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5818U - 挂架 - Google Patents

挂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5818U
CN219275818U CN202320857302.5U CN202320857302U CN219275818U CN 219275818 U CN219275818 U CN 219275818U CN 202320857302 U CN202320857302 U CN 202320857302U CN 219275818 U CN219275818 U CN 219275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ladder
tank
storage tank
bear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73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明
徐丽霞
董晶晶
王新龙
解永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ft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73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5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5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5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承托于储罐上的挂架,该挂架包括吊笼、行走梯以及滚轮组件,吊笼与储罐罐壁相向而对,作为储罐内侧的施工平台;行走梯包括踏步梯和直爬梯,踏步梯设置在罐顶承压圈外侧,直爬梯与踏步梯和吊笼连接,以提供进入吊笼的路径;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中,第一滚轮包括滚轮槽道,滚轮槽道用于与罐顶承压圈的径向外端配合,形成耦合结构,以使第一滚轮沿灌顶承压圈边缘弧线移动,进而导向挂架沿罐顶承压圈周向移动,第二滚轮用于使吊笼与储罐内壁滚动配合。上述挂架能够方便储罐内部作业,为储罐顶升作业扫除障碍。

Description

挂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罐工装领域,具体涉及储罐用挂架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正装法安装的大型双金属储罐,承压圈是罐体最上部的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储罐承压圈板和壁板内侧需焊接临时附件用于固定施工平台。待承压圈组装焊接完成后,施工平台可使用吊车拆除。罐壁上的临时附件需通过手持工具进行切割,并对罐壁上的焊接点进行修磨和渗透检测,由于失去了平台依托,需寻找其他的拆除办法。
若采用常见的搭设脚手架方法,则需考虑在罐内寻找空间。罐内处于罐顶同时施工状态,且搭设的脚手架需在罐顶板上落地生根,搭设高度约27米,沿着圆周方向搭设整圈,脚手架搭设危险性较大,仅用于拆除临时附件,经济性不合理。因此采用搭设脚手架方案适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挂架,能够方便储罐内部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挂架承托于储罐上,所述储罐包括罐壁、罐顶承压圈及罐壁承压圈,该挂架包括吊笼、行走梯以及滚轮组件,吊笼与储罐罐壁相向而对,作为储罐内侧的施工平台;行走梯包括踏步梯和直爬梯,所述踏步梯设置在所述罐顶承压圈外侧,所述直爬梯与所述踏步梯和所述吊笼连接,以提供进入吊笼的路径;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包括滚轮槽道,所述滚轮槽道用于与所述罐顶承压圈的径向外端配合,形成耦合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罐顶承压圈边缘弧线移动,进而导向所述挂架沿所述罐顶承压圈周向移动,所述第二滚轮用于使所述吊笼与储罐内壁滚动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第三滚轮,用于使所述踏步梯与所述罐顶承压圈的径向内侧周面滚动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各自均包括至少一对滑动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步梯底部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第一滚轮的转动轴和转动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罐顶承压圈径向外侧的上表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罐顶承压圈的径向外端伸入所述滚轮槽道的距离大于40mm。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步梯和所述直爬梯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使踏步梯梯梁与直爬梯梯梁形成三角形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踏步梯还包括踏步梯护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笼包括底座、护栏以及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于所述直爬梯,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对斜拉梁和至少一对斜支撑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对斜拉梁间还设置水平栏杆。