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0946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0946U
CN219270946U CN202222679988.1U CN202222679988U CN219270946U CN 219270946 U CN219270946 U CN 219270946U CN 202222679988 U CN202222679988 U CN 202222679988U CN 219270946 U CN219270946 U CN 219270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key
light emitting
wearable devic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99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99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0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0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0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心电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按压组件、控制开关、导电弹片、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第一电路板和心电电极;控制开关与导电弹片均设于第一电路板,导电弹片与第一电路板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开关位于容纳空间内;按压组件包括可导电的按键,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按键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按键的一端与导电弹片相连;壳体包括透明部,光体积描记传感器包括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透明部背离第二电路板的一面上设有心电电极,心电电极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能够解决相关技术的手指电极与按压组件独立设置占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内的安装空间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心电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中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器件可对用户的心电图变化的数据进行采集。心电图器件还可以与光体积描记传感器(photoplethysmograph,PPG)一起对用户的心电图变化的数据进行采集。
在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心电电极,心电电极镶嵌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接触皮肤的位置,且心电电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极用于采集第一人体生物电信号,另一个电极用于向人体发出电信号以消除环境噪声,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还设有手指电极和按钮,手指电极用于采集第二人体生物电信号,按钮用于控制位于表壳内的控制开关的启闭。由此可见,在相关技术中,按钮和手指电极为独立的两个部件,分别实现按键开关和测量第二人体生物电信号的作用,这不仅需要占用壳体较大的安装空间,使得壳体的外形尺寸增大,还加大了可穿戴设备的组装难度和结构设计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的手指电极与按压组件独立设置占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内的安装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按压组件、控制开关、导电弹片、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第一电路板和心电电极;控制开关、导电弹片、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第一电路板均设于壳体内,控制开关与导电弹片均设于第一电路板,导电弹片与第一电路板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开关位于容纳空间内;按压组件包括可导电的按键,壳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按键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按键的一端与导电弹片相连,按键用于控制控制开关的启闭;壳体包括透明部,光体积描记传感器包括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透明部背离第二电路板的一面上设有心电电极,心电电极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透明部背离第二电路板的一面的心电电极用于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信号后通过第一电路板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按压组件的按键与第一电路板相连,按键用于采集另一只手的手指输入的信号,当未按下按键时,手指输入的信号可通过第一电路板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光体积描记传感器可根据上述的信号得到心电图数据。当按压按键时,按键可控制控制开关的启闭,且同样能将手指输入的信号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相关技术中的手指电极与按压组件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按键不仅能控制控制开关的启闭,还可充当手指电极的作用,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需要占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内的安装空间较小,进而可使得该壳体的外形尺寸小,且本申请还减小了智能手表的组装难度和结构设计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轴侧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电路板和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电路板和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第一轴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电路板和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第二轴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按压组件与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按压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第一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第二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的仰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菲涅尔