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6729U -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6729U
CN219266729U CN202320137584.1U CN202320137584U CN219266729U CN 219266729 U CN219266729 U CN 219266729U CN 202320137584 U CN202320137584 U CN 202320137584U CN 219266729 U CN219266729 U CN 219266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front frame
buff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75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75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6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6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6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包括面板层、连接于面板层的柔性电路板、位于柔性电路板远离面板层的一侧的前框、连接于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缓冲部,缓冲部用于减小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报废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器件的制造,具体涉及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COF(Chip On Flex,覆晶薄膜)通过将集成电路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形成,在面板行业尤为重要。
其中,在面板的实际整机产品中,COF需要折弯后进行组装,考虑到部件设计公差和组装公差,COF在弯折后与面板的前框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然而,COF在组装后容易跟随整机后期的运动而抖动,增加了COF与前框之间的摩擦的风险,容易导致COF中的金属线断裂从而失效,造成面板的报废率较高。
因此,现有的面板中存在上述问题,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可以改善面板中的COF在组装后与前框之间的作用力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包括:
面板层;
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面板层;
前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面板层的一侧;
缓冲部,连接于所述前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用于减小所述前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包括:
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
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前框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互补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或者
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硬度大于所述凹槽的硬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层包括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
第三部,呈弯曲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间,所述第三部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方向凸出;
其中,所述前框至少与所述第三部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至少连接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第三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三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背光层,位于所述电路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部与所述背光层的侧部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
中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背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部还连接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用于减小所述中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芯片,所述中框靠近所述芯片的一侧设有容纳部,所述芯片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框还与所述第一部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还连接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电子终端,包括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于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缓冲部,即缓冲部设置在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当整机运动时,可以通过缓冲部减小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报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靠近”和“远离”则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之间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面板层10;柔性电路板20,连接于所述面板层10;前框30,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远离所述面板层10的一侧;缓冲部40,连接于所述前框3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之间,用于减小所述前框3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100的类型不做限制,显示面板100可以为但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自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面板层10可以包括液晶层以作为子像素,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可以在电信号的驱动下偏转相应的角度以实现对于背光的相应的透光率,从而实现相应的亮度,又例如显示面板100为自发光显示面板时,面板层10可以包括自发光器件层以作为子像素,自发光器件层可以在电信号的驱动下发出相应亮度的光线,从而实现相应的亮度。
其中,柔性电路板20可以包括两柔性基板、位于两柔性基板之间的多条金属线,两柔性基板用于封装以保护多条金属线,柔性电路板20的一端连接于面板层10,以使多条金属线可以电性连接于面板层10中的电路层,进一步的,柔性电路板2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50,印刷电路板50中产生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20中的多条金属线以及电路层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加载至子像素,从而控制子像素的发光亮度。
其中,前框30可以围绕柔性电路板20远离面板层10的一侧而设置,可以用于保护面板层10的边缘并防止静电放电冲击和加固面板层10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在显示面板100的实际整机产品中,在将前框30和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0的面板层10进行组装时,考虑到部件设计公差和组装公差,柔性电路板20与前框30之间一般具有一定的间隙;然而,前框30和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0的面板层10在组装后容易跟随整机后期的运动而抖动,增加了柔性电路板20与前框30之间的摩擦的风险,容易导致柔性电路板20中的金属线断裂从而失效,造成显示面板100的报废率较高。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连接于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缓冲部40,即缓冲部40设置在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内,当整机运动时,可以通过缓冲部40减小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20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报废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缓冲部40包括:第一缓冲部401,设于所述前框30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一侧;第二缓冲部402,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靠近所述前框3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401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402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402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401的一侧互补设置。