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挂架的吊笼、行走梯及其连接结构均使用梁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上述挂架通过将吊笼设置在罐壁承压圈内部,并通过行走梯提供进入吊笼的通道,方便人员或设备由罐顶承压圈上方进出储罐内侧的吊笼,进而便于罐内部作业,同时滚轮组件的设计能够使得挂架沿罐顶承压圈周向移动,与承压圈形成良好的耦合结构,使得挂架形成稳定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储罐顶升作业的临时附件阻碍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挂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挂架与罐顶承压圈和罐壁承压圈配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直爬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吊笼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踏步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滚轮与横梁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滚轮与横梁、转动轴承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滚轮与罐顶承压圈径向外端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9是加强板与梯梁焊接示意图;
图10是第一滚轮的横梁与踏步梯梯梁的焊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为解决储罐内侧临时附件的拆除问题,本公开所述的挂架承托于金属储罐上,储罐包括图2所示的罐顶承压圈5及罐壁承压圈6,图2右侧表示储罐内部,罐壁承压圈6设置在罐壁7上,罐顶承压圈5上侧表示储罐上方。挂架主梁结构整体呈“7”字型,包括吊笼3、行走梯以及滚轮组件4。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吊笼3与储罐罐壁相向而对,用于承载施工人员和工机设备,相当于储罐内侧的施工平台。行走梯包括踏步梯1和直爬梯2,踏步梯1和直爬梯2形成一锐角,使得挂架整体呈“7”型。踏步梯1设置在罐顶承压圈5上部外侧,直爬梯2位于储罐内侧,直爬梯2与踏步梯1和吊笼3连接,以提供进入吊笼3的路径,也为吊笼安全提供保障。踏步梯1包括踏步板、两侧梯梁、护栏,连通储罐外侧施工平台与储罐内侧直爬梯。直爬梯包括踏棍、梯梁,人员可借助踏步梯1、直爬梯2和吊笼3,由罐顶承压圈上方走到储罐内侧。
滚轮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3,第一滚轮41包括滚轮槽道410,滚轮槽道410用于与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外端51配合,与罐顶承压圈形成耦合结构,以使第一滚轮41沿罐顶承压圈5边缘弧线移动,进而导向挂架沿罐顶承压圈5周向移动。第二滚轮43用于使吊笼3与储罐内壁实现滚动配合。滚轮组件还包括第三滚轮42,用于使踏步梯1与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内侧52的周面滚动配合。
第一滚轮41结构结合图2和图8理解,第一滚轮41位于罐顶承压圈5径向外侧下边缘,也即图2的左下侧,第一滚轮41包括带有滚轮槽道410的钢制凹槽轮,滚轮槽道410卡住罐顶承压圈5径向外端51下边缘,滚轮槽道410与端面配合,进而与罐顶承压圈钢板形成耦合,转动轴412轴中心线与罐顶承压圈5上表面垂直,使挂架沿着罐顶承压圈外侧边缘弧线左右移动,也即使挂架沿罐顶承压圈5周向移动。
钢制凹槽轮由转动轴412和上下两侧的转动轴承413支撑,两个轴承可以通过“Ω”型固定座安装在上下两根水平槽钢梁上,槽钢梁通过与连接板焊接形成方框结构用于支撑钢轮在方框空间内转动,上侧的槽钢梁焊接在踏步梯梁下方。
具体的,踏步梯1底部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416,第一滚轮41的转动轴412和转动轴承413固定设置在横梁416上,转动轴412垂直于罐顶承压圈5径向外侧的上表面。结合图5-图8、图10理解,位于罐顶承压圈外侧下边缘的第一滚轮41及其与踏步梯1的连接结构形成一个限位固定装置,包括转动轮411、转动轴412、转动轴承413、轴承固定座414及其配套螺栓415、水平槽钢梁416和槽钢梁连接板417。此固定装置以踏步梯1的踏步梯梯梁121为依托,使得挂架沿着罐顶承压圈5外侧弧线移动,是整个挂架结构的导向装置,也是防止挂架倾覆的安全控制装置。
为保证安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滚轮41的转动轮411的滚轮槽道410与罐顶承压圈5耦合重叠的长度在40mm以上,也即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外端伸入滚轮槽道410的距离大于40mm,使得第一滚轮41与罐顶承压圈5形成耦合,在挂架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滚轮脱轨的情况。