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透明部、200-按压组件、210-按键、211-按键柄、212-按键帽、220-绝缘套管、221-第一套管、222-第二套管、230-弹性件、240-挡圈、250-绝缘垫片、260-卡环、270-密封圈、300-控制开关、400-导电弹片、410-第一段、420-第二段、430-第三段、431-隆起部、5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10-第二电路板、520-光线接收件、530-发光件、540-处理器、550-隔离件、560-菲涅尔膜片、561-第二透明区、562-第二非透明区、501-第三环形区域、502-第四环形区域、600-第一电路板、610-第一连接板、620-第二连接板、710-第一接触弹片、720-第二接触弹片、800-心电电极、91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7,图16至图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00、按压组件200、控制开关300、导电弹片4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第一电路板600和心电电极800。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壳体100是可穿戴设备的主体部分,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幕和连接带可连接于壳体100,可选地,壳体100可选择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等。控制开关300可选择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动作行程短、按动力小、通断迅速,且微动开关的内部结构紧凑,占用壳体100内的空间较小。第一电路板600可选择PCB板或者FPC板。
控制开关300、导电弹片4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和第一电路板600均设于壳体100内,也就是说,壳体100内设有容置腔,控制开关300、导电弹片4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和第一电路板600均位于该容置腔内,控制开关300与导电弹片400设于第一电路板600,也就是说,控制开关300与第一电路板600电连接,可控制可穿戴设备内的部分元器件的启闭,导电弹片400与第一连接板610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控制开关300位于容纳空间内。可选地,可将导电弹片400与控制开关300均分别锡焊至第一电路板600上,再将第一电路板600锡焊至片状的固定件910上,而后可通过螺纹连接件将固定件910连接至壳体100上,该实施例的固定件910可增加第一电路板600的强度,减小第一电路板600损坏的风险。此外,还可将第一电路板600通过粘接等方式直接固定连接至壳体100上。
按压组件200包括可导电的按键210,壳体100上设有第一通孔,按键2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内,按键210的一端与导电弹片400相连,按键210用于控制控制开关300的启闭;壳体100包括透明部11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包括第二电路板510,第一电路板60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电连接,透明部110背离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上设有心电电极800,心电电极800与第一电路板600电连接。可选地,第二电路板510可选择PCB板或者FPC板,按键210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心电电极800可电镀在透明部110背离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上,且该心电电极800可具有延伸部,延伸部通过透明部110的边缘延伸至透明部110靠近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第一电路板600上可设置第二接触弹片720,第二连接板620可通过第二接触弹片720与位于透明部110靠近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的延伸部相连,心电电极800的数量可为两个,其中一个心电电极800用于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另一个心电电极800用于向人体发出电信号以消除环境噪声,使心电电极800采集的电信号更精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透明部110背离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的心电电极800用于采集人体生物电信号,采集信号后通过第一电路板600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按压组件200的按键210与第一电路板600相连,按键210用于采集另一只手的手指输入的信号,当未按下按键210时,手指输入的信号可通过第一电路板600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可根据上述的信号得到心电图数据。当按压按键210时,按键210可控制控制开关300的启闭,且同样能将手指输入的信号传输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相关技术中的手指电极与按压组件200一体化设计,也就是说,按键210不仅能控制控制开关300的启闭,还可充当手指电极的作用,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需要占用可穿戴设备的壳体100内的安装空间较小,进而可使得该壳体100的外形尺寸小,且本申请还减小了智能手表的组装难度和结构设计的复杂性。
壳体100和第一电路板600均可为一体式结构,但如此设置不易将第一电路板600装配至壳体100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分离连接,第一电路板600包括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为独立的两块电路板,第二连接板6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电路板510与透明部110之间,第二连接板620与第二电路板510电连接,第一连接板610和/或第二连接板620上设有第一接触弹片710,第一连接板610设于第一壳体,第二连接板620设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通过第一接触弹片710电连接。在第一接触弹片710仅设于第一连接板610的情况下,第一接触弹片710与第二连接板620抵接,使得第一连接板610与第二连接板620电连接;在第一接触弹片710仅设于第二连接板620的情况下,第一接触弹片710与第一连接板610抵接,使得第一连接板610与第二连接板620电连接;在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上均设有第一接触弹片710的情况下,位于第一连接板610上的第一接触弹片710与第二连接板620抵接,位于第二连接板620上的第一接触弹片710与第一连接板610抵接,使得第一连接板610与第二连接板62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通过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可分离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后,可将第一连接板610设于第一壳体,将第二连接板620设于第二壳体,因此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路板600安装于壳体100内较为容易,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之间可通过第一接触弹片710电连接,该结构较为简单,且易于装配。