其中,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需限定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两者面向彼此的一侧分别设有互补设置的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有利于维持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的相对静止,从而有利于减小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20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报废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缓冲部401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402的一侧设有凹槽A1,所述第二缓冲部402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401的一侧设有凸起A2,所述凸起A2容纳于所述凹槽A1内;或者所述第二缓冲部402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401的一侧设有所述凹槽A1,所述第一缓冲部401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402的一侧设有凸起A2,所述凸起A2容纳于所述凹槽A1内。其中,本实施例中对凹槽A1和凸起A2两者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对凹槽A1或者凸起A2设于第一缓冲部401或者第二缓冲部402也不做限制(图1和图2仅以凹槽A1和凸起A2分别设于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为例),只需两者互补设置即可,即凸起A2容纳于凹槽A1内,以通过凹槽A1对凸起A2的位置进行了限定,有利于维持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的相对静止,从而有利于减小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20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报废率。
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凸起A2的硬度大于所述凹槽A1的硬度。具体的,此处以图1和图2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缓冲部401靠近第二缓冲部402的一侧可以向内凹陷以形成凹槽A1,进一步的,为提高第一缓冲部401的稳定性,凹槽A1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一缓冲部401的厚度以避免凹槽A1贯穿第一缓冲部401,相应的,凸起A2的尺寸可以与凹槽A1的尺寸相适应,以插入至凹槽A1内。
可以理解的,此处将凸起A2的硬度设置的较大,有利于将凸起A2插入值凹槽A1内,便于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安装。具体的,第一缓冲部401靠近第二缓冲部402均可以采用柔软材料制作,例如第一缓冲部401的组成材料可以包括泡棉,第二缓冲部402的组成材料可以包括硬度大于第一缓冲部401的泡棉,或者可以是硬度更大的其它的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面板层10包括电路层101,所述电路层1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B1和第二表面B2,所述柔性电路板20包括:第一部201,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B1;第二部202,靠近所述第二表面B2;第三部203,呈弯曲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部201和所述第二部202之间,所述第三部203向远离所述第一部201和所述第二部202的方向凸出;其中,所述前框30至少与所述第三部203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40至少连接于所述前框30靠近所述第三部203的一侧和所述第三部203之间。其中,第一表面B1相对于第二表面B2,可以认为更加靠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结合上文论述,柔性电路板2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面板层10中的电路层101,以使柔性电路板20中的多条金属线可以电性连接于电路层101中对应的电路。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部201、第二部202和第三部203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第三部203呈弯曲状且连接于第一部201和第二部202之间,且第三部203向远离第一部201和第二部202的方向凸出,即可以认为通过第三部203弯曲设置以使第一部201、第二部202朝着相同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进一步的,基于前框30至少与第三部203相对设置,即可以认为第三部203凸起的方向靠近前框30,此处将缓冲部40具体设置为连接于前框30靠近第三部203的一侧和第三部203之间,同理,即可以将缓冲部40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0凸起的部分(第三部203)靠近前框30的一侧,此处为柔性电路板20中在显示面板100组装后最容易跟随整机后期的运动而抖动的部分,因此可以认为本实施例可以最大程度在地整机运动时,减小前框30和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20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报废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背光层60,位于所述电路层101的所述第二表面B2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的所述第二部202之间;其中,所述第三部203与所述背光层60的侧部相对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基于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层60可以用于向面板层10发射光线,结合上文论述,面板层10中的液晶层中的多个液晶分子可以在面板层10中的电路层101产生的电信号的驱动下偏转相应的角度,以实现对于背光层60产生的光线相应的透光率,从而实现相应的亮度。其中,背光层60的厚度一般设置的较大,故可以认为柔性电路板20中的第三部203在截面视角中沿着竖直方向的尺寸也较大,故可以认为连接于前框30靠近第三部203的一侧和第三部203之间的缓冲部40在截面视角中沿着竖直方向的尺寸也较大。
具体的,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显示面板100的横截面视角中,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均可以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即可以认为第一缓冲部401中的多个凹槽A1以及第二缓冲部402中的多个凸起A2分别可以沿着竖直方向排列,这样可以在竖直方向对柔性电路板20和前框30进行限位,以改善柔性电路板20在竖直方向的抖动;又例如图3所示,在显示面板100的横截面视角中,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均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即可以认为第一缓冲部401中的多个凹槽A1以及第二缓冲部402中的多个凸起A2分别可以沿着水平方向排列,这样可以在水平方向对柔性电路板20和前框30进行限位,以改善柔性电路板20在水平方向的抖动。
进一步的,在显示面板100的横截面视角中,也可以将多个凹槽A1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对应的,也可以将多个凸起A2设置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以同时改善柔性电路板20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抖动。
在一实施例中,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前框30还与所述第一部201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40还连接于所述前框30靠近所述第一部201的一侧和所述第一部201之间。具体的,前框30可以包括与第一部201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与第三部203相对设置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设置,在横截面视角中,此处对第一部201的尺寸和第一部分的尺寸的相对大小不做限制,同样,对第三部203的尺寸和第二部分的尺寸的相对大小也不做限制。同样的,考虑到第一部201和前框30之间的部件设计公差和组装公差,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缓冲部40,此处的缓冲部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文关于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的相关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中框70,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0和所述背光层60之间;其中,所述缓冲部40还连接于所述中框7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之间,用于减小所述中框70和所述柔性电路板20之间的作用力。