic fluid cooling system for a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CN112145667B (zh) | 用于双离合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 |
CN116498746B (zh) | 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6624590A (zh) | 适用于大马力拖拉机的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的液压系统 | |
CN108730509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 |
CN116538291A (zh) | 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214118917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液压系统和车辆 | |
US20080078173A1 (en) | Step-change transmission having charge and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s | |
CN217002439U (zh) | 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液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