如图6至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压组件200还包括绝缘套管220,绝缘套管220设于第一通孔内,按键210的一端贯穿绝缘套管220与导电弹片400相连,按键210可与绝缘套管220滑动配合,绝缘套管220将按键210与壳体100绝缘隔开,也就是说,绝缘套管220的管壁可将按键210的按键柄211与壳体100在第一通孔的径向上绝缘隔开,当按键210包括按键帽212,且按键帽212的外周面凸出于绝缘套管220的外周面时,绝缘套管220位于壳体100外的端面可与按键帽212在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上限位配合,从而避免按键帽212与壳体100接触,进而实现将按键帽212与壳体100绝缘隔开,按键210用于控制控制开关300的启闭。绝缘套管220可选择由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绝缘套管220粘接于第一通孔内;或,绝缘套管220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本申请实施例的按键210与壳体100上的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绝缘套管220,绝缘套管220可将按键210与壳体100分隔开,因此即便壳体100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绝缘套管220也能使按键210与壳体100绝缘隔开,从而解决使用者佩戴该可穿戴设备时导致人体触电的问题。
可选地,按键210包括按压区,可在按压区上设置绝缘结构,如在按压区上粘接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垫片,或在按压区上涂覆绝缘层,用户可通过按压按压区按下按键210,如此可防止用户在按压按键210时发生触电。如若不在按压区设置绝缘结构,用户可佩戴绝缘手套进行操作,如此操作较为麻烦。
如图6至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210包括按键柄211和按键帽212,按键柄211的一端贯穿绝缘套管220与导电弹片400相连,按键帽212设于按键柄211背向导电弹片400的一端;按压组件200还包括弹性件230,弹性件230的第一端与按键帽212相连,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壳体100或绝缘套管220相连。本申请实施例设有弹性件230,在按下按键210时弹性件230收缩,停止按压按键210时弹性件230复位,弹性件230在复位的过程中可带动按键210一起复位。若不设置弹性件230,按键210仅能依靠导电弹片400自身的弹性复位,而导电弹片400的弹性较小,对按键210的复位效果有限,因此还需人工复位按键210,造成用户体验感差,设置弹性件230后复位按键210较为方便。可选地,弹性件230可为折叠后的弹片、弹簧、弹性套筒等。
弹性件230的第二端可与壳体100连接,但当弹性件230由导电材料制成时,需在弹性件230与壳体100之间设置绝缘结构,以防止电从按键210上传导至壳体100,此种实施例的结构较为复杂。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套管220内设有第二通孔,在自按键柄211向按键帽212延伸的方向上,第二通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接孔的横截面积,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可选择圆孔,此时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当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还可均选择方孔,或者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一者是方孔,另一者是圆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对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作限制。
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相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面,弹性件230套设在按键柄211的外周,且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第一台阶面相连。本申请实施例将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绝缘套管220的第一台阶面相连,第一台阶面自身为绝缘面,因此不需要在弹性件230与第一台阶面之间额外增加绝缘结构,如此可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且本申请实施例直接将弹性件230套设在按键柄211上,不需要在按键帽212和第一台阶面上额外增加固定结构来固定弹性件230,同样可简化可穿戴设备的结构。可选地,弹性件230可选择弹簧或者弹性套筒。
为了使得按键柄211在第一连接孔中滑动,按键柄211与第一连接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由于弹性件230套设于按键柄211,且弹性件23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台阶面,因此弹性件230的第二端可能伸入到第一间隙中,如此可能使得弹性件230无法对按键210进行复位。若缩小第一间隙,则可能使得在按压按键210时,按键柄211与第一连接孔的内壁接触且接触面积较大,且按键210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按压按键210较为困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压组件200还包括挡圈240,挡圈240设于第一台阶面,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挡圈240相连,按键柄211的一部分位于挡圈240内,挡圈240的内孔与按键柄211间隙配合,第一连接孔与按键柄211间隙配合,挡圈240覆盖第一连接孔与按键柄211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挡圈240与按键柄211之间的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按键柄211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宽度,由于挡圈240的阻隔,可减小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伸入第一间隙的风险。且,挡圈240的厚度较小,因此就算在按压按键210时,按键柄211与挡圈240的内孔接触,挡圈240与按键柄211的接触面积也相对较小,挡圈240与按键柄211之间的摩擦力也相对较小,因此可使得按压按键210较为容易。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自按键210与导电弹片400相连的一端向壳体100外延伸的方向上,第一通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绝缘套管2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管221和第二套管222,第三连接孔的横截面积小于第四连接孔的横截面积,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均可选择圆孔,此时第三连接孔的直径小于第四连接孔的直径,当然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还可均选择方孔,或者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中,一者是方孔,另一者是圆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对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截面形状作限制。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面,第二套管222的外周面凸出于第一套管221的外周面。第一套管221的外周面的轮廓形状可为圆形或者方形,第二套管222的外周面的轮廓形状可为圆形或者方形,当第一套管221和第二套管222的外周面的轮廓均分别为圆形时,第一套管221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管222的外径。