为避免第一滚轮41的转动轮411受重力作用向下滑移,将转动轴412与轴承413内圈焊接结合,将转动轮412保持在与上下两个轴承等间距位置,转动轴方便施工人员较容易推动挂架。水平槽钢梁416与踏步梯梯梁121焊接形式如图10所示,踏步梯梯梁121与槽钢梁416形成焊缝122,槽钢梁416与槽钢梁连接板417焊接形成如6所示的方型框架。方形框架面与转动轴412轴中心线保持平行关系,与罐顶承压圈5的表面形成垂直关系。
第三滚轮42安装在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内侧52、梯梁121下方,其在梯梁121下方焊接固定的位置是根据罐顶承压圈5的宽度尺寸确定。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三滚轮42安装在罐顶承压圈5的过渡坡口面上,使梯梁121与罐顶承压圈5上表面保持平行,以便于罐顶承压圈外侧下边缘限位滚轮41能够转动顺畅。除了辅助挂架能够顺畅地水平移动,第三滚轮42还作为踏步梯1的重要支撑点,设置在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内侧52,给予踏步梯1向上的支撑力,吊笼3及其内部重物对踏步梯1产生向下的力,二者能够使踏步梯1实现相对平衡。
第二滚轮43用于支撑吊笼3,使吊笼3与储罐罐壁内侧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挂架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起到限位作用。第二滚轮43采用移动脚手架所用的部件,包括支架和转动轮,支架焊接在吊笼3护栏上即可固定住滚轮。转动轮优选采用耐磨的聚氨酯材料。
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3和第三滚轮42各自均包括至少一对滑动轮,满足承压圈结构要求,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该挂架的吊笼、行走梯以及滚轮组件的连接结构均使用梁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方便采用现场的剩余材料,节省成本。
回到图1和图5,踏步梯1包括四块踏步板11、两根斜向上踏步梯梯梁121、两排护栏以及踏步梯护栏踢脚板134,护栏包括踏步梯护栏立杆131、踏步梯护栏顶部栏杆132、踏步梯护栏中部栏杆133。护栏与直爬梯梯梁上部焊接连接,形成封闭安全通道。斜向上梯梁121与直爬梯梯梁22连接形成挂架主梁结构。继续参照图3所示,直爬梯2由踏棍21和梯梁22组成,踏步梯1与直爬梯连接部位全部采用焊接形式,在踏步梯梯梁121与直爬梯梯梁22连接部位还设置加强板14,连接的焊缝15如图9所示。加强板14优选采用12mm厚钢板,以8~10mm角焊缝与梯梁连接,形成挂架主梁结构。此部位是整个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位,加强板14与踏步梯梯梁121和直爬梯梯梁22形成三角形结构,以保证挂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为适应储罐承压圈的结构条件,吊笼3设计为斜屋顶式房屋结构形式,与踏步梯1和直爬梯2共同与罐顶承压圈5形成整体结构。吊笼3包括底座31、护栏32以及连接结构33,底座31包括底部圈梁311、踢脚板312和底板313,护栏32包括立杆321、中间栏杆324,连接结构33用于连接于直爬梯2,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对斜拉梁322和至少一对斜支撑梁323,至少一对斜拉梁322间还设置水平栏杆325,考虑到安全问题,在两根斜拉梁322之间设置水平栏杆325,既留足人员通道空间又起到防护坠落的作用。
施工人员从直爬梯进入吊笼过程中,斜拉梁322、斜支撑梁323、立杆321不仅起到防护作用,也是保障吊笼承载的主要受力部件,连接部位全部采用焊接形式,以获得可靠的强度。
上述挂架的第一滚轮与承压圈形成良好的耦合结构,挂架固定在罐顶承压圈上并能沿罐顶承压圈周向水平移动,踏步梯、直爬梯以及吊笼的连续设计,使得挂架的主梁结构呈“7”字型,较好地适配了承压圈结构安装条件,人员可由罐顶承压圈上方走到储罐内侧,便于人员进入储罐内侧空间进行临时附件拆除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储罐顶升的阻碍问题。使用完毕后,从储罐上取下,与搭设脚手架和使用吊篮相比,采用此种挂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且能灵活移动的操作平台,方便内部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挂架,承托于储罐上,所述储罐包括罐壁、罐顶承压圈(5)及罐壁承压圈(6),其特征在于,该挂架包括:
吊笼(3),与储罐罐壁相向而对,作为储罐内侧的施工平台;
行走梯,包括踏步梯(1)和直爬梯(2),所述踏步梯(1)设置在所述罐顶承压圈(5)外侧,所述直爬梯(2)与所述踏步梯(1)和所述吊笼(3)连接,以提供进入吊笼(3)的路径;以及