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中框70可以包括与第一部201相对设置的第三部分、与第三部203相对设置的第四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连接设置,在横截面视角中,此处对第一部201的尺寸和第三部分的尺寸的相对大小不做限制,同样,对第三部203的尺寸和第四部分的尺寸的相对大小也不做限制。同样的,如图2所示,考虑到第三部203和中框70之间的部件设计公差和组装公差,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缓冲部40,此处的缓冲部4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上文关于第一缓冲部401和第二缓冲部402的相关描述。同样的,考虑到第一部201和中框70之间的部件设计公差和组装公差,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缓冲部4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20靠近所述中框70的一侧设有芯片204,所述中框70靠近所述芯片204的一侧设有容纳部701,所述芯片204容纳于所述容纳部701内。具体的,上文提及的多条金属线可以包括分隔设置的多条第一金属线和多条第二金属线,多条第一金属线可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50,多条第二金属线可以连接于电路层101,芯片204连接于多条第一金属线和多条第二金属线之间,芯片204可以处理多条第一金属线传输的信号,以产生通过多条第二金属线传输的信号,从而传输至电路层,其中第一金属线的数量可以少于或者等于第二金属线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上文论述,芯片204可以凸出于柔性电路板20至少一侧的柔性基板而设置,导致芯片204凸出且裸露设置,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框70靠近芯片204的一侧设置容纳部701,可以容纳并包围芯片204,避免中框70靠近芯片204的一侧与芯片204之间的距离过小以挤压芯片204,从而造成芯片204的失效。
其中,图2中的印刷电路板50和包含芯片204的柔性电路板20的结构形成为COF;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COF,还可以形成为COG(Chip On Glass,芯片在玻璃基板上)或者COP(Chip On Pi,芯片在柔性基板上),COG相比较COF,可以认为将芯片204移动至面板层10中的玻璃基板层上,COP相比较COF,可以认为柔性电路板20和面板层10中的柔性基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电子终端,包括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于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缓冲部,即缓冲部设置在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内,当整机运动时,可以通过缓冲部减小前框和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对于柔性电路板中的金属线的伤害,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报废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层;
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面板层;
前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面板层的一侧;
缓冲部,连接于所述前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用于减小所述前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包括:
第一缓冲部,设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
第二缓冲部,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前框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互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或者
所述第二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靠近所述第二缓冲部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硬度大于所述凹槽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包括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
第一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第二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
第三部,呈弯曲状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之间,所述第三部向远离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的方向凸出;
其中,所述前框至少与所述第三部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至少连接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第三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三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背光层,位于所述电路层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部与所述背光层的侧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背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部还连接于所述中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用于减小所述中框和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芯片,所述中框靠近所述芯片的一侧设有容纳部,所述芯片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还与所述第一部相对设置,所述缓冲部还连接于所述前框靠近所述第一部的一侧和所述第一部之间。
10.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20137584.1U 2023-01-31 2023-01-31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Active CN219266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7584.1U CN2192667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7584.1U CN2192667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6729U true CN219266729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7584.1U Active CN2192667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6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517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US1174768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60119761A1 (en) Display and mobile device
CN110062524B (zh)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1764397B1 (ko) 수납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6035705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738934A (zh) 显示装置
CN108447396B (zh) 显示装置
CN11409327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09407378B (zh) 窄边框液晶模组的cof封装结构
US2024003146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9266729U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US2013003365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977709B2 (en) Flat display apparatus
CN205193399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
JP200904907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CN211455148U (zh) 一种显示器件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28642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60001820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1096862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66216A (zh) 柔性线路板、曲面显示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1141376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050065837A (ko) 인쇄회로기판 결합 구조
US7745726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CN1103355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