第一套管221与第二套管222相连接处形成第三台阶面,第二台阶面与第三台阶面限位贴合。本申请的绝缘套管220可通过第二台阶面与第三台阶面之间的限位配合而防止在外界作用力的冲击下,绝缘套管220伸进壳体100内从而造成壳体100内的第一电路板600等元器件损坏的问题。相对于在绝缘套管220的外周面上设置卡接件,从而实现绝缘套管220与壳体100的外表面限位配合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台阶面上设有环绕第二套管222的中心线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胶,绝缘套管220通过密封胶与壳体100密封配合。相对于采用O型圈密封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密封胶不仅可阻隔外界的水、尘通过第一通孔与绝缘套管220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00内,还可起到连接绝缘套管220与第一通孔的作用,从而使绝缘套管220更稳定地连接至第一通孔内。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210与第一通孔之间设有密封圈270,按键210与第一通孔通过密封圈270密封配合。可选地,可在按键210的外周面上延其周向开设第一环形槽,密封圈270设于第一环形槽中,第一通孔的形状本申请不作限制,如第一通孔可选择圆孔,此时密封圈270的外径不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密封圈270可增加可穿戴设备的气密性,防止水、尘从第一通孔进入壳体100损坏内部元器件。除此之外,还可在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开设第二环形槽,密封圈270也可设于第二环形槽中。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按键210的外周上还设有卡环260,卡环260与绝缘套管220的底端面在按键210的移动方向上限位配合,以防止按键210从壳体100上脱落。本申请实施例的卡环260为标准件,呈优弧状,且具有弹性,卡环260易于装配至按键210的外周面,且易于从按键210的外周面取下。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替代卡环260,如在按键210的外周面上固定限位块,限位块与绝缘套管220的底端面在按键210移动方向上限位配合,但在将按键210安装至壳体100内后,再安装限位块较为困难,且设置限位块后不便于更换按键210。进一步地,卡环260可选择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但塑料的强度低,因此卡环260可选择由金属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卡环260与绝缘套管220的底端面间设有绝缘垫片250,在按键210的轴线方向上,卡环260的正投影位于绝缘垫片250的正投影之内,如此若卡环260的外周面凸出于绝缘套管220的外周面时,绝缘垫片250可将壳体100与卡环260绝缘隔开。更进一步地,按键210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绝缘垫片250和卡环260位于第二环形槽中,第二环形槽用于限制绝缘垫片250和卡环260在按键210的轴线方向上蹿动。
如图8所示,可选地,导电弹片400可选择锅仔片,但锅仔片的截面形状呈现拱形,使得锅仔片可承受的作用力较大,因此通过按键210将锅仔片按下较为困难。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弹片400包括与第一电路板600贴合的第一段410、自第一段410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电路板600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段420,以及自第二段420的一端向靠近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三段430,按键210的一端与第三段430相连,且第三段430位于第一电路板600与按键210之间,第三段430为板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段410、第二段420、第三段430和第一电路板600限定出容纳空间,按键210位于第三段430的下方,当按压按键210时,第三段430和控制开关300也被按下,从而实现按键210控制控制开关300的启闭的目的,相对于拱形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段430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更易于被按键210压下。
当按压按键210后,控制开关300被按下,此时可停止按压按键210,第三段430可凭借自身的弹力将按键210复位,但如果第三段430为平板状结构,则其自身的弹力有限,因此对按键210的复位效果较差。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段430包括向靠近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凸起的或者向远离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凸起的隆起部431,隆起部431位于第二段420与按键210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隆起部431可为第三段430提供较大的弹力,因此可改善第三段430对按键210的复位效果,且可使得第三段430在按键210的按压下不易过度变形,从而减小导电弹片400损坏的风险。
如图9至图1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还包括光线接收件520、发光件530和处理器540,光线接收件520、发光件530和处理器540均设于第二电路板510,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均分别与处理器540电连接,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均与透明部110相对设置,且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均位于第二电路板510与透明部110之间。可选地,光线接收件520可选择PD(photodiode,光敏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等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部件,发光件530可选择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且LED可以为能够发出绿光(G)、红光(R)和红外光(IR)中的至少一种光的LED装置。除此之外,发光件530还可选择氖泡等能够发光的零部件。
光线接收件520的数量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光线接收件520围绕发光件530设置,且各光线接收件520与发光件530的距离相等,至少四个光线接收件520包括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第一接收件与第三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接收件与第四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接收件与第三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第二接收件与第四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当光线接收件520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五个时,除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的其他光线接收件520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