滚轮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3);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41)包括滚轮槽道(410),所述滚轮槽道(410)用于与所述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外端配合,形成耦合结构,以使所述第一滚轮(41)沿所述罐顶承压圈(5)边缘弧线移动,进而导向所述挂架沿所述罐顶承压圈(5)周向移动,所述第二滚轮(43)用于使所述吊笼(3)与储罐内壁滚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第三滚轮(42),用于使所述踏步梯(1)与所述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内侧周面滚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41)、所述第二滚轮(43)和所述第三滚轮(42)各自均包括至少一对滑动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梯(1)底部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416),所述第一滚轮(41)的转动轴(412)和转动轴承(413)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416)上,所述转动轴(412)垂直于所述罐顶承压圈(5)径向外侧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顶承压圈(5)的径向外端伸入所述滚轮槽道(410)的距离大于4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梯(1)和所述直爬梯(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14),使踏步梯梯梁与直爬梯梯梁形成三角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梯(1)还包括踏步梯护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3)包括底座(31)、护栏(32)以及连接结构(33),所述连接结构(33)用于连接于所述直爬梯(2),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对斜拉梁(322)和至少一对斜支撑梁(32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斜拉梁(322)间还设置水平栏杆(32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挂架的吊笼、行走梯及其连接结构均使用梁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CN202320857302.5U 2023-04-17 2023-04-17 挂架 Active CN219275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302.5U CN2192758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挂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7302.5U CN2192758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挂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5818U true CN219275818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7302.5U Active CN219275818U (zh) 2023-04-17 2023-04-17 挂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5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9088B (zh) 具有扭曲立面的建筑物的外防护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CN100365237C (zh) 一种自升式可变形可拆卸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025074U (zh) 一种电梯井道钢斜撑提升式双层脚手架操作平台
CN219275818U (zh) 挂架
CN108221719B (zh) 滑篮式桥梁检修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3309330A (zh) 大型罐体组装用辅助装置
CN206053273U (zh) 用于轨道交通隧道的可连续施工移动工作平台
CN205558915U (zh) 一种移动式作业装置
CN108589552B (zh) 一种折叠式悬吊装置
CN212505888U (zh) 一种千斤顶提升设备
CN209874433U (zh) 一种组拼式整体移动操作架
CN211776076U (zh) 一种电梯井用钢结构可伸缩式上人爬梯
CN209924407U (zh) 钢结构高空安装的组合工作平台
CN210288145U (zh) 一种直梁式挂篮
CN113235904A (zh) 一种循环互爬升降柱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76830A (zh) 一种千斤顶提升设备及其提升方法
CN206091253U (zh) 适于不规则空间的简易钢支架平台
CN218638881U (zh) 一种钢箱梁挑臂焊接施工作业平台
CN211713710U (zh) 一种移动式桥梁辅助专用作业平台
CN216587577U (zh) 一种平面度测量用的脚手架
CN219952621U (zh) 一种脚手架
CN220202446U (zh) 一种c型可移动作业平台车
CN220847163U (zh) 一种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平台
CN213740645U (zh) 一种临时支墩支架
CN218843716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稳定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