具体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收件与第三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接收件与第四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接收件与第三接收件位于发光件530相对的两侧,第二接收件与第四接收件位于发光件530相对的两侧,如此光线接收件520便能接收不同侧的从组织部分反射的光线,增加了光线接收件520接收光线的能力,且各光线接收件520与发光件530的距离相等,避免出现部分光线接收件520与发光件530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解决光线接收件520接收光线的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而解决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的不准确的问题。除此之外,相较于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下的光线接收件520,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至少四个光线接收件520,如此便能接收较多的从组织部分反射的光线,如此可提高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呈正方形排布,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分别分布在四者所在的第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另外,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块还可以呈长方形排布,相较于正方形分布,呈长方形分布时各光线接收件520与发光件530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光线接收件520接收反射光线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另外,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呈正方形分布,即: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围绕第一正方形的外接圆的圆周方向等距的间隔分布,且相邻两个接收件分别位于该外接圆的四分之一圆周的两个端点,如此可使得各接收件相对于发光件530分布均匀,进而使得本申请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能接收到经组织部分反射回来的不同侧的均匀光线,从而提高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件530包括发光体,发光体可以是单个能够发光的部件,或者是发光芯片等单体,本申请不对发光体的数量进行限定,发光体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件530包括至少四个发光体,至少四个发光体的呈正方形排布,至少四个发光体包括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第三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本实施例的发光件530包括至少个发光体可使得发光件530向组织部分发射的光线较多,进而使得从组织部分反射至光线接收件520的光线就越多,如此可使得本申请的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的准确性较高。
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第三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分别位于四者所在的第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且第一发光体和第三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第一接收件和第三接收件所在的直线重合,第二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第二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所在的直线重合,也就是说,第二正方形位于第一正方形内,第一正方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与第二正方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共线,第一正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与第二正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共线。除该种布置方式以外,还可使第一发光体和第三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第一接收件和第三接收件所在的直线之间存在夹角,第二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第二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所在的直线存在夹角,该夹角可为45°,但如此可设置会使得各发光体与相应的各接收件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按照本申请前一实施例的布置方式可使得各发光体与相应的各接收件之间的距离最小,如此可增加各接收件接收发射光的能力,从而提高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发光件530的中心为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第三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所在的第二正方形的中心点。
可选地,处理器540分别与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电连接,处理器540设于第二电路板510上,处理器540可与发光件530位于同一侧,但如此设置会占用第二电路板510较大的安装空间,从而导致第二电路板510的外形尺寸增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10具有背向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设于第一面,处理器540设于第二面,如此可节省第二电路板510上的安装空间,进而达到缩小第二电路板510的外形尺寸的目的,且处理器540靠近光线接收件520设置,可加快处理器540的反应速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620的位于第二电路板510与透明部110之间的部分呈环形结构,第二连接板620粘接于第二电路板510的朝向透明部110的一面,第二连接板620背离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粘接于壳体100,第二电路板510、第二连接板620和透明部110之间形成有密闭空腔,从而隔绝壳体100内的杂散光,避免杂散光对发光件530和光线接收件520形成干扰。第二电路板510与壳体100连接,第二电路板510和透明部110之间形成有密闭空腔。当第二电路板510与透明部110之间未形成密闭空间时,壳体100内部的杂散光会对发光件530和光线接收件520形成干扰,如此会造成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量到的人体生理参数不准确,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电路板510和透明部110之间形成有密闭空腔可隔绝壳体100内的杂散光,避免杂散光对发光件530和光线接收件520形成干扰。另外,可在壳体100内设置放置台阶,将第二连接板620放置于放置台阶上。进一步地,可在放置台阶上设置定位柱,同时在第二电路板510上开设第一定位孔,第二连接板620设有第二定位孔,定位柱可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实现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定位配合。还可采用粘接等方式将第二电路板510连接于壳体100。
可选地,第二连接板620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用户的体温。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件530与光线接收件520之间还设有隔离件550,隔离件550由遮光材料制成,隔离件550呈环形结构。具体来说,若未设置隔离件550,光线接收件520接收到的光线包括经组织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发光件530发出且经壳体100发射到光线接收件520上的光线和发光件530直接照射于光线接收件520的光线,如此将会造成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不准确。而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隔离件550可缓解发光件530发出且经壳体100发射到光线接收件520上的光线和发光件530直接照射于光线接收件520的光线对光线接收件520的干扰,如此可提高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测得的人体生理参数准确性。进一步地,隔离件55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发光件530的高度,如此可使得隔离件550隔绝发光件530发出的光线,避免发光件530发出的光线对光线接收件520造成干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明部110朝向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上还设有菲涅尔膜片560,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均与菲涅尔膜片560相对设置。菲涅尔膜片560可对发光件530发出的光线和从组织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聚焦,如此可使得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检测到的人体生理参数更准确。
如图1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透明部110包括第一透明区与第一非透明区,第一透明区包括由第一非透明区间隔开的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第一环形区域与光线接收件520相对设置,第二环形区域与发光件530相对设置;和/或,菲涅尔膜片560包括第二非透明区562与第二透明区561,第二透明区561包括由第二非透明区562间隔开的第三环形区域501和第四环形区域502,第三环形区域501与光线接收件520相对设置,第四环形区域502与发光件530相对设置。具体来说,可在透明部110和菲涅尔膜片560上分别涂抹黑色油墨,从而形成第一非透明区和第二非透明区562,当然也可在透明部110和菲涅尔膜片560上粘贴遮光件形成第一非透明区和第二非透明区562。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件530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环形区域和/或第四环形区域502到达组织部分,经过组织部分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第一环形区域和/或第三环形区域501到达光线接收件520,而第一非透明区和/或第二非透明区562可防止外界的杂散光进入壳体100内,进而防止外界杂散光对光线接收件520和发光件530产生干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按压组件(200)、控制开关(300)、导电弹片(4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第一电路板(600)和心电电极(800);
所述控制开关(300)、导电弹片(400)、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第一电路板(600)均设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控制开关(300)与所述导电弹片(400)均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600),所述导电弹片(40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600)之间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控制开关(30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按压组件(200)包括可导电的按键(210),所述壳体(100)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键(21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按键(210)的一端与所述导电弹片(400)相连,所述按键(210)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00)的启闭;
所述壳体(100)包括透明部(110),所述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包括第二电路板(510),所述第一电路板(60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电连接,所述透明部(110)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510)的一面上设有所述心电电极(800),所述心电电极(80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6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分离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600)包括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所述第二连接板(6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与所述透明部(110)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62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610)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620)上设有第一接触弹片(710),所述第一连接板(610)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板(620)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板(6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0)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弹片(71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200)还包括绝缘套管(220),所述绝缘套管(220)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按键(210)的一端贯穿所述绝缘套管(220)与所述导电弹片(400)相连,所述绝缘套管(220)将所述按键(210)与所述壳体(100)绝缘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210)包括按键柄(211)和按键帽(212),所述按键柄(211)的一端贯穿所述绝缘套管(220)与所述导电弹片(400)相连,所述按键帽(212)设于所述按键柄(211)背向所述导电弹片(400)的一端;
所述按压组件(200)还包括弹性件(230),所述弹性件(230)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帽(212)相连,所述弹性件(230)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00)或所述绝缘套管(2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400)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路板(600)贴合的第一段(410)、自所述第一段(41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电路板(600)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二段(420),以及自所述第二段(420)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弯折形成的第三段(430),所述按键(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430)相连,且所述第三段(430)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600)与所述按键(210)之间,所述第三段(430)为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430)包括向靠近所述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凸起的或者向远离所述控制开关(300)的方向凸起的隆起部(431),所述隆起部(431)位于所述第二段(420)与所述按键(2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体积描记传感器(500)还包括光线接收件(520)、发光件(530)和处理器(540),所述光线接收件(520)、所述发光件(530)和所述处理器(540)均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所述光线接收件(520)和所述发光件(530)均分别与所述处理器(540)电连接,所述光线接收件(520)和所述发光件(530)均与所述透明部(110)相对设置,且所述光线接收件(520)和所述发光件(530)均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10)与所述透明部(110)之间,
所述光线接收件(520)的数量为至少四个,所述至少四个光线接收件(520)围绕所述发光件(530)设置,且各所述光线接收件(520)与所述发光件(530)的距离相等,
所述至少四个光线接收件(520)包括第一接收件、第二接收件、第三接收件和第四接收件,所述第一接收件与所述第三接收件相对于所述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接收件与所述第四接收件相对于所述发光件(530)的中心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件、所述第二接收件、所述第三接收件和所述第四接收件呈正方形排布,所述第一接收件、所述第二接收件、所述第三接收件和所述第四接收件分别分布在四者所在的第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530)包括至少四个发光体,所述至少四个发光体的呈正方形排布,所述至少四个发光体包括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第三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所述第一发光体、第二发光体、第三发光体和第四发光体分别位于四者所在的第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且所述第一发光体和所述第三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接收件和所述第三接收件所在的直线重合,所述第二发光体和所述第四发光体所在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接收件和所述第四接收件所在的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530)与所述光线接收件(520)之间还设有隔离件(550),所述隔离件(550)由遮光材料制成,所述隔离件(550)呈环形结构。
CN202222679988.1U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270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88.1U CN219270946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88.1U CN219270946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0946U true CN219270946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9988.1U Active CN219270946U (zh) 2022-10-10 2022-10-10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0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0192A1 (en) Wearable Device
US8743056B2 (en) Waterproof computer mouse
JP3564207B2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
US20230048160A1 (en) Connected watch with rotating bezel
US20150173633A1 (en) Biometric information measuring apparatus
US202301576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135613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US20180303416A1 (en) Wrist-worn type electronic device
JP5148208B2 (ja) 携帯型医療用電子機器の筐体
CN217566091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040052B (zh) 一种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270946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119999U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KR20210003410A (ko) 도전성 연결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535482A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0154176U (zh) 带健康检测功能的冰箱
CN208889544U (zh) 按键结构及其手表
CN219286258U (zh) 可穿戴设备
US20210085193A1 (e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detection device
TW202025195A (zh) 具觸控螢幕之旋轉按壓開關
CN219480125U (zh) 监测设备
CN219480129U (zh) 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
CN219089278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6439715B (zh) 导电弹片和可穿戴设备
CN211062621U (zh) 一种手持组合按键结构及手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